今天的文章。
//慧眼識英雄
文:鍾一匡@鍾氏兄弟
回溯我在2005年在美國新澤西州第一次聽到衛蘭的唱片時,已經對朋友說這位女生一定會紅,果然是紅了!說到「每一次我預測會紅的歌手最終也會紅起來,沒有例外」這結論也是千真萬確的。我在其他方面不敢稱王稱霸,但在音樂上卻多次被自己的眼光折服,而且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種特殊的審美眼光源自香港最輝煌的八十年代,當我還是一個小學生的時候。那些年香港興起很多歌唱和作曲作詞比賽,例如無綫電視的新秀歌唱大賽、十八區歌唱比賽等。我第一次發現有這種能力是在1986年舉行的第一屆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我當年只有9歲,唸小學四年級,每個星期日習慣與父母一起看電視,對綜藝節目的歌手都會評頭品足。第一屆的對手非常強勁,有麥潔文、Christine Samson、鄧麗盈等。但當一位長頭髮、聲音沙啞的男歌手站在台上開口唱第一句時,我心想,這首歌一定拿到冠軍。這位歌手叫夏韶聲,之前為酒廊歌手,參賽歌曲叫《空凳》,由林敏怡作曲、林振強填詞,描寫懷念父親的心情, 非常入屋,令一向唱開搖滾、長髮、主流聽眾有點抗拒的夏韶聲開始受歡迎起來。結果不負眾望,《空凳》獲得冠軍,而我亦開始成為夏韶聲的粉絲,但喜愛夏韶聲會受到小學同學恥笑,所以要偷偷地喜歡他。直到2000年當夏韶聲舉辦首次紅館《搖擺心窩演唱會》才可正式「出櫃」,坦白地承認喜歡夏韶聲的音樂。我亦十分慶幸鍾氏兄弟在2014年能正式和偶像錄音,翻唱他在1988年發行的《說不出的未來》,這個經驗像一場美夢,不能忘懷。
1987年,第二屆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就讀五年級的我再次測試自己的能力。第二屆參賽歌曲及歌手更多更強:倫永亮、 林夕、Raidas、劉美君、黃凱芹、 蔣志光、黃敏華、黃偉年、潘光沛、甘仕良等在此比賽中嶄露頭角。當年,Raidas《吸煙的女人》呼聲很高,黃敏華主唱的《悟》也是相當有水準的作品,但我一聽潘光沛的《歌詞》-\-\ 由剛從美國拿了音樂碩士(當時是史無前例)回來的番書仔倫永亮唱出 -\-\ 我頓時認定這首歌務必奪得冠軍,結果也給我猜中了。很榮幸,筆者隨後在音樂上有數次和倫永亮接觸的機會。首先,鍾氏兄弟在2014年推出《極》大碟之前,倫永亮寫了一封很長的信給我們,慷慨地在音樂編排及歌曲排序上給予十分寶貴的意見。無獨有偶,同年我們憑《時代的顛覆者》奪得《CASH最佳歌曲大獎》,頒獎的嘉賓剛巧就是倫永亮,在他手上取得這個殿堂級的音樂獎項實屬難能可貴,頒獎禮後到達停車場再遇見他時又寒暄了幾句,覺得他全無架子,平易近人,是音樂人的榜樣。其後我在倫永亮一首為澳門歌手龍世傑撰寫的歌曲《後卡式時代》中作口琴演奏,那是我和倫永亮唯一一次在音樂上的合作。
1988年,第三屆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我又成功地預測到Blue Jeans的《豈有此理》會奪冠。無他,因為這首歌從作曲、作詞、三位樂手的浮誇長髮和服裝造型以至演繹,實在太出色。這首歌的作詞人是「某人」,後知是劉美君前夫,即電影導演黃泰來。歌曲表面上很憤怒,但歌詞富有哲理,表達做人應要看化的道理,語帶雙關,夫子自道。鍾氏兄弟亦慶幸在2011年翻唱赤道樂隊的作品《無言者》中,找來Blues Jeans的蘇德華和單立文來彈奏,是我們的福氣。
同年,我亦預測林楚麒的《這就是愛》獲得「上海-巴黎世界歌唱比賽」(其實在香港舉行)冠軍。林是1985年第四屆新秀歌唱大賽季軍,僅次於冠軍杜德偉及亞軍蘇永康,但其台風比前兩者有過之無不及,更有望成為梅艷芳接班人。《這就是愛》旋律出自大律師王正宇手筆,他就是張國榮《為你鍾情》的作曲人,才華橫溢。表演當晚,林在唱歌時突然跌咪,令觀眾吃驚,但她臨場的反應敏捷,情急智生地蹲下再拿起咪,反而令跌咪動作成為了她的「台風」,留下深刻的印象給評判。猶記得,她「跌咪」後我立即對父親說:「她會攞冠軍。」果然,我的預測準確。其實,如果林楚旗的星運和際遇好一點的話,不會只被記得是Beyond主音黃家駒的「未亡人」,更可以成為一位超級巨星。家駒死後,好像再沒有聽過她的消息了。
1988年由香港電台舉辦的《聽歌學英文歌唱比賽》,參賽者的歌曲被製成錄音,於每小時新聞及天氣報告後播出。我聽過幾個參賽者的錄音後,覺得平平無奇,本來已經打算放棄關注這個比賽,幸好忽然出現一把震懾人心的聲音,他的名字叫仇雲峰(後知是《街頭霸王》明星仇雲波的弟弟),參賽歌曲是貓王的《Love Me Tender》。當時,我被那把磁性的聲音深深地吸引著,然後我對自己說:「我不需要聽餘下的參賽者,仇雲峰一定會取得冠軍。」結果,數星期後,電台公布結果,仇雲峰果然摘下冠軍寶座,與我的預測一模一樣。仇雲峰之後簽了華納唱片公司,推出了一張個人相片,唱片中的主打曲《半真半假》令他一舉成名,可惜後勁不繼,因種種原因沒有在樂壇繼續發展下去。我相信,如果仇雲峰能有好一些的際遇,他在樂壇的發展應不只如此。
自始以後,我對自己音樂上的預測打了一次強心針。不能不提,八十年代這些歌唱比賽及作曲作詞比賽的評分機制十分公正,鮮有唱片公司的干預,使很多賽果都顯得非常合理。其實,我的眼光準繩很高只是因為我用常人的標準去量度一首歌的旋律、歌詞以及表演者的音準、歌喉及台風而已,沒有什麼奧妙。
到了九十年代,當所有人都看好鄭中基成為歌神張學友接班人時,我卻預測陳奕迅成為天皇接班人。陳奕迅雖然在1995年獲得新秀歌唱比賽冠軍,但在角逐新人獎時卻屢次成為鄭中基手下敗將,只得銀獎。鄭中基當時有父蔭,父親鄭東漢是當時得令的跨國唱片公司老闆,在樂壇的地位崇高,而且鄭中基本身唱功了得,所以成功是預期之內。那時候,我卻唱反調,當Eason推出第一首單曲《時代曲》時,我已跟友人說:「他會是香港下一位天王巨星。」《時代曲》由陳奕迅自己及江港生作曲,罕有地廣東歌中滲透藍調的色彩,楊雲驃(細AL)的編曲令歌曲更上一層樓,歌曲完了後卻響起了夏韶聲《今天昨天》12小節藍調的前奏,似有弦外之音。初出茅廬的填詞人黃偉文在歌詞的最後一句寫出先知預言:「不知有誰來迫我轉唱另一些歌。」果然,Eason由華星轉會到英皇娛樂及新藝寶唱片後真的轉唱了像《K歌之王》等以商業掛帥的歌曲,雖偶有佳作,但欠缺了他在首三張大碟包括《與我常在》和《我的快樂時代》中稚嫩中帶點儍勁的激情。林夕在《我的快樂時代》歌詞中「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似乎已預測陳奕迅不能在往後的日子自由奔放地唱歌,反而會被商業社會牽着鼻子走。數年前,與一友人傾談時,他無奈地跟我說:「其實曾幾何時我都鍾意過陳奕迅㗎。」這也是我的心聲。
另一位我預測到成為的天王巨星的歌手是台灣的周杰倫。2000年,我在美國攻讀法律,偶然在電台上聽見《可愛女人》,驚為天人。周雖然沒有一流的唱功,但他的音樂意念及精良製作均教我嘆為觀止,後來才知道《可》歌詞是出自徐若瑄,更覺驚艷。之後周推出的首張《Jay》專輯中基本上每一首歌都好聽,特別是《黑色幽默》、《龍捲風》、《伊斯坦堡》及嘻哈味甚濃的《鬥牛》,讓周杰倫式音樂成為風潮。當年帶有稚氣的周杰倫不是現在我們熟悉的「周董」,沒有妻子昆凌,只有氣質不俗的女友蔡依琳及侯佩岑;沒有參與華語片《滿城盡帶黃金甲》或西片《非常盜2》和《青蜂俠》的演出,只有參演《頭文字D》飾演黃秋生的兒子和杜汶澤的沙㷛兄弟。當他第一次執導電影《不能說的秘密》時,卻急不及待抄襲《The Legend of 1900》中比琴的片段。今時今日,當回味《Jay》大碟的歌曲時,我仍不禁欣賞自己當年大膽的預測。
數年前,唱片業一位老行尊跟我說:「其實以你對唱片業的認知,你可以去做唱片。」當時唱片業仍未是夕陽工業,而且筆者有份監製的一些唱片(如鍾氏兄弟的三張大碟、《We Are One》合輯等)都曾登上各大連鎖唱片店銷量榜的榜首位置。所以,香港的唱片公司沒有(或不會)聘請筆者作為A&R(「artist and repertoire」的縮寫,指唱片公司下設負責發掘、訓練歌手或藝人的部門)的主管,也許是唱片業莫大的損失,因為筆者對具有獨特眼光,能辨識音樂英才。
話雖如此,當我回望過去預測會紅的歌手一個一個紅起來時,那種興奮莫名的感覺是非筆墨所能形容的。Glenn Close 在電影《The Wife》中被問是從事那一行業,她說:「我是造王者。」我不是造王者,我只是一個視孤芳自賞為賞心樂事的普通音樂愛好者而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2萬的網紅黃氏兄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恭喜我們獲得Tiktok大咖活動第一名← Tiktok 抖音#6 出爐囉!這次全系列帶給你最熱門歌曲, 必玩、必學、必看的最新挑戰教學! 還有滿滿的搞笑、趣味影片大合集,快按下你的Like! Tiktok搜尋 黃氏兄弟 .. 可可酒精來抖音:https://youtu.be/6m1fXQ2Up...
黃 氏 兄弟 歌曲 合輯 在 鍾氏兄弟 The Chung Brother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的文章。
//慧眼識英雄
文:鍾一匡@鍾氏兄弟
回溯我在2005年在美國新澤西州第一次聽到衛蘭的唱片時,已經對朋友說這位女生一定會紅,果然是紅了!說到「每一次我預測會紅的歌手最終也會紅起來,沒有例外」這結論也是千真萬確的。我在其他方面不敢稱王稱霸,但在音樂上卻多次被自己的眼光折服,而且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種特殊的審美眼光源自香港最輝煌的八十年代,當我還是一個小學生的時候。那些年香港興起很多歌唱和作曲作詞比賽,例如無綫電視的新秀歌唱大賽、十八區歌唱比賽等。我第一次發現有這種能力是在1986年舉行的第一屆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我當年只有9歲,唸小學四年級,每個星期日習慣與父母一起看電視,對綜藝節目的歌手都會評頭品足。第一屆的對手非常強勁,有麥潔文、Christine Samson、鄧麗盈等。但當一位長頭髮、聲音沙啞的男歌手站在台上開口唱第一句時,我心想,這首歌一定拿到冠軍。這位歌手叫夏韶聲,之前為酒廊歌手,參賽歌曲叫《空凳》,由林敏怡作曲、林振強填詞,描寫懷念父親的心情, 非常入屋,令一向唱開搖滾、長髮、主流聽眾有點抗拒的夏韶聲開始受歡迎起來。結果不負眾望,《空凳》獲得冠軍,而我亦開始成為夏韶聲的粉絲,但喜愛夏韶聲會受到小學同學恥笑,所以要偷偷地喜歡他。直到2000年當夏韶聲舉辦首次紅館《搖擺心窩演唱會》才可正式「出櫃」,坦白地承認喜歡夏韶聲的音樂。我亦十分慶幸鍾氏兄弟在2014年能正式和偶像錄音,翻唱他在1988年發行的《說不出的未來》,這個經驗像一場美夢,不能忘懷。
1987年,第二屆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就讀五年級的我再次測試自己的能力。第二屆參賽歌曲及歌手更多更強:倫永亮、 林夕、Raidas、劉美君、黃凱芹、 蔣志光、黃敏華、黃偉年、潘光沛、甘仕良等在此比賽中嶄露頭角。當年,Raidas《吸煙的女人》呼聲很高,黃敏華主唱的《悟》也是相當有水準的作品,但我一聽潘光沛的《歌詞》-- 由剛從美國拿了音樂碩士(當時是史無前例)回來的番書仔倫永亮唱出 -- 我頓時認定這首歌務必奪得冠軍,結果也給我猜中了。很榮幸,筆者隨後在音樂上有數次和倫永亮接觸的機會。首先,鍾氏兄弟在2014年推出《極》大碟之前,倫永亮寫了一封很長的信給我們,慷慨地在音樂編排及歌曲排序上給予十分寶貴的意見。無獨有偶,同年我們憑《時代的顛覆者》奪得《CASH最佳歌曲大獎》,頒獎的嘉賓剛巧就是倫永亮,在他手上取得這個殿堂級的音樂獎項實屬難能可貴,頒獎禮後到達停車場再遇見他時又寒暄了幾句,覺得他全無架子,平易近人,是音樂人的榜樣。其後我在倫永亮一首為澳門歌手龍世傑撰寫的歌曲《後卡式時代》中作口琴演奏,那是我和倫永亮唯一一次在音樂上的合作。
1988年,第三屆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我又成功地預測到Blue Jeans的《豈有此理》會奪冠。無他,因為這首歌從作曲、作詞、三位樂手的浮誇長髮和服裝造型以至演繹,實在太出色。這首歌的作詞人是「某人」,後知是劉美君前夫,即電影導演黃泰來。歌曲表面上很憤怒,但歌詞富有哲理,表達做人應要看化的道理,語帶雙關,夫子自道。鍾氏兄弟亦慶幸在2011年翻唱赤道樂隊的作品《無言者》中,找來Blues Jeans的蘇德華和單立文來彈奏,是我們的福氣。
同年,我亦預測林楚麒的《這就是愛》獲得「上海-巴黎世界歌唱比賽」(其實在香港舉行)冠軍。林是1985年第四屆新秀歌唱大賽季軍,僅次於冠軍杜德偉及亞軍蘇永康,但其台風比前兩者有過之無不及,更有望成為梅艷芳接班人。《這就是愛》旋律出自大律師王正宇手筆,他就是張國榮《為你鍾情》的作曲人,才華橫溢。表演當晚,林在唱歌時突然跌咪,令觀眾吃驚,但她臨場的反應敏捷,情急智生地蹲下再拿起咪,反而令跌咪動作成為了她的「台風」,留下深刻的印象給評判。猶記得,她「跌咪」後我立即對父親說:「她會攞冠軍。」果然,我的預測準確。其實,如果林楚旗的星運和際遇好一點的話,不會只被記得是Beyond主音黃家駒的「未亡人」,更可以成為一位超級巨星。家駒死後,好像再沒有聽過她的消息了。
1988年由香港電台舉辦的《聽歌學英文歌唱比賽》,參賽者的歌曲被製成錄音,於每小時新聞及天氣報告後播出。我聽過幾個參賽者的錄音後,覺得平平無奇,本來已經打算放棄關注這個比賽,幸好忽然出現一把震懾人心的聲音,他的名字叫仇雲峰(後知是《街頭霸王》明星仇雲波的弟弟),參賽歌曲是貓王的《Love Me Tender》。當時,我被那把磁性的聲音深深地吸引著,然後我對自己說:「我不需要聽餘下的參賽者,仇雲峰一定會取得冠軍。」結果,數星期後,電台公布結果,仇雲峰果然摘下冠軍寶座,與我的預測一模一樣。仇雲峰之後簽了華納唱片公司,推出了一張個人相片,唱片中的主打曲《半真半假》令他一舉成名,可惜後勁不繼,因種種原因沒有在樂壇繼續發展下去。我相信,如果仇雲峰能有好一些的際遇,他在樂壇的發展應不只如此。
自始以後,我對自己音樂上的預測打了一次強心針。不能不提,八十年代這些歌唱比賽及作曲作詞比賽的評分機制十分公正,鮮有唱片公司的干預,使很多賽果都顯得非常合理。其實,我的眼光準繩很高只是因為我用常人的標準去量度一首歌的旋律、歌詞以及表演者的音準、歌喉及台風而已,沒有什麼奧妙。
到了九十年代,當所有人都看好鄭中基成為歌神張學友接班人時,我卻預測陳奕迅成為天皇接班人。陳奕迅雖然在1995年獲得新秀歌唱比賽冠軍,但在角逐新人獎時卻屢次成為鄭中基手下敗將,只得銀獎。鄭中基當時有父蔭,父親鄭東漢是當時得令的跨國唱片公司老闆,在樂壇的地位崇高,而且鄭中基本身唱功了得,所以成功是預期之內。那時候,我卻唱反調,當Eason推出第一首單曲《時代曲》時,我已跟友人說:「他會是香港下一位天王巨星。」《時代曲》由陳奕迅自己及江港生作曲,罕有地廣東歌中滲透藍調的色彩,楊雲驃(細AL)的編曲令歌曲更上一層樓,歌曲完了後卻響起了夏韶聲《今天昨天》12小節藍調的前奏,似有弦外之音。初出茅廬的填詞人黃偉文在歌詞的最後一句寫出先知預言:「不知有誰來迫我轉唱另一些歌。」果然,Eason由華星轉會到英皇娛樂及新藝寶唱片後真的轉唱了像《K歌之王》等以商業掛帥的歌曲,雖偶有佳作,但欠缺了他在首三張大碟包括《與我常在》和《我的快樂時代》中稚嫩中帶點儍勁的激情。林夕在《我的快樂時代》歌詞中「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似乎已預測陳奕迅不能在往後的日子自由奔放地唱歌,反而會被商業社會牽着鼻子走。數年前,與一友人傾談時,他無奈地跟我說:「其實曾幾何時我都鍾意過陳奕迅㗎。」這也是我的心聲。
另一位我預測到成為的天王巨星的歌手是台灣的周杰倫。2000年,我在美國攻讀法律,偶然在電台上聽見《可愛女人》,驚為天人。周雖然沒有一流的唱功,但他的音樂意念及精良製作均教我嘆為觀止,後來才知道《可》歌詞是出自徐若瑄,更覺驚艷。之後周推出的首張《Jay》專輯中基本上每一首歌都好聽,特別是《黑色幽默》、《龍捲風》、《伊斯坦堡》及嘻哈味甚濃的《鬥牛》,讓周杰倫式音樂成為風潮。當年帶有稚氣的周杰倫不是現在我們熟悉的「周董」,沒有妻子昆凌,只有氣質不俗的女友蔡依琳及侯佩岑;沒有參與華語片《滿城盡帶黃金甲》或西片《非常盜2》和《青蜂俠》的演出,只有參演《頭文字D》飾演黃秋生的兒子和杜汶澤的沙㷛兄弟。當他第一次執導電影《不能說的秘密》時,卻急不及待抄襲《The Legend of 1900》中比琴的片段。今時今日,當回味《Jay》大碟的歌曲時,我仍不禁欣賞自己當年大膽的預測。
數年前,唱片業一位老行尊跟我說:「其實以你對唱片業的認知,你可以去做唱片。」當時唱片業仍未是夕陽工業,而且筆者有份監製的一些唱片(如鍾氏兄弟的三張大碟、《We Are One》合輯等)都曾登上各大連鎖唱片店銷量榜的榜首位置。所以,香港的唱片公司沒有(或不會)聘請筆者作為A&R(「artist and repertoire」的縮寫,指唱片公司下設負責發掘、訓練歌手或藝人的部門)的主管,也許是唱片業莫大的損失,因為筆者對具有獨特眼光,能辨識音樂英才。
話雖如此,當我回望過去預測會紅的歌手一個一個紅起來時,那種興奮莫名的感覺是非筆墨所能形容的。Glenn Close 在電影《The Wife》中被問是從事那一行業,她說:「我是造王者。」我不是造王者,我只是一個視孤芳自賞為賞心樂事的普通音樂愛好者而已。//
黃 氏 兄弟 歌曲 合輯 在 鍾氏兄弟 The Chung Brother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的文章,關於命題「香港有沒有屬於自己的標準曲?」請多多轉載。
非常感謝哥哥Henry今日在HK01的專欄中詳盡探討幾隻重要的香港致敬大碟(包括:張國榮的《Salute》、關淑怡的《EX All Time Favourites》、夏韶聲的《諳》)與自己剛推出的《Song Book 歌集》的脈絡與關係,屬於研究香港本土音樂的人必讀的文章!請踴躍轉載。
//香港有屬於自己本土的標準曲嗎?
文:鍾一匡@鍾氏兄弟
美國音樂界有一段光輝的歷史,就是在三、四十年代,一些出色的作曲家為荷里活電影及百老匯歌劇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精彩曲子。因此,在二十世紀初,美國紐約第28街被稱為「叮砰巷」(Tin Pan Alley),成為了音樂出版商的中心和作曲家聚集地,也因為出版商開始印製這些歌曲的樂譜,令叮砰巷的作品主宰了美國流行音樂,成為銷量可觀的商品。而這些歌曲被後世傳頌,並稱之為「美國歌集」(The American Songbook) 或「標準曲」(Standards)。
無獨有偶,這些作曲人大多數是猶太人,他們對創作旋律的技巧有一定的掌握,總有能力寫出一些扣人心弦的樂曲。著名標準曲作曲家包括George Gershwin( Rhapsody in Blue、Embraceable You)、Cole Porter (Night and Day、I’ve Got You under my Skin)、Irving Berlin (Cheek to Cheek、White Christmas)、Harry Warren (That’s Amore、At Last)、Hoagy Carmichael (Stardust、Georgia on My Mind)、Richard Rodgers (Blue Moon、My Favorite Things)、Jimmy Van Heusen (Come Fly with Me、Darn That Dream)等。
這些標準曲得以傳揚下去,是因為在每一個年代都有一班有心的音樂人把這些歌曲用嶄新的包裝、獨特的角度去展示出來。其中的表表者包括殿堂級爵士女歌手Ella Fitzgerald的Songbook系列,由1956年至1964年期間一共推出八張大碟向以下作曲家致敬:Cole Porter (1956)、Rodgers & Hart(1956)、 Duke Ellington (1957), Irving Berlin (1958)、 George and Ira Gershwin (1959)、Harold Arlen (1961)、 Jerome Kern (1963) 及 Johnny Mercer (1964)。
此外,年輕的音樂人如Norah Jones、Diana Krall等也以American Songbook為榮,在他們的專輯中錄製很多標準曲,矢志把它們發揚光大。流行樂壇天后Lady Gaga於2014年更與殿堂級爵士男歌手Tony Bennett合作推出一張名為《Cheek to Cheek》的大碟,用Big Band的形式灌錄了15首爵士標準曲。除了敬老外,Gaga的心願是把這些伴她成長的歌曲流傳後世,讓聽開流行歌曲的聽眾也可以輕鬆地細嗜爵士音樂,藉此除去「爵士音樂是深奧」的誤解。這張唱片在2015年榮獲格林美「最佳傳統流行歌唱」大碟,成績斐然。翌年,Tony Bennett又與鋼琴家Bill Charlap發表一張名叫《The Silver Lining》的專輯,向作曲家Jerome Kern致敬。
究竟香港有沒有屬於自己的標準曲呢?答案是有的。廣東流行曲在七、八十年代開始如日方中,電視、廣播劇和電影主題曲大放異彩,更孕育了一些才華橫溢作曲家,如顧嘉煇、黃霑、林子祥、許冠傑、黎小田、林敏怡、盧冠廷、黃家駒等,與三、四年代美國樂壇叮砰巷的盛況十分相似。所以,嚴格來說,在七、八、九十年代在香港曾經流行過的歌曲就可以被選為「香港標準曲」(Hong Kong Standards)。但問題是該些年代有很多香港流行的廣東歌其實是由歐西及日本流行曲改編,因此我們要保留原創性的話,那些作品便不計算在「香港標準曲」內。
記憶所及,張國榮1989年推出的《Salute》是第一張用翻唱形式向廣東歌致敬的大碟,碟中除了兩首歐日作品外及《雪中情》是台灣創作人邰肇玫的改編作品外,其他全部都是本地作曲家的作品,包括許冠傑的《紙船》、盧冠廷的《但願人長久》、黃霑的《明星》、郭小霖的《從不知》、李雅桑的《漫天風雨》、林敏怡的《這是愛》。雖然《似水流年》作曲人是喜多郎,但這首歌從來沒有在喜多郎的專輯中出現過,是嚴浩電影《似水流年》的主題曲,音樂人黎小田更聲稱這首歌其實是他的作品,喜多郎的參與極少。因此,筆者認為《似水流年》絕對是一首香港標準曲。
第二張令人難忘的廣東歌翻唱碟是關淑怡的《EX All Time Favourites》,碟內有五首歌是由歐日流行曲改編的,但另外五首即是香港本土音樂人撰寫的旋律,包括黃霑的《忘記他》、林慕德的《把歌談心》、許冠傑的《印象》、區志華的城市民歌得獎作品《問》,也有林敏怡的《這是愛》。此專輯推出後好評如潮,樂迷和樂評人一致推薦為關淑怡代表性專輯,也是其銷量最高的專輯。其中《忘記他》的作曲作詞人黃霑曾評價關淑怡在《忘記他》中的演繹比鄧麗君好。
以上兩張專輯都沒有標榜他們是「港式標準曲及」,直至1998夏韶聲推出《諳》一碟時才名正言順以「香港首張爵士Standards形式專輯」打響旗號,也是記憶中第一張以HiFi靚聲作為綽頭的大碟,還記得發行時平地一聲雷,銷量至今仍然超卓,並因此開拓了「發燒碟」市場,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大碟中有三首歌有日本歌改編,一首是台灣音樂人羅大佑的作品《假如》,另外六首均是本土作曲家的作品,包括顧嘉煇的《心債》和《隨想曲》、陳百強的《等》、盧冠廷的《最愛是誰》、黃霑的《明星》和許冠傑的《浪子心聲》。
從以上三張極具代表性一大碟可以見到顧嘉煇、盧冠廷、許冠傑、黃霑和林敏怡怡均是翻唱者極喜愛的作曲家。坊間後來也有一些專輯是向許冠傑和林子祥致敬的合輯,但因為兩位歌手的身份實在太突出,所以未必一定翻唱所有由他們撰寫的作品,因此嚴格來說不算是致敬專輯。
最令人印象深刻向作曲人致敬的翻唱專輯包括黃耀明向顧嘉煇致敬的《明日之歌》(2014)、羅敏莊向舞台劇音樂大師鍾志榮致敬的《追憶逝水年華》(2011)及鍾氏兄弟向福音音樂教父吳秉堅致敬的《齊唱‧吳秉堅之歌》(2011)。而令人難忘向作詞人致敬的翻唱專輯包括羅敏莊向著名填詞人卡龍(葉漢良)致敬的《追憶逝水年華II 卡龍存集》(2013)及張敬軒2018年向黃偉文致敬的《Dahlia II》。
要數到最純粹香港作曲人(沒有歐美日流行的改編),一定是弟弟鍾一諾(Roger)今年剛推出的《歌集Song Book》大碟,碟中也揀選了顧嘉煇、盧冠廷、許冠傑、和林敏怡的歌曲,也有黃耀明、劉以達、蔡德才、柳重言、鍾肇峰、張佳添及林一峰的作品。還有一首名叫《星聲夢旅人》的新歌,由Roger作曲譜詞,向曾經為廣東歌付出的作曲、作詞人致敬,寓意深長。
非常巧合地,Roger繼前輩張國榮和關淑怡後再度揀選了林敏怡作曲、林敏驄填詞,由泰迪羅賓原唱的《這是愛》作為專輯其中一首歌,究竟這首歌有什麼特別之處令那麼多人醉心要去翻唱呢?大家一定要買《歌集Song Book》來聽才會知道了,因為這是一張不折不扣屬於香港人的「標準曲」專輯。//
黃 氏 兄弟 歌曲 合輯 在 黃氏兄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恭喜我們獲得Tiktok大咖活動第一名←
Tiktok 抖音#6 出爐囉!這次全系列帶給你最熱門歌曲,
必玩、必學、必看的最新挑戰教學!
還有滿滿的搞笑、趣味影片大合集,快按下你的Like!
Tiktok搜尋 黃氏兄弟
..
可可酒精來抖音:https://youtu.be/6m1fXQ2UphI
google siri pk : https://youtu.be/8P5BfmReavo
【誰來玩抖音】:https://goo.gl/HvVVJf
【兄弟劇場】:https://goo.gl/BqQdL9
【忍笑大挑戰】:https://goo.gl/id5kkB
【兄弟探險】:https://goo.gl/siALs9
..
IG 追蹤 👉 huangbrotherss
FaceBook 專頁 👉 https://goo.gl/UcZf4Y
訂閱我們 👉 https://goo.gl/pPGJbv
👉 兄弟倆日常;喜歡拍試吃、開箱、搞怪、整人影片、都市傳說、實驗、運動、黑暗料理(?)、抖音、Vlog
( 呃....就是生活中想拍什麼就拍什麼www )
► 每週一、三晚上六點,週六早上十點發片!會不定時直播跟追加影片(一定要開鈴鐺收通知!)
► 追蹤臉書專頁、IG 關注我們動態
( 大家多多分享、按喜歡,你的支持是給我們最大的鼓勵 )
..
#抖音 #抖音舞 #全系列 #抖音教學 #抖音神曲 #手指舞 #手勢舞 #tiktok #da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