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電影】緝魂
作者:王奕雅律師
一起豪宅裡的兇殺命案,一開始以為是動機是爭奪遺產,但偵辦的檢察官與刑警在調查案件的過程中發現,他們追緝的並非人,而是「魂」。一邊辦案,他們自己的心魔也持續地糾纏他們……緝魂看似是結合邪教的怪力亂神,但越到後面,觀影者發現這部電影結合多種元素,包含愛情、親情、科技、倫理問題等等議題,故事線十分縝密且緊湊。
在電影中,處處有暗喻,劇情完整,結局翻轉更超出眾人的想像,令人嘆為觀止。此外,電影的色調、配樂及畫面處理都為水準之上,頗有美劇「黑鏡」的韻味。演員部分,多數演員的演技發揮皆十分精彩,男主角張震更是為了演出癌症病人而減重12公斤,其敬業精神令人敬佩,更真實呈現病人的掙扎與痛苦。無論是劇情、演技或拍攝手法,緝魂著實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黑色科幻驚悚片。
(本文之內容不代表本所之立場或法律意見)
黑色 追 緝 令 配樂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地下電影 x myVideo 影音隨看】
先講重點,台灣串流影音平台「myVideo 影音隨看」目前有多部環球電影,無論是新片或經典名作都能以近五折的優惠租借觀賞,多部電影甚至支援 4K 高畫質。活動 8 月 30 日截止,《1917》能以新台幣 53 元租借收看,詳情點此👉https://bit.ly/3iCgQ4E
此文受 myVideo 的邀請,介紹《1917》,先從奧斯卡簡單談起。
提到奧斯卡歷年最精彩的競賽,1976 年第 48 屆奧斯卡肯定榜上有名,該屆入圍最佳影片的五部作品,分別是《飛越杜鵑窩》、《亂世兒女》、《熱天午後》、《大白鯊》和《納許維爾》,而遠在義大利的費里尼也以《阿瑪珂德》前來角逐最佳導演以及原創劇本獎。
再來,當數 1995 年第 67 屆奧斯卡,闖入最佳影片的三部作品《阿甘正傳》、《刺激1995》、《黑色追緝令》早已被後世無數影迷封為神作,最佳導演入圍者,也能看見遠在波蘭的奇士勞斯基「藍白紅」三色曲的《紅色情深》,動畫項目上,迪士尼更推出了經典作品《獅子王》。 1994 年問世的名家之作不勝枚舉,共同交織出影史上最輝煌傳奇的篇章。
至於今年的奧斯卡也同樣會寫入電影史冊,流傳百世,原因無他,來自南韓的《寄生上流》榮獲最佳影片,奉俊昊與劇組團隊克服了所謂「一吋的字幕障礙」,成為影史首部「非英語」拿下此殊榮的電影,驚艷全世界。
回望 2020 年第 92 屆奧斯卡,除了奉俊昊在杜比劇院揚威之外,其實入圍名單堪稱近年之最。包括影壇大師馬丁史柯西斯交出反璞歸真的《愛爾蘭人》;昆汀塔倫提諾致敬 1960 年代好萊塢的集大成之作《從前,有個好萊塢》;好萊塢情侶導演檔諾亞鮑姆巴赫、葛莉塔潔薇分別導出《婚姻故事》、《她們》;紐西蘭導演塔伊加維迪提帶來笑中帶淚的暖心之作《兔嘲男孩》,至於最佳影片的大遺珠,當數英國導演山姆曼德斯的一戰史詩電影《1917》。
在奧斯卡頒獎前,《1917》在漫長的北美獎季中,幾乎以空降之姿領跑群雄,接連拿下幾座指標性大獎,最重要的一站,是美國製片公會(Producers Guild Awards,PGA),這是製片人肯定製片人的獎,而奧斯卡最佳影片,正是頒給製片人。重要的是,不包含今年的《寄生上流》,過往在製片人公會獎的 30 屆中,僅 9 次與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不同──從這樣的歷史數據來看,《1917》在最佳影片中佔據優勢。
而循著公會獎的脈絡往下看,最佳導演也要壓注山姆曼德斯。山姆曼德斯拿下本屆美國導演公會獎(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 Award,DGA),這是導演肯定導演的獎。回顧歷史,不包含今年的《寄生上流》,從 1949 年至今,拿下導演公會的得主僅有 7 位最終無法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1917》有著製片人公會和導演公會的加持,加上《1917》的題材是影藝學院會員偏好的戰爭片,雖最終抱回最佳攝影、混音、視覺效果等技術獎項,但與大獎失之交臂,的確可惜。
老話一句,得獎一時,影像永世,我絲毫不認為沒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或最佳導演,就有損《1917》帶來的體驗衝擊,還記得當初看完《1917》步出影廳的興奮感,那是看到極佳作品才有的感覺,重新分享《1917》影評:
📜總是會有少數幾部電影,從第一顆鏡頭、第一場戲就引人入勝,而後觀影時內心不斷驚呼,步出戲院還魂牽夢縈,緊抓旁人討論,一戰史詩《1917》就是這種電影。
《1917》在導演山姆曼德斯的領導下,各部門配合得天衣無縫,第一場戲,攝影師羅傑迪金斯從樹下拍到草地、走進野炊,最後深入戰壕,簡單的場景運用就已經告知觀眾,《1917》將跟隨兩名小兵,從平靜走向動亂。
之後更展現羅傑的神乎其技,似在氣定神閒地告訴全世界在攝影領域上自己的能耐,全片親密地緊跟大戰下的小人物,共同克服壕溝、草原、泥地、洞穴、洪水、森林等地形──在限制中掌握室內與戶外的光影變化,更以廣角鏡頭宏觀地映照出戰爭之苦,同時完美地隱匿攝影機,隔著銀幕都能感受其滿溢的才華與實力,望諸當代,少有人能匹敵,難以置信。
再來是剪接李史密斯(長期與克里斯多福諾蘭配合)縫合了鏡頭的斷裂,利用鏡頭運動、場景調度的掩護找到剪接點,巧妙且流暢地切換轉場,在這場「偽一鏡到底」中來去自如,將 1917 這一年的戰爭,連成一氣呵成的磅礡氣勢,比肩《鳥人》(此片也以「偽一鏡到底」在影史留名)。 而湯瑪斯紐曼(藍迪紐曼堂弟)的管絃配樂情緒飽滿、烘托人心,替這場史詩戰爭奏出難忘樂章,雖有過重之嫌,但瑕不掩瑜。全片在各大師們的齊力中,概念與形式完整合一。
或許在技術層面上的無懈可擊,會讓《1917》在故事上被忽略並受到挑戰,但導演山姆曼德斯其實並非只為炫技,這中間其實也紮實地討論所謂的「英雄主義」:正如同令全世界影迷為之動容的那些英雄,「鋼鐵人」、「黑寡婦」的犧牲、「美國隊長」的正直英勇,更或像克里斯多福諾蘭鏡頭下的布魯斯韋恩,蝙蝠俠對於正義會有飄移,對道德會有擺盪,這些英雄脫下鋼鐵衣、蝙蝠裝後,終歸為凡人;但肉身平凡,其心志透過砥礪後,早已是英雄,正如同山姆曼德斯筆下的那兩位英國小兵。
「英雄主義」或許對於普通人來說是無法觸及的,但山姆曼德斯通過由喬治麥凱飾演的史考菲以,及迪恩查爾斯查普飾演的布雷克兩名小兵,執行不可能的死亡任務,進而從個人通向集體的英雄旅程。
故事開始,策動他們前往營救同胞的,是基於布雷克對於哥哥的情感,而史考菲一路上的陪伴,是懷疑、困惑和不甘願。在前半段旅途中,穿梭戰場,面對德軍,觀眾能讀出他們的驚慌、恐懼和不安。英雄並非沒有恐懼,重要的是如何面對。英雄既得做正確的事,也得做沒人想做的事,這段旅程可以看作成為英雄的「醒覺」,於是在前段,布雷克的死亡觸發了史考菲,砥礪著史考菲完成任務,隻身走向未知。
而後,山姆曼德斯帶領觀眾跟隨史考菲深入噩夢,試圖描繪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而恐怖時而荒誕的獨特體驗,這點在超脫現實的廢墟中顯露無遺。而山姆曼德斯也透過德軍的槍擊昏史考菲,做出上下半場的分場,使得「電影」的媒材也能像「劇場」形式,正是其巧妙之處。
史考菲從初始的懷疑到中段望見戰場的不堪後,便可視為英雄搖擺的價值取向(對戰爭的反思),但最終他仍舊不顧一切爬上戰壕,與衝鋒陷陣的英國大兵們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這是英雄醒覺後的終章。
在層層的情緒堆疊下,這顆鏡頭呈現出戰爭中同時令人動容和絕望的衝突美感,史考菲的英勇超脫出個人,「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英雄精神也透出銀幕,直擊觀眾。而山姆曼德斯這場戰爭小人物的英雄旅途,也在這場戲圓滿,背後所指涉的「一戰英雄」們,便不言而喻了。
此外,在一部與時間競賽的電影中,「迫在眉睫」之感強而有效地貫串,情緒張力也隨著劇情推演逐漸加溫,但《1917》最棒的戲都是於「快」中提煉出的「慢」──山姆曼德斯無所畏懼地停下腳步,在逃亡時打破與法國婦人的隔閡,並透過士兵之眼於嬰孩中望見新生與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此場戲出現的牛奶成為存活的養分,對比片子中段盛裝牛奶時的死亡,出現截然不同的表徵,而這裡的女性也有可能擴寫成聖母形象(沒生孩子、秒瞬止血),成為槍林彈雨中超現實的神來一筆。
山姆曼德斯也懂得在湍急流水中感受緩緩灑落的櫻桃樹花瓣,似在奠祭死去的亡魂(櫻桃樹是好友的愛);山姆曼德斯更莊嚴的在樹林間透過古老民謠〈Wayfaring Stranger〉幽微傳唱出對死亡虔誠、尊敬的態度,靜靜地輕撫戰火下每顆顫動的心。
最後,山姆曼德斯在「偽一鏡到底」中繞行死亡幽谷一圈,將小兵執行任務後的出發與抵達於樹下完整收束,首尾的寧靜之勢遙相呼應,「家」與「愛」則成了失去朋友的救贖與大戰後的心之所向。
《1917》成功糅合了《現代啟示錄》和《搶救雷恩大兵》,透過營救任務,在斷壁殘垣中反思暴行,同時在一連串命運與人為的偶然性中,書寫戰爭。山姆曼德斯創造出粗獷同時溫柔的風格,電影語言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此證明自己精湛的執導功力(調度與整合)。
雖然《1917》仍舊去脈絡化地將一戰化繁為簡,讓戰爭的真實性與觀眾距離拉開不少,這點與去年彼得傑克森的《他們不再老去》大相徑庭,但無可否認這部片所有環節的傑出技術,此作無庸置疑是近年戰爭電影的標竿,無與倫比的大師之作。
#若錯過電影院這次別錯過串流了
黑色 追 緝 令 配樂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奧斯卡】 #曬海報時間
第 92 屆奧斯卡臺灣時間明早頒獎,來聊聊本屆賽況,先表態本屆最佳影片的喜好排序(雖然也不重要啦):
1.《從前,有個好萊塢》2.《寄生上流》3.《1917》4.《婚姻故事》5.《她們》6.《小丑》7.《愛爾蘭人》8.《賽道狂人》9.《兔嘲男孩》。
‼️接著是獎項預測: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之爭,應該就是山姆曼德斯的《1917》和奉俊昊的《寄生上流》之爭,這兩部片子都是不可多得的大師之作,但我認為影藝學院會員們的共識,最終會把最佳影片頒給《1917》。
《1917》在漫長的北美獎季中,幾乎以空降之姿領跑群雄,接連拿下幾座指標性大獎,最重要的一站,是美國製片公會(Producers Guild Awards,PGA),所有頒發最佳影片的前哨站,僅製片人公會擁有和奧斯卡同樣的投票制度,且製片人公會獎 30 屆中,僅 9 次與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不同,從這方面來看《1917》佔據優勢。而幾乎可說是奧斯卡最後指標獎項的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BAFTA,部分成員也具備了美國影藝學院會員的投票資格)上週也將最佳影片頒給《1917》。
此外,《1917》和《寄生上流》在北美本土的票房表現分別是 1.2 億美金和 3300 萬美金,以票房來看激起的討論度和關注度會有一定差距,當然,不可否認《寄生上流》在北美的發行商 NEON 打出極為精彩的一戰(票房為去年北美國最賣座的非英語電影),但綜觀來看《寄生上流》最終應該還是沒能克服那一吋高的字幕障礙。
而循著公會獎的脈絡往下看,最佳導演當然也要壓注山姆曼德斯,山姆曼德斯拿下本屆美國導演公會獎(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 Award,DGA),從 1949 年至今,拿下導演公會的得主僅有 7 位最終無法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重疊率極高,在導演公會的加持下,此獎項應該是山姆曼德斯的囊中物。若山姆曼德斯拿獎,這也將是他第二度入圍第二度拿獎,他上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是《美國心玫瑰情》,當時也雙雙拿下導演公會和奧斯卡最佳導演。
至於《寄生上流》能拿到什麼獎?既然都能成為最佳影片的領跑者,抱走最佳國際電影(前名為最佳外語片)無庸置疑,沒意外會替南韓寫下首度入圍首度拿獎的紀錄,此外,奉俊昊在今年北美掀起的旋風與熱潮,影藝學院應該會將最佳原創劇本頒給他(還有韓珍元),《寄生上流》也拿下了編劇公會(Writers Guild of America,WGA)和英國影藝學院的原創劇本獎,這獎項的最競爭對手,應該還是尋求拿下第三座劇本獎的昆汀塔倫提諾(前兩座分別是《黑色追緝令》、《決殺令》)。
說實話,若是預測原創劇本會給《寄生上流》,那最佳影片應該也要是它,從數字來看, 2006 年第 78 屆奧斯卡至今,最佳影片得主中只有《水底情深》沒有拿到劇本獎,其餘最佳影片通通和劇本獎綁在一起(原創或改編),且美國演員公會(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SAG)、剪輯公會(American Cinema Editors Awards,ACE)都史無前例地分別將最佳整體演出獎、最佳劇情類剪輯頒給「非英語片」的南韓人,而過往沒入圍演員公會的最佳整體演出的片子,基本上不可能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但這傳統維持 20 餘年,在前年和去年被《水底情深》和《幸福綠皮書》打破,《1917》應該會是連續第三部沒有入圍演員公會的最佳影片。
雖然《寄生上流》有編劇、剪輯和演員公會撐腰,今年的《1917》同樣有著製片 、導演公會和英國影藝學院加持,最重要的是,保守的影藝學院應該不會為了《寄生上流》破格頒給非英語電影,回溯歷史,過往非英語電影入圍最佳影片的獲獎記錄為零,去年影藝學院都可以略過經典的《羅馬》頒給平庸的《幸福綠皮書》,這份根深蒂固的保守勢力令人歎為觀止,今年有政治極為正確的《1917》可以選擇的情況下(拍的也絕對比《幸福綠皮書》好太多),最佳影片這項目仍舊猜測《1917》。
至於演員獎項就明朗許多,《小丑》瓦昆菲尼克斯、《茱蒂》芮妮齊薇格、《從前,有個好萊塢》布萊德彼特和《婚姻故事》蘿拉鄧恩基本上就是走進典禮會場杜比劇院,發揮演技詮釋驚喜樣貌,然後上台領獎致詞。
此四人在北美獎季幾乎橫掃獎項,雖然男主角前段《婚姻故事》的亞當崔佛還有聲音,但後段的瓦昆基本上氣勢無法檔,穩如泰山,今年應該不會有去年奧莉薇雅柯爾曼擊敗葛倫克倫絲的狀況發生。如無意外,芮妮齊薇格繼《冷山》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後,第一座奧斯卡影后勝券在握。而瓦昆菲尼克斯、布萊德彼特和蘿拉鄧恩更將是從影多年的第一座奧斯卡演技獎項。
如果最佳影片、導演、男女主角、男女配角,照著上述預測分別開給《1917》、山姆曼德斯、芮妮齊薇格、瓦昆菲尼克斯、蘿拉鄧恩和布萊德彼特,那麼這也將是第 84 屆奧斯卡後,這 6 大獎項再度和英國影藝學院重疊,是個有趣的歷史數字。
其他獎項部分,動畫長片只剩《玩具總動員4》和《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競爭,前者在製片公會拿到最佳動畫片,後者則在安妮獎(俗稱動畫屆奧斯卡)和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拿到最佳動畫片,各有支持,但猜測本屆皮克斯會含淚,由 Netflix 笑傲。
《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透過童心大開的創意想像,消弭仇恨、橫跨種族、超越語言,全片層層堆疊,道出聖誕節的真諦,且在獎季後段的氣勢驚人,完全壓過《玩具總動員4》,若以技術來看,《玩具總動員4》仍舊技高一籌,但故事的普世性和打動人心之感,預測會是《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勝出的關鍵。
原創配樂也可說是死亡之組,配樂大師約翰威廉斯、藍迪紐曼和湯姆斯紐曼這對表兄弟檔也分別以《婚姻故事》和《1917》同場較勁,但此項目極有可能會由來自冰島的女作曲家希爾杜古納多提瑞拿下,她以北歐冷冽的特色入曲,撐起《小丑》全片孤寂和隱忍的情緒,也搭配著全片的色調,情緒克制同時畫龍點睛,希爾杜古納多提瑞也獲得了金球獎、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等諸多獎項的肯定,今年奧斯卡原創配樂得主,極有可能頒給這位女性作曲家。
至於攝影就毫無懸念頒給《1917》的羅傑狄金斯,羅傑之前入圍了奧斯最佳攝影十餘次,都沒拿獎,終於在前年靠著《銀翼殺手2049》開胡,這次的《1917》,羅傑狄金斯很有可能完成他個人的連莊。
最後,改編劇本猜測將由《兔嘲男孩》的塔伊加維迪提,有著編劇公會和多倫多觀眾票選獎(拿下此獎近十年除了黎巴嫩的《人妻衝衝衝》外,其餘通通抱回獎項)的加持,應該也可順利拿獎。
‼️最後的最後,本屆奧斯卡入圍最佳影片的水準之高,贏家只有一位,就算如此,也完全無損其他作品所帶來的歡愉和感動,真的不應盲目以一座奧斯卡過度讚揚或極度否定這些創作者的生涯,這些作品的痕跡都會被記得,且那些沒入圍奧斯卡的作品,同樣值得喝采。
除了《愛爾蘭人》、《賽道狂人》和《兔嘲男孩》外,附上最佳影片們的逐部評論連結:
🎥《從前,有個好萊塢》:http://bit.ly/3bm38QH
🏘《寄生上流》:http://bit.ly/2ZbpPBu
📜《1917》:http://bit.ly/39gHoDW
💔《婚姻故事》:http://bit.ly/37dfjfg
💃《她們》:http://bit.ly/38b4Faj
🤡《小丑》:http://bit.ly/2ZFGCNg
#奧斯卡
#TheOscars
#圖片缺愛爾蘭人和婚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