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時期的井田制度|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井田制度」一詞是自戰國以來,人們對西周時期所行土地制度的通用名稱,歷代各家學者的解釋不盡相同。
我們認為它的含義有二:
一、「井」字像田地的形狀。田地中有阡、陌、溝、渠,劃分田地為若干方塊,來源於夏商以前。
二、西周的封建領主制剝削方式。這種剝削方式的基礎,即土地所存權的分配,是天子有所有權,諸侯、卿大夫、士等各級貴族有佔有權和使用權,庶人(農奴)無土地權利,只有耕作和提供剝削的義務。具體剝削方式,是貴族們將田地分為兩類,一類為貴族自留田,名「公田」,由所屬農奴們集體無償代耕,就是勞役地租。另一類大致以百畝為單位分給農奴各家耕種,收穫物歸農奴所有。孟子對這一剝削形式設想為:「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當然各貴族對公田、私田的劃分或分佈,因地因人而異,不一定絕對如此整齊劃一,孟子也說「此其大略。」古人把這種勞動產品再分配的方式「雅化」為「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公即諸侯。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許買賣。
周朝施行井田制,既作為諸侯百官的俸祿等級單位,又作為控制庶民的計算單位。井田制下的土地一律不准買賣,只能由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關係去繼承。耕種井田的農業庶世也隨著土地同屬於領主階級所有,終生不得離開土地,更不准轉業。
所謂「井田」,就是具有一定規劃、畝積和疆界的方塊田。長、寬各百步的方田叫一「田」,一田的畝積為百畝,作為一「夫」,即一個勞動力耕種的土地。井田規劃各地區不一致。有些地方採用十進制,有些地方則以九塊方田叫一「井」。因為把九塊方田擺在一起,恰好是一個「井」字形,井田的名稱就是這樣來的。一井的面積是方一「里」;一百井是方十里,叫一「成」,可容納九百個勞動力;一萬井是方百里,叫一「同」,可容納九萬個勞動力。
在井田的田與田、里與里、成與成、同與同之間,分別有大小不同的灌溉渠道,叫遂、溝、洫、澮;與渠道平行,還有縱橫的通行道,叫徑、畛、途、道。各種渠道的大小、深淺和通道的寬窄,都有一定的規格。
西周的各級統治者把井田分為三類。他們各自把其中最好的部分(即位於河流附近、背山向陽的平展土地)成千塊、上萬塊地留給自己,叫「公田」。因為公田的面積很大,所以也叫「大田」,驅使奴隸集體耕種。把距城市較近的郊區土地,以田為單位分給和統治者同族的普通勞動者耕種。這部分人因為住在「國」(即城市)裡,叫「國人」。國人不負擔租稅只負擔軍賦和兵役。他們平時每年向國家交納一小罐米和一捆牧草,作為軍費。戰時當兵,自己準備武器、糧食和軍需。國人有當兵和受教育的權利,所以也叫「武夫」或「士」。他們受教育主要是軍事訓練和學習禮儀。這部分人是社會裡的普通平民。他們表面上不受剝削,是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但是,當時社會的掠奪戰爭是十分頻繁的。他們經常披征去打仗,自己家裡的田園都荒蕪了,因而破產負債。打了勝仗,掠奪來的土地和財富統歸統治者所有,如果打了敗仗,還有被俘淪為奴隸的危險。因此,國人的地位是動盪的。
封建領主把距離城市較遠、土質瘠薄的壞田,分給住在野外的庶人。庶人因住在野外,所以也叫「野人」,領主階級瞧不起他們,認為他們最愚蠢,所以也管他們叫「氓」。庶人沒有任何權利,只有給領主耕種井田和服其他雜役的義務。他們每年要先在領主的大田上勞動,然後才准許去耕種自己作為維持最低生活的那一小塊土地。因此西周時期的「國」「野」對立,既是城鄉對立,也是階級對立。
春天到來,農事季節開始了。大批庶人全部被驅使到領主的「公田」上去。天剛一亮,領主指派的官吏(「里胥」和「鄰長」)就分別坐在村口,清查出工的人數。晚間收工時也如此。早在冬天備耕的時候,就由「里宰」根據勞動力的身體強弱、年齡長幼,把每兩個人搭配在一起,叫作「合耦」。兩個人一對,一起勞動叫一「耦」。這種拼種方法叫「耦耕」。在大領主的公田上,有成千耦、上萬耦的勞動者。他們在田官(「田畯」)的監視下勞動,有時候奴隸主頭子本人(「曾孫」)也親自去田裡監督。秋天,領主大田上的收穫,多得像小島,像山丘,要準備好成千倉、上萬箱去收藏。冬天農閒季節,庶民們還要給領主修房、打草、搓繩和幹其他雜項差役;婦女要為奴隸主採桑、養蠶、紡紗、織帛做衣裳、縫皮袍,從白天幹到半夜。領主怕他們偷懶,還要把他們集中到一起,既省燈火,又便於監督。
早在西周中期,就有個別貴族為了額外搾取庶民的剩餘勞動,強迫庶民開墾井田以外的空地。這樣開墾出來的田地,不可能是方方正正的,也不可能有一定的畝積,是瞞著公室,不納稅的私有物,叫私田。周恭王時的格伯簋銘文記載格伯用四匹馬換倗生三十畝田,就是明證,因為公田是不允許用來交換的。到西周末期,私田的存在已相當顯著。爭奪田邑、交換土地的記載也多起來了。周厲王時的散氏盤銘文記述:矢人侵犯散國城邑,被打敗了,便用兩塊田地向散國賠償。周厲王時還有兩銅器,一個是鬲攸從鼎,另一個是鬲從盨。前者敘述鬲攸從分田地給攸衛牧,而攸衛牧沒給報酬,遂成訟事;後者敘述章氏用八邑去向鬲換田,又有良氏用五邑換,結果都順利成交。貴族們土地私有的慾望不斷增長,到周幽王時,連公田都企圖據為己有。周王再像原先那樣從貴族手裡收公田,就引起貴族們強烈的不滿。《詩經.大雅.瞻卯》記錄了當時貴族們牢騷:「人有土田,汝反有之;人有民人,汝復奪之。」到春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使私田急劇增加。諸侯、大夫們富起來。周王便不能任意侵奪他們的田地了。公元前712年,周桓王取鄭國田地,就得王畿內蘇仇忿生之田作為交換條件。貴族之間為田地爭鬥、訴訟,也層出不窮了。公元前580年,晉大夫卻至與周爭鄇田,公元574年晉卻錡奪夷陽五田,卻犨與長魚矯爭田;公元前533年,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公元前528年,晉邢侯與雍子爭鄐田等等。這些事件,都表明土地制度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開闢和耕種大量私田,需要大批勞動力。而用奴隸制的辦法已不能調動生產者的勞動積極性。《公羊傳》何休注說:當時「民不肯盡力於公田。」於是,一些順應新形勢的貴族為了招徠勞動人手,改變剝削方式,如齊國田氏向民眾徵賦稅使小鬥,把糧食貸給民眾用大鬥;晉國韓氏、魏氏、趙氏採取擴大地畝,而不增稅額的辦法,收買民心。這樣,奴隸們紛紛從公室逃往私門,「歸之如流水。」封建依附關係產生了。春秋時代見於記載的「族屬」、「隱民」、「賓萌」「私屬徒」,都指的是這些逃來的奴隸。雖然他們身份還不是自由的,但卻不同於庶民。他們可以佔有少量的生產資料,獨立經營農業和與農業有關的家庭副業。他們已經是封建農民的前驅了。奴隸的逃亡,使一些國家的公由,「唯莠驕之」「唯美桀桀」(《詩經.齊風.甫田》),變成了荒原。井田制再也維持不下去了。
《左傳》記載: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正式廢除井田制,承認私田的合法性,而一律徵稅。公元前548年,楚令尹子木整頓田制,視土地高下肥瘠,「量入修賦」,其後各國也紛紛傚法。本來這些改革的目的在於維護舊秩序,但它們既然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已成的事實,從而事與願違。在井田制上打開了一個缺口。缺口接二連三地被打開,井田制的瓦解崩塌就是必然的趨勢了。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2萬的網紅巴哈姆特電玩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由中國 NEXT Studios 團隊所推出的「幽林怪談」,玩家將回到春秋戰國年間,扮演流亡的齊國公主「季姜」,尋找父親齊康公被刺殺的真相,並擊敗大反派田氏。...
齊 田氏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戰國七雄爭雄,內三強外三霸,還有一國像是在夢遊|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天下大亂,出現了戰國七雄。這七雄中,分為內三強外三霸,還有一國像是在夢遊。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晉國,歷史進入戰國時期。韓趙魏建立國家初期,形成了一個軍事同盟,橫掃秦齊楚,稱霸近百年。魏趙韓同盟形成原因是原來就聯繫密切,各自的國土也犬牙交錯,甚至互不相連。另一方面,這三國剛建立時力量較弱,只有協作才能對付秦,楚,齊幾個大國。
三家同盟後實力超群,在戰國初期稱霸,趙國吞併了中山國,韓國吞併了鄭國,魏國西取秦西河之地,把衛國變成自己的附庸國。後來趙國遷都邯鄲,韓國遷都新鄭,魏國遷都大梁,分別向外發展。
魏國在戰國初期稱霸,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魏文侯、魏武侯時期聚集法家李俚;兵家吳起;政治家西門豹、公孫座;大將樂羊、龐涓、犀首等一批人才。
魏國所處的中原地區,都是平原,人口眾多、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商業繁榮、製作業發達。
魏國是戰國中第一個實施變法圖強的諸侯國。
在軍事方面,魏國較早的進行了軍事變革。建立了以精銳武卒為核心的常備軍。
前354年魏國和趙國反目,魏趙韓三國同盟瓦解,內三強優勢不再,此後各自發展。後期趙國實力強勁。
除了內三強,老牌大國秦楚齊在戰國也都一度是霸主。
齊國原本是老牌強國,戰國初期發生了田氏代齊,主要忙於國內事務。國內前353年,齊國大敗魏國於桂陵(今山東菏澤境內)。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前334年,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
楚國號稱貪吃蛇,從春秋時期就不斷吞併小國,疆土一直最大。戰國時期,楚國又吞併了蔡國,杞國,許國,小邾(郳)國、邾國等國。前306年,越王無疆北上伐齊,兵敗身亡,越國被楚國滅國。楚國佔據了天下近半。
秦國也是春秋時的強國,一直和晉國爭雄。戰國時期,前316年,秦國滅巴國蜀國,得到了充足的糧食和兵源。到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誘殺義渠王於甘泉宮,秦國發兵滅了義渠,徹底消除了後患,實力陡然上升。
戰國時期燕國卻像夢遊,在戰國主要國家中,燕國的實力僅僅比韓國強一點而已。
燕國最露臉的一次是聯合趙、楚、韓、魏軍隊攻打齊國,差一點滅掉齊國。最後齊國雖然復國,元氣大傷,再也無力稱霸。戰國最後時期,燕國又被秦國利用,不斷騷擾趙國,成了阻礙其他國家抗秦的攪屎棍。
在秦國不斷擴張,眼看要滅國之際,燕國才如夢初醒。上演了荊軻刺秦王的絕唱,不過為時已晚。整個戰國時期,燕國就像一個夢遊國,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齊 田氏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 | 知史現場
「三家分晉」是司馬光《資治通鑑》所記載的第一件重大歷史事件:「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之後司馬光洋洋灑灑說了一大段話來解釋為什麼事件如此重要,就是因為它改變了整個春秋時期的政治格局,令周王室管治基礎蕩然無存,史家也習慣將這件事定位春秋和戰國的分野。
在春秋末年,大國爭霸的局面近於尾聲,各個諸侯國為了發展空間,開始不停地吞併小國。本來春秋初年之大小諸侯國有一百數十個,後經不斷兼併,小國漸被消滅。據《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所載,「齊桓公併國三十五」,「晉獻公併國十七,降國三十八」,「楚莊王併國二十六」,「秦穆公滅國二十」。
但是如此多的土地,諸侯們難以獨立控制,於是卿大夫開始登上了政治舞台。他們為國君管理土地、人口,支撐著國家的運作。而一個國家往往被幾個政治世家所壟斷,不同的家族往往因為其佔據的土地、人才的招攬而有興衰。就如晉國本是春秋時代之大國,長期稱霸於中原,後來逐漸操於卿大夫之手。晉國本來有十餘族卿大夫,到晉悼公(前572-前558年執政)時,只餘智、韓、趙、魏、范、中行六氏輪流掌政。但是卿大夫之間也有爭鬥,公元前490年,趙氏擊敗范氏、中行氏。公元前458年,智、趙、韓、魏四家盡分范、中行氏之地,此後智氏乃獨擅朝政。但此時智氏卻誤判形勢,得罪其餘三家,被韓、魏、趙三氏擊敗。自此晉國就被三個卿大夫管治,晉國名存實亡。
無獨有偶,同一時期的齊國也在醞釀一場政變。在齊景公時(前547-前490年執政),卿大夫田桓子聯合鮑氏,攻滅了欒氏和高氏。自此田氏一族就開始擴展勢力,不停攻擊其他氏族,到了齊簡公(前484年-前481年執政),田氏甚至不將國君放在眼內、肆意追殺,幾乎完全把持朝政。直到三家分晉時,田氏族長田襄子派其兄弟宗族擔任齊國各重要城邑的大夫,並與三晉互通使節,為奪權做好準備。公元前391年,田和自立為齊君,並將齊康公放逐於海島。
其實,就正如周王室分封諸侯,然後逐漸失去對諸侯的控制,諸侯們為了掌管更大的國家而將權力下方給卿大夫,也會逐漸失去對卿大夫的控制。其實這種權力下移、卿大夫奪權的事情絕非止於一國,例如《竹書紀年》、《韓非子》等書還記載了「司城子罕取宋」、「太宰欣取鄭」、「單氏取周」等事件。而當周天子承認「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就意味著周王室的統治制度與其觀念已蕩然無存,所以這也是歷史上新時代的開始。
#知史 #知史現場
#中國歷史 #中国文化 #古代 #古代文化
#春秋 #禮崩樂壞 #三家分晉 #田氏代齊
齊 田氏 在 巴哈姆特電玩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由中國 NEXT Studios 團隊所推出的「幽林怪談」,玩家將回到春秋戰國年間,扮演流亡的齊國公主「季姜」,尋找父親齊康公被刺殺的真相,並擊敗大反派田氏。
齊 田氏 在 動漫廢物電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岡田斗司夫最新作品:《阿宅,你已經死了!》向大家講,原來御宅已經死左。
究竟係岡田氏的遺言,要御宅攬住一齊死;
定係想大家奮起再進,要第一、二代一齊重新站起來?
非萌不宅,係咪真理?即係讀B.A係大學生,讀B.S.S唔係?
點樣先講得通呢?
齊 田氏 在 歷經286年成功顛覆春秋第一強國,田氏齊國的發家史-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00:00 序言00:43 陳完改姓02:47 田氏 昌盛06:08 田恒掌權07:34 田和稱侯 田氏 代 齊 ,也叫田陳篡 齊 。指中國戰國初年陳國媯姓田氏後代取代 齊 國薑姓呂氏成為 ... ... <看更多>
齊 田氏 在 齊國為什麽會發生“田氏代齊”?離不開吳國的助攻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田氏 代齊,也叫田陳篡齊。指中國戰國初年陳國田氏後代取代齊國薑姓呂氏成為齊侯(齊威王始稱齊王)的事件。這一事件被《史記·齊太公世家》、《史記· ... ... <看更多>
齊 田氏 在 [實況] 赤心巡天第129章再會- 看板CFantasy 的推薦與評價
他們還是一如往常地相處,討論道術、劍法,或者一朵雲的形狀。
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但的確有一種變化產生了。
“八月十七。”姜望沒有沉默太久,很認真地又重複了一遍:“八月十七日,我會再
來雲城,我們再會。”
....
姜安安停在原地,看了看葉青雨,又看了看哥哥消失的方向,又看了看葉青雨。好像
發現了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
姜安安不受干擾,皺著小眉頭,扳著手指數道:“元月二十八日,哥哥生日。八月十
七日,青雨姐姐生日。十月十二日,安安生日......欸!哥哥再來雲國的時候,不剛好是
青雨姐姐的生日嗎?”
...
僅以肉身強度而論,他現在甚至敢同重玄遵硬碰硬。
...
因為潭壁上早有刻痕。
不知是何人在何年留下此道字,字曰
“神臨之限”。
...
“長得很漂亮,她說她叫......夜闌兒。”
--
1.小光殊竟然連句台詞都沒有QQ
2.看來這章是青雨股大漲XD
3.“硬碰硬”,望遵股也稍漲一絲?
4.又來伏筆~
5.天下第五來啦,她會有什麼其他要求嗎?
--
https://reurl.cc/Akd2Nd
赤心巡天設定整理
1.有人物忘記請去[角色]查詢,設定相關則是[設定]
2.若有發現沒有整理進去的資訊,歡迎加入編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28.137.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Fantasy/M.1672114358.A.A73.html
--
9-23
今年的冬月二十八是一個相對敏感的日子,齊國武安侯正是在這一天失陷霜風穀。
--
不過如果要打莊高羨,應該不會少了祝師兄
難道是這卷會說明?
保重QQ
田氏代齊,又稱田成子取齊,指中國歷史上戰國初年田氏篡奪姜姓成為齊國諸侯的事件。
前 481年,田成子殺齊簡公,立齊平公,自掌政權,此時田氏的封邑,已經大於直屬齊國
的領土。前386年,天子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諸侯,國號亦稱齊國,是為田齊。前379年
齊康公死,姜齊宗廟絕祀,被田齊完全取代。
7-34
天子當年……
到底知不知道雷貴妃遇刺案的真相?
...
大齊九卒,大澤田氏現在可是一軍未掌。
政事堂中,大澤田氏現在未有一席。
這可是齊國最頂級的世家之一,海外開拓兩島,不輸於任何一個世家。對齊國最
高權力的參與,也太薄弱了些……
※ 編輯: danieljh (140.128.137.38 臺灣), 12/30/2022 12:26:0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