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感謝珠兒姐相邀,在青青餐廳參加了阿發師台菜宴,有許多大廚、作家、吃貨等愛美食的朋友,近四個小時中吃了好多道菜,有經典手路菜、古早失傳菜、澎湃酒家菜、生猛海鮮等!阿發師跟兒子女兒一起設計的菜單,真叫人激賞,有機會我也想開團跟大家分享。
當日菜單:
✅苦盡甘來
酸:丹桂梅蕃茄
甜:柚香玉蘿蔔
苦:樹子滷苦瓜
辣:古早豬油渣
鹹:冰鎮鹹蚋仔
✅尚青上好:
龍蝦綜合生(干貝、龍蝦、海膽)
時令綠竹筍(美乃滋)
煙燻鱘龍魚
花枝烏魚子
冰捲襄黃瓜(五味醬)
✅豐華淬煉:
十全佛跳牆(夏季版)
鮑魚、婆參、干貝、鳳翅襄芋、魚皮、魚肚、花菇、去骨豬腳、栗子、娃娃菜
✅經典手路菜:
金魚百花酥
✅古早失傳菜:
肝炖玻璃蝦
✅澎湃酒家菜:
白雪桂花蟹
✅生猛海鮮:
火焰乾煎鮑 (table show)
✅有始有終:
菊花四寶湯
✅甜甜蜜蜜:
芋泥黃金棗
玉米柚奶酪
寶島鮮水果
✅ Mignardise:
馬吿檸檬餅、金棗茶可可 @ 青青餐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料理臺灣:從現代性到在地化,澎湃百年的一桌好菜」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蕭秀琴 內容簡介: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香氣翻騰的臺灣文化事典,烹調島國的情感記憶與政經版圖輪替, 融合食材的撞擊和對話,蒸潤出獨樹一格的「臺灣味」。 空間交織美食,臺菜館的空...
龍寶酒家菜單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9-05-07影音檔
出版社粉絲頁: 蔚藍文化出版社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料理臺灣:從現代性到在地化,澎湃百年的一桌好菜」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蕭秀琴
內容簡介: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香氣翻騰的臺灣文化事典,烹調島國的情感記憶與政經版圖輪替, 融合食材的撞擊和對話,蒸潤出獨樹一格的「臺灣味」。
空間交織美食,臺菜館的空氣裡除了飄散著氣味,也營造出了特殊的飲食氛圍。飲食在臺灣可以大致分出客家菜、閩南菜或其他各種移民的菜餚,尤其在匯集了從各地方移入居民的都會地區,地方菜餐館更是體現不同種族細微差異的地方。我們開始思考什麼是「臺灣料理」?當中藏著什麼故事?
飲食文化與風土歷史息息相關,也能看出臺灣的寬廣與包容性。隨著時代的演進,臺灣菜融合了閩粵料理、北京菜、江浙菜、上海菜、臺灣眷村獨特的小吃等;但又因本島的風俗習慣、氣候與材料的影響下,最後發展出獨樹一格的特色料理。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飲食最能透露出一地的風土人情、文化樣貌,是人類社群文明的指標。
本書兼以資料爬梳、論述、田野來描摹臺灣料理,定義臺灣料理。書中談及的「臺灣料理」以國宴的脈絡來架構,從日本時代大稻埕四大酒樓的宴席菜出發,除了看見飲食文化的豐富性,也是窺看地域歷史轉變的重要窗口……
◆畫說臺菜 澎湃百年!
本書除取材日治時期的《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料理之琹》、以及中研院「臺灣日記知識庫」裡林獻堂、吳新榮、黃旺成等文化人的日記和出版品;參考學者曾品滄、陳玉箴的學術研究;也親自近身採訪餐廳主廚、經營者;綜覽網路食記、食譜、當代出版品的飲宴記述……更輔以原創插畫,呈現澎湃鮮活的臺菜文化。
◆正港臺灣人吃些什麼?在哪裡吃?
龍蝦盤、日式汽鍋、八寶鴨、五柳居、水晶鴿蛋、金錢火雞、八寶飯、蔥蒜蒸龍蝦、鯧魚米粉、荷葉粥、紅燒牛肉麵、小籠包、獅子頭、翅參鮑肚、魷魚螺肉蒜鍋……江山樓、東薈芳、春風得意樓、蓬萊閣、山水亭、鐵道飯店、黑美人大酒家、慈聖宮廟口、鳳梨大樓……
從日治時期至近年總統國宴,從庶民日常的臺灣味到高級食材的臺灣料理。那些挑動你味蕾的菜色,都隱含著與各個時代的深刻連結。
◆日本裕仁皇太子也曾到臺灣,
品嚐了一場華麗的盛宴。
一九二三年,日本裕仁皇太子行啟臺灣,總督府官邸設宴,宴席由東薈芳及江山樓合辦。當時《臺灣日日新報》以〈御宴與臺灣料理江山樓之光榮〉大幅報導,並把當日菜單十三道料理刊載報上。其中皇太子殿下每道菜皆有食用,特別喜歡八寶飯,宴後皇太子傳旨褒嘉。此後日本皇室來臺,所有的臺灣料理會席都由江山樓包辦。
一九二五年江山樓再度承辦秩父宮雍仁親王來臺料理,以及,一九二六年北白川宮能久妃富子、一九二七年朝香宮鳩彥王、一九二八年久彌宮朝融王都由江山樓外燴臺灣料理,此時皇太子已成了昭和天皇(一九二六年)幾乎每年都承辦日本皇室成員來臺的宴席,臺灣料理的地位也由此確定。
作者簡介:蕭秀琴
目前住在離台北城約一個小時的小鎮,持續從事文字工作。
希望以每年一部作品的速度,完成小說、報導,劇本,翻譯作品。
已出版作品
著作
1)《精油全書》,商周出版,2003
2)《2005年占星年曆》,商周出版,2005
3)《芳香療法》,麥田出版,2006
4)《精油與星座》,商周出版,2007
5)《輕芳療,愛情的靈藥:30篇戀愛小說與60種情緒療癒配方》,自由之丘,2013
6)《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蔚藍文化,2018
龍寶酒家菜單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鄧小平南巡後川菜的絕處逢生與不是源自三國時代的諸葛烤魚〉
雖然鄧小平是四川人,但是他卻間接讓川菜經歷了一場大災難。從1968年位列中共第四有權力者,到1969年被貼著「走資派」的標籤下放到江西省的偏遠郊區,再到1973年毛澤東為了平衡江青勢力與左派影響力而再度讓鄧小平回到北京,他看到了中國至少落後西方國家四十年的現況而決定要進行改革開放。在他1970年代最後幾年掌權後所推行的一連串經濟改革中,最著名的就是由當時廣東省省長習仲勛(現在中共國家主席兼總書記習近平之父)所率先提議創立的貿易特區。而地點則是為了方便成為引進知識、技術和學習現代管理方式的窗口,而選擇了臨近繁華的香港澳門的深圳和珠海。
只是隨著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與該年在東歐與德國一個又一個倒下與解體的共產國家的崩潰讓已年近九旬的鄧小平決定做出更大膽的改革政策,並且在1992年動身「南巡」,親力親為地推廣大膽的改革政策,強調如果再不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話就只有死路一條。
不過也因為如此,香港的粵菜海鮮亦趁此改革開放之風,襲捲了全中國。到處都將說廣東話、唱廣東歌、吃粵菜視為時尚的象徵,各大其它菜系在粵菜的強勢入侵之下,無不被壓縮到邊緣角落,無力招架。
直到1990年代初,在四川的成都已經有好幾家川菜館蓄勢待發,準備對粵菜進行絕地大反攻了,其中包括了現在成都公認品質最高的川菜「紅杏酒家」;創始人原本是川劇學者,以文人的方式來詮釋川菜,沒想到卻拯救了一個菜系的餐廳「巴國布衣」;與創造出「三國宴」的川菜怪杰舒國重。
而現在川菜館的菜單上常可見到的「諸葛烤魚」正是源自於這1994年所開創的三國宴,三國時期諸葛亮愛吃這道菜的說法都是穿鑿附會。因為在〈辣椒之兵法〉 (http://naihaolee.pixnet.net/blog/post/301783663-) 一篇曾經提過,辣椒是在明朝後期才開始傳入中國的浙江,而因為江浙人吃得清淡,所以辣椒在江浙一帶一開始也只是作為觀賞作物和藥物。後來辣椒再則分別沿著長江和京杭大運河向西傳入湖南、四川西南各地,再向北傳向華北。要到了清嘉慶(1796—1820)以後,黔、湘、川、贛幾省辣椒的種植才普遍了起來。此外,在之前所分享過的92歲高齡的國寶級川菜大師庹代良示範料理宮保雞丁影片的訪談中,被問及小時候有沒有吃過烤魚這道菜時,他也回答沒有吃過,也顯示出這道菜在川菜中的歷史尚淺。
1956年出生的舒國重家裡本來就是烹飪世家,父親是著名餐館的大廚。其父見他從小對炒菜似乎真的很有興趣,就在他小時候教了他第一道菜,「回鍋肉」,當時舒國重8歲。
到了1977年8月,舒國重終於接下父親的衣缽,正式進入飲食行業,而其父也將自己幾十年所累積的廚藝悉心傳授給他。而他也全心頭入鑽研廚藝,在幾年的時間內,經過層層的考核,便成了當時成都料理界最年輕的特級烹飪師與特級麵點師。
之後,舒國重被派到飽受文革摧殘的成都名小吃店麥邱擔任主廚,重振了已經奄奄一息的麥邱,不僅全面恢復了往昔的傳統菜色,更不斷推陳出新地推出了罐罐雞、罐罐肉等小吃。
1985年,舒國重投師於曾任聯合國中國代表廚師長的川菜大師張中龍門下,開啟了其廚師生涯新的境界。他在受訪時說道:「師傅傳給我的一種『儒氣』,幫助我克服並力戒事業追求中可能出現的浮躁與虛華,永遠保持一種銳氣、一種骨氣、一種信念和精神。」
舒國重由2002年開始相繼擔任了新山城菜根香和卞式菜根香集團的廚政經理與行政總廚。而由於他和他師傅一樣,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不浮誇,而為人彬彬有禮又真誠直率,不管在為人處事或生活習慣上的廚德、廚藝都堪為廚師之楷模表率,因此有著「儒廚」這一個稱號。
龍寶酒家菜單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料理臺灣:從現代性到在地化,澎湃百年的一桌好菜」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蕭秀琴
內容簡介: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香氣翻騰的臺灣文化事典,烹調島國的情感記憶與政經版圖輪替, 融合食材的撞擊和對話,蒸潤出獨樹一格的「臺灣味」。
空間交織美食,臺菜館的空氣裡除了飄散著氣味,也營造出了特殊的飲食氛圍。飲食在臺灣可以大致分出客家菜、閩南菜或其他各種移民的菜餚,尤其在匯集了從各地方移入居民的都會地區,地方菜餐館更是體現不同種族細微差異的地方。我們開始思考什麼是「臺灣料理」?當中藏著什麼故事?
飲食文化與風土歷史息息相關,也能看出臺灣的寬廣與包容性。隨著時代的演進,臺灣菜融合了閩粵料理、北京菜、江浙菜、上海菜、臺灣眷村獨特的小吃等;但又因本島的風俗習慣、氣候與材料的影響下,最後發展出獨樹一格的特色料理。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飲食最能透露出一地的風土人情、文化樣貌,是人類社群文明的指標。
本書兼以資料爬梳、論述、田野來描摹臺灣料理,定義臺灣料理。書中談及的「臺灣料理」以國宴的脈絡來架構,從日本時代大稻埕四大酒樓的宴席菜出發,除了看見飲食文化的豐富性,也是窺看地域歷史轉變的重要窗口……
◆畫說臺菜 澎湃百年!
本書除取材日治時期的《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料理之琹》、以及中研院「臺灣日記知識庫」裡林獻堂、吳新榮、黃旺成等文化人的日記和出版品;參考學者曾品滄、陳玉箴的學術研究;也親自近身採訪餐廳主廚、經營者;綜覽網路食記、食譜、當代出版品的飲宴記述……更輔以原創插畫,呈現澎湃鮮活的臺菜文化。
◆正港臺灣人吃些什麼?在哪裡吃?
龍蝦盤、日式汽鍋、八寶鴨、五柳居、水晶鴿蛋、金錢火雞、八寶飯、蔥蒜蒸龍蝦、鯧魚米粉、荷葉粥、紅燒牛肉麵、小籠包、獅子頭、翅參鮑肚、魷魚螺肉蒜鍋……江山樓、東薈芳、春風得意樓、蓬萊閣、山水亭、鐵道飯店、黑美人大酒家、慈聖宮廟口、鳳梨大樓……
從日治時期至近年總統國宴,從庶民日常的臺灣味到高級食材的臺灣料理。那些挑動你味蕾的菜色,都隱含著與各個時代的深刻連結。
◆日本裕仁皇太子也曾到臺灣,
品嚐了一場華麗的盛宴。
一九二三年,日本裕仁皇太子行啟臺灣,總督府官邸設宴,宴席由東薈芳及江山樓合辦。當時《臺灣日日新報》以〈御宴與臺灣料理江山樓之光榮〉大幅報導,並把當日菜單十三道料理刊載報上。其中皇太子殿下每道菜皆有食用,特別喜歡八寶飯,宴後皇太子傳旨褒嘉。此後日本皇室來臺,所有的臺灣料理會席都由江山樓包辦。
一九二五年江山樓再度承辦秩父宮雍仁親王來臺料理,以及,一九二六年北白川宮能久妃富子、一九二七年朝香宮鳩彥王、一九二八年久彌宮朝融王都由江山樓外燴臺灣料理,此時皇太子已成了昭和天皇(一九二六年)幾乎每年都承辦日本皇室成員來臺的宴席,臺灣料理的地位也由此確定。
作者簡介:蕭秀琴
目前住在離台北城約一個小時的小鎮,持續從事文字工作。
希望以每年一部作品的速度,完成小說、報導,劇本,翻譯作品。
已出版作品
著作
1)《精油全書》,商周出版,2003
2)《2005年占星年曆》,商周出版,2005
3)《芳香療法》,麥田出版,2006
4)《精油與星座》,商周出版,2007
5)《輕芳療,愛情的靈藥:30篇戀愛小說與60種情緒療癒配方》,自由之丘,2013
6)《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蔚藍文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