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發堂解散後 正向力量帶來"心"轉變】
早期,國內的精神醫療資源匱乏,使得很多精障家屬得親自照護,長久下來,不但身心俱疲,甚至造成人倫悲劇。於是,位於高雄的龍發堂,成為台灣歷史最悠久,卻是醫療體制外的精障者收容機構。
住在龍發堂的小圓,一看到媽媽來訪,非常開心。精神障礙者 小圓:「希望媽媽健康快樂。」
小圓十九歲那年,思覺失調症發病。小圓的媽媽:「來的時候,她那時候瘦得像皮包骨,我很痛苦,所以我的人生最痛苦的,就是我女兒發病的那四年,但後來來這邊,好了之後,我反而非常感恩。」
主打心靈治療的龍發堂,收容精神病患,這半個世紀來,沒有任何醫護人員,也沒有照護執照。龍發堂義工 小凱:「龍發堂從來不把他們當成一個病患,我們把他當成家人。」
從一開始的茅草屋,到六層樓建築物,龍發堂的精障人數曾經高達八百多人,都是以修行名義住宿在這間寺廟。
文心診所精神科醫師 文榮光:「當時的背景,確實是缺乏現代化的精神醫療,所以龍發堂是這樣因應而生。」
記者 張澤人:「記者所在的位置是龍發堂的堂眾寮房大樓,透過鏡頭您可以看到,這邊的大門被貼上封條,因為從2017年底,龍發堂爆發阿米巴痢疾的群聚感染之後,高雄市政府祭出防疫禁令,規定當時503位堂眾,不得繼續留在龍發堂。」
像小圓一樣,堅持回龍發堂的精障病患,還有三十多位。精神障礙者 小陳:「這是我的家。」有些精障者眷戀龍發堂,但曾在這裡生活五年的病友阿豪,就不喜歡。精神障礙者 阿豪:「我不會想要回去,因為龍發堂給我的經驗不是很好,有點像是把病人放在那邊等死。」
高雄市衛生局社區心衛中心主任 蘇淑芳:「我們也查到很多有關鐵鍊的事實,顯然個案的人權其實沒有被很照顧,然後個案的隱私也沒有被很重要的照顧。」
2018年2月,龍發堂收容的503名精障者,全被高雄市衛生局撤離,其中24人由家長接回家照顧;還有17人,在離開龍發堂兩年內過世;另外有36人,返回龍發堂繼續生活;其餘195人,長期住在精神養護機構;還有231人,分散在各縣市的精神病院,住院治療。
病友們把心中壓力,寫在白紙上。拋開負面情緒,迎接正向能量,專業治療,加上支持性團體,病友看見了許久未見的陽光。
記者 張澤人:「Q聯盟足夢隊成軍六年來,連續六年都拿下國內精障者心滿意足盃的冠軍,他們由五十名精障朋友組成,其中八成以上是思覺失調症的病友。」
社團法人嘉義市心康復之友協會總幹事 張朝翔:「他們(精障者)事實上對於跟外界的人群接觸也好,參與運動也好,都是一個比較沒有動力的狀態,所以我們就用運動(足球)這個方式,把大家變成一個團體。」
思覺失調症患者 小汪:「(踢球)運動,有一個放鬆,(幻聽)聲音越來越少了,注意力也越來越好了。」用心關懷,才能讓精障病患從心感受,不論接受傳統治療、專業醫院,還是支持團體,他們從未失去人類渴望愛的本能。(完整內容,詳 大愛電視 DaAi TV: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eSozn0My-s )
【Re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議題簡介
議題召集人:賴德仁教授
本議題之研議方向希望以「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醫療照護當作整體目標,並建議四個行動方向,包括:
1. 提升精神照護主管機關的位階、資源、量能及跨部會的合作;
2. 整合串聯各種多元就學、就醫、就養、就業的精神照護與社會服務;
3. 建置完整、充足、專業的社區個案管理團隊;
4. 營造對精神康復者與家庭的支持與友善的社區環境。
>> http://bit.ly/2ZQdiCq
影片來源: 大愛電視 DaAi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eSozn0My-s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衛生福利部心口司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高雄市政府
文心診所-原文榮光精神科診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
龍發堂解散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做為一名記者,如何真實再現精神疾病困境?】
精神疾病是所有疾病宣導、社會倡議最艱困的一塊。
除了重大社會事件後媒體瘋狂再現,以及醫療權威衛教資訊外,患者在社會上幾乎無聲。於是,記者開始追尋專業論述外,個體生命幽微的日常經驗,讓患者做為主體。
但在追蹤龍發堂解散後續時,卻發現一年半前受訪者證言有可能是被掩蓋、操弄後的敘事……。
在無法非黑即白斷案的精神醫療議題,記者不只要面對龐雜的專業知識,還有人的問題。種種田野的困難,迫使記者自省檢視,思考採訪的價值:到底為這一群最脆弱、無可依憑的群體帶來什麼?
記者張子午回首3年來採訪下筆的過程與思考,希望這本書提供讀者平視理解與異地思考的空間。
------------------想更了解採訪過程的挑戰嗎?------------------
【1214歡迎來 華文朗讀節 Wordwave Festival #與報導者面對面】
講座| 張子午 x 吳佳璇:成為一個新人 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
講者|張子午 X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
時間|12/14 (六) 16:00-17:0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東二館四連棟@朗讀劇場
#自由入場 #免費參加
#報導者開放實驗室 #報導者 衛城出版 #精神醫療
龍發堂解散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龍發堂解散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