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翻轉台灣高等教育吧!(五之四)
深耕計畫四大面向
第三、導入全球新創風潮,創新創業不只是全球的風潮,對臺灣未來更是非常重要,深耕計畫將協助有技術發明本質的學校,從強化創新創業課程開始,培育學生具有創業家精神。所謂創業家精神簡言之,就是能有「整合資源、無中生有」的能耐,世界經濟論壇更清楚定義創業家精神為:「在有限資源下,勇於追求無限的機會!」 (The pursuit of opportunities beyond the resources you currently control.) 這是做為未來世界公民必須要有的能力。並引導學校在校園內建置創客空間 (Maker Space) ,提供創客概念雛型實做的設備和環境,鼓吹學生勇於將腦中創新點子具像化、實體化,提供動手做的訓練,並加入「以終為始」的精神,結合社會真正需要的議題,讓學生勇於嘗試,不怕失敗。
第四、要有策略性的國際連結,則要有人才培育生態系統的概念,建構各校國際化特色,並策略性引導國內較具規模學校,成為國際上有名望、有特色的大學。尤其現今國內大多數學校的師生來源多元性偏低,外籍師資、訪問教授、學者、研究人員、學生,對比於世界知名大學其比例都非常低,這對臺灣面對未來的人才養成是非常不利的。我們如果仔細檢視現今世界大學排名的評量項目和分數,可以清楚發現,臺灣各大學,在國際化的分數都非常差。不只新加坡、香港比臺灣的大學有多元性,現在甚至連泰國、馬來西亞的大學,這方面的規劃和表現都比臺灣優異。深耕計畫在此部分會先設定一些中間目標,例如:期待五年內有數所大學校園內,能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外籍訪問學者、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外籍學生。並鼓勵優秀的國內大學能有至少一定比例的博士畢業生,培育他們勇敢前往世界頂尖大學任教,擴大年輕一代的國際影響力。這其實還有「鯰魚理論」的概念,多元背景的學生,特別是優秀的外籍學生,可以有效刺激本地學生學習,並創造國際連結學習的氛圍。
雖說有四個面向,但並不是要各校又朝這些制式指標提四個計畫。實質上,這是務實的以學生培育流程為基礎的概念。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希望師生能以「愛和關懷」的心為本,教學創新是期待所有學習者將來都是很札實的實踐者,只要學校教師有意願要朝這些創新方向努力,教育部就盡量提供資源鼓勵協助,這並非競爭性的計畫,而該視為各校的基幹計畫,有了主幹後,各校可以依自己優勢資源各自發展特色,朝向專業學院、產業、創業、設計、國際學術等等,並以培育學生成為專才專業、有創新力的高強素質人才而努力。
Search
111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在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為落實教學創新,強化學校培育人才任務,推動實施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補助大專校院 ... 109年度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頒獎典禮,已於111年3月29日順利完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