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王公生,毋驚過年。」圖文 By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地方白色恐怖記憶
#宜蘭羅東紙廠 #不義遺址
這句流傳在宜蘭大二結地區的俗諺,指的是王公生當日,要祭祀宴客、花費鉅資,同時客人總是在相同的時間抵達吃流水席,讓主人措手不及,比過年更讓人焦慮;這也比喻在二結人心中,王公生的祭典比過年還重要。王公生當日舉辦的「掠童乩」跟「跳過火」,以及中元普渡時的大拜拜,都是百年來當地傳統農村環繞著王公廟的尋常宗教儀式活動。
然而,71年前熱鬧的王公廟活動,卻是宜蘭羅東紙廠一群同事的劫難日。
1949年農曆7月9號是地方的普渡日,各家各戶都在大拜拜,祭祀宴客,也到親友家吃酒、串門子。
羅東紙廠工人林政榮剛下班,被同事簡文憲叫住,邀請去家裡喝酒。「不行啦,我自己家裡也有客人!」林政榮因為自家也在宴客,拒絕簡文憲。
當天稍晚,簡文憲又來林政榮家裡喊他去喝酒,林政榮因盛情難卻,來到簡文憲家。簡家還有同事陳德楊跟其他親友,一陣熱鬧後3人轉到陳德楊家「續攤」。喝得興起,簡文憲喊著去王公廟前看戲,途中遇到同事游陳川,4人結伴同行。村子小,紙廠又是當地重要產業,地方辦活動時熙來攘往,路上遇到的不是親友就是同事,似乎誰的家裡都去過了,似乎跟誰都乾了一杯。
陳德楊喝太多,醉倒在路邊石塊嘔吐,林政榮跟簡文憲攙扶他到一旁休息。4人當中職位最高的是擔任考工股股長的游陳川,見多識廣,悠悠談起美國、蘇俄的勞工生活情形。
不料3年後,即1952年,游陳川投案自首,當局認為他加入「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以保護工廠為名,吸收紙廠同事加入組織,游陳川自白吸收之成員包括簡文憲、林政榮、陳德楊。簡文憲被判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處以死刑;林政榮、陳德楊被認定參加叛亂組織,處有期徒刑15年及12年。
不就只是大拜拜湊熱鬧去喝酒看戲嗎?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說紙廠員工藉著大拜拜時,到親友家喝酒、廟前看戲的場合,參加叛亂組織、吸收成員,這是真的嗎?
是不是真的?恐怕只有當事人清楚他們內心的答案,但無論最終的真相為何,都不足以當作國家違反憲政秩序、侵害人權的理由。
「促轉會的重要使命,是讓歷史的噤聲中,對國家暴力的反省,進入政治社群的集體記憶,並深化大眾對於轉型正義的認知及想像,進而回饋並鞏固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憲政秩序。」(詳見「為何促轉會要公告『撤銷有罪判決』?」:https://pse.is/PVB5K )因此,我們不應該只是用這些當事人「叛亂」與否的二分方式為案件下定論,而應該回到當時的歷史背景與社會脈絡來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原因。
大二結地區自清代以來,是以二結王公廟為信仰中心的傳統生活圈,同時也是蘭陽平原的重要米倉。日治時期,此處被日人選定為現代工業化基地,興建羅東紙廠。不少居民由農轉工,成為紙廠員工,在親族、鄰居等傳統農村社群關係上,又加疊同僚關聯,形成緊密的特殊人際網絡。
戰後,中共地下黨在臺進行組織發展,工作目標之一是確保在共軍登台時,台灣重要的產業設施不被國民黨以「堅壁清野」戰略予以破壞,妨礙共軍接收。由於羅東紙廠是當時宜蘭重要的工業廠房之一,因此成為地下黨在宜蘭欲發展與掌握的主要對象。然而,對當時的紙廠員工而言,面對戰後國府接收時期的社會動盪、國共在臺角力的傳言,使工人們產生工廠是否能持續運營、工作能否保全的切身危機感,不得不思考如何保護工廠,以維繫自身生活安穩。
因緣際會下,中共地下黨保全產業設備的目標,與紙廠員工為維護自我生存而投入「護廠」的意圖相互疊合,至此在地歷史的發展,與諸多員工的身家性命皆因而改變。這便是宜蘭重要白色恐怖案件「羅東紙廠案」的背景脈絡。羅東紙廠案牽連四十多人,其中6人遭判處死刑。
到同事家去喝酒,可能會被政府的情治人員認定為中共地下黨的組織集會;參加寺廟節慶、去廟前看戲,可能成為參加叛亂組織的證據。我們無從確認這些員工真正的意圖、動機跟實際行為,但我們確實可從檔案資料中,體認白色恐怖的關聯空間,從來不止於看守所、監獄這類「不義遺址」,而是越過圍牆,蔓延到日常生活的家園空間。
#促轉會於2019年2月27日公告撤銷游陳川簡文憲林政榮等人有罪判決暨其刑之宣告
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twtjc/photos/a.2090167454614212/2373944646236490/?type=3&theater
1952年農曆 在 郭稟翰 Kuo Lin-H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地方白色恐怖記憶
#宜蘭羅東紙廠
「驚王公生,毋驚過年。」
這句流傳在宜蘭大二結地區的俗諺,指的是王公生當日,要祭祀宴客、花費鉅資,同時客人總是在相同的時間抵達吃流水席,讓主人措手不及,比過年更讓人焦慮;這也比喻在二結人心中,王公生的祭典比過年還重要。王公生當日舉辦的「掠童乩」跟「跳過火」,以及中元普渡時的大拜拜,都是百年來當地傳統農村環繞著王公廟的尋常宗教儀式活動。
然而,71年前熱鬧的王公廟活動,卻是宜蘭羅東紙廠一群同事的劫難日。
1949年農曆7月9號是地方的普渡日,各家各戶都在大拜拜,祭祀宴客,也到親友家吃酒、串門子。
羅東紙廠工人林政榮剛下班,被同事簡文憲叫住,邀請去家裡喝酒。「不行啦,我自己家裡也有客人!」林政榮因為自家也在宴客,拒絕簡文憲。
當天稍晚,簡文憲又來林政榮家裡喊他去喝酒,林政榮因盛情難卻,來到簡文憲家。簡家還有同事陳德楊跟其他親友,一陣熱鬧後3人轉到陳德楊家「續攤」。喝得興起,簡文憲喊著去王公廟前看戲,途中遇到同事游陳川,4人結伴同行。村子小,紙廠又是當地重要產業,地方辦活動時熙來攘往,路上遇到的不是親友就是同事,似乎誰的家裡都去過了,似乎跟誰都乾了一杯。
陳德楊喝太多,醉倒在路邊石塊嘔吐,林政榮跟簡文憲攙扶他到一旁休息。4人當中職位最高的是擔任考工股股長的游陳川,見多識廣,悠悠談起美國、蘇俄的勞工生活情形。
不料3年後,即1952年,游陳川投案自首,當局認為他加入「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以保護工廠為名,吸收紙廠同事加入組織,游陳川自白吸收之成員包括簡文憲、林政榮、陳德楊。簡文憲被判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處以死刑;林政榮、陳德楊被認定參加叛亂組織,處有期徒刑15年及12年。
不就只是大拜拜湊熱鬧去喝酒看戲嗎?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說紙廠員工藉著大拜拜時,到親友家喝酒、廟前看戲的場合,參加叛亂組織、吸收成員,這是真的嗎?
是不是真的?恐怕只有當事人清楚他們內心的答案,但無論最終的真相為何,都不足以當作國家違反憲政秩序、侵害人權的理由。
「促轉會的重要使命,是讓歷史的噤聲中,對國家暴力的反省,進入政治社群的集體記憶,並深化大眾對於轉型正義的認知及想像,進而回饋並鞏固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憲政秩序。」(詳見「為何促轉會要公告『撤銷有罪判決』?」:https://pse.is/PVB5K )因此,我們不應該只是用這些當事人「叛亂」與否的二分方式為案件下定論,而應該回到當時的歷史背景與社會脈絡來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原因。
大二結地區自清代以來,是以二結王公廟為信仰中心的傳統生活圈,同時也是蘭陽平原的重要米倉。日治時期,此處被日人選定為現代工業化基地,興建羅東紙廠。不少居民由農轉工,成為紙廠員工,在親族、鄰居等傳統農村社群關係上,又加疊同僚關聯,形成緊密的特殊人際網絡。
戰後,中共地下黨在臺進行組織發展,工作目標之一是確保在共軍登台時,台灣重要的產業設施不被國民黨以「堅壁清野」戰略予以破壞,妨礙共軍接收。由於羅東紙廠是當時宜蘭重要的工業廠房之一,因此成為地下黨在宜蘭欲發展與掌握的主要對象。然而,對當時的紙廠員工而言,面對戰後國府接收時期的社會動盪、國共在臺角力的傳言,使工人們產生工廠是否能持續運營、工作能否保全的切身危機感,不得不思考如何保護工廠,以維繫自身生活安穩。
因緣際會下,中共地下黨保全產業設備的目標,與紙廠員工為維護自我生存而投入「護廠」的意圖相互疊合,至此在地歷史的發展,與諸多員工的身家性命皆因而改變。這便是宜蘭重要白色恐怖案件「羅東紙廠案」的背景脈絡。羅東紙廠案牽連四十多人,其中6人遭判處死刑。
到同事家去喝酒,可能會被政府的情治人員認定為中共地下黨的組織集會;參加寺廟節慶、去廟前看戲,可能成為參加叛亂組織的證據。我們無從確認這些員工真正的意圖、動機跟實際行為,但我們確實可從檔案資料中,體認白色恐怖的關聯空間,從來不止於看守所、監獄這類「不義遺址」,而是越過圍牆,蔓延到日常生活的家園空間。
#促轉會於2019年2月27日公告撤銷游陳川簡文憲林政榮等人有罪判決暨其刑之宣告
1952年農曆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編手殘把po文時間弄錯了,再重發一次(吊起來打10大板)
#高雄好過夜系列
誰說鳳山沒戲院?最早的戲院─鳳山座(下集)
文│ #鳳山李雨蓁
大家還記得高雄好過夜系列曾經介紹到高雄鳳山最早戲院(鳳山座)的故事(上集)嗎?(上集:https://takaogooday.org/20180415/)
這幾天最令高雄人震驚的消息,莫過於A+1無預警宣布全面歇業了!嗚嗚嗚~不過這個跟今天要來補上的鳳山座(下集)有甚麼關係?其實,A+1鳳山店的所在位置,前身就是鳳山座整修後的(新)鳳山座的所在地啊!等等,在上集不是說當時鳳山座是在現今第一銀行的位置嗎?怎麼現在又說是在對面的A+1呢?今天的下集就要來解開這個謎題啦~
👉「鳳山劇場」、「鳳山戲院」傻傻分不清
上集的結尾,我們說到在1931年9月12日的日日新報中報導了「鳳山劇場新建」的好消息,大觀商事株式會社收購了鳳山座,決定重建後並跟政府申請許可,在入春時收購附近四百多坪的空地,進行基礎建設,共花費了二萬多元,從此更名為「鳳山劇場」,是一設備相對齊全的大劇場,這個新劇場與過去鳳山座的位置有甚麼不同?又位在哪?是否與鳳山人印象中早期的「鳳山戲院」是同一個?就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在昭和六年(1931年)11月30日的日日新報提及,鳳山劇場的位置最後由各投資者選定在「屠場前廣地」,經過幾次的招標,最後由增田組得標,總花費一萬七千多元,這篇報導提供重要的訊息,證明鳳山座已由現今第一銀行的位置,移到屠場前廣場,那麼,這個「屠場」又位在哪呢?
在1924年10月15日的台灣日日新報指出,去年(1923年)9月時,在屠宰業者的發起下,在鳳山屠宰場內建設了全台第一座獸魂碑,碑高2間(約等於3.6公尺),在每年農曆8月16日時會舉行盛大祭典。在FB社團《日治台灣風貌(2014.04.16設)-昔の日本台湾の素顏》,由陳俊哲釋出的照片可看到,除了獸魂碑外,前方還另外建造了一圓形噴水池,同時在討論串中出現了地籍圖及登記資料。
資料顯示,鳳山信用購買組合於大正13年(1924年) 7月7日,出資購買大老衙229番地,興建及經營屠宰場,即現今大約立志街102號的位置,從地籍圖中可以看到229號番地暫地之廣,約770坪,而位在鳳山新城南側的內濠溝以北,所屠宰的污水,流入內濠溝,再流入鳳山溪。
在《臺灣地名辭書(卷五)高雄縣(第二冊 上)》中記載:『日本時代明治末年,日人在現在中山路與立德街之間設立宰豬場,台人俗稱「豬灶」。』也證實了這塊229番地,用途確實是設置了屠場,直到1982年,豬灶才遷移到北門里經武路,屠宰場遷出,留下「豬灶」這樣的地名。
若根據日日新報導中「屠場前廣地」來推測,鳳山劇場的位置大約是落在「建二二七-八番地」,正是現在A+1所在的位置,這也和老一輩鳳山人口中的「鳳山戲院」位置相吻合,#鳳山創新前進基地曾PO出鳳山戲院的老照片,對照昭和12年(1937年)3月1日發行的刊物插畫,以〈春の山めぐり〉為題的創作中,繪製了岡山、旗山和鳳山的景點,而「鳳山劇場」的插畫樣式與「鳳山戲院」老照片的建築樣式相似度極高,可以認定鳳山戲院就是日本時期的鳳山劇場。
鳳山劇場的興建最終於1932年6月23日落成,落成報導記載於6月21日的日日新漢文版當中,落成當天除了舉辦落成儀式,並在儀式後演出「內地劇」,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之下,這裡的內地劇指的便是日本劇,道出台灣人處於被殖民狀態的悲情歷史,而這也是鳳山劇場最後在日日新報的身影。
👉戰後鳳山戲院的命運
1939年二戰爆發,日本戰敗後,中國緊接著發生國共戰爭,國民黨戰敗來台,台灣的命運隨著戰爭局勢,從日本殖民時代轉變為國民政府殖民統治時代,鳳山劇場的功能,也從戲劇演出轉變為黨國反共宣導的場所。
政權轉移後的第一篇報導出現在1952年聯合報,標題為「烏順宜抵高縣演講共匪暴行」,內容指出當日上午十時,烏順宜在鳳山戲院公開演講「共匪暴行」,聽眾擠滿於會場,就可恨可仇的共匪暴行揭露無遺,聽眾均極感奮。
同年2月26日「高雄縣歡迎新疆歌舞團」勞軍活動;3月8日「全省各地婦女界昨日歡慶三八節」,大會由婦聯分會理事長洪辛永春主持;4月7日舉行高雄縣各級學校反共抗俄話劇比賽大會;4月16日慶祝勞動節,嘉高等縣決定辦法,會後舉行反共大遊行,推派工人代表簽訂反共抗俄救國公約及敬軍公約…等等。
一直到1967年10月31日的報導,活動舉辦仍著重於黨國的反共宣示,上午九時,高雄縣各界慶祝總統華誕大會,今日上午九時在縣鳳中大禮堂舉行,會中并將通過討毛救國運動宣言,會後舉行各項祝壽康樂表演及大遊行。
出現在歷史報章的最後一篇報導,是1970年鳳山戲院重新整修並申請《鳳山戲院股份有限公司》,爾後便再沒有消息,由於留存的史料實在太少,鳳山戲院究竟是何時走入歷史的,或許還需要更努力查證,但可以確定的是,A+1的前身─大統百貨鳳山店於1989年開幕,至此,鳳山劇院的故事算是畫下了句點。
🧠🧠🧠「撰寫歷史是擺脫過去的一種方式。」——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對於生在鳳山的筆者來說,在這次好過夜的探索中雖有所突破,但仍感到惋惜,由於過去對史料及地方史的不重視,讓我們在追尋家鄉過去的模樣時困難重重,鳳山座的一生見證了鳳山從日本殖民時期到黨國殖民時期,名稱也隨著改建與政權更替,從「鳳山座」至「鳳山劇場」至「鳳山戲院」,每個時期使用的功能也隨著統治者的治理而有明顯不同,當我們不夠認識自己的過去,不了解自己的歷史,我們便無法定位現在的自己,即使需要很多時間更努力追尋,但為了擺脫過去走向一個更好的將來,好過夜會繼續努力追尋每一個高雄故事。
【後記】在筆者拿著鳳山戲院老照片詢問爸爸時,才得知筆者的阿祖 ( 阿嬤的爸爸 ) 是當年鳳山戲院的電影放映師,名為白維松,在戶口名簿上的職業別為「人事服務」,更曾經在下班後與同公司的技工在戲院2樓喝酒後跌落,摔斷了腿,若不是開始搜尋「鳳山座」的身世,筆者大概一生都不會有機會知道,原來我的家族和鳳山戲院有如此深的淵源吧!
下集好讀板:https://takaogooday.org/2018-05-04/
1952年農曆 在 里港慈惠堂祝壽舞者跳舞16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