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娘反過來責備她勾引老闆,讓她悲憤輕生... (#史蒂芬周)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山櫻花的故鄉」原住民小說介紹 專訪作者:里慕伊.阿紀 Rimuy Aki 內容簡介: 本書是第一本原住民女作家書寫有關泰雅族的長篇小說。 全書以輕鬆好讀的文字,書寫泰雅族部落人的生命故事。 故事以1960年代為背景,描寫泰雅族的堡耐.雷撒一家人從北部遷移到高雄縣三民...
1995 阿 義 高雄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個月書量假使再繼續累積下去,可能就會介紹不完了,截至本月上旬的推薦書單早早列對完畢,卻一直找不到時間分享,剛好這個寒風颼颼又陰雨綿綿的周日早晨,或許是再適合不過的時機,這個月依舊有著形形色色的新作問世,一起來泡杯咖啡、挑本書吧。
⠀⠀⠀⠀⠀
先看看前幾天才聊過的本月選書,讓人想全書逐字抄寫的偉大作品《#滅頂與生還》,見證人類苦難及人類對苦難的反應,也是普利摩李維一生對納粹大屠殺思考的總結。身為人類史上最大暴行的倖存者與見證者,在往後四十年餘生中,作者無數次重返記憶中的集中營,持續地對惡加以闡述;秉持科學家的理性,從語言和哲學上去釋疑,一一檢視錯誤。尤其在滅頂者與生還者之外,還有許多人處於難以定義的灰色地帶,李維探究其中人類意志的脆弱本質,盡其所能去追求真相、見證與正義,對抗旁觀者對歷史的簡化及錯誤認知。多年以後,一個五年級小學生向普利摩李維提出這樣的疑問:「你為什麼不逃跑?」事實上,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可能會很痛苦,你可能對人性失去信心。綜觀今日極端主義升溫,這本書猶如一道屏障,每當政治暴力又起,警告我們勿忘用見證者的眼光去檢視。這件事既然曾經發生過,就有可能再次發生。光是回憶不夠,要時時保持批判。
⠀⠀⠀⠀⠀
再者是近日舉辦贈書活動的 Deborah Heiligman《#梵谷兄弟》(這兩天比較忙碌會盡快找時間公佈得獎者),不同於多數傳記的刻意抽離,此書著眼於人性與情感面,從梵谷兄弟的共同起點開始鋪陳,一個性格像父親,一個像母親,他們就像太陽與月亮緊緊牽引,成為對方的經濟支柱與精神導師,有過磨擦,有過爭執,有過計較,有過懷疑,但在一次又一次的不歡而散後漸漸領悟到生命中那些不容改變的事物,對藝術的熱愛與對世界有所貢獻的初衷,讓他們總在關鍵時刻接住即將墜落的彼此。作者清楚爬梳了梵谷相關的文獻資料,以優雅的散文細膩地織出梵谷兄弟的人生故事,不僅刻畫出梵谷滿腔熱情卻被人視為古怪的性格、他受難的歷程、他的鄉愁、兄弟深刻的情誼與奇妙的命運,也帶領讀者一窺藝術傑作誕生的背景、梵谷如何揚名於世,以及精神病患在那個時代的處境。細細讀來,時而引人深思感嘆,時而令人動容。
⠀⠀⠀⠀⠀
還有久違的兩本沙林傑作品,《#法蘭妮與卓依》與《#抬高屋梁吧,#木匠西摩傳》,《法蘭妮與卓依》為沙林傑捕捉青春殘影的兩篇成長小說,關於受夠自己老是得痛恨所有人,也受夠了自己沒有勇氣去成為一個無名小卒。青春,是只能去感受,而不能去剖析的世界,法蘭妮和男友一起吃午餐,兩人在討論人際關係與學校課業的對話之間,漸漸僵持不下,法蘭妮突然昏倒送醫,醒來後發現自己精神崩潰。卓依重溫哥哥巴迪往年在信中對他演員生涯的鼓舞,在和母親的爭吵與手足的對話中,反覆思索心靈的寧靜。同屬格拉斯家族七兄妹的法蘭妮和卓依,他們發現自己相信的事物,和這個世界是多麼不同。《抬高屋梁吧,木匠:西摩傳》是沙林傑晚期代表作,延續〈看香蕉魚的好日子〉中結束生命的男子故事,那是場人聲嘈雜的婚宴,眾人紛紛談論著缺席的新郎西摩。那是部被主人遺留於人世的日記,寫滿逝者心靈的呢喃與試著找到出路的思索 ── 生命有限,我們能夠在藝術的創造中企及永恆嗎?
⠀⠀⠀⠀⠀
整批書籍當中,數一數二期待的大概莫屬布克獎作家、《觀看的方式》作者 John Berger 思索生死、苦難與愛的小說《#婚禮之途》。一對暌違十年未見的伴侶買好禮物,一個從法國出發,另一個從斯洛伐克啟程,前往義大利參加一場婚禮。他們的女兒妮儂即將結婚,但是醫生也宣告,23 歲的她會在幾年內飽受愛滋病折磨,最終死去。遺世獨立的小村裡,一場宛如被施了魔法的婚宴正在進行,在音樂、美食與祝福中,所有失落與受難的靈魂都再度看見了生命的歡娛。美麗又活潑的妮儂被父母和所愛之人環繞,丈夫吉諾堅定的步伐在風中牢牢地穩住她,她知道他們會一直共舞下去,彷彿沒有任何事情能威脅他們。儘管通往婚禮的路途,也同時朝向死亡,也許生命的終結並非悲劇,而是一場慶典,「神在我們的無能為力中與我們站在一起。」他們懷抱對生命的深情,在生命殞落之前,擁抱、深吻,隨音樂光腳起舞。《婚禮之途》出版於 1995 年,生命的有限與殘酷令人心碎,但他以敏銳、纖細的感受力,將人和世界的緊密連結表露無遺。這篇如詩的小說,是作者見證生命流動之時,對儀式、旅行、苦難與愛的思索,也是他晚年最令人動容的一部小說。
⠀⠀⠀⠀⠀
同為麥田出版值得推薦的兩本新書,其一是日本國民大文豪夏目漱石的《#虞美人草》,俳句連綴式小說,行文絢爛多彩,奇思妙想屢屢湧現,不但是竭盡自身文學才氣、一生懸命的專業作家處女作,也是一部考驗作者寫作技巧和耐力的轉型作品,挑戰譯者專業的經典文學。外交官的女兒藤尾,學識出眾、談吐優雅。父親死後,為了從同父異母的哥哥手中奪取遺產,母親催她成婚。然而,藤尾對父親生前所決定的婚姻並不滿意,與還未有美好仕途的未婚夫相比,她更願與一個雖然貧困卻擁有極高榮譽的詩人交往。她沉迷於詩人為己傾倒的虛榮感之中,卻未料到一切都是假象,得知真相的藤尾難以接受,卻再也無法回頭。
⠀⠀⠀⠀⠀
另一本為歷史書寫名家陳柔縉首部時代小說《#大港的女兒》,以日本時代高雄港為舞台,細膩又大器,刻劃近代台灣百年流轉,並寫出高雄的女兒如何不服輸,在異族的腳下、在異國的天空,一步一步不停歇,衝破困局,活出自己的名字。1945 年昭和天皇宣布投降的那一天,一個時代終了。原以為的光復,卻是讓愛雪迎來兩次椎心的離別,父親被迫逃至香港,自此音訊全無;丈夫也因遭舉發為異議分子,遠走日本。她原可以赴日念大學,原可以是醫生太太,卻被政權捉弄變形。然而,她毫不回首顧影自憐,相隔幾年也來到日本,先後在田園調布做衣服貿易、在渋谷開食堂、連鎖洗衣店,乃至於接手製藥會社,只為扶贊丈夫全心投入海外台灣人團結運動。女性也可以勇往直前,成就很多事。愛雪濃烈的生命力,她的勇敢、她的內斂、她的果決,無疑側記了一個時代的人物影像。
⠀⠀⠀⠀⠀
另外,也相當好奇這本無法忽視的翻譯小說,匈牙利國寶級作家瑪格達薩柏經典之作《#門》,一位渴望全心投入寫作,無暇兼顧家務的女作家,在朋友推薦下聘來一位工作能力超乎常人的老太太管家。老太太平時獨居在一間大門始終上鎖緊閉的公寓裡,任何人來訪都只能停留在門廊,且屋子裡總是飄出消毒漂白水的氣息。一個是目不識丁的農民階級管家,一個是信仰著文字的知識份子作家,個性與觀念天差地遠的兩人之間衝突不斷,卻仍在延續了近二十年的主僕關係中發展出一份相互依賴的愛。但隨著女作家期盼已久的文學成就與名望突然降臨,一場毀滅性的風暴也在上鎖的大門後悄悄成形。
⠀⠀⠀⠀⠀
以及 2019 年被譽為德國最美麗的書籍《#逝物之書:我們都是消逝國度的局外人》在台出版,以十二篇散文講述曾經存在世上,如今已永遠逝去的事物,借用紙張、墨跡、語言,召喚記憶,與消逝抗爭。世界歷史中充滿了許多早已消失的事物,也許是肆意破壞,是失落在時間的洪流中。Judith Schalansky 以生花妙筆為自然物與藝術品列出一份失物目錄,例如莎芙戀歌、拆除的共和國宮、滅絕的老虎物種,或者太平洋一座已然沉沒的島嶼。故事中的主人翁都是旁觀者,與消逝抗爭,如老人在提契諾森林裡累積人類的知識,廢墟畫家創造了未曾出現過的往昔,年老的葛麗泰嘉寶漫遊在曼哈頓,問自己何時可能死去,以及作者在自己童年的空白中,尋找沒有歷史意識的東德蹤跡。
⠀⠀⠀⠀⠀
英國浪漫奇幻小說《#裝幀師》也相當引人注目,如果這世上有一本書,能夠抹去你的悲傷、使你忘卻痛苦、為你永遠隱藏一個祕密,你是否願意不問代價,縱身一試?一封神祕的邀請函,硬生生把艾墨特和家人拆散,被迫成為女巫的學徒。女巫其實是位手工書裝幀師 ── 這是個喚醒恐懼、迷信與偏見的謎樣職業,因為在看似尋常的書頁上,可能是你最黑暗的祕密。艾墨特將學到如何製作精美的手工書冊,而每一本書都是心靈的獨特印記:回憶。不論想忘卻某事或抹滅過去,裝幀師都可以幫忙,你的回憶將安全地儲藏在一本書裡,不論有多可怕,你永遠不會記得它。在裝幀師不見天日的地窖中,成排書籍藏著無數故事,也引來有心人的覬覦,就在危急時刻,他意外發現一本書上竟寫著自己的名字,艾墨特何時走進這裡?而他的書又藏了什麼難以啟齒的痛苦回憶?
⠀⠀⠀⠀⠀
私心好奇此本影響奉俊昊最深的推理小說:Nicholas Blake《#野獸該死》。所有的一切都起源於一場車禍,這場車禍撞死了一名小男孩,車主肇事逃逸。小男孩的父親法蘭克卡恩斯悲痛欲絕,唯一支撐他活下去的念頭,只有殺了真凶,為兒子報仇。然而,警方卻對此案毫無頭緒,同時他還收到好幾封恐嚇信函,在無法相信任何人的情況下,身為知名推理小說作家的法蘭克決定靠自己找出凶手。他隱姓埋名,將自己想像成凶手,一步步探尋蛛絲馬跡,終於來到了真凶身邊,並展開一起無人知曉的完美謀殺計畫。詭異的是,在法蘭克預謀犯案那天,形跡敗露的他行凶失敗,該死的人卻還是死了,代表另一個不知道兇手是誰的殺人計畫成功,成為頭號嫌疑犯的法蘭克為了洗清罪嫌,請來私家偵探奈丘史川吉威協助探案,於此同時,一場居心叵測的謎案也於焉展開。
⠀⠀⠀⠀⠀
《彼岸之嫁》馬來西亞華裔暢銷女作家朱洋熹也迎來第二本小說《#夜虎》,據說老虎如果吃了許多人,就會化為人形,置身於人群之中,此書背景設於 1930 年代的馬來亞,結合當地的白虎食人傳說,敘述由一節斷指展開的解謎之旅。帶我們進入的世界有僕人和主人,有古老的迷信傳說和現代的理想主義,也有手足的競爭和禁忌的愛情。然而在這個處處驚奇、不斷推進的故事深處,更是一個孩子和一名年輕女性深刻的成長故事,他們一次次探索,在那個寧可隱身其中的社會裡尋找自己立足之地。
⠀⠀⠀⠀⠀
另一方面,日本推理大師橫山秀夫睽違六年的全新小說《#北光》以「家」為核心,完美揉合設計、建築與懸疑元素,一次又一次逆轉的真相,喚起每個人對「家」的念想與眷戀,從謎團中找回「親情與救贖」。建築師青瀨在業主授予的充分自由中,將畢生對於「家」的想像化為現實,蓋了一棟獨一無二的木造房子,坐南朝北,盡情納入北邊的光線。不料交屋四個月後,他愕然發現,這個理想的「家」竟空無一人,只留下一把德國名設計師布魯諾.陶特的椅子。早該入住的業主一家人為何會憑空消失,又為何不肯住進他精心設計的屋宅?沮喪失落的青瀨決定追查真相。在此同時,他還協助事務所處理一個美術館的大案子,兩頭奔忙,儘管焦頭爛額,但在整個過程中,他不斷回想起自己獨特的成長經歷、和不同的建築對話,思索家人與家庭真正的意義,不但為美術館完成了動人的設計,還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秘密。
⠀⠀⠀⠀⠀
不容錯過的吉本芭娜娜再推出《#小幸福寶典》,為日本刊行百年的《婦人公論》雜誌撰寫超人氣專欄集結成冊,從第一篇寫「種睫毛」的好處,居然是種的時候可以睡覺,寫到最後一篇「創造幸福」,吉本芭娜娜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光看她的生活方式,就像在用言辭讚美某人」的那種人。全書收錄 46 篇專欄隨筆,以「幸福」為主題,談論生活、家人(還有烏龜、貓奶奶貓爺爺和愛犬)、朋友、職人,及以工作為核心的人生哲學。本書集結吉本芭娜娜畢生的文字菁華。當下沒注意到的感受,事情過後回想起來才會發現,這種微不足道的幸福,像石頭、雜草般遍布每個人的生活,不起眼卻生命力旺盛,每當脆弱或不安來襲時,若能一念間緊握手心,就足以成為安定自我的力量。
⠀⠀⠀⠀⠀
最後是極度扼腕、拍完照才發現忘了放入裡面的知名音樂才女鄭宜農新書《#孤獨培養皿》,此書為她的首部私我書寫,用鑷子將一段聲音、一句話語、一種味道或一節觸感,截下生命的某某故事做成玻片,放到回憶的顯微鏡下仔細觀看,平行凝視是時間單位,橫切面則能理解它的空間,把它縮得很小很小,或許便能夠一覽它的色彩與結構:幼時養的狗狗阿毛教導她無私的愛、老家羅東的房間裡驚異發現恐懼的聲音、在陽剛玩具間揣揣不安的異感認同、青春期的舞蹈是無法抑制體內對凝鍊的追求等,25 篇散文,25 種孤獨的培養皿,不僅是鄭宜農的故事,同時也包容他人的、形形色色的、千千萬萬的關係,在其間對話,在其間嚴肅地面對自己,使他與她與它,無論來自哪種樣貌的培養皿,都終將因理解與被理解而趨於完整 —— 她滋養一個又一個,孤獨,卻從不孤單的靈魂。
1995 阿 義 高雄 在 許添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敬悼我們台灣永遠的民主先生 李登輝總統!
2020-7-30晚7:24分是台灣歷史上另一次的重要時間點:改變台灣歷史,讓台灣民主改革過程能夠和平轉移,締造一次成功寧靜革命的李登輝總統仙逝,享壽98歲。
懷念 李登輝總統,人生有幸難得幾次機緣或親聽其言,或近睹其風彩,或在公開或私人聚餐中與他同桌。但因我不是什麼重要的政治角色,這些都在不是什麼重要或很正式的場合發生的。
研究所時,恩師張果為教授安排一個講座,當時的財經大官大學者都是基本講授者,有時任經濟部長的孫運璿等。有次李登輝總統(時任政務委員)來講述台灣的農業發展史與農業改革。(或許我回台南還可找到當時所裡為他拍的照片)他在黑板上,從左到右劃了一條歷史年譜線,述說日本到當時(1974年)的重要歷史發展轉折與農業政策。他在康乃爾大學的博士論文主旨就是如何將資本從農業部門轉移到工業部門來促成工業化。(這一基本的歷史講解與理論分析對我是有啟發性的,因我日後在不同的學者觀點中,看到相同理論運作卻有不同目的與效果的解讀。例如,日本時代的殖民主義剝削,國民黨政府時代的犧牲農業扶植工業等等。其實就是強迫儲蓄與資本轉移。)
1990年我是流亡美國8年後第一次被獲准短暫回來台灣。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被獲准了16位黑名單首次返台。我是第16位。第一名是蔡嘉寅博士,第二名是陳唐山博士(都是30年未能返鄉的)還有時任NATPA會長的林義雄博士及胡勝正博士等等。我們回到台北馬偕醫院舉行NATPA十周年慶並發表論文。我當時發表的報告是說台灣過去經濟發展所得又趨於平均的「經濟奇蹟」已告結束,此後貧富懸殊所得差距將趨惡化,若不即早進行經濟結構改革,不只會造成嚴重社會問題,經濟發展也必因此受阻,日趨困厄。)但我們之所以能夠返台,間接聽到的是李登輝總統交代黃石城先生到美國跟大家溝通的。
1991年我在美國被台僑界推舉為「台獨聯盟遷台後援會總幹事」,在紐約以發言人身份公開向媒體與各界發表台獨返鄉運動的動態消息。當時,因很多以世界獨盟出席張燦鍙博士為首的,包括李應元兄等未能取得返台護照或簽證的,都以誓死如歸的決心進行偷渡登陸台灣的秘密行動。我隻身返台(因我利用上次回台參加NATPA的機會,公開抗爭超過原臨時護照加簽72天多天後,終於在時任立委的盧修一、陳水扁、彭百顯、洪奇昌等好友的協助爭取下,取得了正常護照。這裡要附帶說明的是什麼叫臨時護照加簽,就是對黑名單人士只給一本臨時護照,在上面做「權字」加簽,並附上一紙限期入出境證,一旦返台再出境後就不再有護照可用了)奔走串聯島內(當時海外人士還慣稱國內為島內,今天民主化了,都自然改稱國內了。我的經驗是這樣)支持台獨組織人士返台參與民主改革行列的同志與友好社運團體人士,終於在12月10日晚上安全順利成功地分别在台北新生公園(有簡錫堦主持)及高雄勞工運動公園(我親自主持)辦成了台獨返鄉「黑名單之夜」。在我在台奔走的期間(都以B B Call密碼聯絡)有天家父轉達了楊鴻凱老師從蘇俊雄博士(時任省議員,後來當上大法官)的傳話:大老闆說只要和平不暴力不暴動就會沒事。(果然當晚戒備四周的噴水鎮暴車的水砲砲管是朝場外且裝上帆布套的。)
1993年2月1日我首任立法委員。李總統不分黨派邀請大家到總統府跟他相聚並分别一一合照。他面帶微笑。我跟他合照時就請教他中華民國地位與國民黨黨產怎麼解決?他當然立刻面變嚴肅地(是不是不高興我無法分辨)回:你現在不是當了中華民國立委嗎?黨產待立政黨法後就可解決。(我一直沒從總統府接到這張两人合照的照片,我也沒特別去要,也不知其他同事有沒有拿到。但心裡總會想到,禮貌上,民主國家的總統應該很尊重民主體制的國會議員的才對。這一點,讓我以後特別會注意到禮貌,例如我當台南市長時有任何國內外各界人士來市長室拜訪,我都要求新聞窒在訪客離開市府前一定要給他(她)們跟我合照的照片。前幾天還有一位以前跟我合照過的人士再加入我line好友後,line給我一張當年拜訪市府的合照。事隔十幾年了,看,這照片還是被保留著。)
2005年在我很辛苦拼台南市長連任時,李登輝總統兩度到台南為錢林慧君助選。開票結果錢林女士拿了四萬票,我低空掠過連任。李總統要選民票投台聯黨,說阿扁總統缺好的財經部長,許添財不會沒頭路的。他的威力很大,我隔日宣傳車出去時,甚至有選民追著我的車子攬下我問:不是說你已經不選了,要去當部長了?我堅決否認才讓他跟我說:害囉!不趕快幫忙澄清會”死”喔!(台語)(其實在之前的立委選舉時,我是高唱四季紅的,希望民進黨3席與台聯黨的錢林都能當選。但因這次藍營不再分裂,親民黨與國民黨整合了,國民黨兩席一上,綠營就回到3席。我公親變事主,我市長這個民進黨選舉聯合總部主委就被錢林看成騙她的主犯,說她被四季紅騙了。後來,她舒服地當上了馬英九提拔的監察委員。)政黨政治在台灣已成型,同黨同志為自己人站臺說好話,即使每位自己的同志都是第一名從來沒有人第二名也沒人會質疑。(民進黨的兄弟在我1994年底不得不脫黨競選立委連任時對我更不客氣,也有幾十年交情一上台就把我罵得一文不值的。當年我卻因此最高票當選。所以見怪勿怪。選後相安無事,甚至交情原在才是民主風範,到底最後都是經由選民決定的。)
我台南桌上還壓著,有次選舉友人從李總統處拿到的他親筆鼓勵我當選的字條。我幾次在台北在台南的某種小型或私下的場合也一直感受他的和藹可親,笑容可掬的笑容。他講話是幽默且具鼓勵性的。有次聽說我選舉都很拚命地拜訪及演說,他會笑著跟我說:選舉的最高藝術是51%選票當選。
我在思考台灣前途時,真的常會想起他的許多言行,思考他的決策模式。我於1995年李登輝總統訪美之前,國內輿論正反分岐,我還與阿扁還特地公開促請他能為台灣成行。(如附照片)
有趣的是,竟然有某一天夢裡還遇到他在街頭上演講,發現我時竟然把麥克風交給我(真讓我醒來啼笑皆非)。我深深感受他一生與台灣歷史的密不可分。是歷史成就了他,還是他成就了歷史?不論是因是果,他留給台灣的政治遺產與典範總有不可被遺忘與忽視的價值。微不足道的我,此時絕不敢絲毫想利用機會高攀,更不敢做任何價值論斷。只是,台灣正處在世局詭譎多變的庚子年當下,站在充滿空前不確定挑戰的十字路口上,日後可能步步驚魂,也可能勢如破竹,總之,李登輝總統如今蒙主寵召,將不再為台灣做任何發言,不再為任何事任何人下指導棋,一切就看我們2300萬同胞如何應變如何處理如何抉擇如何努力了?!
1995 阿 義 高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山櫻花的故鄉」原住民小說介紹
專訪作者:里慕伊.阿紀 Rimuy Aki
內容簡介:
本書是第一本原住民女作家書寫有關泰雅族的長篇小說。
全書以輕鬆好讀的文字,書寫泰雅族部落人的生命故事。
故事以1960年代為背景,描寫泰雅族的堡耐.雷撒一家人從北部遷移到高雄縣三民鄉(今改為那瑪夏鄉)開墾定居的經過。
透過堡耐.雷撒一家人在新竹山上的斯卡路部落,以及遷徙到三民鄉之後所發生的感人的以及有趣的故事,可以認識泰雅族人的生活型態、一般習俗,也更了解泰雅族人傳統的核心價值。
三民鄉境內有鄒、布農、泰雅、排灣、閩、客、外省等族群,在當時物資匱乏交通不便的偏遠山區生存,他們墾植、狩獵各取所需,但各族人卻又能和諧相處,展現了過去時代的人們勤墾淳厚、樸實善良的一面。
《山櫻花的故鄉》,談的是泰雅族堡耐.雷撒一家人從北部的斯卡路部落遷徙到高雄那瑪夏鄉開墾定居的經過。里慕伊除了透過堡耐.雷撒一家人的故事,反映泰雅族傳統風習和其族人之核心價值外;做為一個女性作者,她更注意到一般男性作家所忽略的視角和細節。她提到狩獵,但不放過對幾隻可愛獵犬的描寫,甚至牠們的機靈和死亡。她歌頌泰雅男人的威猛,但寫到尤帕斯跑到學校去探望學洋裁、情竇初開的吉娃絲時,卻著重描寫他的靦腆和羞澀。故事中有大人、老人,但更不忘寫小女孩比黛和她深愛的洋娃娃……。整部小說裡女人不斷說話,也有行動,她們煮飯、洗衣、醃肉、播種、收割甚至談判……,非常活躍。這正是里慕伊文學創作中最獨特的一面,突顯一個單純少女看待世界的方式。──孫大川(原住民委員會主委)
作者簡介:里慕伊.阿紀(Rimuy Aki)
1962年生,泰雅族新竹縣尖石鄉葛拉拜(Klapay)部落人。
從事學前教育十餘年,曾任幼稚園園長。目前於北縣小學擔任泰雅族語教師,以及泰雅族語配音員。
寫作種類有學前教育專文、青少年心靈成長專文、生活散文、小說。
曾獲1995年第一屆山海文學獎散文組第一名、2000年第一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學獎小說組第三名、2001年第二屆中華汽車原住民文獎第三名、2007年山海文學獎小說祖佳作。著作有《山野笛聲》(晨星)、《彩虹橋的審判》(新自然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