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男飛行日誌》在九月時從Netflix中被下架了。
這部在2009上映的片,以其劇情、角色、導演與剪輯手法的出色,得到了很多獎項的提名,雖然最終沒有囊括甚至橫掃獎座,但各方給予的好評其實沒有減損它的厚度。
而這部電影在電視台上播過很多次,我卻沒有去看,因為片商的片名實在取的很雷,看起來這部片只是主角耍帥的內容.......好吧,主角確實很帥。
這部片原來的名稱叫做"Up in the Air",中國直譯為《在雲端》,算是貼切;香港則翻譯《寡佬飛行日記》,"寡佬"指得是喪妻的鰥夫,孤獨的老人,後來引申為單身不娶的男人,所以這樣取名是很貼切的。
但台灣片商卻膚淺的緊,見到主角喬治克隆尼是帥哥,又在天上飛來飛去,所以很直觀的叫做《型男飛行日誌》;你說他錯嗎? 好像也沒錯,主角是型男也在空中飛來飛去,但在這種片名裡面我們無法藉以引起對這部片的興趣(除非只要是型男就可以的....)
相反的,原名《Shallow Hal》(庸俗或膚淺的霍爾)的那部電影我們翻譯為《情人眼裡出西施》還相對貼切一點。(中國直譯《庸人哈爾》、香港直譯《豬兜有情人》)
總之,我當時乍看《型男飛行日誌》這個名稱,還以為是在講一個帥哥(機長)飛來飛去找豔遇之類的電影........(但這部片有內涵多了)
之所以我能發現他的內涵,還是基於某些社團人推薦的,看了那個推薦跟幾張裡面的劇照對白,我抱著嘗試的態度,在下架前點開看了。
--------------
當下只覺得這部片確實很有內涵(女主角薇拉·法蜜嘉在片中背面全裸又大露測乳的那一幕更是美的驚心動魄,有線電視台絕對會剪掉的那種......),但在事後細細回想,這部片中"暗合"著很多哲理。
我為何說是"暗合",而非"暗藏"呢?
因為很多時候,編劇的人只是想呈現自己很有創意的想法,卻不知在無意之間將很多哲理一起融入劇情中,然後被不同思想背景的人看到後,基於各花入各眼的情況下,演者無意、觀者有心的發出了這些體會感想。
(例如,一部西方宗教片其中的一些道理,會讓東方宗教的思想者覺得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領會。)
有些時候,是編劇會刻意的將某些巧思放在電影裡面,用彩蛋的方式來致敬、伏筆,或是單純的揭示未來續集可能的走向。
(例如,皮克斯工作坊、迪士尼影業中的數字、角色或色彩的隱喻;漫威系列中以往必定出場.....但以後不會再有的老人家--史丹李;或是漫威的彩蛋系列。)
但更多的時候,是編者作者根本就沒有那些想法,只想呈現自己的劇本,但是粉絲就腦補起來了,將一堆根本不在作者創作設想之中的元素,硬是加在裡面,然後可能還會大讚編劇或導演天縱英明,把這麼多堪稱典範的元素不著痕跡的加在裡面,還好自己心細眼尖、博學多聞,才能把這其中的隱藏伏筆一一看懂挑出.......
例如,很多人把周星馳的《功夫》捧上了天,說裡面蘊含了多少上乘的攝影技巧、多少心理學學說、多少編劇電影學說、多少"後現代主義"、"存在主義"云云........不可否認,周星馳是個電影天才,喜劇表現的能力不在話下,也有過很多驚人的經典作品。
但我甚至不確定他本人對"存在主義"、"後現代主義"這類的哲學議題所知多少??又是否能熟捻到可以把這些理論完整的融入一個特效功夫喜劇電影之中??
我總以為,要評論一個人,不是只看個案(一個電影一個作品),而是要看通案(一直以來的作品水準)。
就比如說,看到一個人用小石頭打到40公尺以外的東西,我們會覺得他準;但是真的準,還是矇的,那就再遞給他十個小石頭,如果10能中8,那我就會相信他是真準。
又譬如說,近年來導演 克里斯多福 · 諾蘭,當年的《記憶拼圖》(2000)是很好的作品,但他是不是一個好導演,就要從他之後的作品來看了。
之後從《針鋒相對》(2002)、《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頂尖對決》(2006)、《黑暗騎士》(2008)、《全面啟動》(2010)、《黑暗騎士:黎明昇起》(2012)、《星際效應》(2014)、《敦克爾克大行動》(2017),一直到最近的《TENET天能》(2020),都無一不是精彩作品,所知所聞太少、專注力不購的人,甚至連看都看不懂........
#那我們就可以說他是一個很優秀的說故事人了。
而以這種角度回來看周星馳。毫無疑問,從1990年開始,他的作品拉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一直到1995年間這些作品在電視、電影、票房跟文化影響力上都有巨大影響,這段時間的他毫無疑問是個偉大的喜劇演員。但我個人覺得從96年的《鹿鼎大帝》、《食神》開始,他演繹故事的方式開始定型,其他轉變卻讓人有"不如從前"的感覺,而那恰好卻是他跳脫演員身分後的一個轉折。
他的第一個編導作品是《凌凌漆大戰金鎗客》,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作品,也取得很大的成功;但96年的《鹿鼎大帝》、《食神》也都是他編導的作品,他的風格開始從這裡改變。
之後的《喜劇之王》風格就很不同了;但幾年後他贏來了一個大成功《少林足球》,後來的《功夫》更是把他推上了巔峰,界線畫到這裡,我會覺得他也是成功的導演。
但後面的作品就開始毀譽參半,然後開始毀多於譽了.......到後來,很多支持他的,已經"只是"影迷(看的是一個信仰);出來的作品也早已經不像過去演員時代那樣搞笑與劇情並重、表演跟詮釋都佳的--能夠輾壓同時期作品了。
所以把他後期的作品一連串看起來,我不認為部分人對《功夫》一片的極佳讚譽,就是他一貫的編導實力;若是有人說《少林足球》、《功夫》是"偶有佳作"中的那個佳作,我還真無法反駁他。
從這裡回頭看,你說他是否真的如某些影片中說他能將各種攝影技巧、哲學主義理論融入作品中云云的話,我真的會覺得那只是影迷自我投入、對號入座的解讀。
或許,那些被認為是他刻意為之的高明手法,只是對號入座的結果;不然後面的作品怎麼又沒有這麼高明跟富有哲理了?
--------------
而之所以會讓我有這種發想的原因,其實只是一路看下來的體會跟反向思考,但直到有一天,讓我看見了一則新聞,才讓我這個想法落了實槌。
還記得2019年由瓦昆·菲尼克斯主演的那個神作---《小丑》嗎?
對我來說,那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但只要是神作就會有人追捧,有人追捧就會有人吹捧;當少部分的人一看又看再看下,憑著火眼金睛來說出裡面有多少隱藏巧思、導演演員致敬,又挖掘出多少隱藏彩蛋時,導演陶迪 菲利浦斯卻在公開的訪問中直言 : 「我不做彩蛋的,任何人在我電影中指出的彩蛋都是個錯誤。」
這巴掌,其實抽的超響。
也說明了,我的某些想法可能真的發生,只是各種美麗的誤會粉飾了影迷、陰謀論者、抱大腿者與導演、演員、編劇之間那些沒有明說的界線。
------------------
這讓我想起我高中畢業打工的一個趣事。
某一天,我跟同事伊果(eagle)在聊天時聽他說了一個故事。
伊果說他有一天跟吉米(Jimmy)在廚房倚牆聊天時,忽然覺得眼角一動,兩人都瞥見有一隻大隻的德國蟑螂在兩人之間的牆壁上爬動,就在兩人大驚正要閃避之際,忽然一隻手拍了上來,蟑螂登時爆漿慘死。
兩人一看,出手的人正是傑瑞(Jerry)。
只見傑瑞徒手趴死蟑螂後依然面不改色,卻也是不發一語的走到一旁的水槽洗手,伊果跟吉米兩人目睹此事,又看到傑瑞的雲淡風輕,便相當欽佩的走向水槽。
伊果開口(用台語)說 : 「喔~乾!! 你魄力這麼好啊! 這麼大隻蟑螂,你直接一巴掌打死! 實在有夠猛的!!!」
哪想到傑瑞一邊拿擦手紙抹乾手上的水珠,依舊面無表情的回答 : 「沒有啦! 我剛剛是想說用手拍在蟑螂旁邊的牆上,好嚇一嚇那隻蟑螂;結果手舉起來,蟑螂就嚇到了,但是逃跑的方向剛好是自己拍下去的地方....................」
我真心認為,很多神作被吹捧的那麼厲害,大抵上就像這種誤會一樣的美麗。
.
.
.
#其實我是要講本貼文第一句的那部電影
#哪裡知道講到後來就歪樓了
#你們應該習慣了啦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kMEenw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蟬聯影史第一名寶座十餘年的神片即將重新上映,快來看它到底哪裡神! 🔥男主角安迪的經歷不只精彩,更暗藏三大『困境哲學』! 🔥為什麼要叫『刺激1995』?差點就要換人演?『上帝的聲音』是從這部片開始的?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神片線上看:https://pse.is/MRJMS 在台上映25週年的《刺...
1995 imdb 在 Mr.old 老派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KinG Smith -古董串珠手鍊 >
IMDB 排名最高分,由暢銷作家史蒂芬金原著改編,《刺激1995 》已是眾多觀影者心中最不能錯過的電影。那麼跟KinG Smith 手鍊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有點牽強。
史蒂芬金絕佳的說故事能耐向來為人知悉,是以就不再著墨於片中精巧劇情安排,或關於自由、體制化等概念,這回便聚焦於主角人物設定,這個喜歡地質學、研究石頭的安迪。
是的,研究石頭。
地球上絕不會有兩顆一模一樣的石頭,這些大自然產物,其千姿百態幾經時光打磨,每一礦石都可說鬼斧神工。
而這批上架的古董串珠手鍊,都附有石頭,搭載的是開採作業困難,稀有性因此水漲船高之哈薩克綠松石,以下截自 King Smith介紹:
“哈薩克綠松石又名金丘(Golden Hill)綠松石,是近幾年開發的礦區,雖說資歷比不上百年歷史的北美老礦場,但恰如其分的結晶紋路與最具代表性的的藍天白雲成色,現今幾乎沒有綠松石能比擬,完美詮釋北美原住民的綠松石傳說「天空的碎片」。”
回到安迪身上。在瀰漫著低氣壓、集體向下沈淪的監獄內,維繫著原初自我的,是他心靈嚮往的興趣與希望,那些看來若無其事的舉動(彫刻打磨石頭),竟是日後成功越獄的關鍵所在。
都說過有點牽強了吧!你還看完 ╮(╯_╰)╭
more:https://mrold.waca.ec/category/5979
1995 imdb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何有人喜歡在車上看電影?
喜歡看影視作品的人多半有兩個心理需求。看的時候希望能全神貫注,不被打擾。另一種心理需求則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最好過程都有人陪伴,跟著一起放聲大笑或是失聲尖叫。
喜歡全神貫注的人因為想看作品的細節轉折,深怕一個轉折會錯過關鍵線索。通常會以劇情類為主。喜歡「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人則喜歡全場哄堂大笑,或是看驚悚恐怖片的時候能有人一起握拳。
最近全球電動車知名廠牌 #特斯拉 (#Tesla)統計全台車主使用劇院模式習慣與「前十大追劇排行榜」,這讓我們喜歡分析的樣本數,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結論。特別是當你也對電動車有點興趣,或是你本身就是特斯拉的愛好者。
首先,特斯拉要做這個統計,也是對自家影音體驗效果有一定信心。畢竟在車上看跟在家坐在沙發看,狀況是截然不同的。行車過程總有遇到必須等待的時間,如何處理零碎的時間,特斯拉幫車主徹底實踐了充分利用時間成本的概念。
調查的車主觀影習慣來說,比如說Model 3與Model X好了。這兩款車型的車主在輪廓上也有些許不同,選Model 3多半以年輕科技為背景,Model X車主則重視家庭出遊功能等等。
根據資料分析,特斯拉有58% 的車主喜歡獨自觀賞 Netflix,其中,Model 3 車主較喜歡獨自觀賞,Model X 車主則較多與親友同樂。而且超過 70% Model 3 車主每週至少觀看一次以上。等等,要嘛這代表Model 3 車主出門遠行比例比較高,或是自己開車為主,所以獨自一人的時間自然比較長。Model X 多半有家庭成員,相對比較難花時間追劇。
然後車主最常觀看 Netflix 的時機依序為:超級充電時、等候接送親友或小孩時、想在車內獨處時。當然超級充電過程要花時間,有些車主會出來跟別人聊天,不過北部天氣狀況比較不明朗。待在車上還是相對舒服。
下面是特斯拉的調查分析:
兩大類型內容,三款車車主分別最喜歡的類別:
電視劇
Model S科幻/奇幻片 (#獵魔士)
Model 3 犯罪 (#紙房子)
Model X劇情 (#黑道律師文森佐)
電影
Model S 劇情 (#刺激1995)
Model 3 動作片 (#不可能的任務 系列)
Model X 科幻/奇幻 (#駭客任務)
不得不說,這選單品味非常硬漢啊,特別是電影部分。可以看出來,特斯拉車主似乎比較喜歡經典作品。Model S 畢竟比較早來台灣,喜歡IMDB影史TOP.250的亞軍之作《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合情合理。(冠軍是《教父》,不過《刺激1995》屬於那種看到哪裡都能接起來重新回味的好片,《教父》就要很嚴肅看下去了。)
Model 3 車主偏年輕,喜歡看動作片系列也很正常。《#不可能的任務》系列重看率也很高,特別是第4集之後幾乎都有部分情節相關串聯,會讓大家一部接一部。(剛好跟《玩命關頭》系列有點異曲同工之妙)《不可能的任務》系列有非常多誇張的實景特技,不走大幅綠幕合成。這也是為何阿湯哥跳傘、攀岩、掛在重型運輸機外面、爬杜拜塔等知名動作場面會讓人一看再看。
特斯拉車主整體以男性為主的觀影體驗,動作、科幻是主戰場。加上特斯拉車內的影音條件不錯,給車主在等待的瑣碎片刻之餘,可以重溫過去看過的心頭好,也能協助追劇的時間整合,像近期話題十足的熱門台灣戲劇《#火神的眼淚》。另外長年在車主榜上的優秀作品像《#紙房子》(不是《紙牌屋》喔)、《#絕命毒師》(經典犯罪影集)、還有尺度比較限制級的《屍戰朝鮮》。還有老實說,如果我是車主,我在家真的也不方便看《#AV帝王》,畢竟家裡有小朋友,就很適合在車上追劇(笑)。
這回特斯拉推出「#Tesla移動電影院」活動,只要分享自己夢想中的創意「移動電影院」追劇地點與私藏片單,即有機會透過 Tesla App 遠端解鎖,以零接觸方式進入 Model 3 移動電影院,親身體驗具備絕佳音響系統的 Tesla 私人劇院空間(我之前只有略略體驗,還沒完整在車上追完一整部電影過呢)。
想要體驗的朋友可以上活動報名官網: https://www.tesla.com/zh_TW/campaign/theater
1995 imdb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蟬聯影史第一名寶座十餘年的神片即將重新上映,快來看它到底哪裡神!
🔥男主角安迪的經歷不只精彩,更暗藏三大『困境哲學』!
🔥為什麼要叫『刺激1995』?差點就要換人演?『上帝的聲音』是從這部片開始的?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神片線上看:https://pse.is/MRJMS
在台上映25週年的《刺激1995》,在當年票房奇差,卻又在下片之後,在出租錄影帶市場,創造了傳奇的巨量口碑,從此稱霸IMDb觀眾評選,蟬聯榜單上分數最高的電影長達十餘年!
《刺激1995》之所以能成為影史經典,就是因為它反映出,人類源自心底對於『自由與希望的嚮往』,以及描述面對『逆境的恐懼與怨懟』,進而完成了在『心牢中的救贖』,而『重刑犯重獲自由』就是一個最直接的呈現主軸。
在142分鐘的片長裡,我們從旁白Red的口中,看到故事主人翁Andy Dufresne對Red以及其他獄友們的啟發,直到最後半小時,才揭曉了Andy越獄的秘密。整部電影細細鋪陳到最後的高潮,就像是Andy花了19年的時間,克服逆境,得到釋放一樣,特別地珍貴與美好。
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會先分享Andy的三個逆境哲學,再條列出一些不為人知的電影相關秘密,相信不管你有沒有看過這部人生必看電影,都會讓你更加喜愛這部神片喔!
1995 imdb 在 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 備用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天要來推薦《城堡岩》的五件事,這影集將史蒂芬金筆下的角色與場景混搭,彩蛋一大堆! 堪稱「恐怖版」的《一級玩家》,讓恐怖迷能夠完全進入「史蒂芬金宇宙」。這次五件事要提一下推薦原因,同時解析史蒂芬金「彩蛋」,補充史蒂芬金經典的作品資訊(如:《牠》、《刺激1995》、《鬼店》等),在盡量不影響觀影體驗的狀況下,讓大家的影集更好看!
搭配這次的五件事可以更宏觀的一覽史蒂芬金宇宙喔~同時也讓大家往後的史蒂芬金電影更好看!
影集介紹在這邊:
https://link.leftymovie.com/CastleRock
1995 imdb 在 IAN的經典電影時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不能不看的經典電影「教父三部曲」!
如果你喜歡IAN的經典電影影評,請分享給你的好朋友吧!
今天要來跟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這部電影就是由馬龍白蘭度以及艾爾帕西諾所共同主演的「教父」!
這部電影目前是IMDB上的第二名,僅次於刺激1995。
教父系列總共有三集,今天的影評影片只介紹其中的第一集,希望後續可以接著做下去,把三部曲都介紹完!
有關教父三部曲:
IMDB:9.2
在爛番茄上獲得了99%的新鮮度
在兩個電影網站上的排名都是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