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登上世界頂峰】#互助實現不可能
90 年代的台灣登山界,充斥著一股海外攀登的熱潮;隨著遠征隊成功登上了世界最高的聖母峰,也振奮了人心與國情。然而,1996 年的聖母峰大山難,卻也突顯出台灣其實需要更多具高山攀登和救援能力的好手。
於是在 2005 年,一家台灣的本土企業,秉持著「讓世界看到台灣」的想法,大膽啟動了「七峰登頂攀登計劃」──透過系統性出資與訓練,企圖完成台灣登山史上第一次「完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壯舉。
而幕後的「有心人」則更讓人好奇:有人佩服他、有人說他傻,也有人質疑他只是藉此打造知名度,到底他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台灣之光 #聖母峰 #夢想 #企業
▍換日線 7、8 月徵稿活動:為什麼我要回台灣? → bit.ly/2JHbBRl
▍換日線 2019 夏季號《出發!改變人生的一次旅行》→ bit.ly/2vMJxFO
「1996聖母峰山難原因」的推薦目錄:
- 關於1996聖母峰山難原因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1996聖母峰山難原因 在 Terry Chu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1996聖母峰山難原因 在 Terry Chu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1996聖母峰山難原因 在 [心得] 《聖母峰之死》讀後心得-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1996聖母峰山難原因 在 聖母峰真人真事!1996年山難奪9命|三立新聞台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1996聖母峰山難原因 在 聖母峰電影1996-在PTT/Dcard/Yahoo上推薦旅遊景點與熱門討論 的評價
- 關於1996聖母峰山難原因 在 聖母峰電影1996-在PTT/Dcard/Yahoo上推薦旅遊景點與熱門討論 的評價
- 關於1996聖母峰山難原因 在 Re: [問卦] 有沒有1996年聖母峰山難的八卦? harkk2001 PTT批 ... 的評價
- 關於1996聖母峰山難原因 在 眾神的山嶺作者:劉孟哲律師... - 惇安法律事務所Lexcel ... 的評價
1996聖母峰山難原因 在 Terry Chu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第16,663次的前進。
愈離比賽時間愈近,愈感受到賽事的高強度是多麼可怕。距離上次跑全馬20年前,再來就沒有跑步超過8公里了,除了去年半超鐵比賽邊走邊跑,像喪屍一樣完成最後21公里的半馬距離。如果去年幾近無法完賽,為什麼今年要再挑戰更高等級的賽事-超級鐵人三項226公里呢?
在1996年5月10日星期五,來自世界各地頂級的五支探險隊挑戰登頂世界最高峰-珠峰,那裡也是所有登山者心目中的最高殿堂。但它的難度,也讓許多高手有去無返,冰凍的屍體也成了所有登山者的「路標」。在這次探險中,31名登山者在路途中遭遇風暴。而其中一位登山者-貝克·威瑟斯(Beck Weathers)他憑藉著超高的「逆商」超為唯一的生還者。
在這場風暴中,許多人受不了風暴,索性就躺下來了。這在高山上是非常危險的事,尤如自殺之行為。也有人在這場山難中失足,而永遠無法回家。但這個故事的主角貝克,他知道自己體能還可以撐上3-4小時間,如果在這之後回不到營地,那他也永遠回不去了。他邊走邊想著自己的妻子跟孩子,憑藉著這一絲的意識,他最終奇蹟般地返回海拔8000公尺的營地,並在他人協助下活了下來。
這裡提到的「逆商」,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生命態度。有些人很聰明,擁有高智商,情緒管理(情商)也不錯,但仍然沒有發揮自己的潛能。其關鍵在於有些人選擇堅持到底,有些人卻選擇停滯不前,也有人是直接放棄。
回到我為什麼要逼迫自己挑戰更高級別。其主要原因是在我的身體裡,有一個容易放棄的自己。我想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挑戰,把那個容易放棄的自己最小化。培養自己遇到任何挑戰、困難、挫敗,都能回想起自己曾經挑戰過超級鐵人賽事。那段訓練的苦澀、賽程痛苦的記憶,都能推動我多前進一步。
今天在20公里後,手錶上記錄了20公里所踏出的步數。也記錄了自己往前累積了16,663步的逆商指數。
#逆商
#16663步的前進
ORCA TAIWAN
Jaybird 為跑者而生
Under Armour
備註:貝克的故事在2015年拍成電影「聖母峰」
1996聖母峰山難原因 在 Terry Chu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第16,663次的前進。
愈離比賽時間愈近,愈感受到賽事的高強度是多麼可怕。距離上次跑全馬20年前,再來就沒有跑步超過8公里了,除了去年半超鐵比賽邊走邊跑,像喪屍一樣完成最後21公里的半馬距離。如果去年幾近無法完賽,為什麼今年要再挑戰更高等級的賽事-超級鐵人三項226公里呢?
在1996年5月10日星期五,來自世界各地頂級的五支探險隊挑戰登頂世界最高峰-珠峰,那裡也是所有登山者心目中的最高殿堂。但它的難度,也讓許多高手有去無返,冰凍的屍體也成了所有登山者的「路標」。在這次探險中,31名登山者在路途中遭遇風暴。而其中一位登山者-貝克·威瑟斯(Beck Weathers)他憑藉著超高的「逆商」超為唯一的生還者。
在這場風暴中,許多人受不了風暴,索性就躺下來了。這在高山上是非常危險的事,尤如自殺之行為。也有人在這場山難中失足,而永遠無法回家。但這個故事的主角貝克,他知道自己體能還可以撐上3-4小時間,如果在這之後回不到營地,那他也永遠回不去了。他邊走邊想著自己的妻子跟孩子,憑藉著這一絲的意識,他最終奇蹟般地返回海拔8000公尺的營地,並在他人協助下活了下來。
這裡提到的「逆商」,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生命態度。有些人很聰明,擁有高智商,情緒管理(情商)也不錯,但仍然沒有發揮自己的潛能。其關鍵在於有些人選擇堅持到底,有些人卻選擇停滯不前,也有人是直接放棄。
回到我為什麼要逼迫自己挑戰更高級別。其主要原因是在我的身體裡,有一個容易放棄的自己。我想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挑戰,把那個容易放棄的自己最小化。培養自己遇到任何挑戰、困難、挫敗,都能回想起自己曾經挑戰過超級鐵人賽事。那段訓練的苦澀、賽程痛苦的記憶,都能推動我多前進一步。
今天在20公里後,手錶上記錄了20公里所踏出的步數。也記錄了自己往前累積了16,663步的逆商指數。
#逆商
#16663步的前進
ORCA TAIWAN
Jaybird 為跑者而生
Under Armour
備註:貝克的故事在2015年拍成電影「聖母峰」
1996聖母峰山難原因 在 聖母峰真人真事!1996年山難奪9命|三立新聞台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電影「 聖母峰 」劇情驚悚,但它其實是改編自真實事件! 1996 年15名登山者在登頂過程中遭遇強烈雪暴,最後造成9人死亡,曾是 聖母峰 百年來最嚴重山難, ... ... <看更多>
1996聖母峰山難原因 在 聖母峰電影1996-在PTT/Dcard/Yahoo上推薦旅遊景點與熱門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一部根據1996年珠穆朗瑪峰歷史上曾經最重大的山難事故改編的電影,當時的登山慘劇,有不可控的天氣原因,也有一些具有爭議的「人為因素」。 【電影】《聖母峰》(Everest) ... ... <看更多>
1996聖母峰山難原因 在 [心得] 《聖母峰之死》讀後心得-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每周一書心得記錄更新處↓
https://abababalabiba.pixnet.net/blog/post/316652802
-----------------------------------
「我暗自夢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登上聖母峰,十餘年間這股雄心始終騰騰燃燒。
到了二十初頭的年紀,登山已變成我的生活重心,其他事情我幾乎都不放在心上。
登上峰頂是真實的、永恆不變的、具體明確的。登山憑的是孤注一擲的決心,
這讓這項活動具有我生命其他部份所缺乏的嚴肅性。」
本書是針對1996年的聖母峰山難所著的報導書籍,考據相當嚴謹。
作者Jon Krakauer當時在《戶外》雜誌工作,
原本是要寫一篇報導是關於聖母峰的商業登山團所帶來的問題,而參加商業遠征隊。
據作者所言,最後是為了將聖母峰山難徹底逐出他的腦海,因而寫下這本書。
1996年聖母峰山難時,猜想當時媒體報導肯定是鋪天蓋地而來,
畢竟當時台灣遠征隊有人登頂後受困峰頂一夜而奇蹟生還;
也有人於攀爬過程中不幸罹難。
作者說當時這個消息在世界各地造成了相當大的轟動,
「那麼有風險的山,吞噬生命也不會是太意外的事情。」其實我有點這麼樣的想法。
(Youtube搜尋bodies on Mt Everest ,會見到山難罹難者遺體,請慎入
有的屍體甚至在主要路線上並且還勾在繩索上,每個牽著繩索向上爬的人都必須跨越他)
「所以為什麼要把自己投入到如此巨大的風險之中,為什麼要爬聖母峰?」
電影《聖母峰》中,扮演作者的人這麼問同團的其他同伴們,
「因為山在那裡。(Because it's there.)」每個人都異口同聲的這麼回答。
這句話最初是來自登山家George Mallory,他對於記者的提問的回答,
"Why you want to climb the Mount Everest?"
"Because it's there."
因此這句話就變成了登山者間最有名的三個字了。
山總是讓人感到崇敬與神聖,還帶有一點思緒澄澈的意象,
而相當多文化的神話故事都與山有關係,似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聖山。
雖然有這麼一說是說,高山氧氣較為稀薄,因此若有高山症現象而產生幻覺,
是相當有可能將其誤認為神蹟,並將神蹟與高山做連結。山的神聖或許是這樣來的。
就算科學如此解釋,依然無礙人們對於山近乎浪漫的景仰與追尋,
「我向來知道登山這項愛好是拿命去玩。我同意危險是這項活動的主要成分。
沒了危險,登山跟其他成山上百種瑣碎的消遣就沒什麼不同了。貼近生命消逝的謎團,
偷瞄死亡的禁忌疆界,都讓人血脈噴張。我堅信登山是偉大的活動,固有的危險
非但無損其偉大,反而正是登山偉大的理由。」作者於書中如此寫道。
我想會不會是追求那種並非凡事都能為己自己所掌握的感覺,
像是某種追求苦行的法門,又或許是類似謙遜吧。
在一步一步向上爬的過程中慢慢的剝奪空氣,人們被迫在五六千公尺處停留兩個月,
適應了稀薄的空氣後,才能再繼續向上進發。
等待天氣一允許,便要把握機會登頂。
作者說登這種層級的高山,沒有休息這回事,體力不會因為睡一覺就回來,
體力只有流失得快與慢的差別。
可能這就是山與登山所帶來的嚴肅性吧。
以這種緩慢的步伐遠離文明,身體逐漸疲累又難以恢復,
若榨乾自己所有能耐以求登頂,那麼下山時山就會帶來新的課程。
(書中所言,相當多人都是在下山時發生意外的)
這種苦行式的行旅,還要在自己的生命與終極目標(通常是登頂)之間取捨,
以生命為賭注攻頂,經長時間的勞苦而淬煉出的喜悅,想必無法言喻。
-------------------------------------------------------------------
作者並不喜歡本書最新改編電影《聖母峰》,可能是因為作者認為本書考據嚴謹,
而電影卻未有這樣的精神,擅自將作者未參予第一輪搜救行動的原因改為雪盲。
作者當時參加的遠征隊「冒險顧問」,是收費最貴的遠征隊,當時收五萬美元。
現在也還是有這樣的收費遠征隊,網路上搜尋到從尼泊爾路線上去約六萬美元。
本書原先的版本譯為《巔峰》,我原本以為重新編譯並更名為《聖母峰之死》是為了
乘著電影的鋒頭再賣一次。後來才於大家出版的部落格看到出版社編輯說,
其實編輯工作已經進行了兩年多了,只是剛好出版時間與電影撞上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5.84.16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52418277.A.2F1.html
※ 編輯: zxc1018 (123.195.84.162), 01/10/2016 17:32:5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