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盤後〉蘋果登新高 標普自去年疫情谷底翻倍
週一 (16 日) 中國經濟數據疲軟引發對全球復甦的擔憂後,VIX 恐慌指數揚升,美債殖利率下滑,油價走低,金融、能源股隨之下滑,美股早盤走低,蘋果登新高,防禦性股票強漲的情況下,道瓊、標普收復早盤失地,連續第五日創下歷史收盤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標普收盤來到 4,479.66 點,已自去年 3 月 23 日低點 (2237.40) 翻倍成長,創下自二次大戰以來最快的牛市反彈。
聯準會 (Fed) 的一些官員正考慮在 2022 年中之前結束資產購買計劃,華爾街正等待週二主席鮑爾演說和週三公布的利率會議紀要,以找出進一步的線索。
阿富汗政府垮台的地緣政治風險,為美國金融市場掀起波瀾,華爾街正觀望長期的影響。
美國總統拜登週一表示,阿富汗政府快速瓦解的速度比美國政府預期的還要快,但他堅稱結束美國在阿富汗這場長達 20 年的戰爭是正確的決定。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週一相繼致電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 (Sergei Lavrov),討論阿富汗情勢和疏散人員安全問題。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蔓延全球,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2.07 億例,死亡數突破 436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3683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62.2 萬。印度累計確診超過 3222 萬例,巴西累計確診 2036 萬例。
週一 (16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上漲 110.02 點,或 0.31%,收 35,625.40 點。
標普 500 指數指數上漲 11.71 點,或 0.26%,收 4,479.71 點。
那斯達克下跌 29.1 點,或 0.20%,收 14,793.8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12.4 點,或 0.37%,收 3,322.6 點。
標普 11 大板塊有 7 大板塊收紅,醫療保健、公用事業和必需消費品板塊領漲,能源、材料和非必需消費品板塊領跌。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集體收紅。蘋果 (AAPL-US) 上漲 1.35%;臉書 (FB-US) 漲 0.93%;Alphabet (GOOGL-US) 漲 0.42%;亞馬遜 (AMZN-US) 漲 0.15%;微軟 (MSFT-US) 漲 0.60%。
道瓊成分股漲跌互見。聯合健康 (UNH-US) 上漲 1.84%;默克 (MRK-US) 上漲 1.62%;安進 (AMGN-US) 上漲 1.38%;波音 (BA-US) 下跌 2.30%;迪士尼 (DIS-US) 下跌 1.10%;雪佛龍 (CVX-US) 下跌 0.99%。
費半成分股多收低。英特爾 (INTC-US) 下跌 0.037%;AMD (AMD-US) 下跌 2.78%;應用材料 (AMAT-US) 漲 1.38%;美光 (MU-US) 漲 0.014%;高通 (QCOM-US) 跌 0.34%;NVIDIA (NVDA-US) 下跌 1.18%。
台股 ADR 僅中華電信收紅。台積電 ADR (TSM-US) 跌 0.75%;日月光 ADR (ASX-US) 跌 0.23%;聯電 ADR (UMC-US) 跌 0.86%;中華電信 ADR (CHT-US) 漲 0.24%
企業新聞
特斯拉 (TSLA-US) 大跌 4.32% 至每股 686.17 美元。一連串波及緊急服務車輛的撞擊事故後,美國汽車安全監管機關週一對特斯拉 (TSLA-US) 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Autopilot 展開正式調查。
蘋果 (AAPL-US) 上漲 1.35% 至每股 151.12 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市值來到 2.5 兆大關。
Sonos (SONO-US) 上漲 4.69% 至每股 39.93 美元。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ITC) 初步裁定 Google 侵犯五項 Sonos 專利,摩根士丹利認為這助力 Sonos 向牛市行情又邁進一大步。
沃爾瑪 (WMT-US) 上漲 0.83% 至每股 150.75 美元。投行 Jefferies 認為,隨著沃爾瑪營業模式的優勢變得更加明顯,預計沃爾瑪第二季財報將穩健,並重申對沃爾瑪的「買入」評級。
經濟數據
美國 8 月紐約 Fed 製造業指數報 18.3,預期 28.5,前值 43.0
華爾街分析
Charles Schwab 交易與衍生品部副總裁 Randy Frederick 表示,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和私人投資者的口袋裡有大量的流動性,大量的現金,正因為如此,每出現一小幅下跌,人們就會逢低買進、維持價格上揚。
根據 FactSet 數據顯示,標普 500 指數有 87% 的上季財報每股獲利出現意外成長。
Raymond James 分析師 Tavis McCourt 稱,成交量低迷和無方向波動是 8 月當前的趨勢,2021 年第二季財報季已基本過去。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04823?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8-16(美國時間)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2022國際經濟情勢分析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Joe:「中國經濟接下來會走緩,中國央行很高機率會繼續增加金融寬鬆度,美國收錢,中國放錢,大家都需要資產價格穩定或者上漲,才能避免民間消費萎縮。」
中國2021年上半年中國GDP年增12.7%,自疫情以來,中國經濟成長過於依賴外需,但內需依然疲弱,原因在於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不夠強勁。到目前為止,既沒有等到報復性消費反彈,也沒有看到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強勁反彈,2021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23.0%,兩年平均增速為4.4%,大幅低於2019年的全年8.0%。2021年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增12.6%;兩年平均增速也4.4%,也明顯低於2019年已經很低的全年5.4%。
中國央行發布的2021年第2季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5.1%;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占49.4%。比起上季,這些數據略有上升,但是和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第4季相比,當時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8%,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占45.7%,消費信心跟疫情前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居民防禦性儲蓄的增加,也體現了對未來一個階段的審慎。另外,居民收入兩年平均成長5.2%,略低於經濟增速,「這說明很多成長沒有轉換為百姓收入的增加」。
前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余永定說,6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的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年增速分別為11.8%、0.3%,增速差達到11.5%,是1996年有資料以來的最大值。生產資料是物質生產所需的資源和工具,生活資料則是生活所需的消費品,「當前內需疲弱阻礙了PPI生產資料向生活資料的傳遞」,下半年仍存在穩成長的壓力。一、二季的數據反彈並不算非常強勢,並有持續放緩的跡象,尤其在消費領域,遲遲未能反彈至疫情前的水準,加上信用政策偏緊,使得整體需求端復甦偏弱。另一方面,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已經連續3個月回落,這是先行指標,可預期後續隨著出口有所走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上半年經濟中,外需出口的貢獻更突出,但受到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增加、國際航運貨運運力緊張、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等影響,外需現在高位回落的風險在加大,中國內需疲弱,出口又面臨風險,面對下半年的經濟成長放緩壓力,余永定主張「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加上適應性的貨幣政策」,有鑑於當前地方財政收支壓力較大,他認為中央財政可以適當發揮更大作用。中國是從疫情反彈最快的經濟體,上季GDP年增率達18%,但這種V型經濟反彈正在放緩,經濟學家表示,市場本來就預期經濟會從高位回落,並隨去年低基數效應消失,但這次從中國例子看到,經濟疲軟來得比預期早,現在可能會波及全球。
路透社分析認為,中國第二季經濟成長放緩原因是原材料成本上漲侵蝕工廠獲利,而新的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打壓消費者支出。路透社調查51位經濟學家的預測中值,第二季GDP可能年增率為8.1%,預計第二季成長將從第一季的創紀錄成長18.3%放緩至 8%。其中零售銷售、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的關鍵數據也都將放緩,迫在眉睫的問題是中國出口放緩、消費疲軟和不良貸款增加將是近期中國經濟的隱憂。
野村控股分析師認為中國經濟放緩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比五年前更大,認為中國經濟在疫情期間與疫情後的發展,其他國家可能也會出現同樣情況,中國復甦放緩也強化工廠通貨膨脹可能已見頂,且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進一步放緩的觀點,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將暗示近期全球將出現通貨緊縮壓力,尤其是對工業金屬和資本貨物的需求將減少,最近中國人民銀行削減大多數銀行必須持有的現金儲備以促進放貸,雖然中國人民銀行表示此舉並非是再次刺激政策,但對大多數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要求下調50個基點的幅度出人意料,加劇市場對經濟放緩的擔憂。
中國今年將全年經濟成長目標設定在6%以上,低於分析師預期,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多應對不確定性的空間。路透調查顯示預計到2022年經濟成長將進一步放緩至5.5%,由於經濟復甦出現失去動力的跡象並且仍然不平衡,預計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在今年底前推出更多措施來提振經濟活力,中國人民銀行宣布15日起全面降準,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釋出1兆人民幣的長期資金時,外界就猜測中國經濟由高速變成走緩,本周公布第2季經濟成長率為7.9%,雖然符合預期,但已明顯放緩。相較於擔心通貨膨脹再起的美國,顯然中國更憂心的是經濟放緩,中美經濟的兩樣情及貨幣政策的背離,代表的是受疫情干擾的全球經濟將更為複雜難解了。
中國央行擔心、也發現經濟有放緩跡象,才要降準釋出資金、刺激經濟。與此同時,美國經濟則是被認為正「攀上顛峰」,經濟是否過熱進而讓通貨膨脹再起,由於受到2020年疫情的干擾,許多國家經濟運行情況與表現,都偏離正常軌道出現特異現象;例如中國去年首季嚴重衰退6.8%,4月還降準刺激經濟,但在疫情控制後即快速反彈,而因當時許多國家經濟封鎖、生產受挫,讓中國的出口大好,不論是出口或是GDP占全球比重都增加。今年首季成長率因2020年基期低出現18%的高成長,人行貨幣政策朝向緊縮,但半年不到又再次朝向寬鬆。
美國的經濟在經歷去年的衰退後,今年隨著Biden上台後數兆美元的大手筆財政政策,加上疫苗注射率持續提高到近6成左右,部份州注射率更高達8成,經濟解封、生產復元後,美國經濟迎來最大的反彈,首季成長率達6.4%,第2季預估可達9.8%,今年成長率預估可達6-7%,以美國經濟的規模,第2季如果真能創造近兩位數的成長率,雖然同樣有2020年基期低的因素,但還是非常驚人,也因此外界都預測美國經濟已到頂峰;與此同時,5月通貨膨脹飆上5%,也讓通貨膨脹是否再起的爭論不斷,聯準會雖然按兵不動,但從公布的褐皮書可看出,內部對通貨膨脹問題是有爭論與憂心,本周公布6月通貨膨脹數據則再上揚為5.4%。
正是這股情緒─中國經濟已放緩、美國經濟又已見頂,影響著金融市場,讓上周全球股市下跌,而中美經濟情勢的差異,也讓兩國央行的政策走向相反:至少短期如此,對觀察者與市場而言,這種情況又顯得更複雜,對中國而言,在各國經濟與生產逐漸復元後,原先「一支獨秀」帶來的出口高成長率將逐漸回歸正常,這時會更容易凸顯的反而是中美貿易戰持續、歐美的經濟圍堵與孤立等負面因素。雖然今年成長率預測可達8-9%的高成長率、出口成長率也維持兩位數成長,但實際上去除去年衰退因素之後,真正的成長率只有5%多,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稍低於維持就業需求的6%的成長率,出口成長率也逐漸很下走,因此官方必須重回「保成長」的刺激經濟之路。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1/07/14/china-economy-growth-slowly-faster-than-expected/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09695?page=1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5608611
2022國際經濟情勢分析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Joe:「去年疫情受創較深的大型經濟體,2021年的經濟成長理論上會很不錯,美國和中國在上半年都會有很不錯的經濟成長。」
摩根士丹利將2021年中國經濟成長從8.9%上調至9%,為目前主要投資機構中最為樂觀者。大摩並認為,中國就業市場將受強勁出口需求以及製造業數據帶動,於2021年底前全面恢復疫情前水準,2022年成長則回落至5.8%,中國人民銀行的刺激財政相關政策,料將保持穩定的貨幣政策,為市場提供適當的流動性。
就業市場方面,因中國疫苗普及率逐漸擴大,整體就業市場約將於2021年年底大致恢復至疫情前水準。此外,隨著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漸趨好轉,中國人力市場將在強勁的出口數據和製造業數據帶動下,進一步增加更多就業機會,摩根士丹利分析,亞洲國家復甦有賴美國總統Biden祭出的財政刺激政策,以及國際經貿再次開放背景,亞洲出口將受到強勁復甦的美國經濟帶動。機構預測,全球共同面臨的晶片荒挑戰,將因亞洲晶片生產商的產能漸趨回穩於今年下半年得以緩解。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受2020年基期低影響,2021年中國第一季GDP成長達18.3%,創1992年有紀錄以來最高紀錄。若與2019年同期相較,仍增長10.3%,多家機構鑑於中國疫情趨穩、投資和出口猛增,以及內需擴大等因素,近期相繼調升中國經濟成長預測,聯合國日前公布「2021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將GDP預估成長自7.2%大幅上調至8.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於4月份將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從8.1%上修至8.4%。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指出,全球貿易復甦情況不平衡,發展中國家尤為嚴重,以東亞地區出口復甦較快,中國出口則持續增長,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2020年中國居民槓桿率快速飆升,甚至已超過德國和日本;尤其2010年以來中國居民債務的上升趨勢與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前的趨勢相似,應高度關注此一危險信號,中國居民槓桿率在2004~2009年相對穩定,此後便急速上升,居民債務多半與房地產市場相關,這也讓居民債務風險與房市風險壓力同步升高,應提高警惕,中國的政府債券特別是地方政府債多數被商業銀行持有,導致了財政政策金融化,並使得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互溢性增強,同樣值得關注。
先前美中貿易戰導致各企業將供應鏈移出中國,鄰國越南與印度因此受惠,然而隨著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捲土重來,越、印兩國情勢越來越緊張,投資機構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供應鏈有可能重返中國,在中國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前,三星、鴻海旗下富士康等大公司,因中美貿易戰而陸續將工廠搬出中國,往越南、印度建廠。近期越南、印度兩國疫情逐漸升溫,蘋果(AAPL-US)主要供應商鴻海(2317-TW)不得不關閉其位於兩國的工廠,由於國際航班停飛,跨國公司無法派遣員工前往越南、印度兩國蓋新廠,因此供應鏈新廠建設恐將停擺好一陣子。
印度4月的中國武漢肺炎感染病例飆升至歷史新高,而且還沒有明顯緩解跡象,有經濟學家預測,印度本季經濟可能萎縮,越南北部也因中國武漢肺炎疫情下令暫時關閉4個工業園區,其中就包括台灣鴻海的3個生產基地,這種情況可能對中國有利,但中國能從中獲得的好處有多少,還得取決越南與印度兩國的疫情持續多久,目前中國的出口每月成長介於20%至40%之間,如果越南印度快速復工,中國下半年的出口就有可能放緩,因為其他企業都把重心移到其他兩國,但如果(越南與印度)供應鏈停擺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出口成長態勢(介於 20% 至 40% 之間)就有可能會持續到明年。
https://ctee.com.tw/news/china/465857.html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5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