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雞排妹做老婆,日子不知怎過?🧐
#台灣好大大雞扒 #葡萄某港男
全文:https://s.nextmag.hk/e/LlfC1lu6x7
-----------------------------
支持我們的工作,請訂閱支持:
【📒 #立即訂閱壹週刊:https://s.nextmag.hk/e/NXeKVODrVZ 】
【💪#和你撐計劃 大大力懲罰壹仔: https://s.nextmag.hk/e/qvtlf3GXn7 】
【📣 #號召有心人 請香港人睇壹週刊: https://s.nextmag.hk/e/3DCMTtOQr6 】
【👨👩👧👦 #購買贈閱券送親友:https://s.nextmag.hk/e/9IR8rcnZn7 】
-----------------------------
🦠武漢肺炎專頁🦠
緊貼防疫資訊!與你遠離瘟疫 睇清官謊!
https://s.nextmag.hk/e/F2Kry67L03
-----------------------------
#壹週刊 #壹仔娛樂 #雞排妹 #情趣用品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吳鳳Rifa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你的薪水有10 萬!你會為了對象的工作發展,而放棄10萬嗎? 我跟老婆結婚一年多之後,她就為了我放棄10 萬元!上次我波文分享這件事,但是從來沒有機會把這個故事仔細的講給你們聽。 這次的影片中會有你們從來沒有聽過的故事。我相信大家會很感動。希望每個人的生活會有一個伯樂,把許多的困難慢慢的解決,一...
35歲 台灣女 藝人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ICU醫生陳志金】粉專剛剛突破80,000(八萬)人了!新朋友、舊朋友,想要多了解阿金的話,可以看看《天下雜誌》這篇專訪,我覺得寫得很完整、也很真實 😊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3430
點入《天下》原始文章,排版比較好讀,而且有圖片,如果看不到全文,以下是純文字。
《從白目憤青變熱血醫師 阿金醫師:救不回病人,也要救活家屬》
文 陳潔 2018-12-24
~~
人稱阿金醫師的台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為了重症病人,15年來幾乎不曾離開台南;平時更像溫暖的家人,反覆說明病情、錄音鼓勵患者。兩年前甚至投入推動「醫病共享決策」,陪家屬走過每個天人交戰的時刻,獲頒醫策會2018年「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與創新獎。
~~
兩年前,藝人邱凱偉(Darren)發燒到醫學中心急診,等太久不耐煩,遭回嗆「不能等就不要等阿!」因此公開抱怨醫師。為此,台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發文整理6項「符合即可退掛」的症狀溫和開嗆,更以「歡迎自由分享!也可以放大掛在急診門口喔~」幽默作結。此文吸引8萬人按讚、1萬7千人分享,更因媒體大幅報導,讓他因此暴紅。
12月中旬,這位網紅醫師的團隊,更獲頒醫策會2018年「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與創新獎。
人稱「阿金醫師」的陳志金,若不是穿著醫師袍,真沒人看的出來,這位右臉眼下有塊暗紅印記、20年來始終如一的中分髮型,滿臉笑容、微胖身軀的男人,是加護病房的主治醫師。
他的人、做的事,都不像傳統認知高高在上的醫師,更像是親切接地氣的大哥。他曾不厭煩地在半小時內,對陸續抵達的家屬重複3次病情;花上2、3個小時為家屬解釋病情;一通電話也能找到他,出院還會收到他的祝福訊息。
陳志金主要負責腦中風及腦損傷病人,很常遇到病人長期昏迷,家屬面臨該選擇氣切或拔管的兩難。
#該氣切或拔管?不再是醫師單方決定
這也是台灣步入高齡社會之後,多數人一生總會遇到一次的重大抉擇。氣切,代表長期照護、等待甦醒,代表昂貴醫療資源的持續投入;拔管,則是放手,讓生命回歸自然歷程。選擇沒有對錯,只怕後悔。不少家屬倉促做了決定,卻日後心生愧疚,甚至責怪醫師。
這是陳志金長期在臨床上遇到的困難。自2016年3月,他帶著團隊與35個家庭開上2、3小時會議,先讓家屬填寫線上問卷,得以「客製化」評估需求,再以珍珠版、3D列印製成的等比例真人模型,詳細解說插管、氣切的位置,一來一往表達意見,一起面對氣切或拔管的天人交戰。
62歲的柯先生因腦損傷昏迷,外甥小鄭(化名)就曾參與家庭會議,當時他與陳志金團隊對談近3小時。從一無所知到對氣切、拔管及癒後照顧瞭若指掌,尤其擬真模型讓說明更容易理解,才能做出決定。
每一步都很艱難,但陳志金向病人強調,沒有對錯,「選擇了就是好決定。」
今年一月初,小鄭及親人決定拔管,柯先生於兩個月前逝世。「我覺得陳醫師很為家屬想,以前醫生都是救活就好,但救活之後其實還是家屬要顧!」小鄭說。(編按:此處拔管與一般急救無效的拔管不同,而是針對病情穩定,可脫離呼吸器的病人,若將來病情惡化,不再重新插管。因此有些病人拔管後,仍可存活很久。)
不再是醫生單方面下命令,而是與家屬共同決定的「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模式,消弭了醫生與病患家屬之間的資訊不對等,也幫助35個家庭在拔管、氣切中抉擇。這個試驗,是陳志金團隊得到「國家醫療品質獎」的關鍵。陳志金說,後續追蹤家屬意見,至今沒有人後悔當初的決策。
#守在台南15年,一call他三分鐘就出現
陳志金只有一個門診,每週一晚上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也沒有開不完的手術,這當然是加護病房醫師的特色。
但陳志金有一點比別的醫生更拚,是他把生活給了醫院,因為擔心病人隨時出狀況,他十五年來幾乎不曾離開台南,隨call隨到。
「我訊息一送出給陳志金醫師,幾秒內電話一定響,我都跟同事說我的,我的!」與陳志金共事2年的高階護理師鄭巧玲說。陳志金長年住在醫院一條街外的地方,儘管另有值班醫生,但任何時候通知他,3分鐘,他必會出現。
陳志金掏出醫師袍裡的A4紙,整齊折成4分之1。「不管去哪裡,什麼都沒有沒關係,這一定得帶!」內容是他10個重症病人資料,最新病情、交班注意事項,甚至該向誰討論病情,都名列其中。
46歲的陳志金其實是馬來西亞人,持馬國護照,但領有中華民國永久居留證。1991年來台大醫學系就讀。27年過去,陳志金已是台灣女婿,有個護理師老婆與12歲的兒子。
陳志金的大學同學兼摯友,是台灣大學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張書森。
張書森說,陳志金經歷全民健保開辦、各種制度調整到今天,跟著台灣醫療制度一起成長。從低調保守的僑生,變成熟知台灣醫療、文化風情的「在地人」。
畢業後,陳志金加入台大醫院胸腔內科。沒想到當上總醫師不久就遇上SARS,當時醫院全面關閉,只剩胸腔科及感染科醫師留守,陳志金也在其中。
「今天跟學長一起看病人,明天學長就發燒被隔離,生命真的很無常,」陳志金回憶。
對生命的感觸讓陳志金投入急重症領域,偶然到台南參觀有完善重症制度的奇美醫院,一看就愛上,自此扎根台南,晃眼已15年。
#母親開刀前一天過世,讓他立志從醫
陳志金選擇從醫,源自心中的疑問與憤慨。
他老家在吉隆坡郊外一個小鎮萬撓,高二那年,陳志金母親因心臟瓣膜問題須動手術,但馬來西亞的公醫制度不像台灣就醫快速。手術排程整整等了2年,陳志金母親卻在開刀前一天過世。
「我好想知道媽媽怎麼了,卻一直遇不到醫師,好不容易找到,醫師只給我一張紙,上面寫著兩個英文單字:Mitral Regurgitation(二尖瓣閉鎖不全)。」這是陳志金第一個認識的醫學名詞。
17歲的他想知道哪裡出了錯,才沒能留住媽媽?因此立志從醫,希望找到母親離世的原因。
直到當上醫生,陳志金才知道醫療有太多不確定,母親離開不是誰的疏失,他終於釋懷,卻也反思,「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救不回病人,也要救活家屬,告訴他們盡力就沒有遺憾跟內疚,」陳志金說。
#對病患超級溫柔,也勇於開砲批判
如今陳志金重視溝通,從寫文章、重複與家屬聯繫,到電話錄音鼓勵病人,能做的無一遺漏。
奇美醫院加護病房的高階護理師沈美麗說,陳志金曾在半小時內,對陸續到來的家屬,重複說明病情三次;若家屬不能來,他就親自打電話。
63歲的翁莉華十年前因肉毒桿菌中毒入院,康復後每年都會回醫院感謝陳志金。她激動地說陳志金是「活菩薩」,連她出院轉到養護中心,陳志金還用手機錄音為她加油,「這樣的醫師哪裡找?」
但陳志金的溫和耐心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經過時間的漫長淬煉。
奇美醫院首席醫療副院長林宏榮形容陳志金曾是個「白目」醫師,「醫院普遍保守,但阿金醫師就是會路見不平,別人不敢講的他都講,甚至得理不饒人。」
林宏榮說陳志金個性也曾經嚴厲急躁,對同事要求嚴格,是人見人怕的「魔鬼教官」。曾有護理師因為太害怕看到陳志金,寧願躲在夜班也不願一起工作。
直到林宏榮招攬他加入病人安全的討論團隊,再派他接受團隊資源管理、韌性力訓練營隊,陳志金慢慢懂得與人溝通,自謙從「機車行老闆」,蛻變成醫病溝通的傳教士。
2005年起,為了讓更多人同理醫護人員、病人、家屬的立場,陳志金開始書寫。他從部落格寫到臉書粉絲專頁,醫病溝通、病人安全、非洲豬瘟什麼都能談,時而批判自嘲,更藏不住他的正義感,不時「開砲」。
例如2015年,陳志金在部落格批評學名藥,沉痛指出「當一顆藥價不如一顆糖果,我們能期待廠商重視安全品質嗎?」
他坦言當時接受《天下》採訪後,藥廠、健保署立刻關切施壓、要求下架文章。他笑說,「當你發現最近貼文變輕鬆,代表我被關心啦,避避風頭。」
#醫院後援,推動醫病共享決策
2016年,林宏榮擔任醫策會執行長時,將1980年代在美國流行的「醫病共享決策」引進台灣,將醫病溝通系統管理化,並納入醫院評鑑的項目。
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曾旭民致力醫病共享決策的研究,他解釋,醫病共享決策是當重大疾病患者後續治療有「不同、沒有對錯」的選項時,醫師得透過輔具、教材與病人溝通,依本身經濟狀況、家庭等考量下,選擇最適當的治療。
「醫病共享決策讓病人扛起責任做決定,當你參與決定時,若結果不好,也會願意負責,而非單純責怪醫師,因此能減少問題糾紛,」曾旭民說。
看到理想終於有實踐的方向,陳志金接下林宏榮棒子,大力投入醫病共享決策。
醫病共享決策普遍的做法,是病人先閱讀電子平台的問卷及影片等,下次看診以問卷問題與醫師有效溝通。但曾旭民研究發現宣導仍未到位,病人回家不會讀、醫師看診不習慣使用電子平台,仍維持過去口頭講解的習慣。
陳志金的醫病共享決策,是直接把家屬找來,開1到3小時不等的家庭會議,像教課般帶病人討論,選擇A會怎樣、選擇B又該如何,確保家屬了解每個選項的利弊。
「一般醫師說明嚴重病情,在門診2、30分鐘很常見,但像陳醫師花幾個小時,真的不多。他已經不像醫師,而像coaching(教練引導員)的角色!」曾旭民說。
奇美醫院病理中心部長兼臨床病理科主任李健逢說,一般醫師會將空檔拿來做研究寫期刊,陳志金卻將時間花在醫病溝通,更照顧病人。
除了自己的信念,背後的支持也很重要。在奇美醫院,重症醫師平常沒有固定的門診壓力、得看5、60個病人,也不像外科醫師有一台台待排的手術。雖然突發狀況多,相對彈性時間也較多。
「奇美醫院組織比較扁平,對醫師自由度也較高。有想做的事情,醫院通常不會阻止,」李健逢說。這些支持讓陳志金能更心無旁騖,與病人共同決定、一起承擔。(責任編輯:吳廷勻)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3430
#不知道可不可以抽換現在比較瘦的照片?^_^
歡迎分享~
35歲 台灣女 藝人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ICU醫生陳志金】粉專剛剛突破80,000(八萬)人了!新朋友、舊朋友,想要多了解阿金的話,可以看看《天下雜誌》這篇專訪,我覺得寫得很完整、也很真實 😊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3430
點入《天下》原始文章,排版比較好讀,而且有圖片,如果看不到全文,以下是純文字。
《從白目憤青變熱血醫師 阿金醫師:救不回病人,也要救活家屬》
文 陳潔 2018-12-24
~~
人稱阿金醫師的台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為了重症病人,15年來幾乎不曾離開台南;平時更像溫暖的家人,反覆說明病情、錄音鼓勵患者。兩年前甚至投入推動「醫病共享決策」,陪家屬走過每個天人交戰的時刻,獲頒醫策會2018年「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與創新獎。
~~
兩年前,藝人邱凱偉(Darren)發燒到醫學中心急診,等太久不耐煩,遭回嗆「不能等就不要等阿!」因此公開抱怨醫師。為此,台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發文整理6項「符合即可退掛」的症狀溫和開嗆,更以「歡迎自由分享!也可以放大掛在急診門口喔~」幽默作結。此文吸引8萬人按讚、1萬7千人分享,更因媒體大幅報導,讓他因此暴紅。
12月中旬,這位網紅醫師的團隊,更獲頒醫策會2018年「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與創新獎。
人稱「阿金醫師」的陳志金,若不是穿著醫師袍,真沒人看的出來,這位右臉眼下有塊暗紅印記、20年來始終如一的中分髮型,滿臉笑容、微胖身軀的男人,是加護病房的主治醫師。
他的人、做的事,都不像傳統認知高高在上的醫師,更像是親切接地氣的大哥。他曾不厭煩地在半小時內,對陸續抵達的家屬重複3次病情;花上2、3個小時為家屬解釋病情;一通電話也能找到他,出院還會收到他的祝福訊息。
陳志金主要負責腦中風及腦損傷病人,很常遇到病人長期昏迷,家屬面臨該選擇氣切或拔管的兩難。
#該氣切或拔管?不再是醫師單方決定
這也是台灣步入高齡社會之後,多數人一生總會遇到一次的重大抉擇。氣切,代表長期照護、等待甦醒,代表昂貴醫療資源的持續投入;拔管,則是放手,讓生命回歸自然歷程。選擇沒有對錯,只怕後悔。不少家屬倉促做了決定,卻日後心生愧疚,甚至責怪醫師。
這是陳志金長期在臨床上遇到的困難。自2016年3月,他帶著團隊與35個家庭開上2、3小時會議,先讓家屬填寫線上問卷,得以「客製化」評估需求,再以珍珠版、3D列印製成的等比例真人模型,詳細解說插管、氣切的位置,一來一往表達意見,一起面對氣切或拔管的天人交戰。
62歲的柯先生因腦損傷昏迷,外甥小鄭(化名)就曾參與家庭會議,當時他與陳志金團隊對談近3小時。從一無所知到對氣切、拔管及癒後照顧瞭若指掌,尤其擬真模型讓說明更容易理解,才能做出決定。
每一步都很艱難,但陳志金向病人強調,沒有對錯,「選擇了就是好決定。」
今年一月初,小鄭及親人決定拔管,柯先生於兩個月前逝世。「我覺得陳醫師很為家屬想,以前醫生都是救活就好,但救活之後其實還是家屬要顧!」小鄭說。(編按:此處拔管與一般急救無效的拔管不同,而是針對病情穩定,可脫離呼吸器的病人,若將來病情惡化,不再重新插管。因此有些病人拔管後,仍可存活很久。)
不再是醫生單方面下命令,而是與家屬共同決定的「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模式,消弭了醫生與病患家屬之間的資訊不對等,也幫助35個家庭在拔管、氣切中抉擇。這個試驗,是陳志金團隊得到「國家醫療品質獎」的關鍵。陳志金說,後續追蹤家屬意見,至今沒有人後悔當初的決策。
#守在台南15年,一call他三分鐘就出現
陳志金只有一個門診,每週一晚上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也沒有開不完的手術,這當然是加護病房醫師的特色。
但陳志金有一點比別的醫生更拚,是他把生活給了醫院,因為擔心病人隨時出狀況,他十五年來幾乎不曾離開台南,隨call隨到。
「我訊息一送出給陳志金醫師,幾秒內電話一定響,我都跟同事說我的,我的!」與陳志金共事2年的高階護理師鄭巧玲說。陳志金長年住在醫院一條街外的地方,儘管另有值班醫生,但任何時候通知他,3分鐘,他必會出現。
陳志金掏出醫師袍裡的A4紙,整齊折成4分之1。「不管去哪裡,什麼都沒有沒關係,這一定得帶!」內容是他10個重症病人資料,最新病情、交班注意事項,甚至該向誰討論病情,都名列其中。
46歲的陳志金其實是馬來西亞人,持馬國護照,但領有中華民國永久居留證。1991年來台大醫學系就讀。27年過去,陳志金已是台灣女婿,有個護理師老婆與12歲的兒子。
陳志金的大學同學兼摯友,是台灣大學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張書森。
張書森說,陳志金經歷全民健保開辦、各種制度調整到今天,跟著台灣醫療制度一起成長。從低調保守的僑生,變成熟知台灣醫療、文化風情的「在地人」。
畢業後,陳志金加入台大醫院胸腔內科。沒想到當上總醫師不久就遇上SARS,當時醫院全面關閉,只剩胸腔科及感染科醫師留守,陳志金也在其中。
「今天跟學長一起看病人,明天學長就發燒被隔離,生命真的很無常,」陳志金回憶。
對生命的感觸讓陳志金投入急重症領域,偶然到台南參觀有完善重症制度的奇美醫院,一看就愛上,自此扎根台南,晃眼已15年。
#母親開刀前一天過世,讓他立志從醫
陳志金選擇從醫,源自心中的疑問與憤慨。
他老家在吉隆坡郊外一個小鎮萬撓,高二那年,陳志金母親因心臟瓣膜問題須動手術,但馬來西亞的公醫制度不像台灣就醫快速。手術排程整整等了2年,陳志金母親卻在開刀前一天過世。
「我好想知道媽媽怎麼了,卻一直遇不到醫師,好不容易找到,醫師只給我一張紙,上面寫著兩個英文單字:Mitral Regurgitation(二尖瓣閉鎖不全)。」這是陳志金第一個認識的醫學名詞。
17歲的他想知道哪裡出了錯,才沒能留住媽媽?因此立志從醫,希望找到母親離世的原因。
直到當上醫生,陳志金才知道醫療有太多不確定,母親離開不是誰的疏失,他終於釋懷,卻也反思,「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救不回病人,也要救活家屬,告訴他們盡力就沒有遺憾跟內疚,」陳志金說。
#對病患超級溫柔,也勇於開砲批判
如今陳志金重視溝通,從寫文章、重複與家屬聯繫,到電話錄音鼓勵病人,能做的無一遺漏。
奇美醫院加護病房的高階護理師沈美麗說,陳志金曾在半小時內,對陸續到來的家屬,重複說明病情三次;若家屬不能來,他就親自打電話。
63歲的翁莉華十年前因肉毒桿菌中毒入院,康復後每年都會回醫院感謝陳志金。她激動地說陳志金是「活菩薩」,連她出院轉到養護中心,陳志金還用手機錄音為她加油,「這樣的醫師哪裡找?」
但陳志金的溫和耐心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經過時間的漫長淬煉。
奇美醫院首席醫療副院長林宏榮形容陳志金曾是個「白目」醫師,「醫院普遍保守,但阿金醫師就是會路見不平,別人不敢講的他都講,甚至得理不饒人。」
林宏榮說陳志金個性也曾經嚴厲急躁,對同事要求嚴格,是人見人怕的「魔鬼教官」。曾有護理師因為太害怕看到陳志金,寧願躲在夜班也不願一起工作。
直到林宏榮招攬他加入病人安全的討論團隊,再派他接受團隊資源管理、韌性力訓練營隊,陳志金慢慢懂得與人溝通,自謙從「機車行老闆」,蛻變成醫病溝通的傳教士。
2005年起,為了讓更多人同理醫護人員、病人、家屬的立場,陳志金開始書寫。他從部落格寫到臉書粉絲專頁,醫病溝通、病人安全、非洲豬瘟什麼都能談,時而批判自嘲,更藏不住他的正義感,不時「開砲」。
例如2015年,陳志金在部落格批評學名藥,沉痛指出「當一顆藥價不如一顆糖果,我們能期待廠商重視安全品質嗎?」
他坦言當時接受《天下》採訪後,藥廠、健保署立刻關切施壓、要求下架文章。他笑說,「當你發現最近貼文變輕鬆,代表我被關心啦,避避風頭。」
#醫院後援,推動醫病共享決策
2016年,林宏榮擔任醫策會執行長時,將1980年代在美國流行的「醫病共享決策」引進台灣,將醫病溝通系統管理化,並納入醫院評鑑的項目。
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曾旭民致力醫病共享決策的研究,他解釋,醫病共享決策是當重大疾病患者後續治療有「不同、沒有對錯」的選項時,醫師得透過輔具、教材與病人溝通,依本身經濟狀況、家庭等考量下,選擇最適當的治療。
「醫病共享決策讓病人扛起責任做決定,當你參與決定時,若結果不好,也會願意負責,而非單純責怪醫師,因此能減少問題糾紛,」曾旭民說。
看到理想終於有實踐的方向,陳志金接下林宏榮棒子,大力投入醫病共享決策。
醫病共享決策普遍的做法,是病人先閱讀電子平台的問卷及影片等,下次看診以問卷問題與醫師有效溝通。但曾旭民研究發現宣導仍未到位,病人回家不會讀、醫師看診不習慣使用電子平台,仍維持過去口頭講解的習慣。
陳志金的醫病共享決策,是直接把家屬找來,開1到3小時不等的家庭會議,像教課般帶病人討論,選擇A會怎樣、選擇B又該如何,確保家屬了解每個選項的利弊。
「一般醫師說明嚴重病情,在門診2、30分鐘很常見,但像陳醫師花幾個小時,真的不多。他已經不像醫師,而像coaching(教練引導員)的角色!」曾旭民說。
奇美醫院病理中心部長兼臨床病理科主任李健逢說,一般醫師會將空檔拿來做研究寫期刊,陳志金卻將時間花在醫病溝通,更照顧病人。
除了自己的信念,背後的支持也很重要。在奇美醫院,重症醫師平常沒有固定的門診壓力、得看5、60個病人,也不像外科醫師有一台台待排的手術。雖然突發狀況多,相對彈性時間也較多。
「奇美醫院組織比較扁平,對醫師自由度也較高。有想做的事情,醫院通常不會阻止,」李健逢說。這些支持讓陳志金能更心無旁騖,與病人共同決定、一起承擔。(責任編輯:吳廷勻)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3430
#不知道可不可以抽換現在比較瘦的照片?^_^
歡迎分享~
35歲 台灣女 藝人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如果你的薪水有10 萬!你會為了對象的工作發展,而放棄10萬嗎?
我跟老婆結婚一年多之後,她就為了我放棄10 萬元!上次我波文分享這件事,但是從來沒有機會把這個故事仔細的講給你們聽。
這次的影片中會有你們從來沒有聽過的故事。我相信大家會很感動。希望每個人的生活會有一個伯樂,把許多的困難慢慢的解決,一起努力!互相幫忙其實可以讓夫妻開創意想不到的未來❤️
⚠️影片拍攝的時候還沒有疫情狀況所以當天我們在公園開開心心的拍📹
FOLLOW 吳鳳 Rifa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fatkarlov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
Website: www.rifatkarlova.com
35歲 台灣女 藝人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提到近年大紅的美顏食物,非價錢貼地的桃膠莫屬,它被捧為平民燕窩,台灣女藝人張鈞甯曾經公開表示桃膠是其養生食譜之一。坊間更有傳吃一碗桃膠,等於敷了三十片面膜,有沒有這麼神奇?
足本訪問: https://bit.ly/36S6bjg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桃膠功效 #植物性蛋白 #治療尿道炎 #尿道結石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