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光醫院試管療程全面開放:背後發生的那些事 >
各位好
我是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新冠疫情肆虐,
近期雖逐漸趨於緩和
但中南部又開始出現新型變種病毒
希望天佑台灣,
疫情早日過去。
-
很多認識我的人
關心我的人
都知道我度過了一個極度空虛、身心折磨的一個月
-
我是一個試管嬰兒重度成癮患者
沒有試管可以做的日子
我度日如年。
驀然回首,
我已虛度了將近三十年的青春
-
隨著7月1日補助案上路的日子一天一天逼近
每日每夜
都有無數人用各種方式向我詢問
究竟新光醫院什麼時候可以做試管?
我們該怎麼辦?
我的卵巢功能很差,AMH才0.0幾。
我的胚胎可以移到別的地方去植入嗎?
不是不信任李醫師,我實在沒辦法等了。
-
為此
我夙夜憂嘆,
非我不願為各位服務
實在是我坐困愁城,
猶若深陷死牢,
無法自拔
-
為此
我於上個月底,
5月31日我已使用新光醫院電子公文正式提出辭呈
希望7/1起,可以到其他醫療院所
持續為病患服務。
-
後來
這封電子公文
足足三個星期
石沉大海,既不通過,也不退回。
-
隨著疫情緩和
醫院開始逐漸開放各種檢查、門診和住院手術
但是
試管嬰兒由於生殖中心位於新光醫院產房深處
基於考量婦嬰安全
需要維持產房乾淨區的最高指導原則之下
試管嬰兒取卵手術仍持續禁止,
不見開放之日。
-
為此
經過各種管道、多次溝通未果之後
我於6/22日晚上
憂憤難平的情緒之下
寫了一份完整的辭呈報告,
隔天親呈至院長室
-
6/23早上
我懷抱著必死的覺悟
反正橫豎一死
不如乾坤一擲
我走進院長室
我拿著辭呈報告跟副院長說:
「副院長,拜託成全病人,或者成全我」
「麻煩痛痛快快給我一刀,讓我趕快去其他地方工作,病人已經不能再等了」
-
以下是我的辭呈報告的全部內容:
-----------------------------------------------------
衛福部試管嬰兒補助計畫暨李毅評醫師辭呈
由於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已屬於國安等級危機,衛福部自2021/7/1起,將補助未滿45歲不孕夫妻每人每次10萬元的試管嬰兒補助,共補助6次;補助總金額預算將近30億台幣。
此誠台灣不孕症界30年來未有之突破與變革,此舉亦將大幅提升民眾接受試管嬰兒療程意願,每人本來一次試管嬰兒療程約13 - 14萬,也就是說,每次療程扣除補助僅需自費3-4萬元,預估將可大幅降低患者的經濟壓力與試管高不可攀的費用門檻。
毅評無德無才,幸得台大陳思原主任指導及新光黃莉文主任栽培,於本院不孕症中心青黃不接之際、危急存亡之秋,奮發圖強,專心致志,服務患者,從2017年開始,於短短三年間,毅評努力不懈,堅持初衷,直至2020年已經發展至每年400-500例左右的試管療程,中興之勢,民眾均有目而共睹之。
此次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方案,補助門檻甚低,只需評估醫師診斷為不孕症、國籍、及婦女年齡符合即可申請,且額度很高,每次療程均補助6-10萬不等的金額。
自從今年4月份衛福部釋出此一德政的消息以來,已有無數病患引頸期盼,苦苦等待7月1日補助案的到來,心急如焚,望眼欲穿。
這些患者中,不乏有年齡屬於補助屆齡者 (超過45歲即不補助),也不乏卵巢功能不良,近於卵巢衰竭者。無奈天不佑台灣,疫情爆發,三級警戒不見終止之日。然而,患者何辜,又要等到何時?她們的卵巢,經得起一再地等待嗎?
儘管如此,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卻絲毫不影響我們為病患努力的熱情與決心。然而,在疫情逐漸緩和,各科住院手術及門診手術均有條件開放的情況下,僅生殖中心的取卵手術仍無任何放寬之條件,實屬毅評無力回天之困局。
另外,由於試管嬰兒補助案並未設立終止日期,若政府經費不足,恐嘎然而止。因此,病患們焦慮著補助案未必能夠永續,再加上煩惱著自己的年齡與卵巢功能,七月一日起,勢必有許多不孕夫妻,殷殷期盼,懇懇求醫。
青春不會等人,卵巢功能也不會。
毅評不為名利,只求能給信任我們的患者一個服務的機會,而非潸然揮淚即轉身離去,棄病患於不顧。此誠為醫不仁,為友不義。毅評心繫患者,視病猶朋,謹守信義,堅持初衷而已。
萬望長官成全。
成全每一位信任新光醫院的患者。
萬望長官成全,
成全毅評為不孕症病患服務的決心。
婦產科 李毅評 敬呈 2021/6/22
-------------------------------------------------------------------------
結果,
經過我6/23上午
犯顏直諫,視死如歸的抗爭之後
當天中午
我就收到院長主秘書來電通知下午開會
-
6/23傍晚
侯院長,兩位副院長,開刀房主任、感控中心主任等六位一級主管,
齊聚院長室會議室
-
侯院長第一句話,看著我說:
「毅評阿,你知道嗎? 我其實很感謝你,我有一個好朋友,她女兒是你幫他做懷孕的,而且一次就成功了。」
-
然後,侯院長緩緩地拿起我的書,說:
「這本書我看完了,寫得很有趣,我買了一百本,送給我的親朋好友們。我很驕傲的跟他們說,這是我們醫院的李醫師寫的書,寫得真好。」
-
然後,侯院長拿起我早上丟到副院長桌上的報告說
「你的報告我看完了,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麼為病患著想的好醫生了。」
-
「你遇到什麼困難,在座的所有人,會一起幫你解決。你以後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跟副院長或者是我本人討論都沒關係。我全線開綠燈給你。」
-
「政府的美意,台灣的未來。我跟你一樣重視。」
「我們一起努力,好嗎?」
-
侯院長的話
句句扎心,直擊靈魂
我的聲音,
終於被聽見了
我的心情,
終於有人了解了
-
我本是新光醫院路邊的一員資淺主治醫師
人微言輕
能夠得到侯院長的賞識與認同
我,何其幸運?
-
政府的美意,台灣的未來
原來我不是一個人
孤軍奮戰
-
“即日起,在配合防疫的前提下,試管嬰兒療程診、取卵手術、胚胎植入全面恢復”
“配合政府的美意,為了台灣的未來”
“我們一起努力,好嗎?”
-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試管嬰兒懷孕成功率計算器 : https://haveababy.tw/predict/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個人網站 : https://haveababy.t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r_williams_li/......
-
45歲amh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祝各位婦女節快樂!牛年開工之後,第一個驗孕連莊又開始囉! >
各位好
我是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先祝各位婦女節快樂!
不知道各位的老公和孩子有沒有讓各位辛苦的太太媽媽們放一天假呢?
-
牛年開春之後
又開始陸陸續續有人進入療程
這是我牛年做成的第一對雙胞胎
希望給大家一起帶來好孕囉!
-
這是一位36歲的患者,小真
備孕已經4年了
-
輸卵管兩側都有通
子宮瘜肉在2019年處理過
卵巢功能正常
AMH最近一次測是4.5
先生精子也正常
-
面對超過四年不孕的情況
小真也找過其他名醫做過許多次人工授精
但仍然都沒有成功
-
面對這樣長時間的不孕
深感自己年齡越來越大的小真
決定來找我做第一次試管嬰兒療程
-
取卵一共10顆,受精8顆 (受精率80%)
共培養出4顆囊胚 (囊胚率50%)
接受一次解凍胚胎植入
就順利懷孕了
看起來應該是雙胞胎,
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
小真就是一個
似乎什麼都符合平均標準的患者
很幸運的是
結局也如同這個年齡的患者該有的結局一樣
一次就懷上雙胞胎
-
面對試管嬰兒療程
我們知道
除了女性年齡是最主要的因素之外
另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
這是妳的第幾次試管嬰兒療程
-
針對這個問題
一篇2014發表在生殖醫學線上的文章
一共收集了700多位的患者
也全部都是較輕度刺激且選擇凍胚植入的患者
統計的結果顯示
累積活產率 (所有的胚胎都植完之後的最終懷孕率)
依年齡分別是
26-34歲:活產率65%,
35-37歲:活產率60%,
38-40歲:活產率39%,
41-42歲:活產率15%
43-44歲:活產率5%
超過45歲,活產率0%
-
除此之外
這篇研究還發現
如果接受超過”6次以上”試管嬰兒療程的患者
懷孕率會大幅度的降低
幾乎沒有在第六次之後成功的個案
-
這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
如果有一個患者
在台北市找不同的醫師做過六次試管都沒有成功的話
想必是有什麼較嚴重較難克服的問題
這樣的患者
成功率也會比同年齡的患者降低許多
-
參考資料:Cumulative success rates following mild IVF in unselected infertile patients: a 3-year, single-centre cohort study. Reprod Biomed Online. 2014 May;28(5):572-81
-
“婦女節是一個屬於婦女的節日,希望各位辛苦的好姊妹們好好休息。”
“也希望各位明年的五月,各位都能開開心心的共度母親節!”
-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臉書蒐尋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個人網站 : https://haveababy.t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r_williams_li/......
-
45歲amh 在 聯合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醫生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