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還是老化?失智徵兆不易判斷,教你如何與正常老化做區分
小提示:如果覺得字數太多,可以到文中按"Podcast線上收聽"~
人類記憶力在20多歲時達到顛峰,之後會隨年齡漸長衰退。但人類記憶力以外的智力,會隨經驗累積和學習而發展到50多歲,過了60歲後,思考力、判斷力或適應力開始下降,除了健忘外會較難學會新的事物。而人類的記憶形成過程大致可以分為”登錄、儲存、提取”三個階段,健忘是指神經細胞因為腦內儲存的資訊量過於龐大,而提取速度變慢,以至於順利讀取到所需的記憶的時間增加;但因為登錄和儲存的功能還未受影響,所以受到一些外部提醒後就可以順利的從腦中記憶庫中提取正確的記憶。但失智是指在登錄、儲存、提取都出了問題,影響的層面和範圍比較大。像是剛剛所提的健忘忘記的僅是片段,經過提醒可以回想起內容;失智是對於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完全忘記、頻率高,經過提醒也無法回想起,最後還會忘記自己忘記了。空間感的部分,健忘可能會突然想不起來接下來的路要怎麼走,但經過一陣子或情境提示(例如說某個熟悉的街角),會再想起。失智症者會在熟悉的的環境迷路,經過情境提示也想不起來。失智症者也會出現無法勝任過去熟悉的技能,健忘者不會有此反應。另外失智影響的部分還有一般常識和判斷力、計算力以致於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像在冬天穿夏天的衣服、一天就把一周的降血壓藥物吃完、甚至吃生肉等,健忘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的。
台灣失智症協會公布的十大失智症早期症狀: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計劃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判斷力變差或減弱、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情緒和個性的改變,若是自己或是家中長輩有出現上述的症狀,建議盡快就診,若能早期被發現和確診,接受藥物治療和多活動活化大腦細胞,可以延緩腦部老化的速度,使病情獲得控制,維持生活品質。
我們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大家一定很關心平時做什麼可以預防得到失智症。除了避免或減少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像是過度飲酒、中年肥胖、三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血糖)、抽菸、憂鬱、頭部外傷,還有積極的行動可以治療:方法之一為運動,實證醫學顯示增加中老年人的身體活動量,可以有效降低認知功能障礙、阿茲海默症與血管型失智症之風險;越早開始維持固定運動習慣和活躍之生活型態,對老年的大腦有保護效果。而運動的型態優先建議為有氧運動(如騎單車、體操、游泳、瑜珈、太極、舞蹈等),肌力訓練次之,如果能有合併有氧、肌力、柔軟度等多元素運動更佳。而運動頻率建議為每周運動2-3次,每次維持30分鐘,至少持續12周以上。另外多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也可有效預防失智症,如閱讀、寫作、打橋牌、繪畫、園藝、烹飪等,像大家喜愛的國粹麻將也是不錯的選擇。從飲食方面做調整也可以健腦。2015年美國洛許大學醫學中心發表"麥得飲食"證實可有效預防失智症。麥得飲食就是"MIND diet",是結合地中海飲食和DASH飲食,建議10種有益腦力的食物:深綠色蔬菜:像是菠菜、甘藍、綠花椰菜,每周食用六次或以上; 其他類蔬菜每天至少一次;堅果含有對健康有益的脂質、纖維以及抗氧化物,每週至少五次。每周至少兩次莓果類,以藍莓的健腦力最佳。豆類為低卡路里和低脂,每周吃三次豆類;主食以全穀類為主,每日至少三份全穀類;每周吃魚一次;每周至少兩份雞肉;調理以橄欖油為主;可搭配每日不超過一杯的紅酒。民眾也可以嘗試麥德飲食來增加腦力、預防失智症。另外有好人緣很重要,研究證明緊密的社群關係可以維持腦力、不退化,參加各類社團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所以偶爾突然想不起要說什麼、或忘了鑰匙放哪不要太緊張,藉由上述的方法可以增加大腦抵抗力,和失智症say n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