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喝的不只是飲料,還有背後的心境 》
照片是台中路邊隨手拍的。有時候,就算自己的立場堅定,也無法影響周遭的人分毫,家人是、加盟主是、隔壁店更是。
身為一個資深的50嵐粉,波霸奶從一杯40元的時代喝到現在50元,最近的飲料店表態風波,讓我有些感觸,也對我的生活習慣帶來了影響。
--- 先說明50嵐錯綜複雜的關係
50嵐在台灣目前分成3區:台北區、中區、台南區,還有高雄區四個單位在營運。除了台南區總店是創業的大哥本人直接經營以外,其他區都是以「代理」的形式經營。但很有趣的是,是「家人」去加盟的,而不是形成一般的家族企業。
一直以來,各區50嵐在經營細節上都是各自為政,台北和台南的珍奶價差還曾經高達10元過(台北剛調到50但台南正準備調漲到45的時代,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而中區最近才剛下架的抹茶拿鐵,定價也是比台北區高了5元(這真的是台中的逆襲,猛)。還有悠遊卡,中區50嵐先帶頭支援悠遊卡支付,過了幾年台北區才跟進(屌打悠遊卡發源地),目前台南區依然是付現。
這裡要說的是,他們一直以來在經營細節上都是各自為政的,總店只負責「50嵐」的大方向和產品品質。
這也是為什麼,50嵐總店的這個聲明會又浮出來的緣故:https://bit.ly/2YCW6ED
因為真的,「KOI」和「1點點」,跟創立50嵐這個品牌的老闆,沒有直接的關係。要因為這兩個品牌而抵制「整個50嵐」,理由並不是很充分,而且有點傷人。
--- 那為什麼50嵐會被表態風波掃到?
由於大哥堅守台灣市場,也很珍惜這塊招牌的緣故,台北區和中區50嵐(也就是傳說中的妹妹)想要進軍國外時,才沒辦法使用這個招牌(因為哥不給你不能搶)。
於是,山不轉路轉,台北區創了1點點,台中區的妹妹則創了KOI,雙雙展開了他們的海外事業。
而今天,就是這兩間目前被列入「中國台灣」榜上有名的飲料店,被說是50嵐關係企業,但50嵐本人卻有著這麼一個聲明的緣故,真的是一種很尷尬的關係。
(8/11 14:55更新:因為文章被很多人轉載,開始有聽到消息說,1點點的微博是假的,他們只有微信和官網,跟珍煮丹的遭遇一樣,是螂性很強的中國人註冊來騙加盟的。但我想等1點點官方或者台北區50嵐自己出來澄清會比較好,目前依然持保留態度。)
--- 是妹妹創的,所以你也脫不了關係?
說真的,有人說因為KOI是妹妹創的,都是一家人,所以一樣拒喝50嵐,我覺得他可能忘了一些事情——世界上最難說服的,是家人。
不信嗎?如果你家有任何政治人物粉絲的爸媽,你去說服試試看...
而且家人也是一種最無解的人際關係,今天要翻臉可以,但要搞到一輩子不見面甚至家族分裂,可能需要再嚴重一點的事件,人家才會願意為了品牌而捨棄家人。不然,你願意為了自己創立的公司而捨棄家人嗎?除非原本就感情惡劣,不然辦不到的吧...
--- 那到底要不要繼續喝?
其實50嵐品牌本身沒有被影響到,繼續支持也是可以的,但因為我個人比較潔癖些,所以選了另一條路。
我的選擇是:從今以後不喝中、北區的50嵐。因為50嵐這塊招牌雖然還是很亮,我也依然喜歡它、支持它,但因為到這些區域買,大部分的消費額都是進可以為了更大利益,而放棄國家認同的親戚口袋,我不太願意。而且台北地區品質、價格和50嵐相當的飲料店,其實很多。
以後不是到南部弄假牙了,是到南部喝50嵐,喝爆!
我現在超欣賞創業的大哥啊...羨慕南部人QQ
--- 拒喝中國台灣手搖杯的意義何在?
其實不拒喝也不會怎麼樣,因為就算你拒喝,其他覺得沒差的人也一樣會喝,還會很開心排隊的人變少勒。
拒喝行動是一種心境,一種實踐,一種不想讓「可以為了錢放棄一切」、「商人無祖國」的商人賺自己辛苦錢的風骨。
有人說,台灣市場規模小,所以創業飲料店一定倒,那些飲料店進軍中國也是合情合理,被逼表態不得已。
咳咳,所有到中國拓點的手搖杯店,都是在台灣火紅後才過去的好不好!火紅連鎖飲料店的老闆不賺錢,這種話誰會相信呢?
在台灣活的好,進而出國發展尋求更大市場,無非是為了「賺更多」。好,他可能真的是想推好產品,也可能是想要更好的生活,但都當到一個火紅連鎖飲料店的老闆了,生活會困頓嗎?很難賺、少賺,請問名下房子沒有50坪、沒有幾台雙B、子女都不是讀好學校而且未來無憂嗎?
如果那樣的收入,仍不足以滿足他們的慾望,而願意為了追求在精華地段的500坪房子、雙B升級賓利,而自願放棄自己的國家認同,那其實也可以,錢本來就不嫌少,這個社會從來就是鼓勵我們追求財富。
但,既然那些老闆,願意為了「升級用」的金錢,自願放棄國家認同,那又為什麼,在眾多過的明顯比他們差的人們,團結唾棄中國台灣品牌時,還會有人出來喊抵制的人無理、撕裂台灣感情、加盟主是無辜的呢?這真的是台灣很奇怪的現象,千錯萬錯都是社會不夠包容,而不是老闆自己的決策與心態有問題。
然後,對,加盟主真的是無辜的。
但他們加盟時,可曾知道業主對於中國的態度?
業主們進軍中國的時候,不是早就知道有這種政治風險了嗎?願意冒險,就請自己對加盟主負責。
登山有一句話,自己的生命自己負責。
手搖杯也是,自己的加盟主自己負責,不要那麽媽寶推託給不再喜歡你的大眾,因為責任在你,會被逼表態中國台灣,那是因為你眼中只有中國,想賺「大錢快錢」,而不願意在其他國家慢慢拓點穩穩賺的關係。
台灣的消費習慣已經慢慢在轉型,網路世代的消費特色是,希望有充分的產品資訊、比較過後的CP值與特殊性,還有,一個企業的「品牌精神與形象」。
抵制,從來就是感性的,50嵐全區的產品都一樣優秀,地區加盟的老闆轉投資企業,也跟50嵐本人沒啥關係,它也依然是我認識且喜愛的那個50嵐;但現在我就是提不起勁來喝台南以北的,10年來永遠無法戒斷的東西能一夕拋棄,真的是很神奇的事。
我想,我只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在選擇我所嚮往的世界而已。
而如果,選擇一個擁有自由民主的世界還需要理性,
那這樣的人格,未免也太過冰冷無情。
---
順帶一提,台灣品牌表態「中國台灣」而被人民團結抵制,那不叫迫害言論自由,更不叫撕裂台灣。
為什麼?因為被抵制的店不會因此馬上關門大吉,負責人也不可能有生命危險,只會生意變差,至少還有柱粉韓粉九二共識粉會繼續買中國台灣的產品,店家還是活得下去,看看吳寶春。
真正的迫害言論自由,是——
在中國開飲料店,表態支持台獨,你試試看。
該怪罪的對象從來只有一個,極權的中國政府罷了。
---
還有,拒絕「中國台灣」飲料店的朋友們,拜託請不要嘲笑或者譏諷繼續喝的朋友。
飲料不是必需品,它的選擇是生活中最無關緊要的細節,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或覺得有必要做到「抵制」這個程度,請不要為了這種小節,將自己的盟友越推越遠,才是團結的最好方法喔~
自己不喝就已經有很大的影響力啦~我一個人一個月就快1000營業額了欸...如果同時有1000個人跟我一樣呢?對吧?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50嵐 漲 價 台中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我想喝的不只是飲料,還有背後的心境 》
照片是台中路邊隨手拍的。有時候,就算自己的立場堅定,也無法影響周遭的人分毫,家人是、加盟主是、隔壁店更是。
身為一個資深的50嵐粉,波霸奶從一杯40元的時代喝到現在50元,最近的飲料店表態風波,讓我有些感觸,也對我的生活習慣帶來了影響。
-\-\- 先說明50嵐錯綜複雜的關係
50嵐在台灣目前分成3區:台北區、中區、台南區,還有高雄區四個單位在營運。除了台南區總店是創業的大哥本人直接經營以外,其他區都是以「代理」的形式經營。但很有趣的是,是「家人」去加盟的,而不是形成一般的家族企業。
一直以來,各區50嵐在經營細節上都是各自為政,台北和台南的珍奶價差還曾經高達10元過(台北剛調到50但台南正準備調漲到45的時代,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而中區最近才剛下架的抹茶拿鐵,定價也是比台北區高了5元(這真的是台中的逆襲,猛)。還有悠遊卡,中區50嵐先帶頭支援悠遊卡支付,過了幾年台北區才跟進(屌打悠遊卡發源地),目前台南區依然是付現。
這裡要說的是,他們一直以來在經營細節上都是各自為政的,總店只負責「50嵐」的大方向和產品品質。
這也是為什麼,50嵐總店的這個聲明會又浮出來的緣故:https://bit.ly/2YCW6ED
因為真的,「KOI」和「1點點」,跟創立50嵐這個品牌的老闆,沒有直接的關係。要因為這兩個品牌而抵制「整個50嵐」,理由並不是很充分,而且有點傷人。
-\-\- 那為什麼50嵐會被表態風波掃到?
由於大哥堅守台灣市場,也很珍惜這塊招牌的緣故,台北區和中區50嵐(也就是傳說中的妹妹)想要進軍國外時,才沒辦法使用這個招牌(因為哥不給你不能搶)。
於是,山不轉路轉,台北區創了1點點,台中區的妹妹則創了KOI,雙雙展開了他們的海外事業。
而今天,就是這兩間目前被列入「中國台灣」榜上有名的飲料店,被說是50嵐關係企業,但50嵐本人卻有著這麼一個聲明的緣故,真的是一種很尷尬的關係。
(8/11 14:55更新:因為文章被很多人轉載,開始有聽到消息說,1點點的微博是假的,他們只有微信和官網,跟珍煮丹的遭遇一樣,是螂性很強的中國人註冊來騙加盟的。但我想等1點點官方或者台北區50嵐自己出來澄清會比較好,目前依然持保留態度。)
-\-\- 是妹妹創的,所以你也脫不了關係?
說真的,有人說因為KOI是妹妹創的,都是一家人,所以一樣拒喝50嵐,我覺得他可能忘了一些事情——世界上最難說服的,是家人。
不信嗎?如果你家有任何政治人物粉絲的爸媽,你去說服試試看...
而且家人也是一種最無解的人際關係,今天要翻臉可以,但要搞到一輩子不見面甚至家族分裂,可能需要再嚴重一點的事件,人家才會願意為了品牌而捨棄家人。不然,你願意為了自己創立的公司而捨棄家人嗎?除非原本就感情惡劣,不然辦不到的吧...
-\-\- 那到底要不要繼續喝?
其實50嵐品牌本身沒有被影響到,繼續支持也是可以的,但因為我個人比較潔癖些,所以選了另一條路。
我的選擇是:從今以後不喝中、北區的50嵐。因為50嵐這塊招牌雖然還是很亮,我也依然喜歡它、支持它,但因為到這些區域買,大部分的消費額都是進可以為了更大利益,而放棄國家認同的親戚口袋,我不太願意。而且台北地區品質、價格和50嵐相當的飲料店,其實很多。
以後不是到南部弄假牙了,是到南部喝50嵐,喝爆!
我現在超欣賞創業的大哥啊...羨慕南部人QQ
-\-\- 拒喝中國台灣手搖杯的意義何在?
其實不拒喝也不會怎麼樣,因為就算你拒喝,其他覺得沒差的人也一樣會喝,還會很開心排隊的人變少勒。
拒喝行動是一種心境,一種實踐,一種不想讓「可以為了錢放棄一切」、「商人無祖國」的商人賺自己辛苦錢的風骨。
有人說,台灣市場規模小,所以創業飲料店一定倒,那些飲料店進軍中國也是合情合理,被逼表態不得已。
咳咳,所有到中國拓點的手搖杯店,都是在台灣火紅後才過去的好不好!火紅連鎖飲料店的老闆不賺錢,這種話誰會相信呢?
在台灣活的好,進而出國發展尋求更大市場,無非是為了「賺更多」。好,他可能真的是想推好產品,也可能是想要更好的生活,但都當到一個火紅連鎖飲料店的老闆了,生活會困頓嗎?很難賺、少賺,請問名下房子沒有50坪、沒有幾台雙B、子女都不是讀好學校而且未來無憂嗎?
如果那樣的收入,仍不足以滿足他們的慾望,而願意為了追求在精華地段的500坪房子、雙B升級賓利,而自願放棄自己的國家認同,那其實也可以,錢本來就不嫌少,這個社會從來就是鼓勵我們追求財富。
但,既然那些老闆,願意為了「升級用」的金錢,自願放棄國家認同,那又為什麼,在眾多過的明顯比他們差的人們,團結唾棄中國台灣品牌時,還會有人出來喊抵制的人無理、撕裂台灣感情、加盟主是無辜的呢?這真的是台灣很奇怪的現象,千錯萬錯都是社會不夠包容,而不是老闆自己的決策與心態有問題。
然後,對,加盟主真的是無辜的。
但他們加盟時,可曾知道業主對於中國的態度?
業主們進軍中國的時候,不是早就知道有這種政治風險了嗎?願意冒險,就請自己對加盟主負責。
登山有一句話,自己的生命自己負責。
手搖杯也是,自己的加盟主自己負責,不要那麽媽寶推託給不再喜歡你的大眾,因為責任在你,會被逼表態中國台灣,那是因為你眼中只有中國,想賺「大錢快錢」,而不願意在其他國家慢慢拓點穩穩賺的關係。
台灣的消費習慣已經慢慢在轉型,網路世代的消費特色是,希望有充分的產品資訊、比較過後的CP值與特殊性,還有,一個企業的「品牌精神與形象」。
抵制,從來就是感性的,50嵐全區的產品都一樣優秀,地區加盟的老闆轉投資企業,也跟50嵐本人沒啥關係,它也依然是我認識且喜愛的那個50嵐;但現在我就是提不起勁來喝台南以北的,10年來永遠無法戒斷的東西能一夕拋棄,真的是很神奇的事。
我想,我只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在選擇我所嚮往的世界而已。
而如果,選擇一個擁有自由民主的世界還需要理性,
那這樣的人格,未免也太過冰冷無情。
-\-\-
順帶一提,台灣品牌表態「中國台灣」而被人民團結抵制,那不叫迫害言論自由,更不叫撕裂台灣。
為什麼?因為被抵制的店不會因此馬上關門大吉,負責人也不可能有生命危險,只會生意變差,至少還有柱粉韓粉九二共識粉會繼續買中國台灣的產品,店家還是活得下去,看看吳寶春。
真正的迫害言論自由,是——
在中國開飲料店,表態支持台獨,你試試看。
該怪罪的對象從來只有一個,極權的中國政府罷了。
-\-\-
還有,拒絕「中國台灣」飲料店的朋友們,拜託請不要嘲笑或者譏諷繼續喝的朋友。
飲料不是必需品,它的選擇是生活中最無關緊要的細節,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或覺得有必要做到「抵制」這個程度,請不要為了這種小節,將自己的盟友越推越遠,才是團結的最好方法喔~
自己不喝就已經有很大的影響力啦~我一個人一個月就快1000營業額了欸...如果同時有1000個人跟我一樣呢?對吧?
50嵐 漲 價 台中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豐年果糖曾於90年代在臺灣攝製了幾支讓人印象深刻的電視廣告,包括1991年的「借糖篇」、1993年的「父女篇」以及1996年的「甜蜜蜜篇」,而由齊豫演唱的廣告詞「豐年果糖是好糖」也因此深植人心。
我尋找了多年,終於找到了「借糖篇」與「父女篇」(這應該是網路上的首度公開),並將它們與幾支之前我分享過的豐年果糖廣告剪輯在一起,與各位分享。
這段影片包括的豐年果糖電視廣告如下:
1991 借糖篇(導演:王獻篪;演出:蕭艾、鄧程惠、夏靖庭、「糖糖」蔡亞臻)
1991 樂搖搖杯促銷篇
1992 草莓篇(演出:王渝文)
1993 父女篇(導演:王獻篪;演出:唐語謙)
1996 甜蜜蜜篇(演出:曾豐林)
不過,果糖真的是好糖嗎?
對血糖需要控制的人來說,低升糖碳水化合物的純果糖的確是比葡萄糖要好得多,但再好的東西如果食用過量都會存在風險。事實上,果糖的代謝路徑與其他糖類不同,是直接經由肝臟儲存成脂肪,然後再引發如三酸甘油酯升高、胰島素抗性增加等對人體有害的生化反應。
美國杜克大學研究指出,食用過量果糖會造成肝細胞傷害,因為肝臟處理果糖的程序就像處理酒精一樣,會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機率。而由於高果糖糖漿並不會刺激胰島素與瘦素產生,無法產生飽足感,所以很容易過量攝取。
以下介紹豐年果糖老闆石允文的文章摘錄自2008年7月14日發行的《今周刊》第603期,我們可藉以一窺豐年果糖成功背後的故事。
《角落富翁》
撰文:劉俞青
可口可樂的獨家供應商/台灣糖王 豐年果糖長銷20年的祕密
十幾年前,電視廣告裡,一個優美的聲音唱出「豐年果糖,是好糖」,成功打響了豐年果糖的名號。這瓶紅色瓶蓋的果糖,不僅甜了所有台灣人的嘴,也奠定了大富隱於市的石允文家族財富。
三十七度高溫的盛夏,令人很難抗拒便利商店裡的可口可樂,街頭年輕人更是人手一杯50嵐、85度C的冰涼飲品,甚至連五星級餐廳裡的飲料吧都坐滿人。只是,當口中啜飲著清涼飲料的同時,多數人都不知道,這些飲料裡的糖,並非來自一般人熟悉的台糖公司,而是幾乎全數由台南縣歸仁鄉的一家果糖公司提供。全台灣的飲料中,至少有一半以上出自這家名不見經傳的「豐年豐和公司」。
歸仁鄉(編按:豐年豐和公司應該是在仁德而非歸仁),一個連運將大哥聽了都忍不住要皺眉的地方,然而,全台灣人每天吃的糖(含砂糖),約有四分之一就從這家隱身在台南鄉下的「豐年豐和公司」,透過一輛輛二十五噸的卡車運送出去。而飲料市場中,每二瓶飲料,至少就有一瓶的糖是由豐年豐和所製造。在健康意識抬頭趨勢下,果糖還在一步步搶占砂糖市場,因此,豐年的市占,還在逐年增高當中。
豐年豐和是一家專門生產果糖的工廠,而掌門人,二十年來幾乎未在國內媒體曝過光。
他,是石允文。
搞創意/甜蜜行銷打動人心
糖,是最基本的民生必需用品,自古以來,誰能夠掌握糖源,幾乎就注定是富甲一方的鉅子。台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高雄陳家,當年就是以製糖起家,富裕稱霸南台灣。而馬來西亞最有名的「亞洲糖王」郭鶴年,當年就是拿著從糖業賺來的豐厚財富,造就了今日的「香格里拉(Shangrila)酒店」王國。而台灣的糖業巨擘,除了國營的台糖之外,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市占,二十年來就一直靜靜地,掌握在石允文手裡。
石允文是何許人也?十多年前,許多台灣人的童年記憶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甜蜜」回憶:電視廣告裡,一個優美的聲音唱出「豐年果糖,是好糖」,從此在大街小巷裡傳誦,成功地打響了豐年果糖的名號,也讓「豐年果糖」與「果糖」畫上等號。到現在,很多人還以為,果糖就是豐年果糖,而這則成功廣告的創意發想,與豐年果糖背後的老闆都是同一人-石允文。
直至今日,很多人家裡的廚房,一定要擺著一瓶紅色瓶蓋的「豐年果糖」,無論是十八歲的女生吃草莓、還是七十歲的阿嬤吃鹼粽,豐年果糖都是不二選擇。
這麼多年來,這瓶小小的果糖,不僅甜了所有台灣人的嘴,也甜了這個大富隱於市的石允文家族的財富。
重生命/不願為金錢犧牲生活品質
不過,石允文還有另一個身分,在國內最頂級的紅酒收藏家圈子裡,石允文早已是一位天王巨星般的人物。他在台灣的酒窖裡,藏有八萬多支紅酒,在美國加州聖荷西,還有另外近八萬支,合計將近十六萬支的收藏,數量之大,收集之廣、之完整,無疑是全台灣第一人,所有紅酒喜好者聞之,都要對他肅然起敬。他的好友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說,「每次聚會,只要是Stone(石允文)提供的酒,我一定到!」而一場清翫雅集的聚會下來,他曾經提供超過百萬元以上的酒,更讓在場所有大老闆們眼睛一亮!
他的書房裡,另有近八千幅的古畫收藏。前年,他首度在高雄美術館舉辦惟一一次的個人收藏展時,上海博物館與北京故宮派專業人員來台參觀。參觀後的研討會上,他們不禁讚歎:「很多過去只聽過、沒見過的藝術品,這次全都看到了!」
即使如此,石允文這三個字,在媒體上還是一個全然陌生的名字。雖然他的驚世收藏,早已讓財經界老闆為之震懾。
但是,如果說起近二年來,以結合演唱會的方式,成功打進年輕族群的新飲料「le tea」,幕後老闆也是他,許多新世代的年輕人可能都會發出「哇!」的驚歎聲;如果提起二○○六、○七年,連續二年凱渥名模年底的年曆拍攝,全都出自石允文之手,所有的人可能都要眼睛發直。
這些,全都是石允文。
石允文的生命同時存在最前衛的流行藝術與古藝術的衝突,也存在社會與個人生活的衝撞。十多年來,他堅持隱身幕後不曝光,卻在《今周刊》的專訪中,話匣子一開,侃侃而談。
在他的王國裡,他無疑就是國王。二十年來,他堅持不北上,隱身在台南的古城市裡。對於財富的追求,他說三年前,元大證券與復華的合併案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有一次他與馬志玲兩人聚餐,席間,「我算一算,馬大哥一頓飯共接了不下二十通電話。」石允文說,如果賺更多錢卻連一頓飯都不能好好吃,我寧可不要。
當現代人的精神壓力排山倒海地向整個世界席捲而來,有人選擇棄世,有人還在夾縫中掙扎,石允文則選擇持續累積財富之際,同時專心追求自我的精神人生,安靜地在台南當他的「角落富豪」。
一九七八年,石允文以南一中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卻意外只考上逢甲經濟系,換作別人,可能嚥不下這口氣,選擇重考。但石允文不以為意,就像他堅持豐年不上市櫃一樣,他說:「我根本不在意別人怎麼看我。」
豐年果糖的廣告,只是石允文的第一仗。他從美國加州大學取得企管與藝術雙碩士回國後,主導這則成功的電視廣告,讓父親石水木就此放心讓他接班,「我砸五年廣告,吃二十年」,這場仗打得讓人叫好,「但你看到的,還只是表象」,石允文說這則電視廣告的效力,不僅奠定豐年在果糖的第一品牌地位,同時也拿下了飲料的供應商龍頭,而後者,才是廣告的主要目的。
拿第一 憑龍頭封號向世界搶單
一九八七年,百事可樂開始決定全球的生產線改用果糖生產,石允文隨即拿著第一品牌的封號,和百事的總公司洽談,成功拿下百事可樂台灣市場的生產線與供應商訂單。緊接著,石允文再向最大的灘頭堡-可口可樂進軍,也順利搶下可口可樂的訂單之後,豐年果糖在果糖市場的領先地位,幾乎就此確立。
「很簡單,因為當時台灣幾乎只有豐年在做果糖。」但隨後,台灣陸續出現上市的台榮與上櫃的環泰,先後加入果糖市場,豐年不是沒有面臨挑戰。其中,占台灣飲料市場近二成的可口可樂,當然是兵家必爭的一級戰場。
「可口可樂的單不是沒有被搶過。」一位台灣本土食品大廠的飲料事業群負責人說道。有二年時間,可口可樂也選擇向二家以上的果糖商進貨,但不久後,可口可樂就發現,豐年的規模經濟最佳,進料價格可以比其他廠商至少低上一成,同時,也只有豐年的產能,可以滿足可口可樂這位超級大戶,所以決定再度只與豐年合作。而豐年與可口可樂間長期穩定的關係確立,幾乎也就確立了豐年在果糖市場長年不敗的龍頭地位。
果糖是典型的寡占市場,國內果糖幾乎是由豐年豐和、台榮與環泰三分天下。其中,只有豐年透過盤商,擁有外銷海外的能力。因此,就產量的市占率來看,豐年的市占率高達七成,幾乎獨霸天下;若單就國內市場的使用量而言,豐年也以超過五成的市占,長期居於市場領導地位。
不上市 家裡的餐廳就是股東會場
其實,果糖市場不大,尤其最近受到玉米等大宗物資價格一路飆漲的影響,利潤也相對受到壓縮。豐年除了尋求樹薯等成本更低的替代品之外,最重要的,自然是利用期貨鎖單,但問到專業的期貨價格如何研判,石允文直截了當地說,「由我和我太太兩人決定。」也讓人見識到這位南部富豪的自信與果斷。
豐年目前每年維持三十億元的營業額,淨利率約一成,一年獲利約三億元。雖然稱不上獲利豐厚,不過二十年來如一日,市場雖然只是緩步成長,但豐年穩穩地賺,很難有新競爭者可以加入競逐。
豐年的資深員工說,過去曾上門遊說上市櫃的承銷商,可能有超過十家,「但從老老闆開始,就堅持豐年不上市。」事實上,別說公開上市,豐年豐和至今是石家獨資企業,連合夥人都沒有。石允文說,每天在家裡吃晚餐,餐廳就是董事會兼股東會。
豐年其實是做飼料起家,從老老闆石水木開始經營「駱駝牌」飼料,賺到了第一桶金。民國七十四年,台南幫侯雨利家族爆發海利事件,出現財務危機,當時老董事長石水木花了二千萬元,從侯家手上買下一百多甲的魚塭地。不久後,石家以自家的飼料餵養,也做起水產生意,在鰻魚等高級養殖水產狂銷日本的年代,狠狠地大賺一筆,也奠定了石家的財富基礎。
口袋滿滿後,石水木當時開始想,要做什麼生意才能長長久久,才是「無法被取代的」,於是,製「糖」的念頭開始萌芽。石水木靠著過去經營大宗物資的經驗,成立了果糖廠。果糖是高資本投入的產業,石水木投入了十億元的資本設備,在當時幾乎是天文數字,而那時台灣還沒有人聽過什麼叫作「果糖」,豐年是第一家引進技術生產果糖的工廠。沒多久,石允文學成返國,靠著在國外學的行銷概念,「豐年果糖」在石允文手上一炮而紅。石允文說,「我們做的是別人忽略的東西。」這也是豐年成功的關鍵因素。
石允文的行銷手法和他的收藏一樣令人眼睛一亮。豐年果糖「打五年吃二十年」的手法教人難忘,但近年來,第二仗悄悄開打,這一次,石允文進軍飲料市場。
二○○六年,MTV台封神榜萬人演唱會在小巨蛋舉行,由一瓶名為「le tea」的新飲料獨家贊助,進場規定是必須用兩個le tea的瓶蓋換取門票。結果,當天原本只能容納五萬人的演唱會場,硬是擠進了七萬人,MTV台總經理李冠樞也目睹了當天盛況。當天小巨蛋周遭的7-ELEVEN把其他飲料全部暫時性下架,換上le tea,後來更乾脆用補貨車載來滿車的le tea,讓想進場的觀眾可以直接購買。這一役,也在年輕族群中打響了le tea的名號。
隔年MTV台的大型演唱會移師台中體育場,石允文同樣獨家贊助,也同樣要進場觀眾拿瓶蓋來換,只不過這次的瓶蓋數從二個變為五個,演唱會一樣爆滿,le tea的名聲也從台北散播到台中。
le tea不走傳統超商通路的方式,在飲料界被當作奇葩,很多人質疑,為了一瓶二十五元的飲料砸下數億元行銷費用的作法簡直是「瘋了!」但對石允文而言,le tea恐怕不只是一瓶飲料,這瓶水果茶飲料的背後,代表的是一個飲料界的新品牌。從品牌的角度出發,如果可以就此在鎖定的年輕族群中,成功樹立一個獨一無二的新品牌,石允文的目的就算達到了。
眼光遠 砸數億元換無限品牌價值
「相信音樂」國際有限公司執行長陳勇志說,石允文很早就抓到了這幾年「演唱會市場」取代傳統唱片市場的商機,他把年輕人喝的飲料和演唱會結合,「看到趨勢,也抓對趨勢」。
不過,le tea的銷售盛況似乎只有在演唱會時才能見到,品牌印象的建立雖然逐步見到效果,但後續的維持似乎有待觀察。截至目前為止,石允文已經投入了好幾億元的行銷費用,飲料市場究竟是計畫性搶攻的一級戰場,還是石允文玩票性地參與?一直是台灣飲料市場的熱門話題。
而透過le tea的延伸,石允文也逐步建立起他與娛樂圈的人脈;他投資內容產業、製作電視節目、他的le tea請凱渥名模當產品代言人,而凱渥在每年年底的年曆寫真拍攝,就是由石允文掌鏡並出版。
石允文說,學攝影是因為當年因緣際會收集到二千多張的古畫,必須拍攝圖檔留存,經過詢價後,才發現拍一張圖得花費六十美元,算一算,「拍完兩千張我都可以弄一個小型攝影棚了。」於是他乾脆自己努力學拍照。這一拍,不僅拍出興趣,也拍出成績。不過,會幫這些名模拍寫真,石允文則說,其實是水到渠成,「但很多朋友聽到我要去幫這些名模拍寫真,羨慕到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不斷拜託我偷偷帶他們一起去,哈哈!是誰我就不說了!」
比起很多知名的大老闆們,石允文實質的財富不見得最多,但他選擇用不同的態度面對人生。他不打小白球,因為一箱紅酒有十二支,搬上搬下就是最好的運動;每天晚餐過後,他獨自在書房裡欣賞自己收藏的字畫,一待就是二、三個小時。他自嘲說自己是「宅男」,但這位鎂光燈之外的宅男,卻同時擁有實質金錢與精神層面的財富,恐怕才是真正的富翁。
▉果糖辭典
果糖是從澱粉中提煉出來的,因為它是一種單醣,所以比葡萄糖或蔗糖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果糖味道比葡萄糖或蔗糖甜得多,但它只含有一半卡路里,因此在瘦身、健康意識高漲的今天,在餐飲中越來越被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