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這篇文章似乎又更理解喔爸的國家了。
【韓國:超速度,只記得第一名的社會】— 鍾樂偉
原文刊於 《30雜誌》2015 年 6 月號 (第130期)
從大韓航空的飛機艙,走進已連續多年取得世界機場排名冠軍位置的仁川國際機場後,看到一格接一格探用了最新科技的海關電腦,協助旅客可以於極速的時間完成了安檢。
踏出仁川機場,轉乘從機場到首爾市區的地下鐵,只需約 45 分鐘便能到達首爾市中心。喜歡購物的你,從首爾的東大門出發,再到明洞與新村,其後是江南的新沙洞。當中,從首爾的東邊走至西邊,從江北渡過漢江至江南一帶,所花的時間也不用 30 分鐘。
對首爾的花花生活或許感到單調的你,忽發奇想地想離開首爾,一闖朝鮮半島的南端城市光州。原來,自今年 4 月開始,隨著新建的快速路軌落成,現在從首爾的龍山站至光州的韓國高速火車的所需時間,由昔日的接近 3 小時,大幅降低了只需要一個半小時便能到達韓國最東南端的城市。
記有曾經有一項研究顯示,昔日的亞洲四小龍裡,走在街上香港人的步行速度曾經是最快的。但或許經歷過 2003 年的「沙士」(SARS)傳染病危機後,現在生活的價值遠比金錢對於一般香港人來說愈來愈重要。
反之一向迷戀著高速公路的韓國,雖然於 1997 年的亞洲金融風暴 (韓國稱之為「IMF危機」) 時因經濟泡沫,在國家經濟陷入險境之際,曾經痛定思痛地把「人性」重新置於國家經濟命脈裡。可惜事與願違,克服了經濟陣痛,韓國人卻抵擋不了引誘,決定回到那令人紙醉金迷的花花世界中,與金錢一起生活。
現在,他們要求要比 10 年前更快的速度:手機網絡要達 5G、子彈火車時速要達每分鐘 305 公里、新建的樂天世界塔要於今年內落成,樓高 123 層,是朝鮮半島最高的建築物。這一切,都是在反映出韓國人需要的速度,不單是為了今天,更是為了明天。
用速度翻轉貧窮宿命
韓國雖是只有數 10 年歷史的年輕國家,民族歷史卻是像一部悲壯的電影。生活在歷史中的韓國人,生活不單只是落後,更因為活於強大的中國與野心勃勃的日本中間,命運經常被這兩個互相競爭的國家主宰。
因為這些歷史痕跡,形成了韓國人的宿命論。因為要避免被別國入侵的宿命,二戰結束以後於朝鮮半島南方建立的韓國,便立下要國家富強,從此擺脫貧困的魔咒,也就是要成為振興韓國,才能避免再次被滅國的厄運。
然而,一場同民族間的內戰,卻把本已百廢待舉的韓國推至崩塌的邊緣。死傷數 10 萬人命,換來卻是雙方並無絲毫領土增長。戰後,只是換來由聯合國聯軍派兵支援韓國的美軍將領麥克阿瑟的一句:「望見韓國的頹垣敗瓦,我想這個國家注定永遠貧窮﹗」
就是這一句話,再次擊中了韓國人民滿以為已經擺脫的宿命論,於 60 年代起,每一位生活在韓國的老百姓,都本著「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精神,每人都願意每天工作 10 數小時,成功於短短的 20 多年內,透過高速的工業化轉型,建成為世界最發達經濟體之一。
就是目睹了這個「漢江奇蹟」,篤信速度便成為了每一個生活在韓國社會裡的人根深柢固的不二價值。一切把「經濟」與「快速」這個兩個詞彙連結起來的工程,都是國家重點推動的項目。
久而久之,韓國人也於這場與時間競賽的較量中愈來愈迷失:大企業 (韓國稱為「財閥」) 為了爭取營業額與市場占有率,不斷於短時間內研發並推出新產品、企業員工為了每天於有限時間內滿足多重營業額的要求,每天都在追趕死線、學生為了爭取考入名牌大學的小量學額機會,每天追趕著功課與上補習班的時間。
每一個人都擺脫不了各自的「死線」。結果,每天於深夜放工與放學回家時,望著掛在牆上的鐘,都難免地自問一個問題:「究竟他們趕著的,是為了什麼?」
秒速社會,徬徨世代的虛擬毒癮
當全球大部分國家的網路發展水準還在初起步之際,韓國便已把網路視為未來經濟與科技發展的主要引擎,於 1995 年立下了韓國網路基建 10 年計畫,不到 5 年,寬頻網絡覆蓋率便超過 50%,建造速度與覆蓋率遠超於大部分已發展國家,足見出韓國人的膽識。
現在,韓國互聯網的速度已是連續多年位居於世界首位,韓國最大的網絡營運公司 SK Telecom 在 2014 年宣布,將推出 10 Gps 的寬頻網絡速度服務,下載 1G 的檔案,平均只需要 0.8 秒便完成,所花的時間差不多等於眼睛眨動兩次,可見今天韓國的科技發展已能夠視「速度」如無物,沒有最快,只有更快。
然而,韓國人平均的互聯網「中毒」數字也與日俱增。根據韓國政府統計,超過 2 百萬名韓國人把生活全都寄託在互聯網的遊戲上。不少年輕一代每週花上 80 多小時於網絡遊戲中,他們廢寢忘食、不睡眠與不讀書,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在互聯網的遊戲上尋覓那虛擬的成功。
結果韓國政府為了解決這問題,亡羊補牢地花金錢建造醫治沉迷互聯網的療養院。一邊透過互聯網賺錢圖利,另一邊則要花錢處理沉迷上網的病人,這或許就是過於講求速度,但未有充足時間預計負面後果要付的社會代價。
快速的天使與魔鬼
近年借助韓流的熱潮,韓劇拍攝也成為炙手可熱的投資發展市場。
拍攝劇集,速度同樣也是王道,韓劇的一大成功要素,在於它能夠在劇集播出期間,緊貼著觀眾與網民的反應,「邊拍邊播」,把他們期待的情節在螢光幕上展現出來。然而,這種「即時性」效果,卻苦了一批演員,因為這更考驗演員的臨場準備、反應,也逼令他們要把劇本與對白極速記熟。
而且,為了減省成本,一般劇集的準備期只有一個月,有時不論是劇組人員還是攝影師都要 24 小時輪更工作。不少劇本也是即日寫好,即日開拍,即日修剪與即日播出,面對這樣的危機,也令人擔心韓劇的製作模式,雖有其成功一面,但隨著重速與競爭的歇斯底里下,是否也正暴露出其不可持續地發展的一面?
從前身無分文的韓國,速度是與性命攸關的大前提,是逼不得已地犧牲其他「人文」價值。但到了 21 世紀的今天,韓國社會還是走在那條發展的鋼索上,願意為著「速度」與「競爭力」,繼續冒險地走下去。
天使的一邊已於「漢江奇蹟」時從首爾漢江冒起了,現在魔鬼也正在韓國社會中蠢蠢欲動,待危機一爆發後,把這個虛幻的泡沫一併摧毀。
原文連結:http://bit.ly/1JMdNBr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