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二十年,不少傳媒都在回顧這廿年發生的事。我們經歷了這廿年的轉變,不用傳媒回顧也能深深體會到:中國是個騙子國,香港與中國兩者分屬兩個不同文明;苟合,只會令我們永遠痛苦,他們永遠不安,除非,其中一方被消滅。
回顧這廿年,不如回顧廿年前。97前的香港是個怎樣的香港,各人看法不同。但至少,那是個正常的香港。
淪陷了廿年,是時候認真思考一套方法去擺脫蠻夷的操控,重現我們香港的光輝。
這篇2013年的文章,隨着年月過去,今年2017年也作出了少許修訂。同樣,希望我們香港的年輕人能多點認識我們所經歷過的歷史。
----------------------
《97前的香港》東講西讀
鑑於現今很多香港史料被篡改,因此想寫點九七前的東西給二十歲或以下的朋友,有些內容以前也曾在其他專頁中寫過。
1841年1月26日,英國旗在香港島升起,香港由英國人正式建立,「香港人」亦正式在世上出現。當時仍未有「中國*」,只有愛新覺羅氏的「大清國」。
百多年歷史太多東西,只講我熟悉的70-90年代。
97前的香港
97前「香港人」三個字在外國受到尊重。
97前香港人是世界公民。
97前香港被日本稱為「都市國家」,西方稱為City State。
97前香港是亞洲四小龍,金融、物流業等為四小龍之首。
97前香港旗不會比英國旗細小,97後抽氣扇旗必須比五腥旗細小,被逼矮化。
97前香港政府基本上以香港人的利益優先,港督甚至會為香港的利益而與倫敦爭拗**,今天的特首卻只是個傀儡。
97前香港總督是土皇帝,有真正的自治權,香港與一國無異。(香港被英國殖民地部稱為"香港共和國")
97前香港除了有英軍,也有本土的「皇家香港軍團」,香港人可參軍(兩者皆可)保衛香港。
97前香港參與國際組織,名稱是「香港」,永不會被稱為「英國香港」。
97前香港的傳媒會稱中國為「中國」或「中國大陸」而不是自貶而稱之為「內地」。
97前香港的北方水域邊界及至深圳沿岸,97後被割讓了一半退至兩岸中線。
97前香港的「皇家香港警察」被譽為亞州最佳警隊。
97前香港的流行文化影響全球華人以及東南亞,張學友被西方稱為亞洲Michael Jackson, 韓國人追棒香港歌星和電影,也學習香港的電影手法,香港電影工作者會被邀請到美國荷李活。
97前香港的主要遊客是文明世界的歐、美、日等遊客,沒有「遊客」會在街上橫衝直撞、大聲叫囂和大小便。
97前香港多見藍天白雲,今天卻多見漫天灰塵。
97前香港有很多不同產業,今天差不多只有金融和零售業。
97前香港有很多屋邨小商店,今天屋邨領匯商場幾乎只有連鎖店。
97前的80-90年代初香港還有不少工業。80年代香港的時裝、電子和玩具業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97前的70-80年代香港還有不少農業,90年代麵檔還有得食「新界油菜」,不用怕食到中國的重金屬毒菜。
97前的70-80年代,香港乃有不少人攜帶大量物資到中國救濟「親戚」,尤其在70年代文革時期,過境中國是頗辛苦的事。
97前的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香港人成為第一批,亦是最大的外資,今天乃養活超過6000萬中國人。深圳當初也是靠香港人的投資才能建立,沒有香港,就沒有今天的深圳,不過今天很多中國人並不知道。
97前放假會行銅鑼灣旺角,今天行銅鑼灣旺角你會以為置身「外國」。
97前的新移民多數像個人,97後多數是隻蝗。
97前沒有「蝗禍」。
97前沒有人強迫你「愛英國」,97後卻被強迫「蝗民化」。
97前沒有人強推「㷛冬瓜」,反而中國有很多人學廣東話。
97前英國人從不會叫你感恩,97後中國人卻不停叫你感恩。
97前沒有「繁體字」與「簡體字」,我們只有「正楷」,鄰國的字稱為「簡筆字」。
97前沒有人說香港人是狗。
97年前的156年,香港平均只有數萬英國人,97後的20年中國殖民香港超過百萬人。
我們要感激港督麥理浩勳爵,戰後與1949年後大量中國難民逃到香港,令社會不穩定與設施嚴重超出負荷,從而引致60至70年代初的貪污盛行,沒有麥理浩建立的ICAC,就沒有今天的香港(雖已日漸淪落),麥理浩的9年免費教育和十年建屋計劃,令人口暴增的香港得以擺脫困境,還有其他政策,提升了大部份香港人的文明程度和改善了大部份香港人的生活。
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充滿希望。80年代被稱為Good Old Days「美好的80年代」,是香港在經濟和流行文化影響力最巨大的年代,直至97年起影響力續漸消散。
97前生活在香港,雖然面對97後的不確定性,但香港人生活是有希望,「香港人」這三個字令人感到尊嚴。尊嚴不是因為香港富有,而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文明社會,我們是文明世界的一員,縱使一河之隔依然是一個思維處於「中世紀的蠻荒社會」。
被逼和一個「中世紀蠻荒社會」苟合,令香港人經歷「失去了的20年」。97前儘管不是所有事物皆完美,我輩總算幸運地經歷過,可是今天的年輕人自懂性開始便要生活在一個沉淪的香港,一個妖孽當道的世界。
今天,香港是一個佔領區,一個「真正的殖民地」。將來,必要光復。
*古時「中國」的定義,多是用作泛指"都邑"或中原一帶的地理名詞,又或是朝廷「正統」的代名詞。現代定義的「中國」始於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
**可參考:管治香港-英國解密檔案的啟示(李彭廣)
Jun 2013 / Jun 2017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搭?看香港前世今生 老爺?昔日好風光狂見報 電梯迷:似搭時光機 香港建築不斷向高處爬,動輒樓高六七十層,為的是延伸出更多的土地。成功發展的背後,升降機可算是功不可沒,數目也按需求增加,每天載着人上上落落,令摩天大廈活起來,承載着香港的發展歷史。現時全港共有69,755部升降機,以人口計算平均108人...
60年代香港經濟 在 東講西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轉眼間,主權移交將近廿年,而主權移交後第一批出生的香港人也即將步入二十歲。
不幸地,自他們懂性開始看見的就只是一個不斷沉淪,遍地牛鬼蛇神的香港。香港歷史被學校淡化、被政府篡改,為的,是要令年青人對自己家園的歷史模糊,甚至要令他們以為百多年來香港都是靠中國才能生存。
這篇「97前的香港」寫於三年前,是把我輩成長時香港的真實情況作簡單描述,希望讓成長於今天的年輕人能對97前的70-90年代有初步的認識。
97前的香港並不完美,但絕對比現在正常得多。
這篇2013年的文章,隨着年月過去,今年2017年也作出了少許修訂。同樣,希望我們香港的年輕人能多點認識我們所經歷過的歷史。
----------------------
《97前的香港》東講西讀
鑑於現今很多香港史料被篡改,因此想寫點九七前的東西給二十歲或以下的朋友,有些內容以前也曾在其他專頁中寫過。
1841年1月26日,英國旗在香港島升起,香港由英國人正式建立,「香港人」亦正式在世上出現。當時仍未有「中國*」,只有愛新覺羅氏的「大清國」。
百多年歷史太多東西,只講我熟悉的70-90年代。
97前的香港
97前「香港人」三個字在外國受到尊重。
97前香港人是世界公民。
97前香港被日本稱為「都市國家」,西方稱為City State。
97前香港是亞洲四小龍,金融、物流業等為四小龍之首。
97前香港旗不會比英國旗細小,97後抽氣扇旗必須比五腥旗細小,被逼矮化。
97前香港政府基本上以香港人的利益優先,港督甚至會為香港的利益而與倫敦爭拗**,今天的特首卻只是個傀儡。
97前香港總督是土皇帝,有真正的自治權,香港與一國無異。(香港被英國殖民地部稱為"香港共和國")
97前香港除了有英軍,也有本土的「皇家香港軍團」,香港人可參軍(兩者皆可)保衛香港。
97前香港參與國際組織,名稱是「香港」,永不會被稱為「英國香港」。
97前香港的傳媒會稱中國為「中國」或「中國大陸」而不是自貶而稱之為「內地」。
97前香港的北方水域邊界及至深圳沿岸,97後被割讓了一半退至兩岸中線。
97前香港的「皇家香港警察」被譽為亞州最佳警隊。
97前香港的流行文化影響全球華人以及東南亞,張學友被西方稱為亞洲Michael Jackson, 韓國人追棒香港歌星和電影,也學習香港的電影手法,香港電影工作者會被邀請到美國荷李活。
97前香港的主要遊客是文明世界的歐、美、日等遊客,沒有「遊客」會在街上橫衝直撞、大聲叫囂和大小便。
97前香港多見藍天白雲,今天卻多見漫天灰塵。
97前香港有很多不同產業,今天差不多只有金融和零售業。
97前香港有很多屋邨小商店,今天屋邨領匯商場幾乎只有連鎖店。
97前的80-90年代初香港還有不少工業。80年代香港的時裝、電子和玩具業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97前的70-80年代香港還有不少農業,90年代麵檔還有得食「新界油菜」,不用怕食到中國的重金屬毒菜。
97前的70-80年代,香港乃有不少人攜帶大量物資到中國救濟「親戚」,尤其在70年代文革時期,過境中國是頗辛苦的事。
97前的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香港人成為第一批,亦是最大的外資,今天乃養活超過6000萬中國人。深圳當初也是靠香港人的投資才能建立,沒有香港,就沒有今天的深圳,不過今天很多中國人並不知道。
97前放假會行銅鑼灣旺角,今天行銅鑼灣旺角你會以為置身「外國」。
97前的新移民多數像個人,97後多數是隻蝗。
97前沒有「蝗禍」。
97前沒有人強迫你「愛英國」,97後卻被強迫「蝗民化」。
97前沒有人強推「㷛冬瓜」,反而中國有很多人學廣東話。
97前英國人從不會叫你感恩,97後中國人卻不停叫你感恩。
97前沒有「繁體字」與「簡體字」,我們只有「正楷」,鄰國的字稱為「簡筆字」。
97前沒有人說香港人是狗。
97年前的156年,香港平均只有數萬英國人,97後的20年中國殖民香港超過百萬人。
我們要感激港督麥理浩勳爵,戰後與1949年後大量中國難民逃到香港,令社會不穩定與設施嚴重超出負荷,從而引致60至70年代初的貪污盛行,沒有麥理浩建立的ICAC,就沒有今天的香港(雖已日漸淪落),麥理浩的9年免費教育和十年建屋計劃,令人口暴增的香港得以擺脫困境,還有其他政策,提升了大部份香港人的文明程度和改善了大部份香港人的生活。
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充滿希望。80年代被稱為Good Old Days「美好的80年代」,是香港在經濟和流行文化影響力最巨大的年代,直至97年起影響力續漸消散。
97前生活在香港,雖然面對97後的不確定性,但香港人生活是有希望,「香港人」這三個字令人感到尊嚴。尊嚴不是因為香港富有,而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文明社會,我們是文明世界的一員,縱使一河之隔依然是一個思維處於「中世紀的蠻荒社會」。
被逼和一個「中世紀蠻荒社會」苟合,令香港人經歷「失去了的20年」。97前儘管不是所有事物皆完美,我輩總算幸運地經歷過,可是今天的年輕人自懂性開始便要生活在一個沉淪的香港,一個妖孽當道的世界。
今天,香港是一個佔領區,一個「真正的殖民地」。將來,必要光復。
*古時「中國」的定義,多是用作泛指"都邑"或中原一帶的地理名詞,又或是朝廷「正統」的代名詞。現代定義的「中國」始於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
**可參考:管治香港-英國解密檔案的啟示(李彭廣)
Jun 2013 / Jun 2017
60年代香港經濟 在 東講西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多年前,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環這樣形容香港:「宜興的茶壺,用久就有一層茶漬,茶漬之形成經年累月,新沏的茶味與漬同甘,正是茶壺名貴之處,有一個人不識貨,以為茶漬就是『舊』,把漬垢刮掉,打磨一層新髹,反而是毀了茶壺的價值。」
可是,現在這個紫砂茶壺不少茶漬已被刮掉,壺身亦有不少破損。
今日,讓我們回味一下這個紫砂茶壺的茶漬。
這篇2013年的文章,隨着年月過去,今年2017年也作出了少許修訂。同樣,希望我們香港的年輕人能多點認識我們所經歷過的歷史。
----------------------
《97前的香港》東講西讀
鑑於現今很多香港史料被篡改,因此想寫點九七前的東西給二十歲或以下的朋友,有些內容以前也曾在其他專頁中寫過。
1841年1月26日,英國旗在香港島升起,香港由英國人正式建立,「香港人」亦正式在世上出現。當時仍未有「中國*」,只有愛新覺羅氏的「大清國」。
百多年歷史太多東西,只講我熟悉的70-90年代。
97前的香港
97前「香港人」三個字在外國受到尊重。
97前香港人是世界公民。
97前香港被日本稱為「都市國家」,西方稱為City State。
97前香港是亞洲四小龍,金融、物流業等為四小龍之首。
97前香港旗不會比英國旗細小,97後抽氣扇旗必須比五腥旗細小,被逼矮化。
97前香港政府基本上以香港人的利益優先,港督甚至會為香港的利益而與倫敦爭拗**,今天的特首卻只是個傀儡。
97前香港總督是土皇帝,有真正的自治權,香港與一國無異。(香港被英國殖民地部稱為"香港共和國")
97前香港除了有英軍,也有本土的「皇家香港軍團」,香港人可參軍(兩者皆可)保衛香港。
97前香港參與國際組織,名稱是「香港」,永不會被稱為「英國香港」。
97前香港的傳媒會稱中國為「中國」或「中國大陸」而不是自貶而稱之為「內地」。
97前香港的北方水域邊界及至深圳沿岸,97後被割讓了一半退至兩岸中線。
97前香港的「皇家香港警察」被譽為亞州最佳警隊。
97前香港的流行文化影響全球華人以及東南亞,張學友被西方稱為亞洲Michael Jackson, 韓國人追棒香港歌星和電影,也學習香港的電影手法,香港電影工作者會被邀請到美國荷李活。
97前香港的主要遊客是文明世界的歐、美、日等遊客,沒有「遊客」會在街上橫衝直撞、大聲叫囂和大小便。
97前香港多見藍天白雲,今天卻多見漫天灰塵。
97前香港有很多不同產業,今天差不多只有金融和零售業。
97前香港有很多屋邨小商店,今天屋邨領匯商場幾乎只有連鎖店。
97前的80-90年代初香港還有不少工業。80年代香港的時裝、電子和玩具業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97前的70-80年代香港還有不少農業,90年代麵檔還有得食「新界油菜」,不用怕食到中國的重金屬毒菜。
97前的70-80年代,香港乃有不少人攜帶大量物資到中國救濟「親戚」,尤其在70年代文革時期,過境中國是頗辛苦的事。
97前的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香港人成為第一批,亦是最大的外資,今天乃養活超過6000萬中國人。深圳當初也是靠香港人的投資才能建立,沒有香港,就沒有今天的深圳,不過今天很多中國人並不知道。
97前放假會行銅鑼灣旺角,今天行銅鑼灣旺角你會以為置身「外國」。
97前的新移民多數像個人,97後多數是隻蝗。
97前沒有「蝗禍」。
97前沒有人強迫你「愛英國」,97後卻被強迫「蝗民化」。
97前沒有人強推「㷛冬瓜」,反而中國有很多人學廣東話。
97前英國人從不會叫你感恩,97後中國人卻不停叫你感恩。
97前沒有「繁體字」與「簡體字」,我們只有「正楷」,鄰國的字稱為「簡筆字」。
97前沒有人說香港人是狗。
97年前的156年,香港平均只有數萬英國人,97後的20年中國殖民香港超過百萬人。
我們要感激港督麥理浩勳爵,戰後與1949年後大量中國難民逃到香港,令社會不穩定與設施嚴重超出負荷,從而引致60至70年代初的貪污盛行,沒有麥理浩建立的ICAC,就沒有今天的香港(雖已日漸淪落),麥理浩的9年免費教育和十年建屋計劃,令人口暴增的香港得以擺脫困境,還有其他政策,提升了大部份香港人的文明程度和改善了大部份香港人的生活。
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充滿希望。80年代被稱為Good Old Days「美好的80年代」,是香港在經濟和流行文化影響力最巨大的年代,直至97年起影響力續漸消散。
97前生活在香港,雖然面對97後的不確定性,但香港人生活是有希望,「香港人」這三個字令人感到尊嚴。尊嚴不是因為香港富有,而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文明社會,我們是文明世界的一員,縱使一河之隔依然是一個思維處於「中世紀的蠻荒社會」。
被逼和一個「中世紀蠻荒社會」苟合,令香港人經歷「失去了的20年」。97前儘管不是所有事物皆完美,我輩總算幸運地經歷過,可是今天的年輕人自懂性開始便要生活在一個沉淪的香港,一個妖孽當道的世界。
今天,香港是一個佔領區,一個「真正的殖民地」。將來,必要光復。
*古時「中國」的定義,多是用作泛指"都邑"或中原一帶的地理名詞,又或是朝廷「正統」的代名詞。現代定義的「中國」始於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
**可參考:管治香港-英國解密檔案的啟示(李彭廣)
Jun 2013 / Jun 2017
60年代香港經濟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搭?看香港前世今生 老爺?昔日好風光狂見報 電梯迷:似搭時光機
香港建築不斷向高處爬,動輒樓高六七十層,為的是延伸出更多的土地。成功發展的背後,升降機可算是功不可沒,數目也按需求增加,每天載着人上上落落,令摩天大廈活起來,承載着香港的發展歷史。現時全港共有69,755部升降機,以人口計算平均108人就有一部,密度為全球最高。
早在1888年,香港已經有升降機,位於現時已拆卸的香港大酒店內。二十世紀初,升降機整體數量仍很少,安裝升降機的概念十分新穎,隨時見報。直至五六十年代,香港經濟開始起飛,越來越多升降機公司進駐,升降機開始在商業大廈、商場、酒家等慢慢普及,有升降機的住宅卻未算太多,自然樓價較高。
五六十年代最普遍的是拉閘款式升降機,升降機門是木門,先往外拉,進內再拉一道閘,才能進入升降機。這些舊年代的「新寵」,現已成了古董,越來越少見,保留在社區中的,大多在一些較早期發展的地區,例如北角、旺角、銅鑼灣等地。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尋找以色列 - 足本版】日日炮彈聲送飯 港夫婦耶路撒冷開麵店女兒當兵「呢度係全世界最安全地方!」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yfMJ1OOPK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癌妻疑腫瘤增大再入院】林子博心力交瘁 感激汪阿姐報紙包錢相贈渡難關(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gk83T58fTIs)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頭條動新聞】孕婦被拉跌 社會關注度不及細So與美斯《頭條動新聞》Ep.6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4MaqWS-XFEc)
#升降機 #老爺? #富德樓 #合和中心 #銅鑼灣 #室外觀光升降機
#香港拾遺遊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