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四週年了。
還記得那天的心情。
#記憶的漣漪
#81氣爆紀念地景明天啟用
圖文:陳信諭 醫師
最近,如果路過三多二路、凱旋二路口,你或許會注意到五權國小的一角多了個小公園。
時間過得很快,四年前,在那個高雄人不會遺忘的夜裡,熟悉的道路瞬間凌空炸起成了火焰地獄。這個路口,就是當時災區的邊界,以東的三多二路、以南的凱旋二路路面整條炸毀,32位市民與救災人員喪命,1萬6千戶受災......
如今的氣爆區,早已找不到災難的痕跡,但陰影並未從每個人的心中遠去。在災難過後,集體儀式與悼念是復原的重要過程,四年之後,這個路口將成為緬懷罹難者與城市傷痕的永久場地,稱為「記憶的漣漪」。
這塊場域目前已經開放,明天將正式舉辦啟用儀式。
從路口看去,在綠地與人行道上,可以看到不規則的鋼板、鋪面切過,象徵災難造成的傷口。在微微隆起的土丘上,是三角形的水泥下凹空間,日光從圓形的天窗灑入,照在刻有罹難者姓名的牆上。而事件現場遺留下的管線、轉接閥,和居民生活中的「記憶物件」,則散落鑲嵌各處,聯繫歷史的片段。
這座紀念地景籌建的過程,也將災區居民的意見納入,四周種植象徵誠信與承諾的九芎樹,表示對曾伸出援手人們的感謝,也藉由每年7、8月綻放的九芎花,陪伴走過災難記憶的人們。
紀念碑旁,有座小小的貨櫃紀念館,展出氣爆相關的影響與紀念地景籌設過程,路旁的立牌則說明了紀念碑的意義與災區重建過程。
豔陽天下,走過一圈,氣爆的傷痛歷歷在目,但我的心情並未隨之平靜。災民撫慰、代位求償雖已告一段落,但「硬體重建」容易,「人心重建」難,並非短短四年能完成。建設高雄成為免於工業風險威脅的宜居城市,我們做得遠遠不夠,這處災難地景的象徵性裂痕,仍待我們這代人努力縫合。
81氣爆紀念地景明天啟用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記憶的漣漪
#81氣爆紀念地景明天啟用
圖文:陳信諭 醫師
最近,如果路過三多二路、凱旋二路口,你或許會注意到五權國小的一角多了個小公園。
時間過得很快,四年前,在那個高雄人不會遺忘的夜裡,熟悉的道路瞬間凌空炸起成了火焰地獄。這個路口,就是當時災區的邊界,以東的三多二路、以南的凱旋二路路面整條炸毀,32位市民與救災人員喪命,1萬6千戶受災......
如今的氣爆區,早已找不到災難的痕跡,但陰影並未從每個人的心中遠去。在災難過後,集體儀式與悼念是復原的重要過程,四年之後,這個路口將成為緬懷罹難者與城市傷痕的永久場地,稱為「記憶的漣漪」。
這塊場域目前已經開放,明天將正式舉辦啟用儀式。
從路口看去,在綠地與人行道上,可以看到不規則的鋼板、鋪面切過,象徵災難造成的傷口。在微微隆起的土丘上,是三角形的水泥下凹空間,日光從圓形的天窗灑入,照在刻有罹難者姓名的牆上。而事件現場遺留下的管線、轉接閥,和居民生活中的「記憶物件」,則散落鑲嵌各處,聯繫歷史的片段。
這座紀念地景籌建的過程,也將災區居民的意見納入,四周種植象徵誠信與承諾的九芎樹,表示對曾伸出援手人們的感謝,也藉由每年7、8月綻放的九芎花,陪伴走過災難記憶的人們。
紀念碑旁,有座小小的貨櫃紀念館,展出氣爆相關的影響與紀念地景籌設過程,路旁的立牌則說明了紀念碑的意義與災區重建過程。
豔陽天下,走過一圈,氣爆的傷痛歷歷在目,但我的心情並未隨之平靜。災民撫慰、代位求償雖已告一段落,但「硬體重建」容易,「人心重建」難,並非短短四年能完成。建設高雄成為免於工業風險威脅的宜居城市,我們做得遠遠不夠,這處災難地景的象徵性裂痕,仍待我們這代人努力縫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