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美國對中國的資本投資擴大管制的結果,來自中國的資本投資大縮水,不過美國經濟仍然維持相對穩定的發展,中國資本總是包藏許多政治的考量,並且出現許多不良的商業行為,美國只能針對中國加強警戒」
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下,兩國政府互信程度不斷降低,已讓中國資金持續流向美國的趨勢減緩,美國整體經濟都感受到中資衰退的影響,原因包括美國更嚴格的監管審查、對中國不友善的投資氣氛,以及中國當局加緊限縮資金外流,中資縮減影響廣泛產業,從矽谷新創公司、曼哈頓房地產市場到多年來持續爭取中資的州政府,都感受到相關影響,這顯示美中兩大經濟體多年來的整合如今已逐漸分裂。
國際貨幣基金(IMF)中國分部前主任Eswar Prasad說:「直接投資金額驟減,顯示美中經濟關係惡化程度,以及中美雙方互不信任。」
多年來,中資原本不斷流入美國汽車、科技、能源和農業,增加密西根州、南卡羅來納州、密蘇里州、德州等地的就業機會;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美國各州、地方政府和企業亟欲吸引中資,但Trump的經濟冷戰扭轉此一趨勢,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在2016年達到465億美元高峰,2018年暴跌88%,來到54億美元。
今年1月到4月的初步數據顯示,中國對美投資28億美元,僅比2018年略增,多重因素造就此現象,中國經濟趨緩和且嚴控資本,增加中資在美購買難度;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嚴審外資,中資尤甚,嚇退美中企業,部分已談妥的交易也受影響;美國早前強迫中國海航集團(HNA)出售紐約曼哈頓一棟摩天大樓,讓HNA損失4100萬美元,理由是這棟樓離Trump大樓(Trump Tower)僅數街區,中國投資人2018年在美購買23億美元商業房地產,但出售美國資產的總值為31億美元,HNA事件讓中國投資人意識到他們不受歡迎。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數據顯示,中國投資人對美國住宅房地產的興趣缺缺,今年1到3月,中國買家在美置產總額減少56%,來到134億美元;不過,交易額雖然下跌,中國在去年4月到今年3月間,仍為美國房產的最大外國買家。
金融業也感受到這股趨勢;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2017年和中國投資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成立基金,投資美國製造業和健康照護企業並與中企建立合作關係,而今此基金受到商務部嚴格審查,這可能會給中國投資者帶來寒蟬效應。
各種力量似乎在匯合起來發揮作用,Trump熱衷於對中國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以及一個權力日益強大的監管機構對外國投資(尤其是涉及中國投資者)進行嚴格審查,也嚇壞了兩國的企業,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的嚴格審查,令一系列交易宣告失敗,該委員會由美國財政部領導,在2018年獲得了更大的權力,可以阻止更廣泛的交易,包括少數股權,以及對電信和計算等敏感技術的投資。
https://cn.nytimes.com/…/china-investment-trade-war/zh-hant/
https://www.worldjournal.com/…/article-%e7%b8%bd%e9%87%91…/…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