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聽】如何閱讀一本書 | 閱讀教練教你「#閱讀力」 | 細讀與李維斯學派 // 李長潔 feat. R星球頻道 的Ryan 📒
.
從小到大都一直被推薦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由Adler與Van Doren在1940年出版,然後不斷再版到現在。今天就與「櫞椛文庫」的負責人Ryan,還有他的節目「R星球頻道」,一起連結,聊聊「閱讀」這件事。聽說Ryan的新業務是「#閱讀教練」,到底甚麼是「閱讀教練」?閱讀可以有那些技巧?你的閱讀姿態又是甚麼呢?甚至在當代,這個「不太看文字」的新媒介時代,閱讀力為何必須要培養?進來聽就對了~
.
📌 #今天的內容有
.
▶我們的書爆炸多,我們都看哪些書呢
▶抓起你手邊的一本書
▶用最喜歡的閱讀姿態看書
▶書作為一種文明的傳播與積累
▶文化研究中的李維斯學派
▶如何閱讀一本書
▶細讀的理論意義與技巧
▶做一位閱讀教練
▶鍛鍊你的閱讀力
▶規畫你的知識領域與自我成長
▶數位時代的閱讀素養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riojdlu6cym08502wbnk637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GocHVpv-Xvn8KSHZMm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0h5wo08gWvxnDDt4O0LgsZ?si=uwL423O2Seam7nM8NWXPSg&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51-%E5%A6%82%E4%BD%95%E9%96%B1%E8%AE%80%E4%B8%80%E6%9C%AC%E6%9B%B8-%E9%96%B1%E8%AE%80%E6%95%99%E7%B7%B4%E6%95%99%E4%BD%A0-%E9%96%B1%E8%AE%80%E5%8A%9B-%E7%B4%B0%E8%AE%80%E8%88%87%E6%9D%8E%E7%B6%AD%E6%96%AF%E5%AD%B8%E6%B4%BE-%E6%9D%8E%E9%95%B7%E6%BD%94-feat-r%E6%98%9F%E7%90%83%E9%A0%BB%E9%81%93-%E7%9A%84ryan/id1516956557?i=1000529932445
.
📲#facebook 完整論述: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815731235281160/
|
能夠好好地閱讀一本書,在當代流行文化中,似乎已經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甚至是「休閒活動」。如果說書本,是一種知識傳播、儲存的載體,那麼閱讀就是這些知識的再生產實踐。也就是說,我們的文明與文化之根本,在很大一部分的時候,是倚賴「書本」來做為基礎。無怪乎,在文化研究中,就有「文化與文明」傳統,更有強調高級文化保存的「#李維斯學派」。
.
▓ #文化與文明傳統
.
李維斯(F. R. Leavis)承接阿諾德(Matthew Arnold)的「文化與文明」觀點,認為文化是一種「有教養的閒散」(cultivated inaction),一種對內在的耕耘(cultiver)。而當時(1990年代前後),大量印刷的書籍可以被認為是最有效的傳播管道,當然,能夠有良好的閱讀能力自然就成為通往「文化」的技巧。而李維斯在他的著作《#大眾文明與少數文化》、《#小說及閱讀大眾》、《#文化與環境》中,奠定了他對大眾通俗文化與30年代文化危機的觀點。
.
▓ #鼓勵閱讀的李維斯學派
.
他認為「文化向來靠少數人來保存」,這種文化精英論顯示,隨著民主精神的到來,通俗文化的席捲,傳統知識權威深感威脅,擔心某種無政府的失序。李維斯批評電影、電視、廣播、廣告等大眾傳播媒體,這些內容降低了語言文字,貶抑了情感生活,破壞了生活品質。他們嚮往一種神秘的純樸過往,未受商業污染的文化協調性(充滿秩序與分際)。所以他們鼓勵文學閱讀,甚至是一種「細讀」(close reading),以恢復高級文化的涵養。
.
艾德勒(Adler)與范多倫(Van Doren)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也是在40年代的這個文化氛圍中誕生。強調培養一種「主動的閱讀」,希望讀者可以在接下來的時代中,促進「理解」,習得「知識」,持續「文化與文明」。書本就是一種溝通(傳播),是可以也應該增進的能力。想到大學時上林春明的課程,他很浪漫的說,書就是跟過去的哲學家對話,當初覺得僅是幽默,現在想來貼切,閱讀是一種超越時空條件限制的交流。
.
他們幫書做了分類,一種是「實用性的書」(如果我們想做什麼,我們該怎麼做)、「理論性的書」(知道這是怎樣回事),前者是「教導性」的,後者是「規範性」的。例如,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就是這麼回事。
.
▓ #閱讀的四個層次
.
然後,閱讀可以有四個層次,包含:
.
「#基礎閱讀」(elementary reading),談論書本最基礎的語句理解,也就是「這些句子在說寫甚麼」。
.
「#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抓出一本書的重點,了解「書本包含了哪些內容」,例如看封面、封底、目錄、文獻、序文等,很有系統的略讀過一本書。接著可以進行較為粗淺的閱讀,先不管那些你不明白(沒有背景知識)的地方,直接看過去。
.
「#分析閱讀」(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閱讀就是全盤的閱讀、完整的閱讀,在這個層次的閱讀,讀者會緊抓著一本書,一直讀到這本書成為他自己為止。在這個階段中,我們會試圖找出書本(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表達的論點、甚至是展現的技巧,並且,身為讀者,我們開始進行詮釋,透過自己的分析架構,解構與再建構作者的「理解」世界。最後,對這本書進行「批判」,證明作者的論證、知識、技巧、邏輯有哪些優質與不足之處。
.
「#主題閱讀」(synoptical reading),是所有閱讀中最複雜,同時也是最系統化的閱讀。在做主題閱讀時,我們會將多本書籍文件並置,並列舉出這些資料之間的關係,提出一個所有資料都談到的主題,並且形成論述。我們會在不同的陳述間,建立起一個論證的網絡,釐清問題,定義問題,解決問題,討論反思。例如在韋伯、桑德爾、韓炳哲、葉啟政、馬斯洛之間,找到西方社會對自我實現的社會學想像。艾德勒與范多倫,對閱讀與理解提出的四個層次,蠻受用的,十分適合檢視或歸納自己的閱讀動機。
.
▓ #如何閱讀社會科學的書
.
艾德勒與范多倫將所有的書籍分類為不同的讀法,包含「實用型」、「想像文學」、「故事、戲劇與詩」、「歷史書」、「科學與數學」、「哲學」、「社會科學」。社會科學被放在最後一個,是因為對於社科的閱讀,包含了前面所有的閱讀。社科閱讀的簡易之處,在於其關於我們的每日生活。
.
社科作品閱讀的困難之處。首先在於讀者的立場是否願意同意作者,這關乎你的閱讀體驗。其次,作品中雜用的專有名詞,與各種來自多方領域的概念,你可能會看到一堆關鍵字,但隨便卡在個詞的脈絡中,你便不理解作者想要表達或批評的意思了。最後,社會科學的作品,通常脈絡相當的廣泛,可能需要同時閱讀多本書,才能明白某個作品的內涵,這必須要進入到第三、第四層次的閱讀。
.
▓ #細讀的理論意義與技巧
.
其實上述艾德勒與范多倫的閱讀法,就是一種李維斯學派想強調「細讀」。當然在年代上,它們可以呈現為同一個學術路徑。算是文學領域中40年代「新批評」的一種模樣。在李維斯學派中,他們認為,閱讀應該是字句斟酌,研讀文本中的細膩結構,像是用詞、文法、修辭、篇章結構、敘事、內容邏輯等,找出作者的深意,隱藏的結構,與多元性的觀點。這樣的試讀素養培養,在文學、外國文學的教育體制中,直到現在都是重要的核心能力。也是40-60年代,全球教育體制都很渴望提升的「#素養」(literacy),識讀能力。
.
▓ #數位時代的閱讀力
.
這個識讀能力,在文化研究的文化與文明傳統中,被認定為維繫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礎。正如李維斯學派的知識份子們所擔心的,我們終究是在100年的發展中,受到「通俗的」媒體文化來襲,素養能力也就在不同時期呈現為「讀寫素養」(1930)、「媒體素養」(1960)、「媒體批評素養」(1980)、「多元文化素養」(1990)、「數位素養」(2000),甚至到今日的「運算數養」。
.
最近,秦琍琍、胡全威、李佩霖、沈孟湄、費翠與我將出版一本新書《#數位語藝》,裡面就呼應了這種數位時代的各種素養。我們要知道當代的數位文本具有「更加對稱的互動與傳播」、「又產又用的「產用者」(produser)」、「文本的不穩定性」,如John Harrley(2009)高呼的「全民書寫運動」,一個數位時代的文化能力全面啟動。
.
我們必須要同時兼顧「細讀」與「遠讀」,細讀就是鑽研到文本的結構當中,如今天所談的內容。而「遠讀」(distant reading)則是要從一個更加鉅觀的角度,去拆解文本,包含「技術」(techno)、「使用者/使用」(user/usage)、「內容」(content)、「所有權」(ownership)、「治理」(governance)、「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s)等構面,甚至用「文字探勘」等數位工具,去理解文本。將「細讀」與「遠讀」並置,才能夠掌握數位時代的文本本質。
|
🌐 R星球頻道: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planet
📚 櫞花文庫:https://www.facebook.com/enkalibrary
|
今天的聊天夥伴:林廷璋。私人圖書館「櫞椛文庫」館長|文藝誌《圈外》總編|「R 星球頻道」 Podcaster|日本文化觀察、文學評論等文章,散見於各藝文雜誌及媒體平台。熱愛各種形式的閱讀,相信文字的力量,同時也懷疑所有的真理與事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大人的玩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付費線上教學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93536650893083/permalink/1693539044226177/ ZBRUSH Q版林克 線上教學 課程大綱 1. 基本概念與介面介紹 2. 快速上手雕塑練習 3. Z球人體製作 4. 角色頭部...
ae 隱藏圖層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認真聽】在《#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中變成大人的模樣 | 流動之愛中的矛盾與奢華 // 李長潔 👫👬
.
在 #坂元裕二 的都會現代愛情中,滿滿地帶入了晚期資本主義社會及其反思。松隆子等角色,以40歲左右的人物設定,定義著「90年代成長」的大人,身為40代的自己,看著看著,嘴角笑著同時淚流。那些我們正在追尋的事情,或是,突然想通的事情,都在《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被愉快地呈現著。
.
該劇用一種喜劇的格式,反諷著當代人生觀與親密關係,幽默的日常重複,也透露著新自由主義的流行消費,這種「時尚感」是坂元裕二所認為的「時代的質地」,那種感覺就像是輕觸著Gucci洋裝的細柔表面:表面就是深度。
.
📌 #今天我們一起聊聊《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
.
▶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的時代意義
▶坂元裕二的三階段作品
▶脫離傳統連帶的人際關係
▶用圈和圓構成的反覆性
▶為何是3個前夫?
▶流動的愛情
▶人生就是充滿的重複與差異
▶全員集合水餃派對
▶《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裡的時尚感
▶男人也是一種女人的裝飾
▶你想要成為一個甚麼樣的大人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qunn5575ze008470m6yg24k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tw/episode/KmhwPJUDx6WkmiEIMV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7euvMCr6jbIoYzVOUGTfOv?si=vGbZkamDTZaOBIDQOUCHkQ&dl_branch=1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jp/podcast/ep-50-%E5%9C%A8-%E5%A4%A7%E8%B1%86%E7%94%B0%E6%B0%B8%E4%B9%85%E5%AD%90%E8%88%87%E4%B8%89%E5%80%8B%E5%89%8D%E5%A4%AB-%E4%B8%AD%E8%AE%8A%E6%88%90%E5%A4%A7%E4%BA%BA%E7%9A%84%E6%A8%A1%E6%A8%A3-%E6%B5%81%E5%8B%95%E4%B9%8B%E6%84%9B%E4%B8%AD%E7%9A%84%E7%9F%9B%E7%9B%BE%E8%88%87%E5%A5%A2%E8%8F%AF-%E5%85%A8%E5%93%A1%E9%9B%86%E5%90%88%E6%B0%B4%E9%A4%83%E5%9C%B0%E7%8D%84%E6%B4%BE%E5%B0%8D-%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28211911
.
///// 完整論述 /////
.
編劇家坂元裕二以《最高的離婚》(2013)、《四重奏》(2017)聞名,近期收視率沒有很好、但非常值得收看的《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大豆田とわ子と三人の元夫,2021),真的是一部深淺合宜的好作品。在伊藤沙莉的敘事節奏中,把故事說的清新幽默,松隆子的成熟大器,岡田將生、角田晃廣、松田龍平的幼稚任性,在他們的非主流生活中,呈現自由的組合排列。作品對當代親密關係的詮釋,一方面軟性地表達一種睿智的浪漫,另一方面則指出了這個時代的各種議題,脈絡清晰細膩。
.
▓ #坂元裕二的作品
.
先談談坂元裕二好了。其實以前比較認識柴門文、野島伸司、堤幸彦、宮藤官九郎這些劇作家。一直到《#離婚萬歲》(最高の離婚)才認識坂元裕二。其實從80年代後期,坂元就已經在我們收看的日劇中了。1991年的《#東京愛情故事》,確立了他的編劇才能,那種對於細節的處理,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可以見到。
.
2007年的《#我們的教科書》,是他的第二段時期。作品風格轉向更多對社會現實的描繪,例如霸凌議題。2012年後的作品,則分成兩條路線,一條路線是《Mother》、《Woman》、《anone》,這一類以女性為主角的社會派寫實主義作品,厚重的影像與粗獷的劇情,有著滿滿的批判。另一個途徑就是《離婚萬歲》、《有問題餐廳》,這些作品時常更加輕鬆,並且將重點放在角色的對話上。
.
而近期的《#四重奏》、《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則是第三個轉型時期。他喜歡在優雅開朗的場面中,暗藏一些社會現實的問題。也更加關注在當代人際關係上的描繪,像是戀愛、親屬、工作等,這些關係通常來去的非常快速、濃厚,在一瞬間的美好後,就轉身分道揚鑣,留下一片未完成的空白。這樣的手法,在我看來,還挺後現代的。
.
▓ #脫離傳統的社會連帶
.
坂元裕二以「非社會多數派」的邏輯,描寫著劇中的主角,像是「做廣播體操時都會不同方向」的松隆子、「人生都沒有成功過」的市川實日子、「不懂人情世故」的岡田將生、「太過人情世故」的角田晃廣、「甚麼是都沒有做」的松田龍平。其實,我們這些大人不就是這樣一路走來嗎?
.
雖然,《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是一部愛情喜劇,但全劇並非以戀愛與性愛為主軸,也沒有這麼浪漫主義。劇中的角色,同時遵守與背離傳統的血緣、戀愛、家族的關係規則,呈現著晚期現代資本主義的愛情流動。無論是大豆田的後離婚關係,或是大豆田媽媽的同性之愛,這就是現代人的愛情啊~ 同樣的主題也出現在《最高的離婚》、《Mother》等作品中。
.
▓ #人生的反覆性
.
第一話呼應著岩井俊二的《四月物語》,一場櫻花雨中的物體搬移;最後一話則好像《最後的情書》裡的一片美好翠綠、姊妹情深。劇作有意無意的致敬,讓松隆子的演藝看起來像是一系列人生的反覆性。
.
在《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裡,有意無意地出現很多的球、環、圈的意象,如同籃球、保齡球(還有輪流上場)、火鍋、生日蛋糕,都暗示著「反覆離婚」的流動。大豆田在第一集就說「既快樂又不安,既不安又快樂」(楽しいまま不安。不安なまま楽しい)。都表現出我們生活的本質,在新自由主義的世界裡,我們同時面對「選擇的自由」與「維繫的安全」,使得日常生活的運作於呈現一種重複性。
.
▓ #為何是3個前夫
.
3個前夫的數字「3」,也饒富意義。唯有3才能成為一個面。整部作品也瘋狂地圍繞著「3」,3次司法考試落榜的岡田將生,3次落選的父親,給助手300元買晚餐的角田晃廣,市川實日子的手機丟了3天也沒發現。太多的「3」了,呼應著人生的重複性,也強調在重複中逐漸深描的生命的立體性。
.
坂元裕二自己則是這樣解釋「3」的意義:「即使是兩個人對立,最終也必定會形成一個穩定的形態,但因為還有另一個人的存在,所以形態變得不穩定,有一種永遠不會結束的感覺。」坂元裕二,企圖運用「3」來破壞穩定與平衡,強化關係的流動性,甚至是一種「未完成」與「不完美」的結構。
.
▓ #重複與差異
.
這讓我想到法國哲學家Gilles Deleuze(1969)的作品《#差異與重複》(Différence et Répétition),從一個現象學的觀點來看,在重複之中,沒有兩個東西會真正一模一樣。世界只有重複,所謂的複製物也是新的東西,真實世界只能成為存有的過程(becoming),而沒有穩定不變的存有(being)。唯有打破律則的重複,才是真正的普遍性。
.
對於坂元裕二而言,我們的人生一方面呈現著持續的反覆性(#選擇性困難),但每次的反覆卻都包含著微小且有趣的差異。世界就像是大豆田建築設計公司所設計的旋轉梯,看起來像是一場loop,但就是會有一點點的差異。甚至有些事情儘管沒有發生,或者已經結束,但也會成為人生的一部分,像是大豆田的各種離婚,或是,《四重奏》裡的知名台詞:「沒有去過的旅行,也會成為回憶」。這成為當代社會中的一種基本心態。
.
▓ #男性對女性而言只是點綴
.
我們很快地轉進性別的角度來看本劇,坂元裕二是在捕捉當代女性的樣貌,那些在家庭關係、婚姻關係、親子關係、職場關係、友誼關係中的女性,相對而言是比較沒有傳統社會連帶的保障(可能也是約束)。儘管大豆田說:「一個人也沒關係,但還是希望有人來照顧我」,但她依然自己努力地、傻傻地、豁然地解決了所有的問題。像是大豆田母親暗藏的女女情誼,女性真正的想要總是被隱藏或忽略。
.
然而,《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則試圖顛倒這個關係,想到三個前夫與石橋靜河等三個女性友人,在大豆田家的「全員集合地御餃子派對」,這些女生很坦然地表示了自己的慾望與釋懷,而前夫們卻只能辯解、依賴、期盼女性原諒。而大豆田的缺席,反而像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在場,對三位前夫進行嚴厲的控訴與指教。
.
▓ #大量奢華的消費主義
.
身為80年代出生的大豆田,就是反映了30-40代的這群平成時代中成長的人們。大量的品牌服裝、設計師家飾用品充斥在其中,根本就是一個大人物品的「#生活風格」型錄。像是CABaN、PRADA、GUCCI的各種顏色鮮艷的服裝(還有人把服裝集結成一個IG、或是雜誌裡說顏色鮮艷顯年輕);或是,各種昂貴的家居、雜貨、燈飾、家電品牌。
.
都透漏著一種伴隨著40年以來資本主義而來的奢華主義與消費主義。有許多網站直接提供各種品牌物品的介紹與購物網站連結給大眾,像是宣稱我們可以像大豆田一樣過生活喔~ #當代的純粹關係,就如同一種購物消費。
.
作品刻意要打造一個屬於青年(快中年)人的時尚的生活世界,強調「生活風格」(life style)操演,以「區異」(distinction)40歲世代的社會階層。在本劇充足的「時尚」氛圍中(服裝、場景、音樂、主題曲),在我看來是呼應著以資本主義運作為核心,就像西美爾在《#時尚的哲學》裡得出的,「時尚的歷史就是企圖將兩種對立傾向(適應社會群體和實現個性提升),越來越完美地調節為流行的個人與社會文化的歷史」,劇中的時尚感其實是反映著個人與集體對立的相互調節。
.
▓ #選擇你想要成為的樣子
.
我想,《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是一部屬於大人的作品,(雖然現在小孩也都不看日劇了),那些自己過生活也很好、沉溺在消費、無意的留白、沒有要繼續努力、很容易就在公司的競爭中被取代的心情,如果你看得心有戚戚焉,那恭喜你,在這個晚期的資本主義社會與情感關係中,你已經成功地轉大人了。
.
從本季最後的收日率來看,也蠻有趣的,北川景子的《#離婚活動》與《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分別居二三名(第一名是東大特訓班2)。兩部日劇分別以「#離婚」與「#各自幸福」為主題,「不會因為寂寞,而去找一個人來陪」,也是顯現了晚期資本主義社會這種個人主義化的感情關係與幸福的定義。
|
📒 #參考文獻
.
1. Liu, N. T. (2015). 奢華美學: 台灣當代文學生產. 群學出版社.
2. Deleuze(1969). Différence et repetition.
3. 寺島拓幸. (2004). Simmel 流行論のゲーム. 応用社会学研究, 46, 137-148.
4. Smith, D. (2013). Zygmunt Bauman: prophet of postmodernity. John Wiley & Sons.
ae 隱藏圖層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2/19 星期五 絕對音樂】
「人生,得到是暫時的;幸福是相對的;
生活的過程就是保持一種平常的心態,淡然而簡單的生活,你會更快樂。
人生無需太完美,一輩子不長,簡單著,快樂著,幸福著,也就沒有遺憾了。」
SO~~活在當下,珍惜擁有吧~~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情緒卡住了嗎?覺察是療癒的開始!面對焦慮症狀,這樣練習學會擁抱真實的自己》
有一次在印度學習,為了讓自己能有一個清靜的學習空間,去之前,我特別交代公司的管理層,學習期間,公司的事情不要找我。不巧的是,我還是接到了同事的電話,她情緒很緊張,說出大事了,不得不打電話向我求救。原來,我們主辦的「反脆弱」第十二屆實用心理學大會邀請的重要嘉賓吳曉波臨時有事,沒辦法出席。
可是大會的宣傳已經全面展開,而且門票已經全部賣出去了,還有一些人就是衝著他來的,怎麼辦?這可真是件大事,負責這次大會的同事不知道該怎麼辦,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中,食不知味,徹夜難眠。
變,是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法則!特別是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我們面對的變化越來越多,難免會陷入焦慮、不安的情緒中。
焦慮會影響我們的睡眠,降低我們的免疫力,還會嚴重拉低我們的生活品質。面對焦慮,我們該怎麼辦呢?在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我們又要如何從焦慮中回歸生活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分清「恐懼」與「焦慮」這兩種不同的情緒。沒有學過心理學的人,經常會混淆。釐清這兩個概念,我們就可以從焦慮中輕鬆走出來。
適度的焦慮,具有積極意義
恐懼是什麼?它是一種人類及生物的心理活動狀態。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恐懼是人們正面臨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時所產生的擔驚受怕,是一種強烈壓抑的情緒體驗。恐懼,也就是「害怕」,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我們要知道,恐懼並沒有什麼不好。很多時候會聽人說:「如果我沒有恐懼就好了。」甚至有一些話像「你這個膽小鬼」,好像膽小是不好的。
其實,這些都是對「恐懼」這種情緒的誤會或者誤導。恐懼是有它天生的功能的,如果不懂得恐懼,我們人類可能就少了生存的可能性。
比如我們看到蛇,會恐懼,會害怕,於是會躲開,這樣才能確保生命不受威脅。比如我們看到爆炸,會恐懼,於是會逃離,如此才能保障我們生存的機會。
所以,對當下發生的威脅如果你不恐懼──比如面對老虎你不恐懼,反而靠近牠,那恐怕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恐懼是對當下威脅的自然反應,當威脅解除時,恐懼自然會消失,恐懼並不會困擾我們的生活,相反地,它還會保障我們的生存。所以,我們要學會接納恐懼,甚至感謝恐懼。
而焦慮就不同了,它是對未來可能發生威脅的預見性情緒反應,是大腦想像出來的一種恐懼。一般情況下,適度的焦慮具有積極意義,它可以適度提高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警覺性。
比如,考前焦慮就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適度焦慮有利於考試發揮。可是長期或過度焦慮,會使我們陷入一種負能量的磁場,影響我們的睡眠,消耗我們的能量,每天除了面對飯碗裡不知滋味的飯菜和枕邊散落的碎髮,不知該如何因應當下的生活,只好任由寶貴的生命在指間白白消耗,我們的健康也會受到影響。
未來還沒來,因此焦慮會一直存在,不斷消耗我們生命中的能量。當我們焦慮時,所有的焦點都放在了一種可能會失去、可能會受到威脅的負面情緒裡,我們就沒有足夠的心力來想解決方案,面對未來。
人這一生,無論我們想讓自己有何種成就,都需要保持自己的能量,因為它是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活力的源泉。可是,當焦慮耗掉我們的能量後,我們就沒有多餘的能量去解決問題,未來就真的會受到威脅了。
焦慮不可怕,「不覺察」才可怕
焦慮本是人類為了獲得更好的生存機會,充分調動身體機能以因應環境變化的一種大腦反應機制,可是,這種機制的過度反應,卻恰恰產生了相反的作用,過早地虛耗了生命的能量。當生命的威脅真正來臨時,已無力應對,這就是焦慮的弔詭。
如果能夠覺察到這一點,當你感到焦慮時,試著把焦點拉回到當下,問自己:面對未來可能的威脅,現在該怎麼辦?我現在可以做些什麼,來減少未來可能的損失呢?於是,你的焦點就回到了解決方案上,而不是把精力虛耗在無謂的擔心上。
回到本文一開始的案例。對於吳曉波無法出席大會的消息,我同事焦慮,我本人也感到十分焦慮,唯一不同的是,我能覺察到自己的焦慮。
當我清楚地覺察到它後,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問自己:吳曉波不來,我現在能做些什麼?誰可以替代吳曉波?於是我就想到了一系列解決方案,暫時放下正在學習的課程,開始聯繫好幾個替代人選。當訊息和郵件發出去後,我的心很快就安定了。
第二天一早,我就陸續收到了各種回應,最後確定請張德芬老師來救場,然後通知公司同事逐個告知已購票的客戶,向客戶真誠道歉。對於不接受變化的客戶,馬上啟動退款處理,同時開始新一輪的宣傳,重新向市場公開售票,以彌補退票的損失。
整個過程有條不紊地進行,最後,大會雖然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依然圓滿成功舉行,並獲得了與會人員的大量好評。
當我們受困於焦慮時,就被焦慮給掌控了。而當我們能夠看到焦慮是對未發生之事的恐懼,就會回到當下的解決方案,就能找到解決方案,這樣,生命就開始活在當下,我們就淡定了,就不再焦慮了。
其實,大多數人所擔心的未來,都是不一定真的會發生的事情,其中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我們大腦所創造出來的。
如果我們能夠覺察到這一點,從對未來的恐懼和焦慮中跳出來,回到當下,著力尋找解決方案的話,我們就會淡然、淡定地面應我們的生活,哪怕是生活在喧囂都市,也能享受到悠然自得的田園般生活。關鍵是,你能否覺察你的焦慮,然後回到當下,享受當下。
一切問題的根源,在於自我價值
從心理學角度看,焦慮通常是由於安全感不足所致。當我們內心對未來感到不安時,就會擔心有更壞的事情發生,於是我們就把未來還沒發生的事情放到了今天來害怕。
那安全感又跟什麼有關呢?當一個人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時,他就會對未來充滿信心;相反地,則會因恐懼而焦慮。自己是否有信心面對未來,這是一種主觀的判斷。
一個人對自己的主觀評價,在心理學上稱為「自我價值」。從主觀上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一切問題,這就是自我價值感高的表現,這樣的你對未來有著十足的安全感,自然就不會焦慮了。
所以,一切問題的根源在於自我價值。
讀到這裡,我相信聰明的讀者已經知道如何與焦慮共舞了。當你感到恐懼時,先區分一下這是對當下危險的「恐懼」,還是對未來的「焦慮」?如果是焦慮,你馬上就知道是因為你對自己沒信心所導致的結果。這時,你可以問問自己:
如何做,我才能讓自己對未來充滿信心?
要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危險,我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當你這樣問時,你就把對未來的焦慮轉化為了當下的行動。
如果你能夠把焦慮轉化為行動力,那焦慮也會變得有價值,它不再消耗你的能量,反而會成為一種推動力,推動你採取行動,去成為更美好的自己。當你擁有了足夠的能力時,你自然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未來胸有成竹。
如果你懂得如何與焦慮共舞,那你就懂得了:焦慮其實是一份精心偽裝的「禮物」。
因為焦慮背後,隱藏著對未來未雨綢繆的提醒,隱藏著提升自我價值、成就更好自己的動力和機會。所以,與其坐地焦慮,不如起而行動。
作者:黃啟團
(文章來源: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912260016/157883/%E6%83%85%E7%B7%92%E5%8D%A1%E4%BD%8F%E4%BA%86%E5%97%8E%EF%BC%9F%E8%A6%BA%E5%AF%9F%E6%98%AF%E7%99%82%E7%99%92%E7%9A%84%E9%96%8B%E5%A7%8B%EF%BC%81%E9%9D%A2%E5%B0%8D%E7%84%A6%E6%85%AE%E7%97%87%E7%8B%80%EF%BC%8C%E9%80%99%E6%A8%A3%E7%B7%B4%E7%BF%92%E5%AD%B8%E6%9C%83%E6%93%81%E6%8A%B1%E7%9C%9F%E5%AF%A6%E7%9A%84%E8%87%AA%E5%B7%B1#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article&utm_campaign=20210215)
***************************
ae 隱藏圖層 在 大人的玩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付費線上教學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93536650893083/permalink/1693539044226177/
ZBRUSH Q版林克 線上教學
課程大綱
1. 基本概念與介面介紹
2. 快速上手雕塑練習
3. Z球人體製作
4. 角色頭部製作
5. 頭髮製作與毛髮功能
6. 衣服製作
7. 配件與武器製作
8. 細部雕刻
9. 上色與材質
10.基本拓譜與快速拓譜
11. UV貼圖製作與UV導入介紹
12. Morph 表情與變形
13.模型輸出給其他3D方式與注意事項
14. 3D print 模型輸出方式以及製作技巧
15. 燈光講解
16. 攝影機與算圖講解
課程內容
主要讓大家可以從無到有做出一個Q版角色
也會介紹到如何轉成3D輸出的檔案
讓同學可以做出淑瑜自己的實體公仔
預計每堂課90min 共計20堂課 --------- 費用近期會公布
如果20堂講不完,會加堂數講完,請放心
-----------------------------------------------------------------------------------------
ZB第2堂課重點整理
0:01:00~0:12:00 細分概念、殘影、切割
0:12:00~0:28:00 LW槍形狀製作、鏡射、轉三角面、轉檔工具
0:28:00~0:39:30 遮罩運用
內縮及外擴工具∕顯示隱藏
群組
0:39:30~0:43:25 自動遮罩、群組編輯
0:43:25~0:58:30 多邊形輪廓外型、圖層、導角
方塊群組crease運用
0:58:30~1:09:10 鋼鐵人群組crease示範
ae 隱藏圖層 在 AE 三分鐘快速顯示及隱藏圖層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