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線的年輕人:
〔在老華僑和竹升之間 – 1.5世代的狹縫掙扎〕
廿來歲的Annisa(化名)的打扮,和一般香港女大學生無異,白波鞋白T恤配短褲,一頭長髮配圓型眼鏡,眼鏡後是一對靈巧而敏感的眼睛。小耳環和小頸鍊帶出少女味道,用來綁頭髮的彩色橡膠圈套在瘦削的手腕上。但她一開口,用語和香港學生又有不同。「我唔Get,最Bug我」;她會用北美洲政治正確的字眼「Partner」去形容一對戀人。
數年前Annisa在香港中學畢業後, 到加拿大升讀大學,在大學圈子她結交了竹升友好,也認識老一輩的香港移民。反修例運動前,她沒有特別想過自己的定位:
「以前我們這批香港來的留學生,好像潛了水一樣,最多在大學搞一些廣東話辯論比賽或學術座談會,大部份時間會被當作是CBC同類(Canadian Born Chinese,加拿大出生華人,又稱竹升),但一場反修例運動後,我們幫手籌辦聲援香港的活動,取態明顯和竹升不同;但又和來了幾十年的老華僑有區別。如果竹升是移民第2代,華僑是移民第1代,我們就是『移民 1.5世代』(Generation 1.5)。」
反修例運動在海外華人圈子引起關注,與香港人有連系的移民人口之中,以往只有「老華僑」和「竹升」兩類人,1.5世代的崛起,是反修例運動所引發,於海外漸漸成形的一個嶄新群體。
Annisa形容:「我們人數不多,在每個大城市可能只有數百人,都是18-25歲,於香港讀完高中才過來,於這邊讀大學。大學生的心態較開放,既能明白西方主流社會,也對香港有深厚的感情。」互聯網亦把不同西方國家的1.5世代連結起來,形成了一個超越個別國家界線的虛擬群體。
1.5 世代使用社交媒體習慣是這樣的, Annisa 主要用臉書接收資訊:「香港的資訊,我們會直接follow社運界年輕領袖,根本不需要從香港媒體拿消息;另外也會看加拿大主流媒體新聞。中文和英文資訊比例,各佔一半一半。」
這種「一半一半」剛好反映1.5世代的處境,夾在西方主流社會和華人圈子之間。老華僑在加拿大,主要從廣東話傳媒接收資訊,看TVB、聽華人電台、看中文報紙;竹升則接收純英語主流社會資訊。「我們的難處,就是無論跟那一邊講嘢,華僑定竹升,都一定會出現分歧點。」
老華僑不是跟1.5世代一樣緊張香港嗎?
她留意到老華僑,即使關注香港新聞,但有一種「隔岸觀火」「置身事外」的態度。「老華僑好鍾意講,以前香港有幾好,現在香港有幾差,所以當年來了加拿大這個決定很對,好彩走了到加拿大,上了救生艇。華僑心態係只要加拿大畀個避風港畀佢,等佢安全,搵到錢,佢就唔理主流社會發生咩事。」
至於竹升,Annisa也溝通不了。「竹升覺得,Why care about Hong Kong? 香港對竹升來說,簡直係irrelevant,係『一個唔關事既地方』。即使父母是香港人,他們也會只關心北美洲發生的事。」
華僑留在唐人圈,竹升已融入西方,1.5世代在青春期才離港遠赴海外,記得香港的一切,對香港仍然着緊,亦擁有與主流社會溝通的能力。
去年反修例運動,Annisa天天留意資訊,籌劃支援活動,差點影響學業。 反修例運動後,他們可以用英語與主流社會溝通,也擅於把香港故事解釋給外國人聽。
Annisa去年接受不少傳媒受訪,諷刺是,面對西方傳媒反而較自在,「西方傳媒最多是不明白甚麼叫『一國兩制』;但海外中文傳媒訪問我時,常追問我『認唔認自己係中國人』這些題目,把我視在作『現在新一代年青人』的代表。我感覺自己和那些華人傳媒的主持,好像處於對立面一樣。」
與華僑有別,又未致變成完全的外國人,這種身份認同的遊移和不確定,令1. 5世代感到孤單。Annisa留意到一個有趣現象,關於語言運用上:
「竹升自己圍埋會講英文;我們這班1.5走在一起一定講廣東話。但當竹升和1.5相遇,大家會先講廣東話,如果有爭拗,竹升就會變番講英語,這是明顯竹升想和1.5拉遠距離的做法。」
爭拗的話題是甚麼?Annisa記憶中,例如談及香港人和中國人的衝突,竹升會用英語回應,批評香港人不應如此針對來自內地的人,多數是關於中港矛盾的題目。
最令人訝異是,留學數年,亦令 Annisa發現自己的價值觀,與香港同輩年輕人有所出入。Annisa在大學修讀社會科學,經常思考社會公義問題。
「有啲香港朋友會話,你做乜會分享Black Lives Matter的新聞,香港已經夠多問題,根本沒有餘力去關心這些,叫我別浪費時間去分享外國新聞,多點分享香港新聞,這些都令我氣結。」
她說,1.5世代在西方社會生活,對國際線的想法,明顯和留在香港的同輩有差異:
「我們不能只要求其他國家的人關心香港,你要人地外國人care你的同時,你都要care番人地外國人。你不是要向外國人討拖捨拿同情,希望別人可憐你才出手幫你。你要讓外國人明白,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北美洲警暴和香港警暴,表面上看起來或相似,但整個脈絡不同,他們有種族歧視的歷史背景,所以要深入明白別人社會發生甚麼事,才可以為香港進行遊說。」
Annisa說,隨着香港近日局勢發展,很多港人把西方國家想像得越發美好:「香港人對對歐美國家有種Fantasy,覺得西方國家有民主,好羨慕,怎樣也一定比香港好,覺得別人沒有社會問題。坦白講,裡面有種『崇洋』心態,甚至是對白人有種『優越想像』。以為去到外國生活,就會見到白人,講牛津英語。但其實西方主流社會,特別是大城市,現正嚴厲批判緊白人至上心態。」
她看到一些華僑父母,沒辦法融入主流社會,不肯接受西方價值,最終與竹升子女衝突:「希望子女與華人或者白人拍拖,若果子女跟非洲裔、印度裔、原住民加拿大人拍拖,一定爭拗,因為有些華僑骨子裡看不起非華人的其他少數裔族;又或者要求子女讀書選科一定要實際,例如要讀工商管理和理科。」
Annisa的朋友在大學選科上受父母影響,她則逆流而上,挑選了甚少華人修讀的人文學科。去年更常把香港納入功課作研究命題:「以前研究香港,老師同學都沒有反應,唔明我做乜在加拿大研究香港;反修例之後,我交功課研究香港,同學老師都好接受,好喜歡,覺得好hit,因為常在新聞見到香港,認知多咗。我感覺好奇怪,我從來都做緊同一樣的研究。」
Annisa承認,在1.5群體之中,她這種修讀人文學科,常思考社會公義的性格,是異數。「面對加拿大選舉,1.5世代圈子裡,想的也是很實際,這個政黨是不是會促進經濟,那個政黨有沒有機會贏。去年加拿大選舉,我也是含淚投票,策略上不想另一個黨贏而投,都好無奈。」民主在西方社會實踐起來,Annisa明白還有很多問題。
近來有人提出在海外建立「新香港」方案,Annisa瞪大眼,語氣有點重:「幻想要在外國建立另一個理想香港,把整個香港搬過來,那真是不妥,令我想起『白人殖民』的歷史,你把自己那一大堆人和那一套文化搬過來,把本來這裡的人逼走,把自己那一套成為主流,那真是令我很困擾。」
對於很多香港人正在考慮移民,她亦有一些想法:「香港人去到外國, 別圍爐取暖,只圍埋和香港人一起。也不要把外國國籍變成一種工具,只想避開香港的風頭火勢,去拿別人的福利,躲在自己的社區。要有心理準備,去了解當地社區的問題,要思考如何和主流社會結合,和當地人建立關係。」
對於未來,Annisa說,竹升視西方社會為家,華僑亦已落地生根,1.5世代的將來十分不確定:「我覺得留在加拿大可以,回香港亦可以,我們這一批人要思考的是,回香港去面對現況,又或者留在外國繼續國際線,建立自己在海外的事業。」
畢竟年青,還可以選擇。Annisa 說,近來香港局勢緊張,仍留港的父母勸告她:「最好唔好返來,香港而家咁差。但是我的反應是,吓?我對香港有感情,唔係話斷絕就斷絕,唔係話唔 care就可以唔care。」
有一種心痛,沒法逃避:「相比起華僑果種抽離,竹升果種唔關事,我們1.5世代,可以話係心態上在海外最 care香港的那一批人。」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Kevin in Shangh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半集Part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eEakaYzkz0 Previous videos: 外国人伪装中国人, 会被发现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yc1D8botM 南方人伪装北方人会被发现吗? ...
「canadian-born chinese」的推薦目錄:
- 關於canadian-born chinese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anadian-born chinese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canadian-born chinese 在 空姐發夢日記 A daydreamer's diar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anadian-born chinese 在 Kevin in Shangh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anadian-born chinese 在 Kevin in Shangh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canadian-born chinese 在 逆流音樂 FLOW RECORD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anadian-born chinese 在 Canadian Born Chinese -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canadian-born chinese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反思所謂的「鄙視鏈」】#不是它不復存在
以往在學校裡,作者更佩服說著流暢英文的亞洲臉孔,羨慕「CBC」(Canadian born Chinese)完全不比別人差的英文能力。對於當時的「新移民」來說,他們簡直是無法望其項背的存在。
「在那時的「華人社會鄙視鏈」當中,只說英文的 CBC 是第一等人,再來是香港人,接著是台灣人,最後是大陸人。但其實說到底,與其說是按「地域背景」分,不如說是以各族群的「平均英文能力」來劃分。
長大以後我回流台灣,大部分的人都覺得「一定是英文不好」、「一定是國外混不下去才回來」──甚至有人很失禮地直接當著我的面這麼說⋯⋯」→
▍最新季刊《世界教我的「疫」堂課》 → bit.ly/2YEleJO
▍2020 換日線年度套刊 → bit.ly/2WTKF9n
canadian-born chinese 在 空姐發夢日記 A daydreamer's diar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是咁的 早前被相熟的姐姐拉去跟她的朋友相體。
也許眼見妹已經是一個快夕陽西下的中女 又或者我個額頭寫了老姑婆三個字 身邊總有人急著介紹男生給我認識。
那天剛下了機 只睡三小時便起床 約了姐姐吃午飯。正當我剛洗完澡時,她就打來:我的好友會來join我們吃飯 一直想介紹你們認識,化小小妝啦。
"哦"還未睡醒的我連魂魄也未齊 莫說話化妝 就求其hea了一句。後來才知道原來有人想做雞仔媒人。
甫步入餐廳 我就知道自己絕對輕視了姐說的話。人家都是穿行政套裝或很Fancy的洋裝,而我還是穿著那件在美國outlet買的特價99.9美元自稱羽絨 內撘T shirt牛仔褲。
後來 她的友到了。嘿 你們一定想知道他長什麼樣子吧。
很正常 就是傳統的CBC(Canadian born Chinese)穿了很齊整的西裝 頭也很貼服(嗱 我沒有貶意。)說著一口很流利的英文。
其實一直以來 我都覺得就算在外地也好 一枱黃皮膚黑髮的人在一起相處時 好像說自己的母語比較親切 (突然傳統起來),但 我覺得這樣會讓我對一個人比較有好感。
後來我就像撘枱的路人甲聽他們對話。哦 原來是ibanker ,難怪從剛開始就聽得出他說話有點高傲,點菜時還說平常他跟他上司都喜歡吃這兒的菜,要配sparkling water ,那些侍應都知道他點菜的preference.
xyz%%#*¥!_ (我的內心讀白)
他仍然一直自顧自話地說著那些我聽不懂的外星話 什麼股票 証卷。還有假期去哪裏渡假。而我便繼續低頭吃我那碟意大利麵。
後來 皇上吹噓完一輪之後 終於對小宮女產生興趣。
最近去了那裏?
空姐好多人追求吧?
我覺得星航比你家公司好坐。(有請 不送客了)
.
.
不過話題的終結永遠都離不開抬高自己。
好想逃走 嗚...有點被騙的感覺。
不過我還是把那碟粉吃完了才說自己時差 頭好痛什麼的就趁機跑掉了。
後來我姐也知道我那回事 也沒有再追問我的意向了。而懂我的朋友也知道 我從來不是能嫁入豪門的那條菜。一來醜 二來太有自己的想法 不會為了錢而即便不贊同的事也讓步 。三 我不喜歡自大的人。
我覺得嘛 還是善良的人最好。我喜歡那種對什麼人都好的人 有點傻蛋但又不會每每計算自己付出了較多。跟這種人相處很舒服 不用猜猜度度 爾虞我詐。
還記得有一次在街上看見一個喝醉了的印度男人在嘔吐 我避開而走,而他卻走上前拿了幾張紙巾讓那男人抹嘴。其實我們都大可以視而不見的,可是..他沒有。
嗯 我想 我就是從那一刻起喜歡上他了。
善良 真的很重要。
canadian-born chinese 在 Kevin in Shangh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上半集Part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eEakaYzkz0
Previous videos:
外国人伪装中国人, 会被发现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yc1D8botM
南方人伪装北方人会被发现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rBPWhpfqjk
canadian-born chinese 在 Kevin in Shangh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下半集Part 2: https://bit.ly/2P9Wrr9
Previous videos:
外国人伪装中国人, 会被发现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yc1D8botM
南方人伪装北方人会被发现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rBPWhpfqjk
canadian-born chinese 在 逆流音樂 FLOW RECORD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樂戒所】數位合輯
KKBOX:https://kkbox.fm/Sa45yG
Spotify:https://spoti.fi/35DS9OI
Apple Music:https://apple.co/2ruHBTr
詞 | 曲:一軒 Hsuan
編曲:LENA-J
混音:MC耀宗 ( Zion P )
製作人:MC耀宗 ( Zion P )
發行 by 逆流音樂 Flow Records
設計 by NAUSH
歌詞:
我不像Miss Ko 是皇后區 偶像的偶像
也不是Dizzy Dizzo 來自Sydney的說唱
十七歲才離鄉
遠赴北美加拿大
華人之城 溫哥華 是小台北卻有時差
英文不是母語 也能流利接地氣
雖然我就是fob 不是CBC
Canadian born Chinese
Come from the East
With my belief
Make dream achieved
Remember me
I’ll make it big
回來台北一年多
早就適應這生活
有時遇挫折不說
家人會報喜不報憂
如果我還住在Van
什麼風景在眼前
家人朋友在身邊
歸屬感it will be right there
Nowhere Nowhere
feel like fit in everywhere
Nowhere Nowhere
But I belong nowhere
哪裡才是我的順位
也許你不能體會
但就像人生定位
漂流再遠 它終究得歸位
時間它快快得流
腳步它踉蹌得走
計畫且看看且走
兩邊她都想停留
她一闖再闖 不怕受傷
把homesick放心上
有天回家 填補時差
現在鄉愁 只放兩旁
只為啟航 只為不把 夢想送葬
Nowhere Nowhere
feel like fit in everywhere
Nowhere Nowhere
But I belong nowhere
想待Traipei跟饒舌圈切磋
不想因為不能入境隨俗 推託
走在東區街頭以為有Pacific mall
但這裡有我愛的NLF也不錯
等待著適應 等待著 被接納我實力
登大人死定 登大人 他們總有異議
等待著機運 忍耐著 所有聲音疑慮
等待 好抑鬱 等待著 不再離鄉背井
欸 台北趴趴走 偶爾受受寵
回憶pop up 她難受 她搖搖頭
不是打控八控控 夭夭洞
她的爸爸 媽媽 隨時在另一頭
想回來 沒有在開玩笑
把賭注放音樂 她每晚喝公升酒
才沒有
她下班後
只會sing along song
錄點acapella加上adlib
Chill足夠
Nowhere Nowhere
feel like fit in everywhere
Nowhere Nowhere
But I belong nowhere
待在哪裡就要像什麼
就像有人說你做什麼就要像什麼
不能做什麼的時候
也要做點什麼
什麼都不做 待在哪裡 都不會好過
我不像Miss Ko是皇后區偶像的偶像
我不要MDFK跟誰像
我不像Miss Ko是皇后區偶像的偶像
不是她daddy生的 哪裡像
canadian-born chinese 在 Canadian Born Chinese -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Canadian Born Chinese. 68 likes. Welcome all CBC/ABC/BBC.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