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樹木定義都市空間的設計 - 02樹的型態x空間定義
在城市裡遊走,經過一排行道樹、一群遮蔽建築物的茂密樹冠、在街角公園裡亮麗顏色的群落,都會細細回想那次的練,再回饋到設計裡。
單主幹樹single stem tree:簡單乾淨俐落,導引視覺、方向...
多幹樹multi-stem tree:多個樹幹看起來像牆阻隔感...
稀疏樹冠loose canapy:光影效果、樹下的草地有比較多陽光長得比較好...
茂密樹冠dense canpoy:遮蔭、林下空間可以野餐、開車經過或想停在下面等紅綠燈...
那次的練習我們細細的理解城市的每棵樹如何排列、探討各種樹型態、樹的組成聚落如何定義空間型態,以及如何實質影響基地及使用者的感受。
#駐英台 #景觀設計駐台派 #景觀設計 #設計 #設計師日常 #景觀人生 #景觀建築 #學習紀錄 #模型 #景觀模型 #twuklandarchnote #landscape #landarch #landarchproject #landscapearchitecture #landscapedesign #modeling #landscapemodel #treearrangement #moveablemodles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canpoy 在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Insight Po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港論國關] 台灣歡迎香港人的同時,是否聽聽香港人對台灣的看法?
洞見短評:自2011年起,在台灣居留的香港人數從2440人左右上升到2014年的7500人左右。台灣社會也注意到香港一國兩制逐漸崩壞之際,台灣成為許多香港人避走他鄉的選擇。然而其實台灣有些「當地情況」是香港人來到這邊才會認識得到的。
台灣一直覺得自己歡迎外國人,實際上在法令不甚友善,制度混亂。然而在某些領域台灣人卻相當容易接受外來事物,包括影音作品、新科技、外國飲食品牌等。因此香港人的建議可以給台灣人一些思考,如何創造一個制度更健全、法令更完善、讓外地人才能願意加入到台灣這個大家庭的環境,並提升大家最愛掛在嘴邊的「國際化」。
那這位香港朋友所述,各位同意嗎?
延伸閱讀
[亞太戰國策] 除了市場勞工跟觀光客,未來台灣需要什麼樣的東南亞視野?
http://goo.gl/Dng1x7
[洞見X貌似實驗室] 為臺灣社會注入活水:培養友善、多元人才的環境
http://goo.gl/rprUdB
[#國際關係會客室] 訪問咖啡館老闆陳偉民:港人在台灣尋夢之旅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2013年的數據,香港來往台北的航線成為世界最繁忙的國際航線,客運量達490萬,比第二位的都柏林至倫敦航線多出逾100萬。台灣不但是香港旅遊的熱門地點,亦因其地理位置、文化和社會發展程度與香港相近,因而成為香港人移民的熱門地點,2014港澳居民獲台灣居留許可的人數接近7500人。其中,除了各種政經因素外,香港人對台灣的風土人情,以及「小確幸」的生活模式也有所依戀。然而,我們對台灣的印象只是停留在幾天的旅程或是媒體的報道,但在台灣的生活又是如何呢?陳偉民自2012年移居台灣實現自己的夢想。現時,他在台灣尋找理想,並開設了Canopy Cafe & Lifestyle。在這4年間,他對當地的社會制度和文化都有所接觸,加上他30多年新聞媒體的工作經驗,相信他能讓我們從香港人的角度認識台灣的另一面。
訪問者:沈旭暉(Simon , S)
受訪者:陳偉民(Raymond , R)居台港人
整理:李志鵬
S: 當初,你為何選擇到台灣生活?
R: 我希望實踐自己的夢想,感受和享受生活,而台灣的生活節奏和風土人情很適合實現這個夢想,因此選擇到台灣生活。當時,我常到台灣旅遊及工作,因而了解到台灣的一些優點,我和大部分香港人一樣,認為台灣人友善、簡單和隨和,而且生活節奏慢,很懂得享受生活,也是一個平和和舒服的地方。於是2012年便到台灣實現夢想。
S: 與香港相比,台灣有何優勢?
R: 台灣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節奏都值得香港人羨慕和思考。台灣社會很重視人性化的考慮,城市的大街小巷都種滿樹,而且不是香港路邊的小樹,而是一些大榕樹。除了綠化工作外,台灣的街道寬闊,有足夠的空間讓人和單車行走,這都很顧及人的需要。相比於香港以發展作為硬道理的思考模式,台灣比較關注人的需要,這都是台灣社會的長處。
S: 當真正在台灣生活後,真實的台灣和想像中的台灣有沒有落差?
R: 在台灣生活一段時間後發現有頗大的落差。雖然很多人認為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當在台灣生活和創業後,社會接觸面增加,因此對台灣人的價值觀和文化觀念等都有所感受。我們一直認為台灣有民主選舉和政黨輪替,這是香港人所羨慕的事情。但漸漸發現,台灣現有的社會體制和民主社會並不匹配,缺乏一套嚴謹的社會和法治制度配合,往往倚重人治。這和大陸不無二樣,都是講求關係和「踩線」。這的確令我吃驚,若沒有完整社會制度去牽制和平衡各方利益,這種選舉只會落入既得利益者的遊戲規則中。
台灣各地有里長,類似內地的街道委員會,卻成政黨在地區鞏固票源的樁腳。他們在選前舉辦活動,如送日用品等去籠絡民心,部分台灣人也因而支持里長所推薦的人選。民主選舉所產生的畸形社會,利益輸送在社會中由上到下,由左至右都存在,這種殘缺不全的民主制度對社會帶來各種的禍害。
S: 香港人印象中的台灣人很友善,這與事實是否相符?
R: 台灣是一個傳統封建的社會。國民黨當年將兩個最重要的法寶帶到台灣,分別是三民主義和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在台灣非常盛行,台灣的價值觀偏向保守、傳統,甚至迂腐,這因而在社會中產生了極之無聊的價值觀,足以影響對很多事情的操作。另外,我們一直認為台灣人情味很濃厚,但在台灣生活後,就會發現台灣人的友善只流於表面,這類似日本人,他們友善、有禮貌和樂於為人帶路,可是,這些東方色彩的禮數並非源自內心照顧別人的需要和感受。有些台灣人會站在路中心與人寒暄,阻礙了其他行人和車輛,但他們卻認為是人權。部分人講求自己的權利,但忽視了責任和義務。
S: 在台灣,香港人的生活圈子大嗎?
R: 近年,有不少香港人通過投資移民計劃移居台灣,港人圈子也愈來愈大,他們都擔心香港的情況,發現香港再不是他們所熟悉的香港。而台灣是一個比較接近香港的地方,移民門檻較低,經濟效益也較高。特區政府駐台經貿辦事處也常協助港人,可是台灣的體制有不少問題,他們在幫助香港人去追究或者了解一些問題時也面對不少困難。台灣的部分制度很混亂,人治色彩依然濃厚。各個部門對同一件事的說法都各有不同,也會留難外來人。在台港人也組織了商會和學生組織,也成立了香港人的興趣組織,足球在台灣不流行,香港人也在這裏成立球隊,香港人的群體不斷在壯大。
S: 一般台灣人對外來人有什麼想像?
R: 台灣人存有排外情緒,但這種排外情緒很奇怪,他們並非是歧視任何人。台灣社會處於一種傳統封建,同時,面對歷史、地理位置、大陸在國際社會的打壓,以及身份認同問題,加上社會和經濟發展不如其餘亞洲三小龍。這些都令台灣人缺乏安全感,因而令他們對外來事物很敏感。幸而,台灣農業發達,因此不愁衣食。
台灣社會有一股重視「着數」和小恩小惠的風氣,商人要把價錢壓到很低才能吸引人消費,這也造就台灣的生活成本較低。台灣近年流行「小日子」和「小確幸」這兩個生活概念,這都是源自日本,意思即人不需崇尚豪華生活,只要重視生活質素,即使不是名牌也可以令生活滿足。可是,台灣人認為凡是便宜的就是「小確幸」,即使吃一碗麵送一客化學雪糕也會令他們感到溫馨。而台灣人就認為這生活方式很隨意、舒服,且無壓力,但若外來者不融入台灣,以另一個概念經營生意,這對他們就產生無形壓力,認為生活概念受到挑戰,因此他們很抗拒外來資金和商業模式。
制度缺失 年輕人覺醒
S: 近年台灣年輕人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當中有哪些方面值得香港人留意?
R: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很容易在網上分享資訊、價值和理念。台灣有百多所大學,新一代接受高等教育,出國交流也較容易。因此,台灣年輕人也開始反思台灣的社會問題和制度的缺失。這不單是大陸的打壓,或是某個政黨的表現不濟,而是整個社會制度的迂腐,選舉的缺失,社會的不振和人的不思進取。當有有類似太陽花運動的社會運動發生,他們便很積極參與。
S: 在年初的總統選舉後,台灣年輕人有重拾對未來的希望嗎?
R: 台灣的選舉發展到目前的地步,經歷了藍藍綠綠政權交替,年輕人發現社會不會因為純粹的藍綠變遷而有根本性的改變。今次選舉中,我身邊有不少年輕人都放棄投票給藍營或綠營,甚至寧願選擇宋楚瑜。他們認為藍綠也是一塌糊塗,既然沒有選擇,他們會支持時代力量和一個給鍥而不捨的老人家。很多年輕朋友明白台灣的社會問題不因藍綠的轉變而有所紓緩,或帶來生機。
信報財經新聞 hkej.com 2016年4月30日
#台灣港人 #小確幸 #Canpoy
延伸閱讀:台灣大選,那些在現場的香港人們.......
http://bit.ly/1Oz4O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