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Eda書籍推介 #文長慎入
想起要在飛機✈️上待兩個多小時,就在書店極速挑了一本書-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結果,鯨吞式的把它看完(因為異常好看!),並且對於作為家長的我有極大的衝擊⋯
作者是一位家教老師,所以長期會接觸不同家庭的家長和小孩(她稱之為案子);👩🏻🏫家教在家庭中是一個獨特的角色,可以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每個星期上演着家長怎樣對小孩的戲碼,感受到家庭各人的情緒、期待及故事發展;以說故事者寫出了各個真實故事。
書末有一句說話特別觸動我。
大部份家長們都會有這樣的理念:
「孩子是我的,我知道怎麼做對他最好。」
這一句好像很有道理的說話,殺死了多少孩子的靈魂和人生⋯
******************************************
🇺🇸在美國學心理治療的時候,非常了解到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和父母的教育會多麼影響他們的性格和心理發展。也在很多兒童早療個案中,感受到家長的問題比孩子本身大⋯
就好像家教的角色,治療師在一個家庭中也會感受到強大的無助感⋯ 心想⋯ 在這樣的一個家庭氛圍下,孩子又怎樣可以健康成長呢⋯ 父母不改善的話,為孩子安排再多的早療課程也很難有太大進展。
說到書中所描述的個案,其實也不什麼稀奇;反而就在我們身邊每天上演着⋯
當中有👦🏻要完成父母炫耀期望而唸書的孩子、
👩🏻🧑🏻有本着愛的名義過度干預孩子學校生活的媽媽,以致兒子被同輩取笑和排斥、
有容許家教老師打自己小孩的媽媽,結果小孩患上了害怕寫出答案的學習障礙👧🏻⋯⋯
👩🏻⚕️有品學兼優的孩子,出社會後也活得出彩,但內心永遠真切痛恨那個從沒有聆聽她想法的媽媽⋯
每一個故事都如此的血肉清晰。畢竟小孩還是會成長,但身為家長我們可以在他們的成長中擔當什麼角色?
******************************************
🌟在香港和美國接受過教育,長大後我非常慶幸我爸爸媽媽對我的無管政策。
跟朋友談起來,他們說「這一種的無管才是最大的學問」
上高中後,他們在跟不上我的功課,就放手讓我自己處理;對於我要唸什麼大學,什麼科目,將來做什麼職業,他們從來從來沒有給我任何的壓力。
當初我也很痛恨過父母沒有在高中後讓我到國外升學。我認為他們可以給我更好的教育條件。
到了自己出社會工作數年,我念念不忘自己的留學夢,憑着努力,去了美國修讀碩士。
選修的是自己喜歡的心理學專科藝術治療,每一天每一課都異常珍惜地學習。
回想起如果當初是用父母的金錢,也毫無頭緒的胡亂選了一個學科到國外升學,學習到和所得到的就截然不同了。
******************************************
💫看完這本書,了解和思考了以下幾點:
第一,台灣的家長原來可以隨時打電話給孩子的老師!!香港的家長,基本上不會有老師的私人電話吧⋯ 至少在我的年代我們是不知道老師的電話號碼的⋯
第二,很多家長對於學習上的「成績」非常重視。少一分打一下,不合格就是不努力⋯
至於學習為了什麼?成績代表什麼?考試很高分但是孩子沒有了解箇中的知識,大部份的家長都完全忽視了⋯ 這是多麼可悲的現象⋯
第三,父母對孩子的愛到底是什麼?我這樣做就是愛他。我給孩子請那麼好的家教那麼好的學習環境還對他不好嗎?家長永遠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用自己的方式愛孩子⋯
甚至認為不需要從孩子的角度想。因為他們年紀還小,什麼也不懂,我們成人為他做的決定就是最好的了⋯
孩子到底是我們的產物、完成自己未達成夢想的工具、還是一個炫耀的東西?
******************************************
我不認為自己是最完美的媽媽⋯ 但我很期待陪伴我女兒一起去創造她的人生。
尊重她是獨立的個體。
不過度干預,但在她需要我是永遠可靠。
也希望10年20年後她看到我今天寫的文章,然後在下面留言⋯ 說⋯
媽媽,你有做到耶~
Mum , you did it well ~
******************************************
這麼長有看完的人嗎?有的話like一個👍🏻會是很大的鼓勵啊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