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美國族群衝突的擴大,不少人紛紛表態支持;然而在此同時,我們真的了解美國黑人/非裔的歷史嗎?我們真的了解他們在不同時期所面對的挑戰嗎?
今天就來推薦一個了解美國非裔歷史的不二選擇——國立美國非裔歷史文化博物館(NMAAHC)!
這座博物館位在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的中心,離華盛頓紀念碑以及白宮都非常近,是史密森尼(Smithsonian)博物館群裡最年輕的成員(2016年才完工啟用)。雖然人氣遠遠比不上一旁的國家美術館、自然史博物館與航太博物館,然而參觀經驗卻讓我印象深刻。
.
➡️ 初抵達這座博物館,你會很驚訝它外觀上看起來真的非常小,讓人懷疑裡面究竟有多少展覽空間;直到進入館內才發現,原來整個展廳都埋在外面看不出來的地底下,得往下好幾層才會到達真正的入口。
入館的第一步,是搭上一座巨大電梯一路通往最底層,電梯旁邊同時也顯示著年份,讓遊客們想像自己正搭著時光機回到1400年。接下來展覽動線就會從西元15世紀開始,隨著時代慢慢推進。雖然講的是歷史,透過精心的安排設計讓展示品、多媒體互動裝置交錯排列,一路看下來並不無聊。
.
➡️ 館內依照年代分為三個時期:
- 1400 - 1877:從大西洋奴隸貿易到美國南北戰爭,這段時間非裔的經驗幾乎都和奴隸脫不了關係
- 1876 - 1968:種族隔離時期,南北戰爭雖然終結了奴隸,卻開啟了隔離的新紀元,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當時分成「白人限定」與「黑人限定」的物品
- 1968之後:從民權運動到今天的發展,包括非裔在美國社會影響力變大、選出第一位黑人總統等
而這座博物館最讓我喜歡的,是他們極其用心的收集了不少具有重要意義的展品,讓遊客用最直接的方式感受非裔人士的集體經驗。例如,館內陳列了一節完整的火車車廂,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使用的「種族隔離車廂」,遊客可以走入車內、親自體驗「黑人車廂」與「白人車廂」的巨大差異;館內還搬來了原本在路易斯安那州監獄裡的牢房與監視塔,說明非裔受刑人受到比奴隸還不如的待遇。
.
➡️ 我個人相信,在為社會議題發聲的同時,了解不同群體的故事與記憶也是相當重要的。因此,等疫情結束之後,如果大家有機會前往美國華盛頓,請無論如何一定要把這座非裔歷史文化博物館列入清單!
註:目前因疫情閉館中,最新資訊見博物館官網: https://nmaahc.si.edu/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nmaahc」的推薦目錄:
- 關於nmaahc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nmaahc 在 Vincent Hsu 徐崇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nmaahc 在 馮智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nmaahc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nmaahc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nmaahc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nmaahc 在 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nmaahc 在 NMAAHC 9.99 K subscribers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nmaahc 在 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 的評價
- 關於nmaahc 在 nmaahc - GitHub 的評價
nmaahc 在 Vincent Hsu 徐崇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We are determined...to work and fight until justice runs down like water and righteousness like a mighty stream." 一 MARTIN LUTHER KING JR (1955)
"Music is our witness and our ally. The beat is the confession which recognizes, changes, and conquers time." 一 JAMES BALDWIN (1979)
去年巡迴的空檔, 我們終於實現了一直想造訪 "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 (NMAAHC)" 的願望, 從紐約開車到華盛頓 D.C., 隔天來回, 就為了專程去看這座從2003年啟動~到2016年正式開幕的非裔美國人歷史和文化博物館。特展、永久展、主題展....用心的策展和館藏, 我們從一抵達就鑽進去到閉館, 花兩天都看不完。對於爵士樂和黑人研究而言, 除了無盡的寶藏, 更有難以言喻的感慨、感觸、感動....。無論1955或2020, 不只以古喻今, 每一句引言都仍適用於今日, 甚至地球的兩端。現在仍處於閉館的 NMAAHC, 希望未來能觸動更多走入博物館的靈魂, 如果你在 D.C., 請一定要去!
今晚 10pm, 也歡迎你跟我們一起重看 Soy La Ley 與紐奧良爵士博物館的線上演出!告訴你為什麼其中一首歌叫 "The Uncaged Bird Song"?
nmaahc 在 馮智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愛與和平遇上槍 19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 出現兩大路線一條是和理非非、用愛抗爭的馬丁路德金(#MLK ),另一條是主張黑人至上,武裝維權的 #MalcomX 。當年 MLK 同MalcomX路線不同,難道一個叫對方做「鬼」,另一個反譏諷做「今天我...」「白行」? #沒有
即使,兩人都否定對方是最好的抗爭方式,但雙方沒有攻擊對方或其支持者。即使有一次,也是唯一一次Malcom X 氣得取笑MLK做「20th-century modern Uncle Tom (廿一世紀順從的黑奴)」節目主持人在訪問問之,MLK 忽略這個回應, 繼續談他的和理非。
1964年3月更一同出席國會辯論,爭取黑人運動史上最標誌性的《民權法案1964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兩人見面,也是他們在生唯一一次相見,就化解了過去的不安,肯定對方。Malcom X也發表他著名的「選票或子彈 The Ballot or the Bullet」演說。法案亦於1964年7月2日生效。
在Malcom X 遇弒後,馬丁路德金寫了一封電報給Malcom X 遺孀:
「雖然我們並不總是一致地看待解決種族問題的方法,但我總是對馬爾科姆有一種深深的感情,並且覺得他有很強的能力指出問題的存在和根源。 對於他的觀點,他是一位雄辯的發言人,沒有人可以誠實地懷疑馬爾科姆對我們作為種族所面臨的問題非常關注。(While we did not always see eye to eye on methods to solve the race problem, I always had a deep affection for Malcolm and felt that he had a great ability to put his finger on the existence and root of the problem. He was an eloquent spokesman for his point of view and no one can honestly doubt that Malcolm had a great concern for the problems that we face as a race.)」
華盛頓在奧巴馬年代新開了國家非裔美國人歷史文化中心 (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 。如果人生只可去一百間博物館,這一定是其中之一。
#NMAAHC
nmaahc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nmaahc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nmaahc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nmaahc 在 NMAAHC 9.99 K subscribers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gOD-Talk is a groundbreaking project led by the 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African American ... ... <看更多>
nmaahc 在 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 的推薦與評價
May 16, 2017 - African American life, history and culture explored here in Washington D.C.The NMAAHC building is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 writ ... ... <看更多>
nmaahc 在 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 Washington D. C. 418906 likes · 5821 talking about this · 525307 were here. W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