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注意到我們的氣象播報都會加入不一樣內容嗎?
這是天氣風險長久的習慣,希望大家能在每天接受最接近科學的氣象時,能夠多延伸吸收知識。於是我們很用心的會準備一點小點心,讓大家能在幾十秒內知道新知。
我們主要來源由:
1. 天氣風險公司是 NOAA 的 Weather-Ready Ambassador 天氣準備大使,負責推動災害天氣的教育傳播,我們會參考 NOAA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提供的資料。
2. 全球氣象主播群組,這是由 WMO 提供的相關資訊,全球氣象主播每天都會互通各地發生的現象。
3. Climate Central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支持的基金會,提供美國氣象主播相關氣候變遷相關資料,天氣風險也是支持的一環。
4. UNDRR 聯合國減災組織,天氣風險是企業會員。
5. HMEI 全球氣象產業協會,天氣風險是企業會員,WMO 也透過此平台和各產業溝通,也有相當多的訊息。
6. UNFCCC 相關氣候變遷訊息,我們每年參與 COP 氣候會議,有相關組織協助交換訊息。
7. 自製的相關內容,例如空氣污染、氣候變遷及減碳相關議題。
也歡迎朋友們提供給我們相關訊息。
noaa climate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疫情也無法阻止碳排濃度持續升高】
#巴黎協定要達成真的很難 #數字仍不斷突破天際
巴黎協定的目標是希望世紀末將升溫控制在2度C或1.5度C這樣的範圍內,也因此我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必須維持在450-500ppm之間,然而,目前的數字始終不容我們樂觀看待。迄今平均升溫已經來到1.2度C,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也已經超過了504ppm。
因為近期乾旱而了解到氣候異常的我們,有必要更了解近期地球的溫室氣體排放趨勢。
█去年全球碳排並未因為疫情而下降,創有史以來最高
日前,NOAA報告大氣中CO2濃度自有觀測紀錄以來,首次超過420ppm,即CO2質量大於大氣總質量的萬分之4.2,達360萬年來的最高點;去年CO2年均值412.5ppm,比起2019年增加2.6 ppm,#原先由於疫情而預期全球碳排有下降趨勢,但觀測結果顯示,雖然排放的 #增幅 較前一年減少,但年度排放量還是上升。NOAA的科學家Pieter Tans估計,若不是因為疫情,2020年將是CO2 增幅破紀錄的一年。
而為何碳排下降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仍上升呢?那是因為溫室氣體也有生命週期,例如CO2大約一百年,CH4約25年,使其在大氣中只要有排放,就會不斷累積。
PS:421.21 ppm的CO2含量是目前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數字,360萬年前的CO2估計含量類似,但非觀測紀錄,是從南極冰芯中捕捉的氣泡獲得的資訊推算而得。
█甲烷的增幅為史上(有觀測紀錄以來)最高
NOAA還發現,大氣中甲烷的含量在2020年也急劇增加,年增加量為14.7ppb(parts per billion,10億分之1濃度),是自1983年開始測量以來最大年度增幅。。英國南極調查機構(British Antarctic Survey)分析,甲烷暴增的主因來自農業與濕地,例如牲畜和肥料使用的高速成長,這意味:當各國政府在意識到減碳迫切之際,#大部分注意力仍集中能源轉型與二氧化碳,對於農業領域的減碳與甲烷排放問題,目前尚無具體有效的可行規劃,只能說,減碳之路路迢迢。
甲烷驟升的另一項來源是石油和天然氣生產與開採時的溢出,值得注意的是,#以天然氣作為氣候轉型的過渡能源(歐盟考慮列入綠能投資項目),雖然碳排較煤炭少,但甲烷排放會是一個副作用,其暖化潛勢遠高於CO2。
好在,甲烷的大氣生命周期較短,若能有效減量,大氣中得溫室氣體濃度也有望快速下降。因此,近日聯合國發布了一份甲烷減量報告,若要達成巴黎協定目標,化石燃料部分需要減量60%的甲烷、農業與廢棄物方面需要減量30%左右,從此方面去思考所謂以氣代煤的政策是否正確,是我們政府的重大課題。
https://news.un.org/en/story/2021/05/1091402
█「六氟化硫」(SF6)也達歷史新高
六氟化硫是1997年《京都議定書》列入的6種主要溫室氣體之一,根據NOAA觀測紀錄,該氣體也創下了10ppt(兆分之1濃度)的歷史新高,且大氣中含量自2003年以來已經翻倍。雖然比起主要溫氣的濃度低了幾個數量級,但SF6的升溫潛勢高出CO2兩萬多倍,在大氣停留時間也達數千年之譜。
六氟化硫因為絕緣性優,是輸配電設備中常用的絕緣介質,全球產出的SF6有八成都用於電子產業:手機、電腦、電動車的半導體元件中都需要它。隨著大量再生能源的布建,輸配電設備的增加或將伴隨SF6成長,需要審慎以待。
█ 未來五年升溫及可能超過1.5度C
從上述各種研究與觀察出爐後,聯合國的氣象組織WMO也於近日發表了報告,報告內指出,接下來5年內,將有40%的機率我們的升溫會超過工業革命前的1.5度C - 巴黎協定的最佳目標,儘管這僅單年度的短暫突破,但也是一項警訊。根據該報告的評估,接下來五年內台灣周邊也仍然會出現乾旱的情況,似乎得提前部屬我們的用水了QQ。
而面對各式各樣的極端氣候,到希望政府真的即早規畫,減緩與調適策略都要清楚地拿出來阿,不想明後年還再供五停二QQ。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o93kjv
https://gml.noaa.gov/aggi/
https://public.wmo.int/en/media/press-release/new-climate-predictions-increase-likelihood-of-temporarily-reaching-15-%C2%B0c-next-5
★氣候資料庫小科普: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是全球最重要的氣候監測資料庫之一,除定期提供趨勢分析、氣候圖譜、極端事件等統計資訊,NOAA在夏威夷大島上的莫納羅亞天文台(Mauna Loa Observatory)也會紀錄每日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該氣象天文台坐落於海拔4000多公尺高的莫納羅亞火山頂,能採樣最純淨不受雜質干擾的空氣,故自1950年代以來,便一直監測氣候以及大氣中的化學變化。
圖片改自聯合報
noaa climate 在 科學再發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氣候變遷對農業的影響甚鉅,包含強降雨、乾旱、病蟲害,甚至是海水酸化帶來的問題。
到底我們該如何提出哪些具體方案,才能真正解決農業目前面臨的窘境呢?
延伸閱讀:
還當氣候變遷是謊言?二氧化碳濃度已跨過警戒線!——《氣候緊急時代來了》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7833
noaa climate 在 NOAAClimate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Videos from NOAA Climate.gov. ... Drought, warmth are the big story of NOAA's spring 2021 outlook. 4.4K views8 months ago. ... <看更多>
noaa climate 在 NOAA Climate.Gov -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This page is moderated by the editorial staff of NOAA Climate.gov, primarily Tom Di Liberto and Rebecca Lindsey. We are contractors to NOAA's Climat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