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被廢棄的空間對我都有某種意義。我花了許多時間挖掘一個廢墟的歷史,有時候覺得自己有特權見證這些場域在這個年代嚥下它們最後一口氣息。」
城市總有某些角落被人遺棄,不願談論或提起,也不會出現在城市導覽介紹。廢墟,它們被囚禁在上個時代人類建構的理想美夢,可能連它們自己也尚未察覺,那屬於它們的輝煌已成過去。
攝影師 Reginald Van de Velde 走進這些廢墟,用鏡頭在破敗中記錄從前的故事,見證它們在這個年代殘留的最後氣息。在燦爛陽光、藍天與花朵之外,揭開世界一片美好的表象下,存在的另一種樣貌。
#ReginaldVanDeVelde #suspiciousminds #photography #攝影 #PolyshArt #PolyshCulture #PolyshFeature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olyshculture 在 鄧九雲 Joann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只要給貓一個圈,牠就會待著不動。然後看到的人總會指著快睡著的貓,嘻嘻哈哈說可愛可愛。貓會走進那裡,從不為了討好誰。就算那是一個陷阱也不會怪你,因為牠根本沒想到你啊。我的貓甚至不讓我看見牠進食,飼料總像在空氣中蒸發一般消失。我不被需要,所有的交集都只是剛好而已。我愛牠的原因是因為想成為牠,獲得對世界不屑一顧的勇氣,自顧自想幹啥就幹啥。
突然發現自己在框框裡是極有可能的。還以為是多麼澈底想被注視,不自覺把沒框到的手腳收攏進來時,才發現路人的視線不過都只匆匆一瞥而過。框久了,皮跟框會黏在一塊,要去哪都得扛著走,否則硬撕,就得皮開肉綻。
被框住的我是一具慢慢過時的身體。頸部以上最驕傲的部分只有耳朵。像兩塊小貝殼,遇見特別喜歡的人,我就低頭笑。然後把頭髮拤到耳朵後面,保持側十五度,讓對方的聲音好收進殼裡,然後記住我耳朵的形狀。至於五官其他的部分拆開來看,就沒什麼過人之處。但如果要討論五官之間的距離,我絕對會是個模範。
贏在距離從不是什麼壞事。距離製造陷阱,想像中的快樂與悲傷總是滑來滑去。所以有人喜歡矇著眼看世界,透過空隙窺視,像閃電後數著秒等待雷鳴。那是一種感官延遲,把五官的作用全拉開來,再重新拼湊起來用。好比一片片碎掉的經驗拼成一部得獎小說,再搬上銀幕,被重新拆解得面目全非。所以人們說天啊好好看好感動的時候,不過就是被其中一片碎片砸到頭,抹著傷口好奇嚐著不熟悉的鮮腥味然後大聲嚷嚷。
幾乎是了解過時的同時,就一直想辦法貼黏自己。每一塊碎片,放大都像在看萬花筒,但那有什麼意思呢?被重組後的整體單位,即使歪七扭八,才是不被時間定義的「我」。每隔一段時間,忍不住在身體紋上各式的幾何線條。隨著針尖破壞皮膚的疼痛,隱忍擠壓出的快感,產生可以容納一切的錯覺。想像身體是一個可扭動的空間,只要彎曲,就能皺縮。掌握的感覺帶來了開放與輕盈,像送自己去了某個一直想去的地方。
天花板油漆塌陷的那一塊,在夏日午後三點左右,被窗戶反射的陽光給框住。是為缺陷聚光的打燈方式,如同我們觀看自己,不斷放大身上不滿意的部位。右眼球下方露出的眼白比左眼多,鼻樑微微傾斜,露齒大笑時兩邊牙齒暴露的顆數不同,還有下巴弧線總是不夠立體。看著鏡子的時候,只顧細數所有的不滿,是什麼時候不再看見「我」了?
正在發育的嬰兒,被自己的手腳嚇到之後,才明白自己是一個單位。我們認識母親,然後是剩下的人。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去觀察、觸摸、感受,然後一切慢慢變質。開始判斷,丟擲情緒,退成局外路人,匆匆經過所有地方。站在透視的落地窗前,你在看我時我忘記看你了,帶著些許享受又假裝不自在的被你看。有人說那是沈溺虛榮,或是迷失。我們在沒有起點與終點的窗框裡迷路了,除非哪裡得先斷裂,否則「方向」是永遠都不會出現的。自己被框住這件事,都是突然被發現的。原來,在成為別人的風景之前,我們曾是自己最好的景象。
鄧九雲 Joanne 專欄|「自己在框框裡,是極有可能的。還以為是多麼徹底想被注視,不自覺把沒框到的手腳收攏進來時,才發現路人的視線不過都只匆匆一瞥而過。框久了,皮跟框會黏在一塊,要去哪都得扛著走,否則硬撕,就得皮開肉綻。被框住的我是一具慢慢過時的身體。」
「囗」:有個框,由人所組成的框。
「吾」:我,隨心所欲的身體、不需以性別註記。
「圄」:身陷在框裡的我。
「唔」:框還在那,我出了框,越走越遠。
在社會的空間裡,我們形塑、打亮自己的姿態,而後才突然發現自己被框住這件事。而在成為別人的風景之前,我們曾是自己最好的景象。
#圄 #LeCadreHumain #我們與囗的距離 #TaiwaneseArtist #PolyshCulture #PolyshArt 身體x空間x性別 Le Cadre Humain
polyshculture 在 連俞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搭配一邊夢遊一邊鎌倉
延伸閱讀的五本書
書籍推薦撰稿人是我
後置潤稿編輯是我超佩服的
Polysh編輯
我們都是個人株式會社成員
「剛抵達鎌倉時,接到了外婆過世的消息。於是有那麼些時刻,看著這座城市裡的街景,眼角目光總不自覺追逐著老婆婆們的身影。每天走上長長的斜坡,到市場挑菜、買菜……日常的片段細膩帶出了生活質地。那生活質地約莫是小川系筆下的故事。從一開始的《蝸牛食堂》,到後來的《山茶花文具店》,他的作品拯救了不同階段的我。在小川系的小說裡,生活中的苦澀與溫暖,所有的起伏與無常,都籠罩著一層朦朧的微光;好像發生再怎麼難過的事情,都能藉由他淡然口吻說出的生命寫照,靜靜走入,而後慢慢找到出口。」
書頁上的字句滑過眼前,是作者的獨白;滑過心底細細咀嚼思索,是讀者的獨白。書房 015,連俞涵。
#連俞涵 #一邊夢遊一邊鐮倉 凱特文化 #5BooksThatMadeMe #ReadingRoom015 #PolyshCulture #PolyshBook #PolyshReading #Polysh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