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設計讓生活更便利!更安全!】
#就是吸塵器很有名的dyson
James Dyson設計大獎從2005年首屆舉辦以來,先後投入超過 1 億英鎊支持教育或公益相關的突破性設計,至今資助高達250多項發明作品。看重台灣創新能量,James Dyson設計大獎連續七年在台徵件,初賽由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學生李彥寬奪下冠軍,兩組優異獎得主分別為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學生黃姿琪、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郭馨媛與倪偉星。
冠軍與優異獎作品將代表台灣前進國際舞台,與來自全球28個國家或地區的設計好手,共同角逐30,000英鎊高額獎金,更有機會將設計理念落實於日常應用。
一起來看這次的冠軍與優異獎作品:
🎖冠軍-zerogap,貼心打造「來廁自如」創新輪椅產品
台灣許多公共場所設有無障礙廁所,即便如此,行動不便人士如廁時,必須以兩側扶手為支撐,緩緩移動至馬桶上方,仍存在安全上的疑慮。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學生李彥寬洞察這項需求缺口,設計作品「zerogap」為全新型態的輪椅產品,透過可以向外開展的扶手與前後調整的椅墊,縮短輪椅與馬桶之間的距離,無需旁人協助就能擁有舒適且安全的如廁體驗。
台灣人口老化嚴重,預計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藉由優化輪椅設計,為長者、行動不便或身障人士帶來更友善的環境空間。
🎖優異獎-Walk Oxygen 行走版氧氣面罩
疫情持續於全球蔓延,口罩成為民眾外出不可或缺的配備。但長期戴佩口罩可能造成缺氧、胸悶等不適情形,對於平時有戶外運動習慣的人尤其如此。
由此延伸,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學生黃姿琪著手設計一款融合防疫口罩與氧氣裝置的運動夾克。Walk Oxygen將氧氣製造機設置於夾克中,通過管線將氧氣輸送至口罩,即使在疫情期間必須戴著面罩運動,也能確保吸入充足的氧氣,維持運動成效與呼吸品質。
🎖優異獎-LightAid 劃時代的急救設備
你知道嗎......台灣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面對無預警的突發性心臟停止,市面上雖已有許多電擊急救設備,民眾卻因擔心操作不慎而對施以援助有所遲疑。
為了解決問題,減少遺憾,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的郭馨媛與倪偉星設計出全新世代的急救設備,LightAid結合CPR(心肺復甦術)與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並透過語音教學與圖示,指引救援者先將AED貼片黏貼至患者身上的正確位置進行電擊,再施以 CPR 急救。
CPR 裝置更採用帕斯卡原理的液壓系統,輸出雙倍力量,協助緊急救援人員保留體力進行更長時間的心肺復甦術,更藉由握把兩側的操作提醒燈示,確保救援者以正確姿勢進行施壓,提升救活率。
#BeautiMode #Dyson #JamesDyson #JamesDyson設計大獎 #設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40的網紅Kuo Choyc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ed貼片位置」的推薦目錄:
aed貼片位置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VF的最佳治療方式,即為去顫電擊。VF發生之後,一分鐘未給予電擊,則成功率減為7-10%。如果在前一分鐘立即給予電擊,則存活率可達90% 。因此,儘速電擊在VF之緊急治療中扮演決定性功能。 VF如果發生在醫療院所之內,則3分鐘之內,應給予電擊。若發生在醫療院所外之一般地區,則3-5分鐘之內,應儘速給予電擊。研究調查指出,發生VF猝死時,3-5分鐘內給予CPR及AED,存活率高達41~74%。這是電擊VF的努力方向。因此,也衍生出自動體外電擊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與公用電擊器(Public Access Defibrillator, PAD)。 在院外地區發生猝死的VF,在3~5分鐘之內,如果立即給予CPR,及使用AED,存活率可以高達41~74%。 AED是一種半自動式之電擊器(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亦有完全自動之電擊器),因為步驟三之電擊,必需經由施救者親自按下按鈕,才能發生電擊效果。 AED是經由兩個電極貼片,置於病人的胸前,依照機器電極片之圖示貼上,一個置於胸骨右側,另一側置於心尖位置。 貼上電極片之後,將導線插入AED中,此時,機器會出現EKG,會自動分析是否VF。如果是VF,機器會發出語音指示:「給予去顫電擊!」。當AED 自動充電後,電擊按鈕會亮起來,施救者就按指示,直接按下,去顫電擊。 使用AED的注意事項 若病人裝有心律調節器(pacemaker),或心臟內自動去顫器(ICD),應離開該裝置5公分,避免直接貼在這些裝置之表皮上來做電擊治療。貼上之前若有水份,應先拭乾,若胸毛太多,應先剃除。有其他藥物貼片,應先拿掉。 若病人裝有心臟內自動去顫器,先等 ICD發生電擊作用,30-60秒後,再貼上AED。 如果病人有生命跡象,不要貼上AED。 如果病人在水中,先移出,迅速擦拭胸前水份,再貼上AED。 在冰上或雪上,亦可以使用 AED。 搬動病人時,不要作AED之心律分析,以免誤差。 AED使用的是雙向波電流,能量為120-200焦耳左右,每次電擊均是同一能量。其效果與單向波之360焦耳相同。 單型性或多型性VF,如果心跳速率超過AED內預設數值,則AED亦可電擊。但有些AED,則無法電擊VT。 1~8歲之兒童應使用適合兒童規格的貼片與AED。 小於一歲之嬰兒,勿使用AED。 醫院內亦可裝設AED,尤其在特定地區無法在3分鐘之內得到電擊器支援時,應訓練其醫療人員使用AED,發揮立即電擊急救之功效。 如果將AED置於公共場所,以供緊急使用,稱為PAD( Public Access Defibrillator)。例如:機場候機室、學校、監獄、購物中心、賭場、或大型運動會。依據美國心臟協會之建議,設置AED的地方,具有以下之特點: 經常會有心臟突發的例子。(估計為每1000人一年中,有一個病例) 如果經一般急救系統(EMS),5分鐘之內,無法到現場提供電擊器。 如果5分鐘之內,EMS可以到達,並可以辨認心跳停止,給予CPR及貼上AED。 AED之推廣,應配合EMS之系統運用,及一般民眾對於心跳停止之認知與CPR之必要性。
https://medclinical.wordpress.com/2020/07/19/%e4%b8%89%e8%87%aa%e5%8b%95%e9%ab%94%e5%a4%96%e9%9b%bb%e6%93%8a%e5%99%a8-aed/
aed貼片位置 在 小魚共游-職能治療師/游泳教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嬰兒急救課程分享】
11月中時,哇貴噎到了QQ
雖然好險拍出來,但總之那時就立刻報名台北聯合醫院嬰幼兒與成人急救課程。
每隔一段時間讓熟悉急救流程與步驟,發生意外時才有可能正確操作啊!
以下簡短的整理上課紀錄和詢問講師的問題
🚥CPR流程
叫:確認意識、呼吸狀態
叫:請人打119、拿AED
C:實施CPR
D:開始使用AED
🔷因民眾版的口對口人工呼吸正確率太低、效果太差,因此以心臟按摩為主,現在已不推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此外正確實施心臟按摩時,有強制換氣的效果
🔷8歲以上以成人方式按壓;1-8歲以單手按壓;小於一歲使用兩手指頭(縱向)按壓
🔷熟悉住家附近的AED擺放位置,注意有無兒童模式或貼片;若無則使用大人的亦可。小於一歲以下的嬰兒不使用AED
🚥哈姆力克
🔷瞬間力道決定異物是否容易被排除
🔷1歲以下的幼兒使用拍背、翻身壓為主
🔷異物排除後,仍建議就醫檢查
另外,因為哇貴噎到的事情讓我們好好思考整個環節的問題,這邊也整理如下
🚥當發現孩子口中有異物時
🔷先不急著挖
🔷將孩子抱在一個很穩定的姿勢
🔷鼓勵孩子吐出
🔷一人以非常穩定的姿勢固定頭部身體
🔷一人捏住臉頰強迫孩子張口
🔷看到異物時「快、狠、準」取出
雖然孩子口中有異物是危險的,但更危險的是大人在慌亂挖取的過程,孩子情緒不穩開始崩潰大哭扭動,這時才是最最最容易發生了異物哽塞的情境!!!
因此,先冷靜的固定孩子姿勢,再快狠準的拾取孩子口中異物,降低孩子因為崩潰大哭扭動掙扎而導致異物哽塞!
🚥當孩子吃飯嗆到時
嗆到時,可在旁模仿咳嗽鼓勵孩子自行咳嗽排除,此時避免將孩子抱起或拍擊背部,避免因拍背更容易讓食物進到氣管。當孩子出現無法呼吸、無聲但痛苦的表情時,則需要進行哈姆力克法。
⭕事前模擬急救情境和流程
無法排除異物時,一人騎車一人抱著孩子同時進行CPR衝急診室是我們目前想到最快速的方式。住家附近約一公里就有教學醫院,因此在發生緊急狀況時,這是我們想到最快能抵達醫院的方法了。火災時的逃生路線也是需要事前模擬的啊!
以上,若整理的有錯誤地方歡迎留言告知,最後推薦大家報名急救課程,實際演練急救流程(而且還可以練習哈姆力克法!正確的實施要讓氣瓶可以一次噴出兩個海綿,我大概練習十次後才真抓到手感)
#噎到真的好可怕
#這篇來推廣大家要去上急救課程
#急救知識人人必備啊
aed貼片位置 在 Kuo Choyc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aed貼片位置 在 慈濟大學衛保組- AED貼片的位置:左乳下、右鎖骨下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AED貼片 的位置:左乳下、右鎖骨下,避開心臟節律器的位置。 ... <看更多>
aed貼片位置 在 [雜談] AED - 看板EM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之前的討論提到了 AED
大家也提到了許多的觀念跟想法
那就繼續把 AED 的觀念跟想法繼續跟大家分享
這是在之前好幾年前受訓時的筆記
距離現在已經有點時間了
所以部分 AED 的操作程序或許跟現在略有不同
在不同的地方小弟會註解作說明
很抱歉
昨天晚上 POST 出來的版本
小弟沒有把現今跟過去的操作流程區隔清楚
以致部分資料是有誤的
在此跟各位版友說聲抱歉
如果資料內小弟沒有更改修正到的
煩請各位學長學姊予以協助提醒小弟
以利大家能夠收到最精確的資訊
-------------- 正文開始的分隔線 --------------
1.AED 的電擊板有沒有電流方向性?有沒有正負極性?
某些有而某些沒有,以目前國內 EMS 普遍使用的的兩種廠牌機型來說,
FR2 有極性限制,而 SurvivaLink 沒有極性限制。
原因係 FR2 為單向電流而 SurvivaLink 為雙向電流。
補充說明:
感謝 sweetxx (小柑仔) 學姐提供的資料
就本人的專業部分
回應以上兩點
目前台灣所有有上市的 AED,全部都是雙相位的
就算已經停產很久的 PHILIPS FR1 也是雙相的喔
那麼為什麼大部分的廠牌與機型
都要特別要求要按照貼片的圖示位置來貼呢?
且為什麼(從前兩篇的文都有提到)電流是由心尖往鎖骨再往心尖呢?
因為
這是實驗的結果
治療效果最好的方向與比例(一塊較大一塊較小)
因此
貼反有沒有關係?
一樣可以電擊
只是電擊成功的機率比較低
其實就算是 Survivalink 牌,現在叫做 CardiacScience了
他的專業版 AED,型號叫做 Powerheart G3 pro
說明書上寫配合使用的貼片也是具有方向性的喔
但是 FirstSave 或 Powerheart G3 配的貼片則是沒有方向性的
理由是甚麼我就不知道啦
不過既然他的程式還有 P 坡倒置的功能的話,我想他還是有方向性的..
另外
為什麼要右上左下貼
這個就是電流通過心臟最大的面積啦
可以使作用的範圍最大囉
2.AED 的電流,單相位電擊跟雙相位電擊的差異性在哪?
簡單的說:
單向:一巴掌把人打醒。
雙向:左右同時開攻,兩巴掌把人打醒。
補充說明:
感謝 sweetxx (小柑仔) 學姐提供的資料
關於單相與雙相
之前有人在我的 blog 問過我
所以有寫了一篇簡易版的說明
(其實我以前還有做過說明單張,有圖解,但是是2004年做的有點過時了)
簡單說明如下
完整版請見
https://tw.myblog.yahoo.com/little-orange/article?mid=426&prev=727&l=f&fid=21
( https://0rz.tw/wXGfE 此網址為上列網址之縮網址)
最早的電擊器就是所謂的單向(相)電擊器
放電的方式是單一方向的電流,從A(Apex)的paddle放電傳到S(Sternum)的 paddle
就物理學來說是單相位的
單位時間內電流穿過心臟一次
從圖上可以看到波型與坐標軸間的面積就是能量
電擊成功的因素在於"穿過心肌的足夠又有效的電流"(註1)
為了達到這個足夠的電流
就必須用高能量與高電壓來放電(所以舊的 ACLS 電擊能量是200-300-360 joule)
而產生高能量則會產生一個峰值電流(peak current)
即上圖尖尖部分
越高越尖對心臟造成的傷害就越大
--------------------------------------------------------------------------------
因此
為了減低電擊對心臟預後的傷害
因此產生了雙向(相)電擊器
放電的電流是兩個方向的,從 Apex 流向 Sternum 再流向Apex,
電流來回共穿過心臟兩次
經研究雙向(相)電擊不需要像單相電擊那麼高的能量與電流就可以
達到同樣的效果,甚至效果更好預後更佳
但是又沒有達到到底要多少能量的定論
因此對雙向(相)電擊的能量
就依照各廠牌電擊器的建議能量來使用囉
醫院最常用的 PHILIPS 的小藍,建議能量是150(P牌建議) or
200(2005 ACLS 說直接調到最大那個能量)
如果是 ZOLL 的小白就是 120 啦
Medtronic 的小白則是 360
而如果是同步電擊請看電擊器的使用說明囉
3.為什麼電擊貼片一定要貼在病患的右上左下呢?顛倒行嗎?
FR2 機型一定必須依其極性位置貼放貼片,SurvivaLink 屬雙相位電流,其
貼片並無限制,也因其無貼放位置之限制,所以所得到的波形常會出現上下
顛倒,這就是為什麼 Rescuelink 作業軟體的工作列上會有一個波形倒置的
功能。
4.AED 兩次評估後都不建議電擊,你要先上車還是先 CPR 在上車?
個人的做法是:上車!搬運過程中持續找機會 CPR,太多次的經驗告訴我們,許多
患者都是在搬運及送醫過程中因持續 CPR ,使得原本不建議電擊的心律轉換成建
議電擊的心律。
(註:這邊的是在 2005 年前的 AED 操作程序)
目前的操作流程為:
非目擊倒下:
不管有無電擊,同時間另一人應移至病人胸部側邊以便能在電擊後馬上開始胸部按
壓,重新開始五週期或約二分鐘之一人 CPR
目擊倒下:
不管有無電擊,同時間另一人應馬上開始胸部按壓,重新開始五週期或約二分鐘之
一人 CPR
5.AED 是以電位來評斷,不建議電擊時,你還會重新評估頸動脈嗎?
那是絕對要的!沒有第二個答案!
(註:這邊的是在 2005 年前的 AED 操作程序)
目前的操作流程為:
非目擊倒下,且 AED 在判讀的同時,EMT 要同時檢查脈搏
6.AED 電擊一次後就不建議電擊,會有什麼原因發生?
那代表著除顫成功!電擊不是要把人電活,而是要去除顫動。
患者心肺功能停止可能出現建議除顫及不建議除顫的兩組心律:
建議除顫之心律:VF、VT
不建議除顫之心律:PEA、Asystole
AED 依心率、振幅、波長、斜率...等分析出 VF、VT,若經電擊後可能出現
Asystole、PEA、NSR(正常竇性節律),則不會再建議電擊。
7.AED 是對心臟亂跳的病人在用,電過之後就一定會正常跳動嗎?
絕大多數不會!絕大多數會變成 Asystole!
8.CPR 的心外按摩是不是會產生電位?
電位差的產生是因為心肌內鈉、鉀、鈣離子流動所產生,CPR 時胸壓或許有可能
造成這些離子流動,但電位差的產生並不是源自心臟主動或被動的收縮。或者我
們這麼說:電位差造成心臟收縮,而非心臟生縮造成電位差,這是因果關係,不
可以顛倒的!
9.你喜歡用 Philips FR2 還是 SurvivaLink FristSave?為什麼?
Always FR2...........真的很不想說............ SurvivaLink 在個人的評價
裡無異於玩具。
(註:這是教官的使用心得)
問了這些問題,有時間大家來思考看看
去顫一次之後就不建議電擊,你測量頸動脈還是摸不到!
你會重新測量嗎?還是直接就開始 CPR 準備送上車了?
就 BLS 層級而言,同時 CPR 並準備後送似乎是唯一的做法。
那你會不會希望說 CPR 一分鐘後又能再電一次?
那你有沒有想過,既然去顫後不建議電擊,是不是心臟不亂跳了?
那既然心臟不亂跳了,那為什麼要 CPR 呢?
除顫一次後不建議除顫,並不代表心臟已經恢復正常,也可能代表心臟已經停止
放電及收縮了,心臟不動了血行動力消失,要不要 CPR ?
(註:上面這邊的是在 2005 年前的 AED 操作程序)
目前流程:只電擊一次
-------------- 正文結束的分隔線 --------------
祝
出入平安
--
支持我一生的信念有三:
知識、情愛、和對人類的苦難無可抑扼的憐憫
※ 編輯: southernwood 來自: 61.62.243.227 (01/28 09:3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