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2019)
其實原本沒有打算要看,但因為最近看完《艾莉塔:戰鬥天使》,正在閱讀其原作《銃夢》,所以重新在思考有關於賽博龐克以及科幻電影總總問題,因此,為了更了解當代科幻電影的發展,所以便覺得自己需要好好的考察這部號稱中國科幻電影里程碑的電影。
但總體而言,看完全片之後,感想卻是相當失望的。
《流浪地球》的故事概念很簡單,說的是近未來當太陽膨脹將吞噬地球的時候,地球人決定開啟「流浪地球」計畫,在地球表面設立一萬座推進機,預計花兩千五百年的時間,將地球拉離太陽系,抵達新的星系,以保存地球人的安全。而故事便是發生在「流浪地球」計畫開始的若干年後,地球因為接近木星,所以即將被木星的引力所吸收而瀕臨瓦解,於是一場拯救地球存亡的行動就此展開。
姑且先不論整部電影關於科技想像有多麼天真以及故事邏輯漏洞有多少,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徐皓峰當年拍完《一代宗師》後接受媒體採訪所說的一段話。他說:「西方人要完成自我,往往最終依靠宗教(另外也可能依靠信仰,依靠科學),如果未能完成這個歸宿,會很焦慮。但是中國人(完成自我)的歸宿往往是史學,我終於厘清了我自己對歷史的脈,理清楚了歷史的線索,我就知道為什麼會有此刻的我。所以中國人的歸宿是很具體的,雖然說得意而忘形,但是中國人的情感歸宿一定是要形神俱妙的,這段歷史中所有的人情世故都要弄得很清楚,在這種探討中愛恨情仇可能很次要,時代的大悲劇可能也不是很重要,很多時候都是在探討老的人情世故,老的規矩,這裏面是有中國人的樣子。所以中國人的烏托邦不是在未來,不是在想象中,而是在一個歷史的瞬間,這是中國人的歷史觀。我覺得王家衛拍《一代宗師》,就是要完成這樣一個歸宿。」
而如果依循這樣的脈絡,其實可以看出東西方間史觀本質上的差異,西方文明的未來存在於未來與進步,因此他們極盡所能的發展科技,上太空、登月球,對未來有諸多想像,將原先自我為中心的模式放進宇宙的規格中思考,進而更進一步認識自己,於是乎諸多科幻電影於焉而生。但相對的,中國文明的未來則是存在於過去,他們極盡所能的想要回到過去,想要回到盛唐、漢初,甚至是春秋戰國,對他們而言,最好的年代永遠已經過去了,而一輩子能做的是,便是想盡辦法的回到原先的那個狀態,想盡辦法的回家,回到理想中的歷史瞬間。
或許我們可以大膽的說,中國其實是沒有科幻土壤的,因為他們本質上就不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那又該怎麼談對於未來的想像呢?曾經跟一個中國的編劇聊天,他說中國之所有沒有科幻,除了中國沒有傳統西方的科幻土壤之外,中國的科幻其實已經變成了中國共產黨、文化大革命,那些便是他們對於未來最極致的想像了,而既然這些都已經存在,畢竟甚麼事,中國共產黨都能幫你解決,那中國又怎麼需要科幻呢?
因此,在這樣的認知之下,觀看《流浪地球》或許便會好受一些,因為它本質上就不是一部科幻電影,雖然有些賽博龐克的影子,但並不是甚麼電影出現的太空、AI、宇宙、高科技的交通工具就是科幻電影,也不是充滿CG的畫面將故事填滿便可以從中獲得甚麼科技上的反饋及省思。科技始終於來自於人性,而科幻的想像往往來自於身處高端科技、低能生活,乃至於隨之而來相對疏離及剝奪感之下對於文明、對於人類本質價值的反思。只是很可惜的是,這些在《流浪地球》中全部都看不到,只看到一堆人有錢、有閒之後,在一堆CG中跑來跑去,也不知道在忙什麼。在他們身上看不見角色深層存在的渴望,看不見動機,也看不見衝突。更逞論甚麼進一步的反思了。
反正最後中國共產黨都會跳出來拯救大家,幹嘛思考那麼多呢,把地球推離太陽系也是合情合理的,沒事兒沒事兒,這哪事甚麼科幻電影呢,這就是一部過年返鄉賀歲片罷了。別慌。
ai矩形格線工具不見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流浪地球 (2019)
其實原本沒有打算要看,但因為最近看完《艾莉塔:戰鬥天使》,正在閱讀其原作《銃夢》,所以重新在思考有關於賽博龐克以及科幻電影總總問題,因此,為了更了解當代科幻電影的發展,所以便覺得自己需要好好的考察這部號稱中國科幻電影里程碑的電影。
但總體而言,看完全片之後,感想卻是相當失望的。
《流浪地球》的故事概念很簡單,說的是近未來當太陽膨脹將吞噬地球的時候,地球人決定開啟「流浪地球」計畫,在地球表面設立一萬座推進機,預計花兩千五百年的時間,將地球拉離太陽系,抵達新的星系,以保存地球人的安全。而故事便是發生在「流浪地球」計畫開始的若干年後,地球因為接近木星,所以即將被木星的引力所吸收而瀕臨瓦解,於是一場拯救地球存亡的行動就此展開。
姑且先不論整部電影關於科技想像有多麼天真以及故事邏輯漏洞有多少,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徐皓峰當年拍完《一代宗師》後接受媒體採訪所說的一段話。他說:「西方人要完成自我,往往最終依靠宗教(另外也可能依靠信仰,依靠科學),如果未能完成這個歸宿,會很焦慮。但是中國人(完成自我)的歸宿往往是史學,我終於厘清了我自己對歷史的脈,理清楚了歷史的線索,我就知道為什麼會有此刻的我。所以中國人的歸宿是很具體的,雖然說得意而忘形,但是中國人的情感歸宿一定是要形神俱妙的,這段歷史中所有的人情世故都要弄得很清楚,在這種探討中愛恨情仇可能很次要,時代的大悲劇可能也不是很重要,很多時候都是在探討老的人情世故,老的規矩,這裏面是有中國人的樣子。所以中國人的烏托邦不是在未來,不是在想象中,而是在一個歷史的瞬間,這是中國人的歷史觀。我覺得王家衛拍《一代宗師》,就是要完成這樣一個歸宿。」
而如果依循這樣的脈絡,其實可以看出東西方間史觀本質上的差異,西方文明的未來存在於未來與進步,因此他們極盡所能的發展科技,上太空、登月球,對未來有諸多想像,將原先自我為中心的模式放進宇宙的規格中思考,進而更進一步認識自己,於是乎諸多科幻電影於焉而生。但相對的,中國文明的未來則是存在於過去,他們極盡所能的想要回到過去,想要回到盛唐、漢初,甚至是春秋戰國,對他們而言,最好的年代永遠已經過去了,而一輩子能做的是,便是想盡辦法的回到原先的那個狀態,想盡辦法的回家,回到理想中的歷史瞬間。
或許我們可以大膽的說,中國其實是沒有科幻土壤的,因為他們本質上就不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那又該怎麼談對於未來的想像呢?曾經跟一個中國的編劇聊天,他說中國之所有沒有科幻,除了中國沒有傳統西方的科幻土壤之外,中國的科幻其實已經變成了中國共產黨、文化大革命,那些便是他們對於未來最極致的想像了,而既然這些都已經存在,畢竟甚麼事,中國共產黨都能幫你解決,那中國又怎麼需要科幻呢?
因此,在這樣的認知之下,觀看《流浪地球》或許便會好受一些,因為它本質上就不是一部科幻電影,雖然有些賽博龐克的影子,但並不是甚麼電影出現的太空、AI、宇宙、高科技的交通工具就是科幻電影,也不是充滿CG的畫面將故事填滿便可以從中獲得甚麼科技上的反饋及省思。科技始終於來自於人性,而科幻的想像往往來自於身處高端科技、低能生活,乃至於隨之而來相對疏離及剝奪感之下對於文明、對於人類本質價值的反思。只是很可惜的是,這些在《流浪地球》中全部都看不到,只看到一堆人有錢、有閒之後,在一堆CG中跑來跑去,也不知道在忙什麼。在他們身上看不見角色深層存在的渴望,看不見動機,也看不見衝突。更逞論甚麼進一步的反思了。
反正最後中國共產黨都會跳出來拯救大家,幹嘛思考那麼多呢,把地球推離太陽系也是合情合理的,沒事兒沒事兒,這哪事甚麼科幻電影呢,這就是一部過年返鄉賀歲片罷了。別慌。
ai矩形格線工具不見 在 Adobe Illustrator交流討論區| 請問圓角控制點是怎樣打開的 的推薦與評價
在家用機印會有個方框的,但大機印刷又沒有的… See more. 3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