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30日,WHO悄悄地更新了它的網頁,在冠狀病毒傳播途徑之下的說明,除了飛沬之外加上了也可以經由氣膠傳染。紐約時報記者 Zeynep Tufekci 在一篇報導中說:「這可能是這場瘟疫中最重要的新聞,但沒有記者會,沒有發表會,沒有人注意。」
但 Marr 就是「沒有人」,她注意到了。這個時機不是巧合,是因為她、李玉國以及另兩位科學家剛在最有影響力的《英國醫學期刊》發表了一篇社論,標題是《 Covid-19 has redefined airborne transmission 》(《Covid-19 重新定義了空氣傳染》)。總算,這次她不用投稿,是編輯主動找上門來。她的團隊也在SSRN上發表了這次文獻考古的結果。
一個星期之後,CDC悄悄地跟進,把氣膠列為 Covid-19 最主要的傳染途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正式爆發第三波疫情,早前港大有研究指,通風不足是病毒於室内傳播的關鍵因素,或會造成「機會性空氣傳播」(Opportunistic Airborne)。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表示,在空氣不流通的場所內,如病人所噴出的飛沫或飛沫核病毒量夠高,較細及較輕的飛沫核或可飄到數米遠,造成有限度的空氣傳...
airborne傳染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覺得說漏嘴也沒有關係(?)
我們更要因此敬佩這個單位為我們的付出
因為接下來該醫院的每一天的應變措施、危機對話
記錄下來都是台灣非常可貴的經驗
--
不過還是回到一個問題,為何封院並不好?
為何SARS時期,和平醫院封院是不好的經驗?
主要是由於SARS和COVID19這類冠狀病毒
是會在空氣中生物氣溶膠有效傳播
在ELSEVIER《醫院感染雜誌》
有文獻做過醫院內生物氣溶膠各處的密度測試
醫院的公共區域,與限制出入區域,其實密度並不高
恐怖的差異是在 #一般住院病房 的區域,密度最高
推測可能就是來自於醫院建築內空調回風的問題
即便微負壓了,如果醫院內回風沒有與送風完全隔離
那長期封在病房工作,都不離開,其實就真的非常危險
這也可能是當初郵輪很慘烈的原因之一...
另在ELSEVIER的《環境國際》期刊在去年9月有刊載:
"How can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indoors be minimised?" (如何在室內將COVID-19的空中傳播減至最少?)
明確指出,許多醫院在病房區域都自然通風,包括在重症加護病房
但是,如果氣流通道受阻(例如,通過關閉門窗)
則空氣傳播的病原體濃度會急劇上升,導致空氣傳播和感染的風險增加
因此有交叉院內感染危機的醫院,可能接下來
1. 感控部門會介入工程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減少空氣傳播感染的風險。
2. 使用現有系統,以提高現有通風率(室外換氣率)。
3. 消除通風系統內的任何空氣再循環,以便僅供應新鮮的(室外)空氣。
--
目前前進指揮所的設置,強化危機溝通
和維持病人只出不進,是比較好的選擇
如果我沒記錯,因為鄰近桃園國際機場
該醫院就是全國傳染病防治網的北區應變醫院
你不應該把它當成是一個疏漏
而是當做是我們的前哨兵,反應最新狀況
前哨兵出事,不是代表前哨兵不行
而是代表敵人最新的一波攻擊變得更猛烈
你要這樣看才對
airborne傳染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雖然目前對於SARS-CoV-2是否可經由空氣傳播並沒有共識,此文作者根據許多觀察現象提出SARS-CoV-2可透過空氣傳染的可能性(如具傳染力的SARS-CoV-2可存在於小於5 μm的空氣微粒),並強調COVID-19的預防措施也應包含空氣傳播路徑的阻斷。
建議如下:
(1)公共區域應有充分通氣且有效率換氣的通氣系統。
(2)通氣系統應加上阻斷空氣傳播的設備,如紫外線消毒、高效濾網(HEPA)、局部排氣通風等。
(3)避免人群過度擁擠,特別是在公共運輸工具及公共建築物空間。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吳綺容醫師摘要整理,完整文章,詳: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1543/)
📋 Oxford Academi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Clinical Infections Diseases - 2020-07-07
It is Time to Address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 Author:Morawska L, Milton DK.
■ Link: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628269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0/08/11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airborne傳染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正式爆發第三波疫情,早前港大有研究指,通風不足是病毒於室内傳播的關鍵因素,或會造成「機會性空氣傳播」(Opportunistic Airborne)。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表示,在空氣不流通的場所內,如病人所噴出的飛沫或飛沫核病毒量夠高,較細及較輕的飛沫核或可飄到數米遠,造成有限度的空氣傳播。
他指如患者本身並無戴口罩,四處咳嗽及打噴嚏時,如該為空氣不流通的場所,氣流或可把較帶有大量病原體、較細及輕的飛沫核帶到另一人身上,而即使該距離已逾2米,已可造成有限度的空氣傳播。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90後生活態度】大學畢業去梅窩麵包舖打工 遇良心業主免租一年開海邊餐廳 (果籽) (https://youtu.be/Gv-D_2uSOQE)
【大汗淋漓】出門前用止汗劑原來係錯 專家教你點揀點用最有效(果籽)(https://youtu.be/XQWGlracJPg)
【「猛鬼戲院」金茂坪】情侶放火自殺?睇戲有怪聲?金茂坪荒廢30年重建 觀塘友:鬼故源於山泥傾瀉(果籽)(https://youtu.be/nu03OL8jXzM)
【魚肉燒賣比拼】 點心顧問盲試六大叮叮魚肉燒賣 冠軍有魚香味又彈牙 最差一陣麵粉味連咬開都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QsF59sHD3Wk)
【元朗消夜王者】神級鑊氣炒飯檔重開 日賣70盒 $50/盒即叫即炒 老闆炒到手骹移位:冇理由因為賺多啲而一次過炒 (https://youtu.be/-DjDZdrM1o4)
#果籽 #第三波疫情 #飛沫傳播 #林緯遜 #通風 #N95 #空氣傳播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folimn2NL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