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上半年載板三雄的獲利,都因為 ABF 市場需求大好而大幅提升,而且預期 ABF 供需缺口在2022 年會達到最大,報價還是有上修的空間,表示未來還能繼續好下去,到 2023 年產能緊張的狀況才漸舒緩,甚至也有法人認為要到 2025 年供需才會趨於平衡。
高規格的 ABF 載板興起主要原因如下:
● CPU、ASIC 等高速運算(HPC)處理晶片應用增加、
● 5G 基地台、資料中心、網通設備及其他新型終端需求增加、
● 先進封裝使用 ABF 載板尺寸更大,難度更高會消耗更多產能。
但為什麼載板三雄中,隸屬於台塑集團的南電近一年股價漲幅可以高達 208%?
---超快速掃描南電業務---
ABF 占南電營收近 5 成,是載板三雄中最高者,可以說是 ABF 概念股中純度最高的,所以 ABF 市場越緊缺,南電營運獲利受惠幅度也會比較大。
主要客戶是超微 AMD、NVIDIA;產品應用面網路通訊占比最高,其次是消費性電子。市場需求大爆發下,最稀缺的就是產能了,那影響營運最重要的 ABF 產能什麼時候開出?
---南電產能連續三年固定開出產能---
從附圖可以看到 2019 年南電的 ABF 產能利用率開始拉高,同年也開始擴建昆山廠 ABF 載板生產線,而且主攻層數高、面積大、技術難度高的 5G 網通設備、交換器、伺服器等使用的載板,這代表產品平均售價 ASP 和毛利率將會隨產能開出後提升。
2018 下半年開始有不少大廠搶載板產能,2019 年高速網路、高速運算加速發展,南電也在網通、交換器、伺服器等應用帶動下,產能利用率與產品單價開始攀升,營運漸入佳境,隨著產能滿載到達營運巔峰。
到達顛峰後要怎麼持續推升營運獲利,就是要靠產能,南電在這三年都有不同的 ABF 產能規劃,為的就是每年穩定開出 10-15%的新產能。
三年 ABF 產能擴產計畫:
● 昆山廠產能在 2021 年第 2 季全數開出。
● 向母公司承租錦興廠區,2021 年底有新產能,2022 年首季將全數開出。
● 樹林廠擴建目標 2022 年底前完成,2023 年第 1 季投產。
---從虧錢到賺錢 再到賺很大---
2019 年不但開始擴建產線,南電還表演了絕地大反攻,從數年的虧損大幅翻轉向上,而且在全球疫情最燒的情況下,營運呈現高速成長,月營收頻創歷史新高。
不僅營收,本業獲利也同步跟上,2020 年第 2 季營利率更從 4.95%跳升成雙位數 10.88%,今年第2 季因為昆山廠產能開出,ABF 營收比重開始提升,而且良率優於預期,加上漲價效益,今年第 2季的毛利率提高 6 個百分點營利率再跳升為 23%,EPS 也持續創高,今年第 2 季已達 3.61 元。
---成本結構是同業最佳---
投資新廠會有成本和折舊的問題,我們先來了解產品的製造成本,是來自於:原料、工錢與雜七雜八的費用。
而載板產業的原料和工錢對於同業來說是差不多的,要漲就會一起漲,差別並不大,所以重點就是在於費用。
而費用裡面,占比最大的就是折舊,我們從下方比較表中可以看到,三雄的折舊毛利占比逐季下降,但南電降最快、表現最佳,2021 上半年只占毛利三成。
那已知的是 ABF 產業前景很好,產能也已滿載,所以成本越低,能獲得的毛利相對來說就更高,也使他第 2 季獲利可以上升的得這麼快。
即使未來 ABF 載板在 2023-2025 年的需求不如現在預期的會持續好下去,南電也因為低成本,獲利會比較有撐。這也是南電值得長線投資的主要原因。
#南電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md nvidia比較2023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金融時報報導了Intel受到駭客攻擊的事件
讓Intel(INTC)在昨晚收盤前6分鐘發布了最新一季的財報
最後15分鐘股價漲近2%,收盤上漲6%
在最新一季的財報中
整體營收為20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
不過是還高於分析師預期的
由於疫情關係讓晶片意外需求大增
電腦銷量較去年同期成長33%,尤其是遠距工作讓筆電銷量強勁
個人電腦營收109億美元,較去年成長9%
但數據中心的需求減緩,表現則沒有上季那麼亮眼
數據中心營收61億美元,較去衰退了16%
從事自動駕駛技術的子公司Mobileye營收也有不錯的表現
但目前占總營收比例仍然很小 沒辦法有顯著的貢獻
去年12月時 避險基金Third Point,也是激進投資者Daniel Loeb
曾經建議Intel把設計跟製造分開
專注設計,外包製造給其他公司
也因此市場相當關注公司是否會將產能再外包給台積電
新任CEO Pat Gelsinger電話會議中也提到
公司仍會繼續營運晶片製造業務
到2023年仍會由自家生產大部分的晶片
雖然仍會將部份產能外包
但這個消息仍讓公司股價盤後下跌4%
也影響到台積電ADR的股價
台股今天台積電也是比較弱勢的
剛好在這兩天經濟學人雜誌看到文章
討論半導體產業正變得更多樣與集中化,帶來了新的機會與風險
在過去這段時間
晶片製造商的市值突破四兆美元,股價更是從五年前翻了四倍
加上2020年新冠疫情的催化
遠距工作與消費者習慣的大幅改變,電玩遊戲的需求提高都加速了該產業的變革
為了迎接這波趨勢去年半導體產業除了併購非常多
包括Nvidia併購ARM、AMD併購賽靈思等
資本支出的金額也大幅提升
三星電子預計未來十年會增加一千億美元的資本支出
台積電在上周的法說會也將2021年的資本支出增加至280億美元
較去年同期成長50%來因應當前的需求
在製造領域輸給台積電
Intel還面對Amd和Nvidia在晶片設計上的威脅
原本的客戶科技巨頭Apple、Amazon和Google等也都開始研發自製晶片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Intel來說都是嚴峻的挑戰
也反應在公司疲弱的股價上
Intel的股價能不能反彈回升
就看新CEO怎麼再造公司
包括新業務的開發、內部製程趕上新技術的困難
透過模組化的方式將產品部份外包給製造商來提高生產效率
但半導體景氣的熱絡是顯著的
投資在相關公司或ETF一樣可以搭到順風車
相關新聞連結放在留言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amd nvidia比較2023 在 林成蔭 - 投資密碼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股漲跌互見,聯準會(FED)如市場預期沒有動作。
FED沒有調整利率,這是意料之中,暗示至少到2023年都不會升息,同時卻也警告經濟依舊面臨風險,並在FOMC會後聲明中指出,未來要升息至少有兩個條件,一是就業恢復極大化,二是通膨已攀升至2%、且「即將在一段時間內溫和超出2%」,目前這兩個條件都還有一段距離,代表市場將要習慣一段時間的超利率。
台股周三價漲量增,盤勢漸穩,不過,個人評估13000點以上空間有限,此處可能會形成高檔整理,本身組合淨值增加,可再提高持股水位,方向以9月初修正時相對抗跌的族群為主。
分享個人經驗,回檔時是選股時機,除了想加碼的標的基本資料之外,也可觀察技術面必須相對其他個股或大盤強勢,這樣,成為未來潛力股的機率比較高。
道瓊指數上漲 36.78 點,或 0.13%,收 28,032.38 點。
標普 500 指數下跌 15.71 點,或 0.46%,收 3,385.49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下跌 139.85 點,或 1.25%,收 11,050.47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23.65 點,或 1.07%,收 2,195.54 點。
蘋果 下跌 2.95%;微軟 下跌 1.79%;亞馬遜 下跌 2.47%;Alphabet 下跌 1.50%;臉書 下跌 3.27%;雪佛龍 上漲 2.89%;Walgreens 上漲 2.86%;陶氏化學 下跌 2.68%;波音 上漲 2.43%;3M 上漲 1.77%;開拓重工 上漲 1.69%;美光 上漲 2.36%;NVIDIA 下跌 3.67%;AMD 下跌 2.88%;高通 (QCOM-US) 下跌 1.73%;台積電 ADR 下跌 3.20%。
#歡迎按讚並分享
https://reurl.cc/EzGnY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