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妳在主流電影裡,可能聽到越來越多的老歌,不過話說回來,其實每一年都是這樣。這只是代表,好的經典永遠都會有人想要重溫、改編、並應用在各種不同領域。今天要來提提最近幾部新電影的宣傳裡使用的經典老歌:
其實妳會發現,經典真的不一樣,比如《神力女超人1984》的例子就看得出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2_rubmMj0I
我不太確定現在還有多少新生代聽過New order的大名,但是當《神力女超人1984》預告出來後,在Youtube上馬上可以看到「wonder woman trailer song」這種查詢關鍵字,大家一聽到這首預告的背景曲,即便不認識這個 40 年前的電音勁舞團、從沒聽過這首《Blue Monday》,你還是能夠共鳴,然後想再重聽一次,然後到youtube上投石問路,希望找到一個名叫「wonder woman trailer song 10 hours」的影片。
真的,你連在台灣區youtube上搜尋「神力女超人1984」,後頭馬上出現「音樂」或「配樂」。
不過,即便我們知道這首曲子是new order的《Blue Monday》,但是很明顯地,預告裡的版本是混音過的。而這個版本又是誰做的呢?答案是德國音樂人Sebastian Böhm,這個版本似乎是專為《神力女超人1984》製作的,你可以在這裡聽到它(可以讓你洗腦十小時):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EMIKBiDHeo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track/4Q9HCavOhpTKzFgnEytbhG?si=wJ-Gc_PMQPq3Dr7XIXcEKg
賽巴斯汀還有改編另一首cover,是滾石的《塗黑它》,你可以在他youtube channel找到。
另一首是國歌中的國歌《牆裡另塊磚第二集》(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2)),最近你能在《變種人》的預告裡常常聽到它,《變種人》大概所有預告都要塞一下這首歌。
https://youtu.be/W_vJhUAOFpI
(1'05''開始)
不過,你在預告裡聽到的版本,也不是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的原版。這是「99年我們一起上的班」(Class of '99)的版本,這個99年班的故事應該很多人都很熟了,它是一個臨時概念團,由「簡上癮」、「討伐體制樂團」、「愛麗絲囚徒」、「火神小黃書」四個團的成員組成,這聽起來像是什麼夢幻明星隊,但這個99年班不知道是在搞啥(你知道的,就是搖滾明星之間常有的那些事),這個夢幻隊就只錄了這麼一首歌(外加《牆裡另塊磚第一集》)而已。
但有趣的是,他們是為了另一部電影而錄的:1998年的《老師不是人》。大王很怕看恐怖片,但這部電影我卻看得很高興,這當然得歸功於我們的一人軍隊帥哥導演勞勃羅德里茲(該死的他還很會做菜)。這部人體入侵類型恐怖電影,我記得第四台很常播,裏頭有不少現在的大牌,包括紅得半吊子的喬許哈奈特,還有玩命關頭妹妹Jordana Brewster、後來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的Clea DuVall(她有演副人之仁唷)、還有琴葛蕾等等。
其實這版本我覺得還不錯,至少蠻熱鬧的,連帶地,整張《老師不是人》原聲帶都很熱鬧,有garbage跟offspring、還有雪莉可洛,90年代真是超級吵的對吧(我就是在說offspring)。
另外,我們聽到的這首99年班的《牆裡另塊磚第二集》,裡頭那個要死不死的嗓音,卻在2002年真的走了,原因又是很可惜的用藥過量,唉唉。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3MTfOZhYc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track/6x3MweSQv5X7EP7tjsd7yB?si=RAGFHXGpRiSO2OLnGznERw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背景」的推薦目錄:
- 關於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背景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背景 在 達明一派 Tat Ming Pai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背景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背景 在 Re: [問題] 前衛金/搖滾四大歌劇- 看板RockMetal 的評價
- 關於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背景 在 馬來之友音樂相簿2007 清哥-- 風的季節檳城艷雙星情歌風雨同 ... 的評價
- 關於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背景 在 反调:音乐随笔集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背景 在 達明一派 Tat Ming Pai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回應時代 不止政治 達明一派2017的1984
【明報專訊】相隔超過十個年頭,達明一派終於再籌備新專輯,率先派台的新歌,也是舊歌——《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第四度譜上新詞,以另一堆人名拼貼今日香港。一九九○年唱「鄧小平」和「吾爾開希」,達明直到二○一三年還能回內地開演唱會,今年卻在香港開騷也碰釘,找不到贊助,原因「你懂的」。老大哥似乎愈盯愈緊,無怪乎達明一派構思演唱會和新專輯,也從小說《一九八四》取得一些靈感。
《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一九九○年「無大無細超」、二○○四年「有潮有唔潮」、二○一二年「你chok定唔chok」三個版本,第一句都是「鄧小平」,二○一七版「係人定係鬼」改了一粒字,變為「習小平」,恐怕已符合內地禁歌資格。內地音樂網站近日的下架名單中,黃耀明、何韻詩當然中選,不過達明一派不在列。二○一三年達明曾合體在廣州開「兜兜轉轉演演唱唱會」,原先在香港開的演唱會中充滿政治元素,到廣州雖有改動,二人稱「可以接受」,但有朋友仍驚訝演唱會辦得成。
黃耀明當時回應說應該開心才對,因為這代表國家開放起來了,「誰料只是開放一陣間」,「本來是件好事,如果內地能容納我們繼續唱這些歌,對內地歌迷或樂壇有好處,代表它可以容納不同聲音。我們過去有到內地演出,大部分可以講可以唱,便以為這個地方有希望,原來不是,它要讓你消失就消失」。
達明一派生命線貼合香港脈搏
今次演唱會沒有贊助,主辦的環球唱片公司也不感意外,因有同樣高調支持雨傘運動的歌手何韻詩被化妝護膚品牌Lancome取消音樂會的先例,達明一派的遭遇亦讓人聯想到與黃耀明多番表明政治立場有關,他說情况令人憂慮和可悲:「很多人喜歡說你們是唱歌的、做演藝的,學咩人講政治吖,我覺得這樣說很ridiculous(荒謬),我們無論做什麼行業,來自什麼背景,也是香港的公民,有權表達對政府或社會的意見,不應因為表達意見就受國家機器的懲罰,這是非常不文明的做法,但這正在發生。由何韻詩到我,牽連到達明一派,如果不想這城市壞下去,大家要繼續撐自己認為值得撐的價值觀,要不然香港就成為人人不敢開聲的地方。」
回望達明一派不同時期的歌,種種愛戀關係也是中港的糾纏結合。八十年代香港人帶點癡情,問「你還愛我嗎?」像個暗戀者忐忑猜疑,怕今夜星光燦爛只是眼前風光,回歸過了幾年,又覺同牀異夢,今時今日,黃耀明形容:「無論是香港或整個世界,也愈來愈似《一九八四》書中的世界。」這部小說就如達明一派的歌,在過去預言未來,也給達明靈感,黃耀明說,三月演唱會的一些演出及新歌會和小說有關係。
達明一派的生命線與香港的脈搏貼合,一九八六年出道於《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的大時代;八九民運後的一九九○年,他們推出《神經》大碟,《天問》、《十個救火的少年》被視為呼應六四的作品,組合在此時走到頂峰,不久後解散;直到回歸前的一九九六年,再合體出碟開演唱會,九年後的二○○五年,董建華腳痛,特首首次換人,達明出碟The Party開派對。
到了二○一二年梁振英上場,社會氣氛開始大變,反國教運動熾熱,達明一派邀學民思潮在演唱會上合唱Pink Floyd的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黃之鋒在台上帶領台下樂迷大喊「梁振英,撤回﹗」表演瞬間置換成集會,大熒幕的影像以毛澤東頭像等各種政治符號衝擊觀眾。
之後幾年間,馬路被佔過,二○一七年特首選舉又來了,達明一派三十一周年派對會有更多政治元素嗎?
黃耀明連說幾遍「達明一派不只是政治」,「這幾年社會很政治化,就算我們講社會、政治,也希望用不同的方法去講,不想讓大家有審美疲勞,希望是一個可多面去看達明一派的音樂會,不止政治,它只是其中一部分」。他說達明不會粉飾太平,「二○一二年個騷有很多政治、社會的元素,因為我們看到香港將會這樣,香港開始進入一個政治化的社會,我們的演出和音樂也是回應社會。而在這五年間(香港社會)更政治化,是極端政治化,我們唯有繼續回應社會,但不會因此就給大家一個很政治的演出,我反而覺得大家這幾年不斷講,會否很疲倦?」
「這張唱片是讓我們過癮」
這一次達明沒有隔很久再走在一起,但推出新專輯卻睽違了又一個十年,其間兩人走各自的音樂路,樂迷自然想像新歌如何「火花四濺」。談到新碟,劉以達主動多說兩句,「我們一起做新碟的時候,有些東西大家已compromise了,創作格式依然是明哥較注重歌詞,我依然睇住音樂嗰邊」,曲詞仍未完成,他說歌曲創作上「其實很隨意,想到什麼就是什麼,但會有很多結他」,黃耀明補充沒有刻意放進電子元素:「也不是說一定有很多電子,反而寫了很多安靜、有結他的歌。」詞人周耀輝、林夕等依舊是新碟班底,黃耀明說:「我們不會只是要和以前不同,或特別去創新什麼,這不是過了三十一年的達明一派要做,不是要證明我們怎樣創新,這張唱片是讓我們過癮,做了三十幾年朋友,好久沒一起做唱片,做一張唱片來紀念我們三十多年的友誼,多於證明我們有多前衛、多石破天驚,但一定很盡力去做,所以不趕在演唱會之前推出。」
他們還一起到倫敦、柏林尋自己音樂的根。在柏林,達明去訪David Bowie七十年代灌錄專輯Low及Heroes的Hansa Studio,劉以達說像「發緊夢」,他們評價這位巨星時,忽然似兩個少年,剛發現美好新世界,尚未懂得用太多複雜語言來描述,劉以達說「好有型」、「他是火星人」,黃耀明頻說「好勁」、「好勁」,然後也解釋,「好多人覺得死很悲傷,David Bowie卻拿出他有史以來最有野心的作品,在死時發表,好勁」。
去年快將結束時,facebook上已經充斥咒罵二○一六的帖文,人人說受夠這一年巨星一顆顆殞落,太沉痛,哀悼的是偉人,更是自己從他們身上得到的美好,他們走了,彷彿good old days也消失得無蹤無影。黃耀明卻說:「不需要嘆息這些人走了,無疑這是一個時代完結,但新的時代也正來臨,今日的新人是明日的偶像,不需要感嘆從前的偶像、英雄離去,當然是要向他們致敬。」
劉以達輕輕搭一句:「會有接班的人。」他說香港這幾年湧現不少獨立音樂人,「不知道有沒有可能入到主流,可能他們也不care。現在已不知道什麼是主流」。黃耀明接着說,「分主流非主流在這個世代沒意思」,「internet那麼大,將一首歌放上網,識用社交媒體,可以reach到好多人」。達明一派訪問前,剛在facebook直播,宣傳演唱會賣票的日子。
他們亦請十多個音樂單位重新演繹作品推出《達明一代》專輯,看看名單,觸執毛、假音人、雞蛋蒸肉餅、my little airport……最壞的時代,又看似是最好的時代。黃耀明看得開:「不要只緬懷香港光輝的年代、我們光輝的年代,所以請新一代的人來玩。」
「請新一代的人來玩」
有人當達明一派是本土文化icon,又有人當是懷舊,劉以達亦沒有很在意:「由佢哋點睇。」黃耀明就說:「香港只有很短的歷史和很淺的文化,有人把我們當作本土文化一部分,我當然開心。被看作懷舊也不會不開心,如果有人覺得我們只屬於八十年代,那我們真的來自那個年代,也很驕傲,但不希望只困在八十年代,我們在意的是每次出來可給大家什麼。」
那麼達明一派在這個時代佔個什麼位置?劉以達面有難色:「自己話自己啊?」什麼問題都能答出一番道理的黃耀明亦頓了好一會:「諗下先吓……我們不經常想達明一派在什麼位置,這太過自戀,留待歷史去說,我們只知道未來要怎麼做,深信音樂要記錄時代,將創作提到更高標準,這是一路以來都在做的。」
「希望大家都會回應時代,但大多數人都逃避,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黃耀明透露,與林夕在談寫一首關於同性婚姻的歌:「台灣在說同性婚姻,我們由《禁色》已開始討論,和林夕傾首歌,在想什麼是一個結婚的理由?為什麼有些人可結有些人不可結,有人想有人不想。」
「願某地方/不需將愛傷害/抹殺內心的色彩
願某日子/不需苦痛忍耐/將禁色盡染在夢魂外」
我想起黃耀明常說《禁色》並不止說同性戀,也說自由受禁制,兜兜轉轉,這首歌從八十年代到今天,對香港人來說仍然「啱聽」,甚至更加「啱聽」,實在不知算好還是算壞,他苦笑,說歷史在循環。
文:曾曉玲
圖:蘇智鑫、資料圖片
編輯:蔡曉彤
culture@mingpao.com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背景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際政治錄音室]《Imagine》:一首各取所需的運動聖樂
談起富社會意識的音樂,約翰連儂(John Lennon)的《Imagine》大概當仁不讓,是全球知名度最高、也最「user-friendly」的神曲。對連儂這位原作者而言,《Imagine》內容簡單直接,就是反宗教、反民族、反常規、反資本主義,從而達到世界和平。1971年,連儂接受《花花公子》雜誌訪問時,解釋「Imagine」一字是就受其第二任妻子小野洋子的詩《Cloud Piece》啟發,而他亦在《Imagine》專輯的背面,印上詩中一句「Imagine the clouds dripping. Dig a hole in your garden to put them in」致敬。這裏的延伸,就是說如果想像一個和平世界,而沒有宗教教派(並非沒有宗教,只是沒有「你的神大過我的神」這種概念),那就會成真,其實更像佛家對無名、無我的理解。
《Imagine》旋律簡單優美,令歌詞被廣傳,但行動從來是知易行難。由於當時連儂已名成利就,卻才開始抗爭生涯,同時又生活奢華,唱《Imagine》就如百萬富翁呼籲其他人想像「不要擁有」,令他常被嘲諷為偽善。有見及此,連儂有意在其後演出中將《Imagine》一句歌詞「I wonder if you can」改為「I wonder if we can」,這樣連儂就與大眾同在,而非「超然」於群眾,例如在《Live In New York City》就能察覺這改變。但在犬儒者眼中,始終認為連儂和「Sir」Paul McCartney一樣,依然是市場經濟的既得利益者,抗爭只是市場的新包裝。
《Imagine》的核心思想其實是超然於左右派的,但在歌曲走上神壇後,不同背景的群體都嘗試騎劫之,亦令連儂大感無奈。例如他曾憶述The World Church打算把歌詞改成「Imagine one religion」,讓信息完全改變而面不改容,最終自然不得要領。另一方面,左翼團體則傾向以連儂其他作品如《Power To The People》等比較《Imagine》,例如英國社會黨在其網頁指《Imagine》讓人們想像烏托邦:一個沒有資產、宗教、國族的和平世界,也就是一個「沒有僱傭勞動、資金和買賣的無階級經濟秩序」。其實,《Imagine》強調和平生活,既沒有人應被殺、也沒有人應為此而死,可算帶有「去革命化」思想,並非抗爭常客所理解的那杯茶。
然而,由於小野洋子掌握了「連儂學」的詮釋權,而她本人又明顯有左翼、乃至無政府思想,才令《Imagine》逐漸被界定為無政府主義的聖樂,兼反戰樣板曲。連儂在認識洋子後,也逐漸由年輕偶像,變成社運的中堅份子,深受嬉皮士歡迎,而嬉皮士文化又與無政府主義相連扣,更鞏固了連儂支持無政府主義的形象。於是,《Imagine》在七十年代開始,就經常出現在現在激進運動,與及各種反戰集會中,由反越戰到反以巴衝突都從不缺席。連儂也成了美國中情局的「觀察」對象,一直有陰謀論指他的死,其實是中情局策劃云云。
其實《Imagine》經典之處,正是在於無限的詮釋空間,不同人都能根劇自己的理解、需要的場景,自行詮釋每一句歌詞。踏入21世紀,其他社會議題紛紛以《Imagine》為主題曲,例如2009年,Lady GaGa在華盛頓一個人權運動翻唱了《Imagine》,藉以支持同性婚姻,關連就是歌詞帶出那「沒有任何隔閡」的大同世界,理應包括性取向。《Imagine》亦成為世界兒童基金會、世界和平日等的主題曲,基金會更以捐款人錄製自己版本的《Imagine》籌款,關連就是「和平」。今年1月,為悼念《查理周刊》事件的17名死難者,法國民眾舉行團結大遊行,超過二百萬人和40個國家領袖走到巴黎街頭,與會者高唱的又是《Imagine》,因為遊行希望帶出「團結所有人」的信息,無論是穆斯林、猶太人、基督徒或是佛教徒「都是人類」,而沒有人應被殺,關連自然是「the world will be as one」。
值得注意的是,《Imagine》是少數在西方流行之餘,也能打進東方社會的社會性音樂。在今年新加坡大選,筆者就多次在反對黨陣營的集會聽到這首歌,新加坡最大在野黨工人黨的宣傳短片,正正起用了《Imagine》。在新加坡工人黨的演繹下,《Imagine》走出了宗教、左翼和無政府主義的範圍,被突出的只是「Dreamer」和「You may join us」。例如工人黨吳佩松在9月9日集會上演說,以他自己的對新加坡的遠景和《Imagine》兩句歌詞作結,強調的「Dream」,就是新加坡人能在新人口政策中維持權益,同時能有穩定工作,去置房、供養家庭、和以自己的國家為榮:「You may say I am a dreamer, but I am not the only one. Join us in two days’ time, and Singapore can be as one! 」這樣的演繹,恐怕連儂再生會大搖其頭。但放在新加坡的保守政治環境,卻已是十分突破。
在文本研究的理論當中,素有「作者已死」的說法,即文本脫離作者,難免會被大眾作不同的詮釋,就正如《Imagine》在國際間不斷被演譯出不同意義,無論是被誇大還是騎劫,有呈現出各個社會背景與文本之間有趣而獨特的連結。
相較下,向來「國際化」的香港人卻似乎對本土以外的音樂越來越不感興趣,無論是《Imagine》,還是其他許多經典的國際音樂,都難以得到社會各階層廣泛共鳴。事實上,《Imagine》那種超然於左右派的核心思想,在今天的香港社會或者可以帶來一點獨特的啟示。無論《Imagine》的歌詞可能被視為對社會兩極分化的控訴,還是宣揚「離地」的包容精神,只少能衝破本土音樂才能盛載本土議題的狹獈。究竟香港的下一代還會否懂得《Imagine》,就難說了。
沈旭暉/梁振嶽 Breakazine! 突破書誌 2015年10月
延伸閱讀:《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https://www.facebook.com/…/a.963611110339…/1019573194743497/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背景 在 反调:音乐随笔集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推薦與評價
... 观众一起高声唱出Pink Floyd的《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We don't need no education! ... 乐队背景墙上,漫画家黎达达荣绘制的动画是《The Wall》动画的延续, ... ... <看更多>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背景 在 Re: [問題] 前衛金/搖滾四大歌劇- 看板RockMetal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gkk886 (戰鬥力不足..)》之銘言:
: 剛好是每隔十年 其實蠻好記的
: 以下小弟一點心得
: The Who - Tommy (1969)
: 這張音樂曲調感覺是偏鄉村的感覺~
: 劇情其實我不太懂 只知道圍繞在Tommy身上
: 木吉他佔主旋律主要成份 精采又動聽!!
: Pink Floyd - The Wall (1979)
: 這個小弟不熟.. 不過Pink Floyd的歌我一直覺得很blue~
看到Pink Floyd就要大推,看到惹臥就要肅然起敬
基本上他們的音樂,富有實驗精神的音樂元素,從迷幻到前衛
歌詞內容都值得細細品味
雖然音樂感覺就是老痛、步調緩慢!卻也深邃,擁有情緒、充滿張力
該大碟由被濕手Roger Waters主導,創作概念來源為其成長背景
主角為Pink,對於主角築牆的心裡狀態和經過有很完整的敘述
歌詞卻又是言簡意賅,堪稱白話文學的最佳典範!
再配上扣人心弦的旋律,好幾次細聽時,都覺得自己快變成Pink了
內容:
In the Flesh?
由極微小的聲音"we came in"開頭
歌詞雙重意思,一是表演即將開始,一是主角即將誕生
最後歌詞在Drop it on 'em!結束
配合飛機投彈音效(表pink的父親被炸!)和嬰兒哭聲進入下首
The Thin Ice
媽媽第一次說話,Blue也首次出現,Gilmour藍藍的聲音,撫慰著你的耳膜
人生如履薄冰,而你又背負無聲的幹譙和林妹妹還淚的重量
所以你腳下註定裂開(預告了30年後的M型 社會)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1
三磚首部曲
交代了爸爸,第一次提到磚頭,父愛的失去導致母親的過度寵愛
反駁了佛洛伊德的弒父幹母情節,同性之愛也是成長必須?
歌詞結束後的空虛感音樂,加上公園場景的背景音效,顯出Pink無父的冷落感
The Happiest Days Of Our Lives
反諷曲名,原來那些兇巴巴的老師,回到家也是很可憐的
難怪我國中某女老師結了婚後性情大變~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2
延續學校教育,三磚二部曲
反教育、反思想控制、放過孩子們
最後背景對白為"wrong, guess again!"
"if you don't eat your meat, you can't have any pudding."
Mother
母子對話,Pink漸漸長大,對世界產生更多的問號
這首是我的最愛!
雖然在母親的溺愛下,pink是恐懼不安又無奈
但是對異性的模糊曖昧還是跟正常人一樣~
"Mother do you think she's good enough -- for me?
Mother do you think she's dangerous -- to me?
Mother will she tear your little boy apart?
Ooooo Mother will she break my heart?"
全曲最激昂的地方,也顯示男性在充血的時候最激動
而重點是歌詞最末句,Pink問出
"Mother, did it need to be so high?"
大家就狂猜啦,到底it是指什麼,各位也來猜猜看
1.女友身高 2.母親的標準 3.嗑藥後的情緒 4.惹臥
Goodbye Blue Sky
結合上首,常有人說這是反戰歌曲,單純的木吉他伴奏只有戰而已
戰爭喪父的pink悲傷到唱歌都產生口吃,所以一直didididi...
Empty Spaces
該用什麼填補那空白,他們之間的對話?(Pink和他妻子)
劇情發展是他妻子已經和別人睡了
Young Lust
就是男人的心聲,就這首來講Pink還蠻正常的
電影情節有精彩的正妞露奶片段,還有看不到的BJ!!?那個年代就有了SOD應該輸了吧?
One Of My Turns
露奶妞在這曲中慘遭暴力相向,可惡!我還想多看一些正妞青春的肉體
老婆跟人睡後的情緒大爆發,也證實名人性癖好的詭異
Don't Leave Me Now
發洩完後的淒淒慘慘慼慼,也是很正常人的反應
回憶起一幕幕...老婆跟人抽插的場景(電影有演,就是30年前的色戒)
(偷吃男只有露屁眼沒露淡淡和屌,蛋足以滿足部份板友)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3
三磚三部曲,情緒高漲啊!!!要直入精彩上半場大結局了
不需安慰的臂膀、不需麻痺的迷藥,只需要,摔吉他啊!!!
惹臥也即將完工
Goodbye Cruel World(上半場末曲)
當牆的完成,也宣告Pink將活在自己牆內的世界
連接上曲,不論是歌詞和音樂都令我溼透了
Hey You(下半場)
雙重人格相互對談,也不是雙重人格,就是天使與魔鬼的對白
看似正面的心戰喊話,其實最後還是魔鬼獲勝
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
歌詞四句同曲名,複雜的情緒全在一句話
電影pink則是幫自己淨身,也就是剃毛
Nobody Home
打給妻子,沒接,無奈,沒人在於是就乖乖的躺在椅子上看超級盃吧
Vera
低迷的氣氛進入轉折,將在這位二戰紅星Vera Lynn的名言之後
"We would meet again. Some sunny day?"
進入最震撼的歌曲
Bring The Boys Back Home
請看Berlin 1990那場,前面軍樂隊的陣容加上後面合唱班的大合唱
以及在160x25公尺的牆上人名投影,這樣的氣勢只能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把戰場上的男孩帶回家吧,把這位可憐的Pink帶回家吧
Comfortably Numb
經典名曲,Pink嗑藥昏迷,經紀人帶醫生衝進房間
開啟歌詞的對話
The Show Must Go On
應該是短暫的清醒,所發生的內心自省
演出是否該繼續,Pink請求爸Pa他回家,要Ma讓他走
不論如何,他決定要繼續下去,一切都不會在這裡終結
In The Flesh
下半場的In The Flesh,Pink還是錯亂變身成為大魔王
所以他會在演唱會上掃射??
Run Like Hell
看到鬼快跑,錯亂後的胡言亂語?納粹法西斯攻擊?要你命三千之鐵鎚
不要在外面車震,不然就會發生電影裡的強姦劇情
Waiting For The Worms
下半場最讚的歌了
"you cannot reach me now
no matter how you try
Goodbye, cruel world, it's over
Walk on by."
承先啟後,納粹法西斯攻擊II,蠕蟲的侵略
Stop
Pink終於受不了啦,不願在繼續玩偽裝畫臉遊戲,他要回家了
但是他捫心自問是否有罪,於是最後的審判就此展開
The Trial
檢察官、校長、妻子、媽媽輪番上陣,經過一番激戰
法官宣判:一切依法辦理,謝謝指教
啊幹~不是啦,是"Tear down the wall"
於是高牆倒下了
Outside The Wall
全碟最終曲,最正面的一首歌詞了
牆外愛你的人,團結一心,幫助你推到這牆
到底,這是一道怎樣的牆,最後,有了答案
"Banging your heart against some mad bugger's wall."
瘋狂雞姦的牆
一切,都豁然開朗
結束在"Isn't this where..."
可與上半場的開頭"...we came in"結合在一起
所以是個無線輪迴
視覺呈現 :Pink Floyd, The Wall film, 1982
現場震撼 :Roger Waters, The Wall Live in Berlin, 1990
全盤解析 :https://www.thewallanalysis.com/Intro.html
優吐上全都看得到
: Queensryche - Operation:Mindcrime (1989)
: 音樂曲風主要是80'Metal或是Heavy Metal那種味道
: 大致上每首歌感覺變化不多 音樂性輸DT 可惜
: 劇情主要是批判資本主義社會 其實套用到時下好像還挺合適..
: Revolution Calling 超High!!
: (Gotta make a million dollars no matter who die~~~~~~)
超害!留給別人寫
: Dream Theater - Scenes From A Memory(1999)
: 應該不必多做介紹..
留給別人寫
: ※ 引述《KKBanana (開開巴那那)》之銘言:
: : 之前有印象在哪看過前衛金屬/搖滾四大歌劇專輯
: : 好像是 Pink Floyd/The Wall
: : Queensryche/Operation:Mindcrime
: : DreamTheater/Scenes From A Memory
: : 第四個是哪個團的哪一張我想不起來了
: : 是不是The Who的專輯啊?還是Yes?Rush?
: : 感謝指點迷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4.13.20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