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檳冷知識 – 番外篇
寫完香檳冷知識好像沒有來個番外篇就覺得怪怪的…
上一篇貼文說到香檳酒標上甜度的標示. 今天來聊聊冷知識中的凍知識.
之前提到釀香檳有7個法令規定的葡萄品種, 不過主要集中在其中三個: 夏多內(白葡萄), 黑皮諾pinot noir, 莫尼耶皮諾pinot meunier, 各約佔三分之一的種植面積. 但是, 整個香檳區依照土質, 氣候, 坡度, 向陽… 等微氣候因素, 共有28萬個parcelle(葡萄園), 319個cru可以釀出性質各異的香檳風味.
通常香檳是這7種(不過最常見的還是那主要3種)葡萄混釀的. 如果標示”白中白blanc de blancs”即表示100%白葡萄釀的, “白中黑blanc de noirs”則表示100%黑葡萄.
許多時候我們會用香檳色來表示衣服, 油漆或是磁磚等, 事實上香檳不是只有一種顏色, 它從金黃, 老黃金, 草稻黃, 玫瑰金到淺琥珀都可能, 無論如何, 總是有純淨璀璨的金色. 因著珍珠般晶瑩的氣泡, 視覺上非常迷人. 下次喝香檳時不妨仔細欣賞一下它醉人的色澤. 顏色由混釀品種和熟成年份長短來決定. 一般來說, 顏色越淡越清爽, 越深滋味越豐饒.
簡單地說, 香檳主要分四種: N.V. – No Vintage(法文non-millésimé無年份), 年份Millésimé, 玫瑰香檳rosé, 特別款cuvée spéciale.
你知道香檳酒瓶容量有多少種嗎? 15種! 最小的是1/4瓶裝, 最常見的是750 cl和兩瓶裝1500 cl 的magnum. 容量最大的兩種瓶裝分別是: 27公升裝的primat (等於36瓶的容量, 65公斤, 100公分高)和30公升裝的Melchizedec(或midas, 等於40瓶)! 平常3公升裝的Jeroboam已經很罕見了, 我也沒見過Jeroboam以上的大瓶. 這通常需要請酒莊特別訂製, 主要是在婚禮或是特別多人的聚會場合才會用到.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查一下各種容量瓶子的名稱.
現在比冷知識更冷的凍知識來了.
各種容量的瓶子名稱其實各有來歷, 而且多半和聖經有關.
Jeroboam來自兩個以色列國王的名字.
Mathusalem (6公升8瓶裝) 這是聖經創世紀中諾亞(方舟)的祖父, 據說搭上方舟逃過大水, 活到高齡969歲, 是他種下水患後第一棵葡萄樹, 以為紀念.
Salmanazar (9公升12瓶裝) 史上有好幾個亞述帝國國王都叫這個名字, 最有名的是西元前九世紀的Salmanazar 三世, 歷史上對他的事蹟所知不多, 但是他曾經建過不少雄偉的建築.
Balthazar (12公升16瓶) 關於這個名字的來源有許多種說法. 其中一說Balthazar是耶穌誕生三王朝聖中其中的一位國王. 可是根據聖經, 三王其實是隱名的, 無人知道. 三王的名字是出現在幾世紀後的聖經裡的, 但是是否屬實仍有爭議. 但是聖經中確實提到過一個巴比倫國王名叫Balthazar (西元前539), 傳說他在被波斯軍隊攻打下的前一天舉辦超狂宴會. 直到今日仍有”伯沙撒王的盛宴Festin de Balthazar / Belshazzar’s Feast)”一詞表示無比奢華的盛宴之意.
Nabuchodonosor (好難念, 對吧? 15公升20瓶裝) 來自Nabuchodonosor二世, 西元前六世紀迦勒底帝國最偉大的君王, 搭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 同時也毀掉了所羅門聖殿. 是他攻下了耶路撒冷, 流放猶太人. 如果這個歷史離我們太遠, 建議你找韋瓦第的Nabucco樂曲來聽聽, 韋瓦第在1842年創作這首曲的靈感就是來自這個國王.
說到這裡, 葉佩雯又要出現了, 聽韋瓦第, 貝多芬熟成的音樂香檳Apollonis團購今天最後一天, 錯過就沒機會了! 團購已經達標, 不用怕下單買不到: www.shoppinginparis.co
#香檳
#Champagne
#音樂香檳
#ChampagneApollonis
#SourceDeFlagot2007
#Monodie2010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pollonis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音樂香檳Apollonis – 香檳好喝的秘密(3/3)
你知道法國自從疫情爆發以來, 有多少醫護人員感染嗎? 6-7萬人, 至少數千人因工作職位救人感染而過世.
如果照那位無樑的前署長的說法, 這些冒著生命危險堅守工作職位受感染的都應該被開除, 因感染過世的都是活該.
F*ck! 這是人話嗎? 非常令人氣憤!
法國上週開始實施晚上6點至凌晨6點全國宵禁後, 全法國因武肺病毒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7萬人, 現在每天仍有2萬人左右確診.
疫苗保存, 運送, 施打亂成一團. 我心想: 訂個烤箱, 單單運送一個家電就問題一大堆了, 要發配到全國的幾百萬疫苗怎麼會不出問題? 這實在太為難難搞的法國人了.
就在這個疫情時代的平行世界裡, 今天法國迎接去年三月第一次封城時的情侶夫婦們醞釀的封城寶寶爆生潮~ 看到電視畫面天使寶寶們一個個來報到, 好溫馨…
另外一個好消息是: 音樂香檳Apollonis團購熱賣達標! 猶豫的朋友們可以不必猶豫了.
今天來續聊香檳冷知識.
上回聊到香檳裝瓶後二次發酵, 在瓶中產生氣泡(和瓶內氣壓)主要是因為糖份發酵轉成酒精產生二氧化碳之故. 因此在裝瓶前添加糖份比例成為一個重要程序.
喝過香檳的人一定在酒標上看過這些字: doux, demi-sec, sec, extra dry, brut, extra-brut. 這是表示這支香檳裡每公升的含糖量: doux每公升高於50g, demi-sec 32-50g, sec 17-32g, extra dry 12-17g, brut 少於12g, extra brut 0-6g.
少於3g或是沒有添加糖份的有時亦標示”brut nature”或”dosage zero”. 酒標上規定一定要標示, 以方便消費者辨識他想選購的香檳甜度.
上個世紀初俄國上流社會流行甜口味的香檳, 最常見的就是doux和demi-sec, 也因為糖份高, 更不易壞. 這幾年流行的口味是不甜的brut和extra brut(可是喝多了牙酸啊~)
一般來說, 香檳釀製法規定要在地窖熟成至少12個月(從榨汁到出貨至少15個月), 年份香檳則是3年. 這是氣泡酒中熟成時間最長的. 事實上歐盟的規定中, 氣泡酒只要在地窖儲存90天就行了.
話雖如此, 普通的香檳熟成時間往往長達2-3年, 年份香檳更久, 長達4-10年以上. 這是香檳品質比其他氣泡酒優, 但是成本也高的重要原因.
香檳裝瓶後在地窖裡頭下屁股朝上地躺著長大的漫長時間裡, 不時要請專人翻身一下, 舒活筋骨, 主要是讓酒渣慢慢地沉澱到瓶口. 這是一項很專門的技術, 雖然現在因為瓶數太多, 多數酒莊都用機器轉瓶了. 通常是一次轉動瓶身的1/8或1/4, 同時要慢慢將瓶頸從水平逐漸成垂直, 直到酒渣都沉澱到瓶口, 讓酒質清澈純淨. 人工轉瓶的速度大約是1.5月中轉動瓶身25次.
據說專業轉瓶高手一天可以轉高達4萬瓶(不會有網球肘嗎?). 現在機器轉瓶一次搞定500支, 還可以24小時不眠不休進行. 過去需要6星期轉瓶時間才能讓酒渣沉澱, 現在只要1星期就夠了. 雖然有些人堅持人工轉瓶比較不會破壞酒的分子...
到了成熟可以出門遊歷世界各國時, 先用機器將瓶口的酒渣零下27度急凍後, 讓瓶內本身的氣泡壓力將凍成冰塊的渣噴出. 名為除渣.
除渣的程序會損失一點酒, 此時釀酒師可以用同樣的酒將之填滿, 裝瓶. 但是也可以填補儲存在其他木桶中釀製備用的酒, 調出屬於酒莊風格的滋味, 或是玫瑰香檳等.
除渣, 添糖之後就是塞瓶. 每個香檳瓶塞都是兩個部份組成的: 香菇頭用碎軟木塞壓縮成型的, 加上兩片薄薄的軟木塞(和酒接觸面). 木塞上規定一定要印上Champagne字樣. 如果是年份香檳則會加上年份.
塞上瓶塞, 蓋上小帽, 金屬絲綁好(不是大同寶寶擺好), 再套上外層鋁箔套. 此時雖然看起來似乎是完全密封不透氣的狀態, 事實上因為軟木塞的透氣特性, 仍有極稀微的空氣接觸, 讓香檳繼續進行熟成.
送回地窖靜放前把香檳搖一搖, 讓酒體徹底混淆均勻. 在地窖靜置數月後, 就可以上市了.
冷知識寫到這裡我都覺得冷, 希望有人有耐心讀到這裡.
最後, 葉佩雯當然要出現了. 我們這次團購的音樂小農香檳Apollonis熱賣, 順利達標, 還沒下手的不要猶豫了. 請進來我為「巴黎逛逛街」團購精選的兩款年產量僅有2500支, 聽古典貝多芬, 莫札特的優美旋律熟成長大的頂級香檳: www.shoppinginparis.co
#香檳
#Champagne
#音樂香檳
#ChampagneApollonis
#SourceDeFlagot2007
#Monodie2010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apollonis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音樂香檳Apollonis – 香檳好喝的秘密(2/3)
從昨天開始法國媒體都在議論輝瑞藥廠昨天突然宣佈比利時生產線施工, 疫苗趕製將會拖延3-4周, 打亂了法國原本動作就因為遲緩兒備受批評的疫苗施打進度.
可是巴黎人一早起床對大雪紛飛, 和今晚開始提前到晚上六點開始宵禁比較有感.
下午有約出門, 走了一圈, 小孩們興高采烈地玩雪打仗, 樹上地下積雪如被, 巴黎已經好幾年沒下雪到這個程度了, 從陽台看巴黎披上銀白屋頂, 有北國的寂靜.
其實地面馬路因雪阻道車子大塞爆呢.
看著雪景, 泡杯咖啡, 我們繼續再來聊香檳好喝的秘密.
很多時候廣告宣傳都說是Dom Pérignon這個僧侶在17世紀時”發明”了香檳的氣泡釀製. Dom Pérignon這個名字現在成了LV集團旗下的品牌”香檳王”.
事實上, 香檳的氣泡釀製技術並非一夕之間被發明出來的.
酒裡有氣泡是一種天然現象: 當葡萄汁開始因酵母而產生發酵作用, 糖分轉換成酒精的過程中就會自然產生二氧化碳氣泡. 只是在17世紀的時候, 香檳地區的釀酒者(多半是修院裡的僧侶, 神職人員或修士)並不知道如何掌握這項技術, 讓氣泡產生的時間, 氣泡的多寡, 大小, 品質… 等可以被控制.
在那個時代, 葡萄採收榨汁後立刻被放進木桶裡發酵. 但是到了秋冬氣溫下降, 部份已經發酵成酒精的糖突然因低溫而停止, 所以保有部份糖份. 到了來年春天氣溫回升, 糖份又重新冒泡發酵. 此時的酒汁產生的泡泡繁多綿密, 比較像啤酒的氣泡, 而不是我們今日熟知的香檳氣泡.
17世紀末有了玻璃瓶後, 考慮到運送與保存, 開始將酒存放在玻璃瓶中而不是木桶裡面. 於是發酵的氣泡被鎖在玻璃瓶內, 只有倒進杯子時才會出現綿密的泡泡. 但是此時仍無法掌握氣泡的品質. 不過已經有人試著混合發酵狀況較佳的葡萄汁, 在來年春天氣溫升高重新發酵前換桶的方式, 調配出品質較佳的氣泡.
這些試驗開啟了香檳人長達三百年對釀酒氣泡的研究摸索改進.
氣泡是香檳好喝的重點, 卻也是酒商損失慘重的心頭大恨, 有時爆破木桶或是瓶子的損害比例高達50%. 英國人是最早用厚玻璃瓶裝氣泡酒的, 香檳人在18世紀開始仿效, 到了19世紀末已經可以開模具, 量產品質穩定的玻璃瓶. 後來吹玻璃的技術也達到穩定, 讓香檳的運送保存更有保障.
今天香檳酒瓶裡的氣壓可達20吧bar, 是香檳氣泡壓力的三倍了.
玻璃瓶抗壓性重要, 瓶塞更重要. 17世紀中的瓶塞是用一塊木頭外面包上浸過油的麻布, 但是這種木塞無法防止氣泡外洩, 軟木塞在1685年出現是項革命性的改變: 從一塊完整的橡木皮中裁出瓶塞, 因為柔軟度讓它可以緊緊塞住瓶口, 之後再用麻繩或鐵絲捆住, 使其更牢靠. 軟木塞讓所有的葡萄酒(不僅僅香檳)在保存和運送時都更有保障.
到了1960年左右, 機器裝瓶的技術達到成熟, 也就是今日我們看到的瓶塞與鐵絲的樣子.
話說, 香檳瓶塞上的金屬外蓋可不是單純裝飾品喔, 它讓軟木塞有更好的防水性, 也讓外面的麻繩和鐵絲可以將瓶塞捆得更牢. 這是1844年由香檳酒商Adolphe Jacquesson申請的專利品.
現在香檳金屬外蓋可是很多人在瘋狂收集的呢. 法文對於這種收藏者還有個特別的字: placomusophilie, 全法國有上千個收藏迷俱樂部, 每年還會定期有交換藏品和拍賣活動. 每年11月11日在香檳小鎮Vertus舉辦全球香檳金屬外蓋大會, Vertus也有個外號”全球香檳瓶蓋首府”.
天啊, 香檳冷知識越扯越遠了…
總之, 如果對小農香檳有興趣的朋友們, 請參考這次我為「巴黎逛逛街」嚴選的聽古典音樂熟成的兩款高級小農香檳:www.shoppinginparis.co
#香檳
#音樂香檳
#ChampagneApollonis
#Monodie2010
#SourcedeFlagot2007
好啦, 好啦: 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