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裡面有個「基本權」,大法官有很多釋字也講述大意內容。
今天看到這則新聞,有點感慨。
當立委諸侯及政府眼裡只有優秀的台積電時,有沒有想到數十年前台積電、鴻海集團怎麼茁壯成為今天? 輔導?補助?還是他倆自己闖出來?
台灣有98%都是中小企業,別說補助,我個人覺得那是天上掉下來,真正康莊大道是,當中小企業都想壯大時,靠自己,然後有個大家長可以加速形成產業鍊,所以,產業聚落需要有家長來輔導,讓中小企業可以自主成為一個產業鍊,培植到輔導到落地深根。
前幾年我們要研發一個客製商務,同事建議可以申請政府輔導金,我說需要嗎?同事覺得可以嘗試,於是我們花了三個月時間去申請及寫報告,結果,一個沒有選上,一個選上是一百萬元。
先不說明很好笑的蛋頭學者理由,我心想,我光人力跟管理及租金、溝通成本都不止一百萬,我拿這一百萬還要被拉著腿做,需要嗎?而且這樣的條件做起來是這個案子十倍以上,給了一百萬何必呢?於是我跟同事說:放棄吧,給更多需要的年輕人去申請。 我同事被我深深打擊,還說他也是年輕人啊!皺著眉頭跟我說。
我懂,他好不容易拿到一個輔導金,是他在公司的成就,但我認為這100萬只是在鬆垮自己的理想,無需爭取。
回到前言,科技島發展幾十年後,有了台積電、鴻海,其他中小企業有什麼?
先說我所耕耘的運動產業在疫情間,受到最大衝擊,人與人的產業幾乎齊平式折半再折半,除經濟部的普羅大眾神救援外,咱們父母官發揮了什麼功能?動茲卷嗎? 然後呢? 光是運動產業報告書上網看後,都覺得寫得東西毫無蓋念,且是幾年前的資料了?最新的呢?
到最後,運動產業還是得靠自己去捲起袖子打仗,從瘦身到縮小經營體到銀行借貸撐下去拼一個夢,然後呢?誰在關注?
今天這則新聞就是最典型例子,
當中小企業靠自己,奮鬥到一定程度時,除繳稅義務外,憑什麼要擔心「去哪IPO」? 且,台灣市場養得起這樣的服務?中小企業很好做嗎?利潤是蛋塔還是蘋果?
這讓我更想到有次跟某大大官員開會,劈頭就說,你們辦路跑隨便就是賺300萬,這樣太利益,不行。
大官員加碼說:最好辦比賽就是免錢讓民眾參加才對。
我聽了牙癢癢,拳頭都硬了,心想,300萬是什麼數字?從何打聽?中小企業經營不需要成本?勞動法修法後製造更多勞資不信任感,其實企業經營成本更高,還更難落實到「勞方」身上。 還有這是哪門學問「路跑不應該收費」,偉大官員再說:一次2000人踩在我們石板路上會壞掉。 我心想,是因為偷工減料嗎?連踩2000人就坍塌,這樣是不是政風處要查明採購有弊端?
無奈,今天看到這樣新聞,我想當事人很有感吧。
當中小企業用自己汗水、淚水累積做起來時候,當然不需要被情緒綁架,做自己。
備註:蝦腦動茲動券的後果 :體育署去年砸17.6億元發動滋券,其中運動用品量販店迪卡儂最補,獨吞4億多元。https://tw.news.yahoo.com/%E8%BF%AA%E5%8D%A1%E5%84%82%E8%AA%8D%E4%BA%86%E6%BC%B2%E5%83%B92%E6%88%906-%E5%83%B9%E9%8C%A2%E6%9B%9D%E5%85%89%E7%B6%B2%E5%B4%A9%E6%BD%B0-%E9%80%99%E4%B8%8D%E6%98%AF%E8%BF%AA%E5%8D%A1%E5%84%82-084308922.htm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