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無人智慧載具駁二相聚 港灣城市全新體驗再創驚奇】
今日我率領市府團隊,包含交通局張淑娟局長、文化局蔡秀玉副局長及交通局、文化局工作同仁,與高雄輪船公司總經理所帶領的工作團隊、財團法人車輛中心(ARTC)及國內廠商創意庫設計等,前往駁二的大港橋附近體驗自駕車WinBus。
高雄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面海靠山,港邊又有吸引人的駁二藝術特區、大港橋與即將開幕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我希望透過智慧運具的結合,可以加強跨領域合作及智慧應用。
財團法人車輛中心(ARTC)結合國內廠商創意庫設計等自力打造自駕車WinBus,及全臺首艘由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和高雄輪船公司合作改裝無人自駕太陽能愛之船3號,便是在這樣的期望下,今天在駁二大港橋畔會師。高雄市將以自駕車船整合路線服務沙盒試驗為基礎,開創自駕科技產業發展與文化、山海景觀融合,讓高雄成為一個智慧宜居的城市。
高雄市政府在2017年率全臺之先,引入國外自駕小巴於駁二與亞洲新灣區測試運行,帶起國內自駕技術研究發展風潮。而從車體到軟體,由ARTC統合國內廠商自研自製、具備 Level 4 等級的自駕車 WinBus則是首次在高雄駁二亮相。我也帶領同仁實際乘坐,希望團隊都能對智慧浪潮能有所吸收。看著周遭來參訪駁二及大港橋的市民對於WinBus那興致勃勃的樣子,我相信智慧載具在高雄是有其未來性的。
同時船舶中心和輪船公司在愛河進行的太陽能愛之船改裝,導入自動航行操作系統。以現有的愛之船觀光遊船模式為基礎,打造定點自動駕駛船舶觀光模式,運用遠端遙控,達成駕駛可隨時接手操作之點對點循跡自航之功能驗證,期望帶領升級國內智慧型無人駕駛船舶研發能量。
其邁市長已宣布高雄將成立智慧城市推動委員會,代表高雄是非常願意接受各種實驗性、新創服務的城市。在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的核心概念下,創造新型態都市生活可能性。我們市府團隊必須積極提供試驗創新機制,嘗試建立多元的合作模式,並達到永續經營目標。因此在高雄進行自駕車船整合服務的沙盒試驗,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希望在政府與業者共同合作下,凝聚推動下一世代運輸服務創新能量。
artc總經理 在 中衛產業行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2迎向挑戰,展望復甦,昆富的進擊!
昆富~戶外運動生活的專家
第五屆潛力中堅企業獎、國際自由車環台賽20年贊助商-
昆富工業 張秀瑞董事長、沈士傑總經理
昆富工業位於台中外埔,創辦人沈清作於民國66年開始專營鋼鐵五金建材,後來接收到Buyer要求設計將鐵管彎曲加工而成為自行車載具(Bike Carrier),開始為全國第一家製造自行車載具專業廠商。
秉持著「創新研發、專業測試、精益求精、誠信服務、全球專利佈局」的核心價值理念,經過四十多年的努力,堅持100%台灣製造、通過ISO-9001品質管理認證的製造後盾,成為全世界前十大品牌代工,前五大自有品牌的知名企業,年產量突破10萬組。為使品管認證制度更加完善與迅速,首家廠內自建「歐盟規範認證實驗室」,並通過德國TÜV、台灣ARTC高標準雙認證,為自家產品把關,為消費者可以安心享受歡樂的戶外生活。
💢影響狀況💢
這波挑戰也正是製造業轉機的開始,人類開始改變商業模式、社交模式和生活模式,親近大自然將會是未來生活的重心。
昆富觀察到未來生活模式的可能轉變,除了原有的自行車載具以外,也開始經營戶外生活所需的食、衣、住、行等項目產品,包括露營使用的帳篷、睡袋,野炊使用器皿,個人戶外活動使用的背包、登山杖等,希望提供消費者One-Stop Shopping,一次購買或補齊戶外生活所需用品。
#WeCanHelp #TaiwanGoCSDCanHelp #中衛30 #中區辦公室
artc總經理 在 樂客導航王 NaviK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立法委員對於車測偷工減料的質問
【車測項目偷工減料,人民的安全在哪?】記者會LIVE
政府有能力保障人民安全,交通部為甚麼不做?
時代力量立法委員徐永明今天舉辦記者會表示,先前已經要求交通部公開車測資訊。今天更進一步檢視車測項目是否足夠,是否需要增加?徐永明委員表示,今日召開記者會是希望從公共利益角度,提供更多車安資訊給人民做選擇。隸屬經濟部的車測中心其實有能力做更多安全檢測,但隸屬交通部的車安中心卻沒有想要增加安全檢測項目,政府應該跨部會協調積極處理。徐永明委員表示,政府不要有能力保障人民安全卻不做,交通部這甚麼心態?
徐永明委員說明,根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與運輸安全網站資料顯示,前面和後面撞擊導致的傷亡比例從2013至2015蠻高的,但目前車測並沒有「前面全寬」、「後面」等撞擊項目,所以增加訂定此安全標準是很重要的。徐永明委員質疑,若實際上傷亡是有影響的,那這兩個項目的安全檢測為甚麼沒有?與中國比較,中國前面、後面全撞都是有的,更不用談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相較我國交通部僅依「前面偏置」及「側面」撞擊測試項目合格,車輛即可上市,根本是漠視人民安全。徐永明委員質疑,請問賀陳部長為何不做?是否想圖利掩護誰?希望交通部不要抗拒,也不要圖利廠商,因為更多的資訊提供給消費者,對廠商而言也是有幫助。
汽車專家龐德表示,無論今日國內車測中心是否有能量可做,都還有國外的檢測單位可以協助,重點是國內碰撞法規是否能與他國相比或是更加先進。台灣交通狀況變數很多,若沒有閃躲,車輛就是遭到全面的撞擊,此部分目前沒被檢驗到,是很危險的。龐德表示,目前只模擬側撞是有放水嫌疑的,應該是要加入「前面全寬」、「後面」等撞擊測試,以及車輛頭是否可耐衝擊等。
台大機械系助理教授李綱表示,贊成國內法規應該向歐美重視消費者看齊。從車廠觀點會因增加成本而反對,但從正面角度來看,增加測量項目對於增進車廠品質會是好的壓力。李綱助理教授表示,目前測量僅用電腦模擬來完成是不夠的,還是需要靠廣泛的實測。李綱助理教授建議,應從正面看待此問題,而非僅是注意到與廠商對立。徐永明補充說明,重點還是主管機關的決心,若「前面全寬」跟「後面撞擊」影響都很大,就應該要注意。
車輛中心副總經理崔金童表示,關於「前面全寬」跟「後撞油箱」等撞擊測試,事實上這兩項都已經建立。而關於「側面立柱」撞擊測試,依目前ARTC的能力,應該沒有問題,不過依照歐盟、美國要求列入測試時,需要特別設備做測試,然而需要增加花費一千多萬,目前暫時沒辦法。崔金童副總經理表示,若增加測試項目,車廠雖然會增加測試成本費用,但國內政策是要保護消費者安全,不可諱言愈多測試對於消費者而言愈安全。
汽車專家龐德補充,關於撞擊測試,基本上不僅是看車輛被壓扁到甚麼程度,另外車輛被撞擊後,門是否能被開啟、人員傷亡程度等才更是關鍵。雖然同外國車款的車輛在台灣生產,其外殼跟結構沒有問題,但同款的車在台灣的生產規格,有些安全配備像是氣囊數量等有可能被拿掉,那是我們最在意的地方。
徐永明委員最後表示,會不會同樣的車款在不同國家的安全性是不同的,交通部應該針對更本土的需求,增加安全測試。徐永明委員也表示,辦公室將召開協調會,請交通部次長表示,交通部究竟是站在人民的立場,還是維護車廠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