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ineon英飛凌對高階伺服器/5G電信設備推出1000A電壓調整方案
為了提供下一代高階人工智慧(A.I.)伺服器及5G電信設備的中央處理器/圖形處理器/FPGA/ASIC核心所需的500A至1000A高電流供應,英飛凌推出首款真1000A電壓調整方案的16相數位PWM控制器XDPE132G5C
XDPE132G5C在小型7mm x 7mm的56針QFN封裝內容納16相的全數位控制及可程式化負載線,符合PMBUS1.3/AVS標準,提供全面的遙測功能
高階平台應用中對於輸出電壓調整需求越趨精密,每個步進電壓幅度已小於1mV,XDPE132G5C可以每步進0.625 mV增量方式進行調整,同時也支援通訊設備需求的自動重新啟動功能,可減少電力/設備故障時遠端站點的維護需求
其搭配的TDA21475為內建電流感測及業界最佳散熱效率的功率級,在5 mm x 6 mm包裝下可提供70A額定輸出能力,超過95%的業界最高效率,其封裝頂部裸露式設計,相較於傳統包覆式封裝功率元件可大幅減少傳遞熱阻,可以更有效從封裝頂部發散熱量,提高電壓調整模組的功率密度,相數及佔用面積最佳化,同時具備智慧過電流/過電壓保護,提供準確的溫度及電流資訊給控制器,所組成的電壓調整模組可在最佳轉換效率下提供超過1000A的輸出能力
對於沒有這麼大電流的需求,英飛凌也提供一款IR35223正10相數位PWM控制器,可提供最佳成本/效能的500A輸出能力電壓調整方案,IR35223採用6 mm x 6 mm的48針QFN包裝,具備進階暫態調整性能及相容PMBus 1.3/AVS標準的遙測功能
特色:
1.正16相輸出控制,不需使用倍相電路
2.可組態成16相單組或8+8雙迴路的PWM控制器
3.主動式各相電流平衡,提供小型,可靠且低成本設計
4.自動補償的單相失效保護
5.具備即時監控的遙測暫存器
6.逐個週期的單相電流限制
7.類比"IMON"提供輸出電流回報
8.每相交換頻率可在200kHz至2MHz
9.強化的自適應瞬態演算(ATA,Adaptive Transient Algorithm)可減少輸出電容使用,降低整體成本
10.高轉換效率
應用場合:
1.AMD SVI2中央處理器及圖形處理器
2.nVIDIA圖形處理器
3.具備AVSBus的高性能ASIC處理器
4.高性能乙太網路/路由專用控制器
avs電壓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化工系傑出校友郭育教授當選為2018-2019年度美國電化學學會(ECS) 會長
郭育博士,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陶氏冠名教授,當選為2018-2019 年度電化學學會(ECS)會長。這是ECS 協會 (https://www.electrochem.org/)116 年歷史上首位華人會長。
ECS 協會的使命是推進電化學和固體科學技術以及相關學科的前沿理論和實踐。目前,ECS協會擁有全球範圍內來自80 多個國家,約10,000名個人會員以及100 多家企業和實驗室的企業會員。
ECS 協會的創始會員包括很多傑出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例如:
• E. G. Acheson,首次實現人造石墨商業化的科學家;
• H. H. Dow,美國最大的化學公司-陶氏化學公司的創始人;
• C. M. Hall,霍爾鋁工藝製造的發明者;
• Edward Weston,其發明的“ Weston Cell”成為全世界的電壓標準;
• Thomas A. Edison (愛迪生),於1903 年加入本協會並享有28 年的會員資格;
•戈登·摩爾(Gordon Moore),英特爾的聯合創始人,於1957 年加入ECS 協會電子分部。他於1965 年首次提出摩爾定律,即半導體芯片上集成的晶體管和電阻數量將每年增加壹倍(後來修正為每18 個月增加壹倍)。
ECS 協會的成員和發表出版物的作者包括眾多諾貝爾獎獲得者:
• 赤崎勇(Isamu Akasaki),ECS 協會終生會員,獲得2014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魯道夫·馬庫斯(Rudolph A. Marcus),ECS 協會歷史會員,獲得1992 年諾貝爾化學獎;
• 天野博史 (Hiroshi Amano),獲得2014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獲得2014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理查德·斯馬利 (Ri;chard Smalley),獲得1996 年諾貝爾化學獎;
• 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獲得200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個人簡歷
郭育教授(https://yuekuo.tamu.edu/)
郭育教授是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化學工程系陶氏化學冠名教授,同時兼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和電氣工程系教授。他本科畢業於臺灣大學並且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他在工業界從事技術研究近20 年時間,主要就任於位於紐約的IBM T. J. Watson 研究中心以及位於矽谷的數據通用半導體分部(Data General Semiconductor Division)等企業。郭育教授於1998 年加入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並建立了著名的薄膜納米和微電子研究實驗室。
郭教授是納米和微電子研究科學的先驅者。他在集成電路、平板顯示器、固態白熾燈、非易失性存儲器、等離子技術、薄膜材料制程等領域的研究取得了許多世界記錄和技術突破,對學術界和工業界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他的TFT 著作已被視為該領域的經典教科書,廣泛的應用於世界各地的大學和企業。郭教授也是公認的技術領導者。他曾在全球範圍內擔任董事會成員和顧問委員,包括ECS 協會在內的眾多學術協會、美國國家科學院、大學、企業和各國政府部門等。
郭教授獲得的榮譽包括固態科學技術的戈登E.摩爾勛章(Gordon E. Moore Medal)、ECS 會員、IEEE 會員、AVS 會員、ECS 電子和光子獎、多項IBM 研發獎項、德克薩斯州農機大學傑出研究和創新獎、臺灣國立交通大學(新竹)榮譽講座教授、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南開大學榮譽客座教授、數百次的會議主題演講和邀請演講,以及大量的最佳論文獎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