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末又沒有「週末何處去」,因為紐約新年的第一個週末實在非常slow😆。不過在台北的朋友有一個展覽可是不能錯過的喔!那就是:
「毛以外 Mo More 魯燕蓉創作展」
保證看完之後對「羊毛氈」手作有新一層的認識與珍愛!在台灣的朋友有去台北的話一定要去看看的!
❤️❤️❤️
▋展出時間
2020/1/4 (六) - 2020/1/22 (三)
週日- 週三 1000 - 1900
週四- 週六 1000 - 2000
▋展出地點
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 - 1F藝文空間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72巷6號
▋展覽活動
開幕茶會
2020/1/4 (六) pm 1400 - 1700
▋展覽簡介
以羊毛做為材料,立體針氈形塑的手法,逐步地構成作品最後的形樣,因為每次的毛氈狀態不同,疏密有別,因此是無法再製作出完全相同的第二件,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
Mo的每件作品都有背後的故事或因緣,起初從可愛的外型觀看之後,,會漸漸從內心產生某種心性的理解。她的作品無性別,無眼、無嘴,表達出對於人生百態,思想自由的嚮往和追求!在作品可愛的外型之下,呈現出感性的內涵!
作品取材靈感,來自於平日生活經驗,通俗且充滿人性,造型安靜而幽默,試圖藉由作品與人之間產生一種對話的方式,讓觀者看到為之莞爾或深思的心情互動!觀者一開始被可愛的造型所吸引,進而透過對作品的賞析,來感知和想像作品對於自己的關係與意義!
Mo作品的材質、造型、神態和色彩表現,使作品的意義超越了單純的視覺效果!她希望能透過寓言式的作品抒懷也同時能療癒人類的心靈! 藉著作品從某種心境的投射,像是毛氈纖維細絲的紋理,看見人事物的本質和微觀世界的寬容!最後希望每個人可以靜思用心來欣賞與理解這個世界,找到作品所蘊含的真善美!
Felt is my choice material. By using the felt needle sculpting method, I meticulously shape my work into its final configuration.
Due to the unique condition and density of each batch of felt, every piece of work is unique and unable to be replicated.
There is a story or motivation behind each piece of Mo’s work. Starting from appreciating the adorable appearances, viewers will gradually establish an emotional connection to and understanding for the work. Her work is non-gender specific. They have no eyes, nor mouth. This represents her insatiable curiosity in all aspects of human life and her insistence on free thinking. There is tender sensibility underneath the adorable appearance.
Her inspiration spring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daily life, ordinary yet human. Her work is quiet, but humorous. She seeks to initiate a dialogue between her work and the viewers. The adorable appearances of her work first attract viewers’ attention and then afford a sense of enjoyment or reflection. Viewers are drawn to take a closer look at her work and allow it to ignite their own imagination to find out what a particular work means to them personally.
The texture, shape, expression, and colors enable Mo’s work to transcend their seemingly simple visual effect. She creates with the hope that her allegorical work not only serves as a medium to express herself, but also brings healing and consolation to people‘s souls. Just as her work is a projection of her state of mind, the pattern of the felt fibers seem to reflect the way of the human world. She sincerely hopes that, with a contemplative mind, viewers will be able to discover the beauty, truth, and goodness within each piece of her work and attain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world around us.
——————————————————————
魯燕蓉 / Luu Yen Jung
出生於秋天的台北
八歲時用腳踩縫紉機
完成一件洋娃娃的衣服
喜歡動手做東西的個性
像縫紉機上的線軸一樣
從沒停過
求學和婚前的工作
皆在畫畫,縫紉,編織,紡織的服裝產業
2005年在德國科隆傢俱展
首次認識了羊毛氈
深深被羊毛散發出溫暖
自然不規則的輪廓所吸引
從此開始羊毛氈創作
目前工作是空間傢飾配置設計師
同時兼任龜毛女孩家事會社社長
2020年一月首次發表羊毛氈創作展
I was born in autumn in Taipei.
When I was eight, I threaded the old sewing machine
And made clothes for my doll.
From then on, my infatuation with hand-made craft,
Like the spinning spool pin on my sewing machine,
Has never stopped.
When I was a student and before I got married,
My work has been related to
drawing, sewing, knitting, and textile in the fashion industry.
My first encounter with felt was
In 2005, at a furniture exhibition in Cologne, Germany,
I was irresistibly drawn by the warmth
And naturally irregular shape of felt.
That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my felt creation.
Currently, I work as an interior stylist.
I am also the co-founder of luluuhands.
My first public exhibition will be in January of 2020.
——————————————————————
https://www.instagram.com/yenjungluu/
be quiet德隆 在 陳婉容 Sherr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伊能靜,但伊不肯 -------- 一月十日晚,台灣藝人伊能靜連發幾條微博力挺風暴中的南周,首先寫兩首打油詩,一首諷刺是看門狗,附圖是官方喉舌《環球時報》;另一首也是打油詩,說南方 之後一片黑暗,附圖風暴中的《南方周末》。這兩首詩在新浪微博引起軒然大波,評論很快就成了五毛聚集的窪地。可能很多人攻擊伊的家世和婚姻,於是伊又連接 發了兩條被廣為流傳、擊節讚賞的微博:
攻擊我的身世毫無所用,我來自二二八家庭,外公楊元丁是基隆市副議長,抗日被日本人三次逮捕,卻被國民黨開了六槍丟入河裏。因為白色恐怖,我母親開始悲劇的一生。走過專制,卻並不恨專制,我依然投票給國民黨,卻有更強的信念,知道自由的可貴。反對不是敵對,但良知知道,沉默的好人也會變成邪惡的同盟。
攻擊我過去的婚姻亦無所用,若外公沒被殺,母親就不會淪落到離鄉背井,我就不會因為童年缺愛,而不懂愛是兩個人的還原,而不是誰成為誰的。人的一生,不在 此時此刻,從原生家庭而來,而原生家庭的背景,從政治環境而來。歷史也一樣,包含了現在、過去、未來。記取過去,爭取現在,創造未來,才不枉走過大時代。
這是了解伊能靜,以及伊能靜事件來龍去脈的最好文章
伊能靜,但伊不肯 -------- 一月十日晚,台灣藝人伊能靜連發幾條微博力挺風暴中的南周,首先寫兩首打油詩,一首諷刺是看門狗,附圖是官方喉舌《環球時報》;另一首也是打油詩,說南方 之後一片黑暗,附圖風暴中的《南方周末》。這兩首詩在新浪微博引起軒然大波,評論很快就成了五毛聚集的窪地。可能很多人攻擊伊的家世和婚姻,於是伊又連接 發了兩條被廣為流傳、擊節讚賞的微博:
攻擊我的身世毫無所用,我來自二二八家庭,外公楊元丁是基隆市副議長,抗日被日本人三次逮捕,卻被國民黨開了六槍丟入河裏。因為白色恐怖,我母親開始悲劇的一生。走過專制,卻並不恨專制,我依然投票給國民黨,卻有更強的信念,知道自由的可貴。反對不是敵對,但良知知道,沉默的好人也會變成邪惡的同盟。
攻擊我過去的婚姻亦無所用,若外公沒被殺,母親就不會淪落到離鄉背井,我就不會因為童年缺愛,而不懂愛是兩個人的還原,而不是誰成為誰的。人的一生,不在 此時此刻,從原生家庭而來,而原生家庭的背景,從政治環境而來。歷史也一樣,包含了現在、過去、未來。記取過去,爭取現在,創造未來,才不枉走過大時代。
兩條微博,卻含義極深,橫跨百年、三代,涉及台灣的政治歷史又涵括了娛樂界別。若鋪展開來,寫幾部小說綽綽有餘,但伊能靜卻用二百多字就寫了出來。很多人都說伊能靜是才女,從前不服今方信。
每一個家庭都是一部顛沛流離的當代史,台灣的文化部長龍應台先生寫過《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旋即成為大陸的禁書,因為大家都對大時代中的家庭離散有深刻的感同身受。易入迷、易覺醒、易──信邪,中共那一套國家主義、民族主義的洗腦方式就會失效。
人的命運從政治而來
伊能靜是知名藝人,她不是不知道自己這樣說,在大陸意味着甚麼,張惠妹被封殺幾年,大家印象猶深,她一個靠在大陸做選秀評委搵食的台灣藝人肯定是更加知悉 冷暖好歹,但是良知驅使她以這樣一種文明、優雅的方式現身說法──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人的命運不是忽然而來,是從原生家庭而來,而原生家庭從歷史而 來、政治背景而來。她的家庭曾經遭遇慘痛,但是她並不仇恨,只是更有信念、更有擔當。
說實話,我一直不是很喜歡伊能靜,以前的她,總是身處娛樂風暴中,讓我覺得她總在裝公主、裝才女,沒作品、靠老公──還出軌。直到她離婚後,首次接受訪 問,上《志雲飯局》,我見她用粵語侃侃而談,說到喜歡哈林時,她已經起步,他尚未出名,身邊不乏公子哥兒追求,但她選擇與哈林一起騎單車拍拖,遇到法拉利 在身邊開過時,她笑謂:「你貴又點,我仲高過你。」──才對她稍稍改觀,或者她真的是一個重精神多於物質的女子(當然,現在更知道這段婚姻走到盡頭,更深 層的根源是她童年缺愛,不懂愛,在一段關係中委曲自己「成為了誰的誰」)。
離了婚後,伊能靜幾乎在台灣生存不下去,因為那個保守的社會受不了激烈的道德震盪,幸而大陸興起的電視市場完全接納了她。近年主要見她在各大綜藝節目和達 人選秀節目中流連──可能相較於以前頂着「哈林老婆」的光環時,她搵食變得艱難了。但是她的微博卻多次表現出解脫枷鎖、重獲新生的喜悅。
就這樣一個褪去光環、主要靠大陸工作生活的藝人,卻越來越多的為公共事件發聲了。南周事件不是第一次,對上一次把她推到風暴中心的是為溫州動車出軌事故發 聲。《南都周刊》甚至為她做了個專訪,她說:「多希望自己活得淺薄,太平盛世腆着臉掙錢,發發俗氣的生活照,不用擔心生命無端消失。」、「我首先是個人 啊,藝人不該是異類的人,在公共議題上為甚麼會把藝人作為異類劃分出來呢?」、「我知道隨便發聲很危險……但當良心受到驅動,聽到不公的事情,我還是會堅 持繼續,而且必須如此。」
在大陸的工作被暫停
果然,這次南周事件,她又再次發聲,又成為焦點。上面兩條微博發出後不久,她就說「被喝茶」了,然後當日所發的微博亦被逐一刪除。微博上很多公知聲援她, 但是阻止不了悲劇的發生。北京出版商王小山說,伊被禁言了,在大陸的工作也被暫停了。然後藝人李冰冰也發一條:「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登高能賦,歲月靜 好。」配圖是一杯茶,也被禁言了。
第二日,有媒體寫到這件事的時候,用了一個標題“She can be quiet, but she will not”,大陸有才華的網友繙譯成:伊能靜,但伊不肯。都是學貫中西的才人啊!誰說中國沒有希望呢?希望都在,在我們認真清醒的認知歷史、在我們都知道自 己的責任並勇於承擔這個責任,在我們的不妥協不恐懼,理性的發聲。就正如,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公民,我也擔心自己的事業前程,但是我也克服自己的恐懼,把自 己理性的聲音投向境外勢力──《蘋果日報》一樣。按說香港已經回歸,那應該不屬於境外啊!為甚麼它又有新聞自由?大家都是中國人!
再次向伊能靜等人致敬。
梁麗沙
大陸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