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ZenBook #Filp #UX363EA
UX363EA-0232G1135G7 #EVO認證
#翻轉觸碰 #輕薄筆電 #OLED
獨特且典雅的 ZenBook Flip 13 採用全新設計,集絕佳行動力與卓越多工效能於一身。ZenBook Flip 13採用俐落的 NanoEdge窄邊框螢幕及 360° ErgoLift 螢幕軸承設計,外型極致輕巧;其超薄13.9 mm 機身配備齊全的 I/O 連接埠,可讓您輕鬆連接各種裝置。搭載 Intel® Core™ 處理器,其優越的效能可讓您隨時輕鬆發揮生產力及無限創意。ZenBook Flip 13 為兼具靈活性與多功效能的全方位機種,是您絕佳的工作和創意夥伴。
LCD尺寸:13.3吋 OLED FHD IPS觸控螢幕/流明度 400NITS
處理器:Intel® Core™ i5-1135G7 Processor 2.4 GHz
記憶體:8GB LPDDR4X on board
顯卡:Intel® Iris Xe Graphics內顯
硬碟:PCIE NVME 512G M.2 SSD
網路:Wi-Fi 6(802.11ax)+Bluetooth 5.0 (Dual band) 2*2
重量:1.3kg
作業系統: 64 Bits Windows 10 Home
保固:2年全球保固 LCD無亮點保固
特色:虛擬數字觸控板、支援PD快速充電、Thunderbolt™ 4
#台南華碩筆電專賣店
#實體筆電門市服務
#在地筆電銷售超過十年
#安心服務有保障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VOGUE Taiw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吃膩煎培根?Bon Appetit特約編輯帶你嘗試各種不同的培根料理方式! 32種雞胸肉料理方法 ►► https://smarturl.it/f4e5ru #培根 #創意料理 #療癒廚房 00:00 Introduction 00:36 Homemade bacon 自製培根 01:53 Doub...
「bits服務」的推薦目錄:
- 關於bits服務 在 Tailamlang台南人3C筆電開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bits服務 在 Tailamlang台南人3C筆電開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bits服務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bits服務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bits服務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bits服務 在 裝修電視 DECO-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bits服務 在 BITS Service GSM/IT - 服務內容|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bits服務 在 你的產品和服務是被需要的嗎?Is there a need for your ... 的評價
- 關於bits服務 在 不需第三方軟體的關閉win10自動更新方法 - Mobile01 的評價
bits服務 在 Tailamlang台南人3C筆電開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知道如何挑選筆電嗎
#Asus #VivoBook #S15 #S513EQ
S513EQ-0182D1135G7 #魔幻金 😘
#我們幫助您挑選適合的筆電
#金屬上蓋 #美型筆電 #ASUS智慧效能技術
#IceBlades #空氣動力風扇 #電池保養模式
#NanoEdge #窄邊框螢幕 #全尺寸鍵盤
LCD尺寸:15.6" FHD IPS螢幕 四邊窄邊框設計
處理器:Intel Core i5-1135G7 Processor 2.4 GHz
記憶體:8GB DDR4 on board (Max 16G)
顯卡:NVIDIA GeForce MX350 2G 獨顯
硬碟:512GB M.2 NVMe PCIe 3.0 SSD
網路:Wi-Fi 6(Gig+)(802.11ax)+Bluetooth 5.0 (Dual band) 2*2
重量:1.8 KG
特色:USB3.2 Type C、HDMI
作業系統: 64 Bits Windows 10 Home
#台南買華碩筆電
#實體門市售後服務更安心
#專業幫客戶挑選筆電
bits服務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摩爾定律放緩 靠啥提升AI晶片運算力?
作者 : 黃燁鋒,EE Times China
2021-07-26
對於電子科技革命的即將終結的說法,一般認為即是指摩爾定律的終結——摩爾定律一旦無法延續,也就意味著資訊技術的整棟大樓建造都將出現停滯,那麼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就正式結束了。這種聲音似乎是從十多年前就有的,但這波革命始終也沒有結束。AI技術本質上仍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延續……
人工智慧(AI)的技術發展,被很多人形容為第四次科技革命。前三次科技革命,分別是蒸汽、電氣、資訊技術(電子科技)革命。彷彿這“第四次”有很多種說辭,比如有人說第四次科技革命是生物技術革命,還有人說是量子技術革命。但既然AI也是第四次科技革命之一的候選技術,而且作為資訊技術的組成部分,卻又獨立於資訊技術,即表示它有獨到之處。
電子科技革命的即將終結,一般認為即是指摩爾定律的終結——摩爾定律一旦無法延續,也就意味著資訊技術的整棟大樓建造都將出現停滯,那麼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就正式結束了。這種聲音似乎是從十多年前就有,但這波革命始終也沒有結束。
AI技術本質上仍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延續,它的發展也依託於幾十年來半導體科技的進步。這些年出現了不少專門的AI晶片——而且市場參與者相眾多。當某一個類別的技術發展到出現一種專門的處理器為之服務的程度,那麼這個領域自然就不可小覷,就像當年GPU出現專門為圖形運算服務一樣。
所以AI晶片被形容為CPU、GPU之後的第三大類電腦處理器。AI專用處理器的出現,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摩爾定律的發展進入緩慢期:電晶體的尺寸縮減速度,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所以就必須有某種專用架構(DSA)出現,以快速提升晶片效率,也才有了專門的AI晶片。
另一方面,摩爾定律的延緩也成為AI晶片發展的桎梏。在摩爾定律和登納德縮放比例定律(Dennard Scaling)發展的前期,電晶體製程進步為晶片帶來了相當大的助益,那是「happy scaling down」的時代——CPU、GPU都是這個時代受益,不過Dennard Scaling早在45nm時期就失效了。
AI晶片作為第三大類處理器,在這波發展中沒有趕上happy scaling down的好時機。與此同時,AI應用對運算力的需求越來越貪婪。今年WAIC晶片論壇圓桌討論環節,燧原科技創始人暨CEO趙立東說:「現在訓練的GPT-3模型有1750億參數,接近人腦神經元數量,我以為這是最大的模型了,要千張Nvidia的GPU卡才能做。談到AI運算力需求、模型大小的問題,說最大模型超過萬億參數,又是10倍。」
英特爾(Intel)研究院副總裁、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說:「前兩年用GPU訓練一個大規模的深度學習模型,其碳排放量相當於5台美式車整個生命週期產生的碳排量。」這也說明了AI運算力需求的貪婪,以及提供運算力的AI晶片不夠高效。
不過作為產業的底層驅動力,半導體製造技術仍源源不斷地為AI發展提供推力。本文將討論WAIC晶片論壇上聽到,針對這個問題的一些前瞻性解決方案——有些已經實現,有些則可能有待時代驗證。
XPU、摩爾定律和異質整合
「電腦產業中的貝爾定律,是說能效每提高1,000倍,就會衍生出一種新的運算形態。」中科院院士劉明在論壇上說,「若每瓦功耗只能支撐1KOPS的運算,當時的這種運算形態是超算;到了智慧型手機時代,能效就提高到每瓦1TOPS;未來的智慧終端我們要達到每瓦1POPS。 這對IC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果依然沿著CMOS這條路去走,當然可以,但會比較艱辛。」
針對性能和效率提升,除了尺寸微縮,半導體產業比較常見的思路是電晶體結構、晶片結構、材料等方面的最佳化,以及處理架構的革新。
(1)AI晶片本身其實就是對處理器架構的革新,從運算架構的層面來看,針對不同的應用方向造不同架構的處理器是常規,更專用的處理器能促成效率和性能的成倍增長,而不需要依賴於電晶體尺寸的微縮。比如GPU、神經網路處理器(NPU,即AI處理器),乃至更專用的ASIC出現,都是這類思路。
CPU、GPU、NPU、FPGA等不同類型的晶片各司其職,Intel這兩年一直在推行所謂的「XPU」策略就是用不同類型的處理器去做不同的事情,「整合起來各取所需,用組合拳會好過用一種武器去解決所有問題。」宋繼強說。Intel的晶片產品就涵蓋了幾個大類,Core CPU、Xe GPU,以及透過收購獲得的AI晶片Habana等。
另外針對不同類型的晶片,可能還有更具體的最佳化方案。如當代CPU普遍加入AVX512指令,本質上是特別針對深度學習做加強。「專用」的不一定是處理器,也可以是處理器內的某些特定單元,甚至固定功能單元,就好像GPU中加入專用的光線追蹤單元一樣,這是當代處理器普遍都在做的一件事。
(2)從電晶體、晶片結構層面來看,電晶體的尺寸現在仍然在縮減過程中,只不過縮減幅度相比過去變小了——而且為緩解電晶體性能的下降,需要有各種不同的技術來輔助尺寸變小。比如說在22nm節點之後,電晶體變為FinFET結構,在3nm之後,電晶體即將演變為Gate All Around FET結構。最終會演化為互補FET (CFET),其本質都是電晶體本身充分利用Z軸,來實現微縮性能的提升。
劉明認為,「除了基礎元件的變革,IC現在的發展還是比較多元化,包括新材料的引進、元件結構革新,也包括微影技術。長期賴以微縮的基本手段,現在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特別是未來3D的異質整合。這些多元技術的協同發展,都為晶片整體性能提升帶來了很好的增益。」
他並指出,「從電晶體級、到晶圓級,再到晶片堆疊、引線接合(lead bonding),精準度從毫米向奈米演進,互連密度大大提升。」從晶圓/裸晶的層面來看,則是眾所周知的朝more than moore’s law這樣的路線發展,比如把兩片裸晶疊起來。現在很熱門的chiplet技術就是比較典型的並不依賴於傳統電晶體尺寸微縮,來彈性擴展性能的方案。
台積電和Intel這兩年都在大推將不同類型的裸晶,異質整合的技術。2.5D封裝方案典型如台積電的CoWoS,Intel的EMIB,而在3D堆疊上,Intel的Core LakeField晶片就是用3D Foveros方案,將不同的裸晶疊在一起,甚至可以實現兩片運算裸晶的堆疊、互連。
之前的文章也提到過AMD剛發佈的3D V-Cache,將CPU的L3 cache裸晶疊在運算裸晶上方,將處理器的L3 cache大小增大至192MB,對儲存敏感延遲應用的性能提升。相比Intel,台積電這項技術的獨特之處在於裸晶間是以混合接合(hybrid bonding)的方式互連,而不是micro-bump,做到更小的打線間距,以及晶片之間數十倍通訊性能和效率提升。
這些方案也不直接依賴傳統的電晶體微縮方案。這裡實際上還有一個方面,即新材料的導入專家們沒有在論壇上多說,本文也略過不談。
1,000倍的性能提升
劉明談到,當電晶體微縮的空間沒有那麼大的時候,產業界傾向於採用新的策略來評價技術——「PPACt」——即Powe r(功耗)、Performance (性能)、Cost/Area-Time (成本/面積-時間)。t指的具體是time-to-market,理論上應該也屬於成本的一部分。
電晶體微縮方案失效以後,「多元化的技術變革,依然會讓IC性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劉明說,「根據預測,這些技術即使不再做尺寸微縮,也會讓IC的晶片性能做到500~1,000倍的提升,到2035年實現Zetta Flops的系統性能水準。且超算的發展還可以一如既往地前進;單裸晶儲存容量變得越來越大,IC依然會為產業發展提供基礎。」
500~1,000倍的預測來自DARPA,感覺有些過於樂觀。因為其中的不少技術存在比較大的邊際遞減效應,而且有更實際的工程問題待解決,比如運算裸晶疊層的散熱問題——即便業界對於這類工程問題的探討也始終在持續。
不過1,000倍的性能提升,的確說明摩爾定律的終結並不能代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終結,而且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本文談的主要是AI晶片,而不是更具通用性的CPU。
矽光、記憶體內運算和神經型態運算
在非傳統發展路線上(以上內容都屬於半導體製造的常規思路),WAIC晶片論壇上宋繼強和劉明都提到了一些頗具代表性的技術方向(雖然這可能與他們自己的業務方向或研究方向有很大的關係)。這些技術可能尚未大規模推廣,或者仍在商業化的極早期。
(1)近記憶體運算和記憶體內運算:處理器性能和效率如今面臨的瓶頸,很大程度並不在單純的運算階段,而在資料傳輸和儲存方面——這也是共識。所以提升資料的傳輸和存取效率,可能是提升整體系統性能時,一個非常靠譜的思路。
這兩年市場上的處理器產品用「近記憶體運算」(near-memory computing)思路的,應該不在少數。所謂的近記憶體運算,就是讓儲存(如cache、memory)單元更靠近運算單元。CPU的多層cache結構(L1、L2、L3),以及電腦處理器cache、記憶體、硬碟這種多層儲存結構是常規。而「近記憶體運算」主要在於究竟有多「近」,cache記憶體有利於隱藏當代電腦架構中延遲和頻寬的局限性。
這兩年在近記憶體運算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一是AMD——比如前文提到3D V-cache增大處理器的cache容量,還有其GPU不僅在裸晶內導入了Infinity Cache這種類似L3 cache的結構,也更早應用了HBM2記憶體方案。這些實踐都表明,儲存方面的革新的確能帶來性能的提升。
另外一個例子則是Graphcore的IPU處理器:IPU的特點之一是在裸晶內堆了相當多的cache資源,cache容量遠大於一般的GPU和AI晶片——也就避免了頻繁的訪問外部儲存資源的操作,極大提升頻寬、降低延遲和功耗。
近記憶體運算的本質仍然是馮紐曼架構(Von Neumann architecture)的延續。「在做處理的過程中,多層級的儲存結構,資料的搬運不僅僅在處理和儲存之間,還在不同的儲存層級之間。這樣頻繁的資料搬運帶來了頻寬延遲、功耗的問題。也就有了我們經常說的運算體系內的儲存牆的問題。」劉明說。
構建非馮(non-von Neumann)架構,把傳統的、以運算為中心的馮氏架構,變換一種新的運算範式。把部分運算力下推到儲存。這便是記憶體內運算(in-memory computing)的概念。
記憶體內運算的就現在看來還是比較新,也有稱其為「存算一體」。通常理解為在記憶體中嵌入演算法,儲存單元本身就有運算能力,理論上消除資料存取的延遲和功耗。記憶體內運算這個概念似乎這在資料爆炸時代格外醒目,畢竟可極大減少海量資料的移動操作。
其實記憶體內運算的概念都還沒有非常明確的定義。現階段它可能的內涵至少涉及到在儲記憶體內部,部分執行資料處理工作;主要應用於神經網路(因為非常契合神經網路的工作方式),以及這類晶片具體的工作方法上,可能更傾向於神經型態運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
對於AI晶片而言,記憶體內運算的確是很好的思路。一般的GPU和AI晶片執行AI負載時,有比較頻繁的資料存取操作,這對性能和功耗都有影響。不過記憶體內運算的具體實施方案,在市場上也是五花八門,早期比較具有代表性的Mythic導入了一種矩陣乘的儲存架構,用40nm嵌入式NOR,在儲記憶體內部執行運算,不過替換掉了數位週邊電路,改用類比的方式。在陣列內部進行模擬運算。這家公司之前得到過美國國防部的資金支援。
劉明列舉了近記憶體運算和記憶體內運算兩種方案的例子。其中,近記憶體運算的這個方案應該和AMD的3D V-cache比較類似,把儲存裸晶和運算裸晶疊起來。
劉明指出,「這是我們最近的一個工作,採用hybrid bonding的技術,與矽通孔(TSV)做比較,hybrid bonding功耗是0.8pJ/bit,而TSV是4pJ/bit。延遲方面,hybrid bonding只有0.5ns,而TSV方案是3ns。」台積電在3D堆疊方面的領先優勢其實也體現在hybrid bonding混合鍵合上,前文也提到了它具備更高的互連密度和效率。
另外這套方案還將DRAM刷新頻率提高了一倍,從64ms提高至128ms,以降低功耗。「應對刷新率變慢出現拖尾bit,我們引入RRAM TCAM索引這些tail bits」劉明說。
記憶體內運算方面,「傳統運算是用布林邏輯,一個4位元的乘法需要用到幾百個電晶體,這個過程中需要進行資料來回的移動。記憶體內運算是利用單一元件的歐姆定律來完成一次乘法,然後利用基爾霍夫定律完成列的累加。」劉明表示,「這對於今天深度學習的矩陣乘非常有利。它是原位的運算和儲存,沒有資料搬運。」這是記憶體內運算的常規思路。
「無論是基於SRAM,還是基於新型記憶體,相比近記憶體運算都有明顯優勢,」劉明認為。下圖是記憶體內運算和近記憶體運算,精準度、能效等方面的對比,記憶體內運算架構對於低精準度運算有價值。
下圖則總結了業內主要的一些記憶體內運算研究,在精確度和能效方面的對應關係。劉明表示,「需要高精確度、高運算力的情況下,近記憶體運算目前還是有優勢。不過記憶體內運算是更新的技術,這幾年的進步也非常快。」
去年阿里達摩院發佈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中,有一個就是存算一體突破AI算力瓶頸。不過記憶體內運算面臨的商用挑戰也一點都不小。記憶體內運算的通常思路都是類比電路的運算方式,這對記憶體、運算單元設計都需要做工程上的考量。與此同時這樣的晶片究竟由誰來造也是個問題:是記憶體廠商,還是數文書處理器廠商?(三星推過記憶體內運算晶片,三星、Intel垂直整合型企業似乎很適合做記憶體內運算…)
(2)神經型態運算:神經型態運算和記憶體內運算一樣,也是新興技術的熱門話題,這項技術有時也叫作compute in memory,可以認為它是記憶體內運算的某種發展方向。神經型態和一般神經網路AI晶片的差異是,這種結構更偏「類人腦」。
進行神經型態研究的企業現在也逐漸變得多起來,劉明也提到了AI晶片「最終的理想是在結構層次模仿腦,元件層次逼近腦,功能層次超越人腦」的「類腦運算」。Intel是比較早關注神經型態運算研究的企業之一。
傳說中的Intel Loihi就是比較典型存算一體的架構,「這片裸晶裡面包含128個小核心,每個核心用於模擬1,024個神經元的運算結構。」宋繼強說,「這樣一塊晶片大概可以類比13萬個神經元。我們做到的是把768個晶片再連起來,構成接近1億神經元的系統,讓學術界的夥伴去試用。」
「它和深度學習加速器相比,沒有任何浮點運算——就像人腦裡面沒有乘加器。所以其學習和訓練方法是採用一種名為spike neutral network的路線,功耗很低,也可以訓練出做視覺辨識、語言辨識和其他種類的模型。」宋繼強認為,不採用同步時脈,「刺激的時候就是一個非同步電動勢,只有工作部分耗電,功耗是現在深度學習加速晶片的千分之一。」
「而且未來我們可以對不同區域做劃分,比如這兒是視覺區、那兒是語言區、那兒是觸覺區,同時進行多模態訓練,互相之間產生關聯。這是現在的深度學習模型無法比擬的。」宋繼強說。這種神經型態運算晶片,似乎也是Intel在XPU方向上探索不同架構運算的方向之一。
(2)微型化矽光:這個技術方向可能在層級上更偏高了一些,不再晶片架構層級,不過仍然值得一提。去年Intel在Labs Day上特別談到了自己在矽光(Silicon Photonics)的一些技術進展。其實矽光技術在連接資料中心的交換機方面,已有應用了,發出資料時,連接埠處會有個收發器把電訊號轉為光訊號,透過光纖來傳輸資料,另一端光訊號再轉為電訊號。不過傳統的光收發器成本都比較高,內部元件數量大,尺寸也就比較大。
Intel在整合化的矽光(IIIV族monolithic的光學整合化方案)方面應該是商業化走在比較前列的,就是把光和電子相關的組成部分高度整合到晶片上,用IC製造技術。未來的光通訊不只是資料中心機架到機架之間,也可以下沉到板級——就跟現在傳統的電I/O一樣。電互連的主要問題是功耗太大,也就是所謂的I/O功耗牆,這是這類微型化矽光元件存在的重要價值。
這其中存在的技術挑戰還是比較多,如做資料的光訊號調變的調變器調變器,據說Intel的技術使其實現了1,000倍的縮小;還有在接收端需要有個探測器(detector)轉換光訊號,用所謂的全矽微環(micro-ring)結構,實現矽對光的檢測能力;波分複用技術實現頻寬倍增,以及把矽光和CMOS晶片做整合等。
Intel認為,把矽光模組與運算資源整合,就能打破必須帶更多I/O接腳做更大尺寸處理器的這種趨勢。矽光能夠實現的是更低的功耗、更大的頻寬、更小的接腳數量和尺寸。在跨處理器、跨伺服器節點之間的資料互動上,這類技術還是頗具前景,Intel此前說目標是實現每根光纖1Tbps的速率,並且能效在1pJ/bit,最遠距離1km,這在非本地傳輸上是很理想的數字。
還有軟體…
除了AI晶片本身,從整個生態的角度,包括AI感知到運算的整個鏈條上的其他組成部分,都有促成性能和效率提升的餘地。比如這兩年Nvidia從軟體層面,針對AI運算的中間層、庫做了大量最佳化。相同的底層硬體,透過軟體最佳化就能實現幾倍的性能提升。
宋繼強說,「我們發現軟體最佳化與否,在同一個硬體上可以達到百倍的性能差距。」這其中的餘量還是比較大。
在AI開發生態上,雖然Nvidia是最具發言權的;但從戰略角度來看,像Intel這種研發CPU、GPU、FPGA、ASIC,甚至還有神經型態運算處理器的企業而言,不同處理器統一開發生態可能更具前瞻性。Intel有個稱oneAPI的軟體平台,用一套API實現不同硬體性能埠的對接。這類策略對廠商的軟體框架構建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驗——也極大程度關乎底層晶片的執行效率。
在摩爾定律放緩、電晶體尺寸微縮變慢甚至不縮小的前提下,處理器架構革新、異質整合與2.5D/3D封裝技術依然可以達成1,000倍的性能提升;而一些新的技術方向,包括近記憶體運算、記憶體內運算和微型矽光,能夠在資料訪存、傳輸方面產生新的價值;神經型態運算這種類腦運算方式,是實現AI運算的目標;軟體層面的最佳化,也能夠帶動AI性能的成倍增長。所以即便摩爾定律嚴重放緩,AI晶片的性能、效率提升在上面提到的這麼多方案加持下,終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飛越。這第三(四)次科技革命恐怕還很難停歇。
資料來源:https://www.eettaiwan.com/20210726nt61-ai-computing/?fbclid=IwAR3BaorLm9rL2s1ff6cNkL6Z7dK8Q96XulQPzuMQ_Yky9H_EmLsBpjBOsWg
bits服務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吃膩煎培根?Bon Appetit特約編輯帶你嘗試各種不同的培根料理方式!
32種雞胸肉料理方法 ►► https://smarturl.it/f4e5ru
#培根 #創意料理 #療癒廚房
00:00 Introduction
00:36 Homemade bacon 自製培根
01:53 Double-smoked bacon 二次燻製培根
02:23 Cold start bacon 冷鍋煎培根
02:58 Hot start bacon 熱鍋煎培根
03:35 Low and slow bacon 小火慢煎培根
04:06 Bacon lardons 法式培根
04:38 Bacon toaster 烤培根機
05:15 Curling iron bacon 捲髮棒煎培根
05:51 Crimping iron bacon 玉米鬚電棒捲煎培根
06:24 Campfire bacon, three ways 營火培根 三種方法
06:52 Coal-cooked bacon 煤炭烤培根
07:14 Foil-packed bacon 鋁箔包培根
07:31 Clothesline bacon 晾衣夾培根
07:54 Baked bacon 烤培根
08:27 Rack-baked bacon 烤架培根
08:55 Broiled bacon 用上火烤培根
09:27 Diner-style bacon 快餐式培根
10:09 Oven contraption bacon 烤箱配件做的培根
10:37 Bacon bowl 培根碗
11:04 Bacon straw 培根吸管
11:46 Prince Harry's bacon 哈利王子愛吃的培根
12:33 Microwaved bacon 微波爐加熱培根
12:59 Wow bacon Wow培根
13:27 Plastic tray bacon 塑膠盤加熱培根
13:56 Bacon Wave 塑膠架
14:35 Bacon butter 培根奶油
15:32 Bacon mayonnaise 培根美乃滋
16:09 Bacon caramels 培根糖果
17:02 Bacon bourbon 培根波本威士忌
18:07 Water-method bacon 加水煎培根
18:48 Poached bacon 水煮培根
19:27 Steamed bacon 蒸籠培根
19:56 Car engine bacon 用車引擎煮培根
20:40 Bacon jam 培根醬
21:24 Candied bacon 培根蜜餞
21:55 Bacon ice cream 培根冰淇淋
23:20 Grilled bacon, two ways 炙烤培根 兩種方法
23:37 High heat grilled bacon 高溫炙烤培根
23:58 Low heat grilled bacon 低溫烤培根
24:20 Skewered bacon 培根串
24:49 Searzall bacon 噴槍培根
25:22 George Foreman bacon 智烤爐培根
25:43 Air fryer bacon 氣炸鍋培根
26:06 Waffle iron bacon 鬆餅機培根
26:25 Powdered bacon 培根粉
27:02 Stir fried bacon 快炒培根
27:38 Deep-fried bacon 油炸培根
28:11 Bacon bits 培根碎丁
28:39 Country-fried bacon 鄉村式炸培根
【 其他熱門主題】
讓喜歡的事變生活!Good Job! ► http://smarturl.it/r7si6s
芭蕾舞者們的血淚史 ► http://smarturl.it/uhot5l
唐綺陽12星座深入剖析 ► http://smarturl.it/in8eqp
美容編輯正芳隨你問 ► http://smarturl.it/zf5840
口音、服裝專家拆解經典電影 ► http://smarturl.it/zcbgmf
---------------------------------------------------------------
【追蹤 VOGUE TAIWAN】
★訂閱VOGUE TAIWAN Youtube:http://smarturl.it/xbtuuy
★VOGUE TAIWAN 官網:http://www.vogue.com.tw/live/
★VOGUE TAIW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VOGUE TAIWAN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VOGUE TAIWAN LINE:https://reurl.cc/V66qNn
★美人會不會 FB社團:http://hyperurl.co/rgfitl
★訂閱GQ TAIWAN Youtube:http://bit.ly/2fBjdcD
★GQ TAIWAN官網:http://www.gq.com.tw/
★GQ TAIWAN粉絲專頁:http://smarturl.it/r9gauv
★GQ TAIWAN Instagram:https://pse.is/JVNES
★GQ TAIWAN LINE:https://pse.is/FX7T4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marturl.it/xbtuuy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跟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分享給大家,如果喜歡我們的頻道,請訂閱我們,我們將會持續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bits服務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鬼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rmkFI1ik0&list=PLglqLngY6gv5BCwaoP-q6DOwUmw1lIusF
我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 (我為何不再拍暗網? 只說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hKaqEEQw&t=127s
曼德拉效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MutzRIE_uE&list=PLglqLngY6gv5BCwaoP-q6DOwUmw1lIusF&index=17&t=5s
我的100K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破解Kate yup事件是假的! 不是綁架! 不要被騙! (Facebook上的證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JVt56ORWo&t=2s
日本最殘酷的直播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1OKVX7wc
網上最可怕的一個字 (Ft. HenHen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edkSHc7Os&t=145s
到底5G網絡有陰謀論嗎?
[警告] 5G網絡對你健康的影響
[警告] 大家對5G網絡的誤解
5G網絡/信號塔會否危害你健康?
[警告!!!] 5G網絡會否危害你健康?
5G網絡會危害你健康嗎?
解釋你對5G網絡的誤解
5大你對5G網絡的誤解
五個你對5G網絡的誤解
有一件關於我自己的真相要跟大家講. 有時...夜晚...身邊沒有人的時候我是喜歡放部電腦在自己心口上面用. 但總是害怕接收到的wifi會通過部電腦把輻射傳遞到我身體裡, 導致健康問題. 跟iPhone放在褲袋裡殺精一樣, 這恐guey存在於腦海裡一個隱藏的地方, 跟一si si的罪惡感bong埋一起.
所以當大量不知道是否可信的新聞開始講新的5G網絡有機會危害你健康時我馬上到google 做資料收集. 我找的是... 大家好又是我暗網仔...等等返反房間先
一起去看大家對5G一些誤解和一些真相.
1豬. 煤氣燈
歷史上: 人類對新科技感到懷疑已經不是第一次. 18世紀: 英國, 意大利等歐美國家開始商業生產街上放置煤氣燈. 即使這個決定令到當時犯罪luet大dit, 1831年天主教教宗Pope Gregory 16是禁止煤氣燈的使用. 說上帝是有計劃地設立定日出日落的時間, 在晚上有光是wuy fan上帝的法則. 除此之外亦有可能破wai人sik bit早午晚的生理時鐘.
2豬. 電話線
18世紀末美國Bell電話公司成功證明電話線的效率後開始在多個中上階層社區建立這些高大又被yu為醜陋的建築物. 當時有多位有錢人也反對自己社區起電話線choo. 直到1916年Texas州一位黑lo Jesse washington因被懷疑姦殺自己女主人被jit mo, 閹割, 燒死然後掛在choo上. 最恐怖是之後有錢的白人是jan成電話線choo的建置, 因為可以同樣地choo fut其他黑lo. 因為這段歷史, 這些建築物就存在到現今.
3豬. 我想關於5G陰謀論(show title)最大的標題是有關現在的病毒.今年1月22號比利時報紙 ‘Het Laatste Nieuws’ 醫生Kris Van Kerckhoven指出自2019年武漢建立了多個5G信號塔. 雖然該報導好快被下架, 但已足夠在網上燃點一埸大的反5G爭論. 產生上街抗議事件和網上多個陰謀論. 最後多個信號塔也真實地被燃點了. 有陰謀論是信號塔會發出beng dook. 甚至被指英國銀紙上有出現來影響大jung的5G信號塔圖像. 塔上面亦有yi似一lup beng dook的東西.
雖然我之前講過多個陰謀論,但講到明是 ‘病毒’ 影響人而不是 ‘細菌. 一件物件上的細菌不足夠使你有這個病.
直至我網上看到最後5G輻射會削弱你免疫系統的陰謀論. 這觸發到我之前對自己生活習慣那個恐懼. 我也會問: 點解要5G?
4豬. 電訊科技 (show title) 自1979年日本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推出了1G(1 generation) 後已經改變了我們人和電線的關係. 除了唔洗kik親是重點外, 這是手機文化的開始.
網絡能在區域而‘cells’ 的分bo, 每區被一個goo定收發器控制.
所有ging ying 1G,2G,3G,4G,5G的電訊公司都是以Network standards去設計產品. Bandwidth, technology 全部一ji. 在意bps (bits per Second) ‘每秒’ 計算的速度. 1G是2.4kbps, 到1991年芬蘭推出而digital傳輸更可靠的2G是64kbps, 3G終於可以已2mbps luw lam網站, email, 看照片和影片和用智能手機. 4G高達1Gbps是 ‘3高’ high speed high quality 和high capacity,而5G是能夠高dat 4G的10倍10Gbps. 你現在電話速度的10倍.
5豬. 在危險(show title) 層面上這麼kwah jeung的科技會否大量影響我們認知的現實? 是會影響的. 兩大元soh是: EMF和RFR.
EMF (electromagnetic field)是電磁輻射會影響到的面jik. 即是信號tap既整個fan wuy.
而能影響人體的RFR(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是我們整個5G debate要集中的那一個點.
其實我們很多日常生活的東西也有這種RFR. 太陽, 你電話mon, mei bo low, x-ray多多少少全部都有.
但這種影響是否危險基於那種RFR有沒有一樣叫游離這樣東西. 簡單一點, 沒有游離的RFR, 列如電話sin, FM電台, WiFi 根本不夠強去影響我們的化學鍵. 跟有游離的核武不同.
5G本身也是一種沒有游離的RFR, 所以基本上不會對我們人類有破壞性.
但因為5G所用的24至90 gigahertz頻率比之前電訊科技用多很多倍, 理論上應該影響我們的身體更大. 但這方面實質的科學數據或實際會做到什麼就比較難找到.
跟guey現有data不能夠説5G未來會傷我們. 坦白一些快一點的服務誰不想用啊? 我本人覺得不要因為一點末jing sut的事jo ouy自行得更遠.
當年Pope Gregory 16不想人用煤氣燈不是因為他關心人民, 是因為他怕新科技會令他失去koon lik.
5G信號塔會否危害你健康嗎?
5G網絡會否危害你健康嗎?
[警告!!!] 5G網絡會否危害你健康?
bits服務 在 裝修電視 DECO-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In this video, I will talk about different drill bits or screwdriver bits and the functions of them.
Characteristics of Wood Drill bits|Anthony's Guide to Home DIY - with Deco-man. Visit https://www.deco-man.com/ for more DIY, decorating and design ideas!!
bits服務 在 不需第三方軟體的關閉win10自動更新方法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先關閉Background Intelligent Transfer Service和Windows Update服務 2.底下文字存成文字檔,副檔名改為CMD ... sc config BITS start= disabled ... <看更多>
bits服務 在 BITS Service GSM/IT - 服務內容|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BITS Service GSM/IT 。 2644 個讚· 11 人正在談論這個。 La Bits GSM descoperi servicii profesionale de reparare IT! Orice reparație Hardware & Softwa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