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門的日子我在家看書
⠀⠀⠀
漫畫|那些向「藝術」致敬的作品
⠀⠀⠀
居家防疫期間雖然無法外出,但我們仍能不花太多力氣便得到許多東西,透過宅配與快遞送來的是餐桌上的美食,而透過藝術作品得到的則是滋養心靈的精神食糧。
⠀⠀⠀
昨天看到了東京「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因為疫情收入銳減、不得不向民眾募資求助的新聞,覺得相當震撼,我曾兩度於旅行時造訪,每一次的體驗都相當愉快滿足,誠心地希望它能夠順利維持營運,持續向滿懷期待的遊客敞開魔法大門。
⠀⠀⠀
無論是動畫、電影、音樂、繪畫、戲劇、裝置藝術、文學、舞蹈......這些藝術創作的幕前與幕後團隊,一定都因為疫情而面臨許多困難。所以特別想在這個時刻,分享以藝術為題材的日本漫畫給大家認識。
⠀⠀⠀
過去曾聽過鍾愛兒童文學的前輩表示看不懂漫畫,或聽聞父母不喜歡小孩沈浸在漫畫的世界裡,其實不必想太多,漫畫和繪本一樣,都是種很棒的藝術表達方式,它們同樣透過圖像述說精彩人生、傳遞創作者的情感,以卓越的故事擄獲不分年齡、國籍讀者們的心,因此不僅日本的「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每年吸引大批的海外遊客造訪,連大英博物館也曾推出「日本漫畫展」 (The Citi exhibition Mangaマンガ),介紹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
⠀⠀⠀
以下這八部關於藝術的漫畫,每一部我都非常喜愛,希望也能打動你的心,欣賞繪本以外的作品。
⠀⠀⠀
✔《藍色時期》山口飛翔
男主角八虎是個既會玩又會唸書但內心感到空虛的少年,因為一堂美術課啟發他的志向,從漫無目標到朝著日本唯一一間國立美術大學前進(擠破頭的名校,錄取率可是比東大還要低!),一個毫無繪畫基礎的高二生真的能考上嗎?
⠀⠀⠀
作者很擅長捕捉各種細膩的情緒,像是同儕間互相競爭的緊張、被比較的窒息感、察覺自己能力有限的不甘心,各種心境都充滿張力、觸動人心。
⠀⠀⠀
✔《阿爾蒂》大久保圭
我超級喜歡這一部!是我在去年最喜歡的漫畫。故事以 16 世紀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時期為背景,女主角不甘於接受婚嫁安排、成為男性的附屬品,決心離家出走追尋成為畫家的夢想,在一個女性無法擔任畫家的時代,阿爾蒂好不容易成為學徒,一切從零開始。
⠀⠀⠀
最讓人著迷的看點在於時代設定,以及內容觸及性別議題,現代人可能無法想像,但在過去許多職業都僅能由男性從事,像是醫生、軍官、科學家、政治家。作者用故事讓讀者看見當時的男女分工及性別刻板印象,也更加認識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
⠀⠀⠀⠀⠀⠀
✔《塗鴉日記》東村明子
這個故事改編自作者的個人經歷,超感人的,會忍不住落淚啊!它記錄了想成為漫畫家的女主角在美術補習班遇上恩師後的種種過往,比起《藍色時期》的青春熱血,這部倒是充滿各種逃避、懊悔、恐懼,情節既幽默又悲傷,非常寫實!看到一半太揪心,猛然回頭檢視自己的人生,讀過之後久久難以忘懷。
⠀⠀⠀
✔《蜂蜜幸運草》羽海野千花
這是一群美術大學學生(以及老師)之間充滿迷惘、探索與成長的青春故事,不僅描述藝術大學的生活,也聚焦在人物之間的關係,書中可以認識許多不同的藝術專業,像是建築、雕刻、陶藝、繪畫,描述天才藝術家的部分也令人印象深刻,為何有些人天生擁有光芒?所謂的才能究竟是什麼?
⠀⠀⠀
✔《交響情人夢》二之宮知子
超有名日劇的原著作品(怎麼看都不會膩,沒看過的快去看一下!),許多音樂主題的漫畫其實是戀愛佔比80%、音樂佔比20%,但這部除了扎扎實實地搞笑,也認真地談音樂,會讓人忍不住對古典樂的世界深深著迷。作者二之宮知子的最大魅力就是人物刻畫好鮮明、好立體、好有趣,連小配角都讓人印象深刻,也推薦她畫的《87超頻者》和《當鋪千金的珠寶盒》,有些梗真的會笑到不支倒地。
⠀⠀⠀
✔《BLUE GIANT》石塚真一
看過電影《越來越愛你》(La La Land)的人,還記得中男主角對爵士樂的熱愛嗎?這部漫畫的主角阿大也是,他雖然沒有接受過正式訓練,但懷抱著對爵士樂的熱情,帶著樂器走向世界。這部被譽為神作的漫畫,即使讀者只看得到黑白頁面,卻彷彿能聽到響亮悠揚的樂音,從中感受到主角的滿腔熱血。
⠀⠀
✔《爆漫王。》大場鶇、小畑健
這部漫畫教會了我超多事情,和《週刊少年Jump》過往連載的作品不同,它不是談冒險、格鬥或運動,而是「故事」背後的故事,沒有背景的高中生如何成為漫畫家?要能不斷連載、不被腰斬的法則是什麼?成功的作品是否一定要參照黃金公式?
⠀⠀⠀
一位寫故事、一位畫畫的雙人組以漫畫家為目標展開了奮鬥生活,他們兩人讓大家認識到原來一部漫畫來到讀者面前,需要經過多少環節、多少努力。所有對漫畫、創作、出版業或是寫故事有興趣的人都值得一看。
⠀⠀⠀
✔《重版出來!》松田奈緒子
想必許多人都聽過它的同名日劇(好看!),黑木華飾演的女主角過去是個柔道選手,進入漫畫出版社擔任菜鳥編輯,故事圍繞著與漫畫有關的人事物。書名「重版出來」是指再版成功(再刷)的意思,當庫存售罄,漫畫才會有再刷的機會,作家才會拿到版稅,出版社才會有資源繼續挖掘、扶持創作者,將好作品帶到讀者面前,形成良好正向的循環。
⠀⠀⠀
當我曾因工作感到失意沮喪時,最喜歡的編輯前輩對我說「再去把《重版出来!》看一遍!」令我瞬間破涕為笑,它就是這樣一部給人力量與熱情的作品。
blue giant電影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演員約翰.馬洪尼(John Mahoney)辭世,享壽77歲。他活躍於舞台劇、電視與電影圈。其重要的電影作品包括《巴頓芬克》(Barton Fink ,1991)、《白宮夜未眠》(The American President ,1995)、《怦然心動》(Flipped ,2010)。
.
約翰.馬洪尼於1940年出生於英國黑池,那是母親擔憂納粹襲擊而選擇的避居之地。童年時他曾參與一些兒童劇團的演出,戰後他隨著姊姊離開了原鄉,前往美國生活,在1959年獲得公民身分,70年代的他主要的工作是在大學教授英語,還曾擔任醫學雜誌編輯。
.
馬洪尼一直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業餘樂趣是參與舞台劇演出,在好友約翰.馬克維奇(John Malkovich)的鼓勵之下,他在70年代末開始嘗試擔任全職的舞台劇演員。1987年,他以《The House of Blue Leaves》獲得了東尼獎最佳男主角殊榮。
.
他同時在1981年開始參與電影演出,早期的代表作包括 巴瑞.李文森(Barry Levinson)執導的 《錫人》(Tin Men ,1987)。在1991年,由他主演的《巴頓芬克》榮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他在片中飾演主人翁崇拜的瀟灑作家梅優,一般認為該角色是以約翰.福克納(John Faulkner)為原型創作而成。
.
90年代,約翰.馬洪尼以長壽電視劇集《歡樂一家親》(Frasier ,1993-2004)榮獲兩次金球獎提名。同期重要的作品還有動畫片《小蟻雄兵》(Antz ,1998)和《鐵巨人》(The Iron Giant ,1999)。
.
.
(圖為《巴頓芬克》劇照,左為約翰.馬洪尼。)
blue giant電影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演員約翰.馬洪尼(John Mahoney)辭世,享壽77歲。他活躍於舞台劇、電視與電影圈。其重要的電影作品包括《巴頓芬克》(Barton Fink ,1991)、《白宮夜未眠》(The American President ,1995)、《怦然心動》(Flipped ,2010)。
.
約翰.馬洪尼於1940年出生於英國黑池,那是母親擔憂納粹襲擊而選擇的避居之地。童年時他曾參與一些兒童劇團的演出,戰後他隨著姊姊離開了原鄉,前往美國生活,在1959年獲得公民身分,70年代的他主要的工作是在大學教授英語,還曾擔任醫學雜誌編輯。
.
馬洪尼一直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業餘樂趣是參與舞台劇演出,在好友約翰.馬克維奇(John Malkovich)的鼓勵之下,他在70年代末開始嘗試擔任全職的舞台劇演員。1987年,他以《The House of Blue Leaves》獲得了東尼獎最佳男主角殊榮。
.
他同時在1981年開始參與電影演出,早期的代表作包括 巴瑞.李文森(Barry Levinson)執導的 《錫人》(Tin Men ,1987)。在1991年,由他主演的《巴頓芬克》榮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他在片中飾演主人翁崇拜的瀟灑作家梅優,一般認為該角色是以約翰.福克納(John Faulkner)為原型創作而成。
.
90年代,約翰.馬洪尼以長壽電視劇集《歡樂一家親》(Frasier ,1993-2004)榮獲兩次金球獎提名。同期重要的作品還有動畫片《小蟻雄兵》(Antz ,1998)和《鐵巨人》(The Iron Giant ,1999)。
.
.
(圖為《巴頓芬克》劇照,左為約翰.馬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