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每日讀報 #娛樂新知揀三條
1.George R.R. Martin和HBO簽長期獨家合約
2.今年的奧斯卡入圍影片如何用虛擬活動拉票
3.Warner刻意不投入行銷資源幫《天能》拉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George R.R. Martin Signs Massive Five-Year Overall Deal with HBO(https://flip.it/3B7LfM)
│
Hollywood Reporter 獨家報導 HBO 與 George R.R. Martin 簽下長達五年的獨家合作合約,牽涉的酬勞高達8位數美金。2007年雙方首度簽訂合約並創造了 HBO 史上最叫好和叫座的電視節目《Game of Thrones 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該劇完結之後,Martin 隨即成為好萊塢最搶手的人物,目前手上已經有多個電影、電視甚至還有主題樂園遊具項目的計畫已經啟動。HBO 簽下的新五年合約至少可以牽制住 Martin 不要投入太多競爭對手的計劃,並讓他更專心以編劇和監製的角色參與 HBO 已經開出的至少六部《權力遊戲:冰與火之歌》的延伸宇宙節目(包含一部動畫影集)。至於會不會拖累 George R.R. Martin 的寫作進度.....用腳趾頭想也知道答案。
│
│
▼2. Inside Netflix, Hulu, and Amazon’s alcohol- and snacks-saturated battle for Oscar buzz(https://flip.it/BznK3T)
│
對影藝學院的會員來說,每年的奧斯卡季就是參加不完的特映會、見面會和各種派對造勢活動。但去年開始的疫情使這些實體活動幾乎沒有舉辦的可能性。更不同以往的是今年入圍影片有的根本沒有在電影院上映,很可能去年早就已經上架串流。沒有特映會,發行商只能絞盡腦汁用其他替代方法試圖喚起有投票權的影藝學院會員注意。最常見的招式是寄送爆米花、飲料和其他點心到會員家裡,希望他們在家裡收看入圍影片時還是可以有某種派對歡樂感。Netflix 最擅長的則是線上的 Q&A見面會,確保整個線上會議訪談過程就跟實體記者會一樣溫馨親密。小禮物當然也少不了。《Mank 曼克》的公關寄出了1940年代的黑膠唱片,《Minari 夢想之地》的公關則寄出了和電影情節有關的水果籃,音樂傳記電影《The United States vs. Billie Holiday》則送了一支有卡拉OK功能的麥克風。要等到得獎名單出爐之後,我們才能知道這些替代方案到底有沒有用。
│
│
▼ 3. Why Didn’t Warner Bros. Support a ‘Tenet’ Oscar Campaign? Christopher Nolan(https://flip.it/s0SVzK)
│
IndieWire 發現了一個我們可能沒注意到的問題:為什麼 Warner 完全沒有在今年奧斯卡季替 Christopher Nolan 的《Tenet 天能》拉票,而把所有資源投入在另一部真實事件改編電影《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 猶大與黑彌賽》之上。Warner 沒有寄《天能》的光碟給影藝學院會員,也沒有將影片上傳到影藝學院的入圍影片串流平台上。如果不是最近紐約和洛杉磯的電影院先後獲准開門營業,許多會員可能除了出門買光碟之外根本沒有機會補看《天能》。作者以評價普通的《Bohemian Rhapsody 波希米亞狂想曲》當年都能獲得6項入圍為例,認為《天能》沒道理在競爭非常少的一年僅入圍特效和美術設計兩項。來自 Warner 的消息來源指出,Warner 確實刻意不幫《天能》拉票,直到最近才在 Nolan 的請求下準備在3月29日將《天能》上架到影藝學院的平台上,讓有投票權的會員補看。一個關鍵因素可能是從去年上映過程中雙方的不快,一路發展到去年底 Nolan 為了 Warner 同步上架爭議公開指名 HBO Max 是世界最爛串流服務事件。《天能》直到最近才要上架 HBO Max,又碰上奧斯卡場合的大量討論將在Warner & Nolan 這對怨偶去年的傷口上繼續撒鹽。
「bohemian rhapsody電影線上看」的推薦目錄:
- 關於bohemian rhapsody電影線上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bohemian rhapsody電影線上看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bohemian rhapsody電影線上看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bohemian rhapsody電影線上看 在 Bohemian Rhapsody 线上看-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 ... 的評價
- 關於bohemian rhapsody電影線上看 在 W看電影_波希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 搖滾傳說) 的評價
- 關於bohemian rhapsody電影線上看 在 波西米亞狂想曲線上看- 電影- Gimy劇迷 - PttPlay 的評價
- 關於bohemian rhapsody電影線上看 在 《閃靈少女》獨自在浴室卻見第二人影.. - Facebook 的評價
bohemian rhapsody電影線上看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跨年之際,最常見到的電影文章,就是當年之精選。我也有2019的最喜愛,不過,比起最愛的電影,其實更想分享些不會撞文的他類文章,不如就來寫篇關於電影文章寫作的觀察好了。
所謂的電影文章,指的是那些圍繞在電影故事周圍的寫作,以往大家通稱為影評,但是如今線上電影文章已經相當多元,遠超越單一電影的分析或評論,包含大量圍繞在電影周邊的各類書寫。例如,葉郎有歐美的影劇讀報,龍貓大王有各類關於電影或影星的(冷)知識,無影無蹤會時常整理影視獎項的提名與獲獎,Fago俱樂部介紹動畫界的各類相關資訊,還有Subterranean Village Vanguard會固定發文以劇照為本所書寫的心情詩句。至於評析電影的文章,還是有許作家撰寫,例如Lizzy看電影、香功堂主、或是釀電影精心規劃的各類影展主題等等。
一、由文字閱讀轉向影視音頻
不過,這一年的觀察是,雖然關於電影評析介紹的文字作者愈來愈多,文章總數也持續增加,但是許多讀者卻已經轉向Youtube,寧可讓出視線,以耳朵在閒暇之餘聽取內容紮實又文詞優美的散文式影視解說。這類解說頻道很多,搞笑類的電影介紹曾經當道,但是這一年有許多內容豐富、文字精湛、又分析入木的Youtube節目大量增加。
因此,假設你現在也想開啟進入電影文章的分享行列,心想針對院線電影撰寫評析文章,或許可以考慮將你的文字能力運用在腳本書寫,開始投入剪片行列,當個Youtuber吧(雖然選擇當Youtuber其實是跌入另一個大坑)。因為,現在會點入文章閱讀單篇評析的讀者,已經逐漸減少,除了因為有大量Youtuber參與影評影片的製作之外,也是因為電影心得的分享,其實是種門檻很低的寫作分類,任何人隨時都能進入,任何新作者都有可能吸收新讀者,只要有位作者的某篇文章有趣到逆衝而上,就會壓縮掉其他作者的同部電影分析文章。
不過,有趣的是,瞬間大紅的那篇文章(或短片),有時候也會紅得讓人難以捉摸。於是,機運的造化也是網路生存的要因之一。雖然人人都渴望神蹟般的機運,但是與其想要依賴偶然出現的逆衝好運,不如穩定踏實地生產文字。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天外飛來一筆,沒有抽到厄運已該偷笑,豈敢妄想順勢逆衝。畢竟,只要曾經玩過大富翁的人一定都明白,慢慢跟著陀螺賺圈圈,乖乖繳交地租賺錢活著,才是安穩生存的長久之道。
二、多元撰寫電影文章
不過,雖然針對單一電影的評析類文字書寫,閱讀量逐年降低,無可否認的是,撰寫他類多元的電影書寫,則是另一種可行的選項。
一個電影(一個故事)周邊圍繞著許許多多的未知(what, how, why, who, when, and where),有些讀者想了解電影故事中,那些社會事件的來由起源,包括這個社會事件的影響所及,例如《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2019)、《破案神探》(Mindhunter, 2017, 2019)、《賽道狂人》(Ford vs. Ferrari, 2019)、或是《難、置信》(Unbelievable, 2019)。
又或許有人會想了解為何有些音樂家、藝術家、科學家、或政治人物等等,會偉大到讓後人想為他拍攝傳記電影,他有哪些事蹟、他影響後世哪些大事、或是他曾經歷經哪些一般人都難以煎熬的苦難,例如《波希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 2018)、《梵谷:在永恆之門》(At Eternity's Gate, 2018)、《模仿遊戲》(Imitation Game, 2014)、或《為副不仁》(Vice, 2019)。
或者,無關社會事件與真人真事,有些電影會牽涉到邊緣的冷知識,多是一般人在通識教育學習時,不會接觸到的他類知識,例如隱藏在《窒息》(Suspiria, 2018)中的艾米許(Amish)宗教與文化,以及艾米許人的壓抑。或是埋藏在《宿怨》(Hereditary, 2018)故事底端的希臘神話與希臘悲劇《特拉基斯婦女》(Women of Trachis)。這些電影故事之所以難懂難解,始因於這些故事都有個一般人未知的前提,於是需要一位曾有相關閱讀經驗的寫作者,為讀者說明這些冷知識的內容與起源。一旦有這些冷知識為起點,再來閱讀電影內部的枝微末節與細節安排,通常都能很快地理解為何導演與編劇會有如此怪誕的奇想,會編纂出如此不著邊際的故事,原來,所有的創意都是其來有自,而不是從天而降。
而二十一世紀盛行的科幻電影與英雄電影,大多與最新科技有著最實際切實的關聯,於是持續地吸收科技新知,也變得相當必要,雖然很多時候這些電影的科技情節,其實根本超乎科學現實,幾乎就是不可能的幻想。但是,有些情節卻是讓我們接觸未來與認識科技的窗口。例如,《蜘蛛人:離家日》(Spider-Man: Far From Homem, 2019)讓我們見識到VR加上飛行攝影機,就能創造出強大的擬像,模擬真實到改變現實。又例如2014年底,許多人為了看懂《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2014),而不得不接觸黑洞與重力的基本觀念。
換句話說,撰寫電影文章,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心得報告,而必須同時具有跨領域的知識交叉與觀念融合能力。於是,寫作者除了必須規律持續地觀看電影之外,也需盡量有焦點地吸收某種類型的專業知識,長期累積之後,雖不見得能夠成為專家,卻肯定有相較於一般人於此面向的敏感度與洞察力。由此,在觀看電影之時,也就比較有機會挖掘出更為有趣的切入點。
這類不以撰寫評析與心得式的電影文章,多是持續挖掘電影內部的類型冷知識,例如演員或導演的生平歷史,類型電影的歷史與演變(偵探、科幻、英雄電影等),或是某個社會案件在不同電影呈現的相同與差異。專注寫些別人懶得查詢資料與接觸閱讀的冷知識,久而久之,就有機會自成一家,而讓新作者難以隨意取代。例如葉郎與龍貓大王,就是這類冷知識電影作家,也是我最喜歡追讀的作家之二。
三、愈來愈細的小眾與分眾
這兩三年來,線上串流媒體如雨後春筍,隨時隨地可以看電影,無論是剛下片的新電影,或是上一世紀的經典;無論是故事性的電影,或是歷史紀錄片;無論是兩小時的電影,或是好幾季的英美劇;無論是歐美的影視,或是台日韓的戲劇。換句話說,此時此刻,所有在線上的影視節目,多得數不清,多到即使每天安排兩小時收看線上影視節目,一年僅僅不過730小時。但是可怕的是,在Netflix上面的全部影片節目,在2017年,一週就有總計十億小時的內容(Netflix: 1 billion hours streamed content PER WEEK in 2017)。個人一年730小時,相較於平台一個星期十億小時,尚不包括院線電影,怎有追看完畢的一天呢?
於是,影視收看的群眾,會愈來愈分眾。既然大家都沒有時間追看所有的電影與影集,只好按照自己的喜好或大眾的口碑選看影視。此後,大量影視內容會產生許多分類,分類之後,會有大眾歡迎的暢銷電影,也會有少數欣賞的小眾故事。就如同過去在書籍的盛世時代,書店的書架上貼有許多書籍分類標籤,當時,的確會有皆大歡喜的暢銷閱讀,但是有些專業分類的小眾書籍,也是不容忽略的存在。與乘載內容的書籍概念雷同,今日線上串流的所有影視節目,也就是視聽內容產品,同樣也會有票房極高的大眾電影,以及細水長流的小眾分類。於是,與其想要追看所有電影,不如就選看自己有熱情的影視內容(我就很喜愛把冷門的紀錄片當成是知識累積的管道)。
在內容太多而必須分類的時代,當一個人已經難以看完全部的經典電影,也不可能追完所有的精彩影集,電影寫作者就必須一同面對內容焦慮的現實(有限的時間與有極限的寫作力),而嘗試調整寫作內容的取向。例如,可以在眾多的電影分類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類型,投心於自己喜愛的故事,然後放鬆心情,不再緊緊追著院線電影,只要細水長流地耕耘某種類型故事,輔以專注於某種電影之外的他門專業,就有機會走出自己的寫作之路。這已經不是一個人就能掌握所有人喜好的時代,內容的多元將讀者與觀者更細緻地分類,作者唯一能掌握的事情,就是撰寫自己有能力掌握的喜好與內容。
四、寫作是記憶的延伸,同時紀錄與療癒
要持續寫作,現實的生活也要顧及。大部分我熟識的電影文章寫作者,能單純地以寫作維生,其實少之又少,許多人都是已經有了某個正職(包括專職母親),再利用閒暇之餘邊看電影邊寫作。於是,在寫作之際,還是得先處理好自己的五斗米現實。
很多時候,電影寫作與其說是要分享心情與心得,不如說是對自己負責的觀影日記。我們的腦容量有限,於是散布於生活中,那些我們曾經看過、想過、或感動過的事情,假若沒有透過紀錄,通常會隨著時空的轉換,因為新事件的介入,而逐漸忘卻。以往,許多人喜愛以撰寫日記的方式,紀錄自己的生活與思想。只是,一個人寫日記很寂寞,而分享又是人的本性,於是,大部分的作家其實都非常渴望知心讀者,期待有人能夠理解自己的想法、認同自己的思索、並且感同自己曾有的觸動。
進入Blog與Vlog的時代,我們不再停留於線下的日記撰寫,而是轉頻到線上的文字或影片紀錄,將自己觀看過、思想過、與感動過的食物、旅遊、遊戲、3C、電影、書籍等等,公開在線上分享,期待在寬廣無盡的網海中,找到興趣相投又心靈相吸的讀者,與他們交流自己曾有的思忖與心動。
剛開始在網路上寫作時,其實我並不明白自己對於部落格寫作的真實心情,只是單純莫名地想寫,幾年之後發現,原來這些文字不只是觀影日記、意識延伸、也是種療癒,治癒了我的厭世寂寞症。
甚至,假設有天科技已經發展到能夠將人的意識轉錄到其他載體,人就能夠在身體凋零之後,續存於人間,如此,我在網路上的這些文字資訊,肯定有助於我的意識下載與轉錄。換句話說,在我的肉體死去之後,關於「我」的意識,其實都一直存在線上,我的家人思念起我之時,只要上線搜尋我的文字、閱讀我的文章,就能與我相繫。
此外,在我年老之後,我也無須死抓著年輕人不放,只想向他們狠提當年勇地說教,畢竟我真的想說的那些話,早已轉化成文字,停留在線上。那些想言語的心情,早已宣洩,就無須煩勞無辜的聽眾,無奈地聽我說教了。
不過,規律寫作最有意義的結果,應該是強迫閱讀。每回要開啟一篇文章寫作時,內心其實都會有股懶散的阻力,很想胡謅亂寫,更想放棄查詢資料。只是,一旦意識到有誠懇的讀者會耐心閱讀這些文字時,我就會興起必須為網路上的文字負責的決心,樂意查詢資料、閱讀理解、並且按耐躁動之心,默默地字字撰寫。如此,交錯在興趣支持與自我勉強的過程,漸漸累積出許多偏僻無趣的書寫與知識,不僅是觀影的紀錄與發洩,也是自我的充實與療癒。這跟上班的概念有點雷同,有時來自不得不的強迫學習,長期以往的累積,最終都會變成自己的所得。
最後,祝福各位觀影愉快並且寫作順心,同時附上那些在2019年餘音繚繞到2020年1月1日仍舊讓我難忘的電影與影集:
《茱蒂》 Judy
《從前,有個好萊塢》 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鋒迴路轉》 Knives Out
《破案神探2》 Mindhunter 2《寄生上流》
《梵谷:在永恆之門》 At Eternity's Gate
《82年生的金智英》
《難,置信》 Unbelievable
bohemian rhapsody電影線上看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跨年之際,最常見到的電影文章,就是當年之精選。我也有2019的最喜愛,不過,比起最愛的電影,其實更想分享些不會撞文的他類文章,不如就來寫篇關於電影文章寫作的觀察好了。
所謂的電影文章,指的是那些圍繞在電影故事周圍的寫作,以往大家通稱為影評,但是如今線上電影文章已經相當多元,遠超越單一電影的分析或評論,包含大量圍繞在電影周邊的各類書寫。例如,葉郎有歐美的影劇讀報,龍貓大王有各類關於電影或影星的(冷)知識,無影無蹤會時常整理影視獎項的提名與獲獎,Fago俱樂部介紹動畫界的各類相關資訊,還有Subterranean Village Vanguard會固定發文以劇照為本所書寫的心情詩句。至於評析電影的文章,還是有許作家撰寫,例如Lizzy看電影、香功堂主、或是釀電影精心規劃的各類影展主題等等。
一、由文字閱讀轉向影視音頻
不過,這一年的觀察是,雖然關於電影評析介紹的文字作者愈來愈多,文章總數也持續增加,但是許多讀者卻已經轉向Youtube,寧可讓出視線,以耳朵在閒暇之餘聽取內容紮實又文詞優美的散文式影視解說。這類解說頻道很多,搞笑類的電影介紹曾經當道,但是這一年有許多內容豐富、文字精湛、又分析入木的Youtube節目大量增加。
因此,假設你現在也想開啟進入電影文章的分享行列,心想針對院線電影撰寫評析文章,或許可以考慮將你的文字能力運用在腳本書寫,開始投入剪片行列,當個Youtuber吧(雖然選擇當Youtuber其實是跌入另一個大坑)。因為,現在會點入文章閱讀單篇評析的讀者,已經逐漸減少,除了因為有大量Youtuber參與影評影片的製作之外,也是因為電影心得的分享,其實是種門檻很低的寫作分類,任何人隨時都能進入,任何新作者都有可能吸收新讀者,只要有位作者的某篇文章有趣到逆衝而上,就會壓縮掉其他作者的同部電影分析文章。
不過,有趣的是,瞬間大紅的那篇文章(或短片),有時候也會紅得讓人難以捉摸。於是,機運的造化也是網路生存的要因之一。雖然人人都渴望神蹟般的機運,但是與其想要依賴偶然出現的逆衝好運,不如穩定踏實地生產文字。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天外飛來一筆,沒有抽到厄運已該偷笑,豈敢妄想順勢逆衝。畢竟,只要曾經玩過大富翁的人一定都明白,慢慢跟著陀螺賺圈圈,乖乖繳交地租賺錢活著,才是安穩生存的長久之道。
二、多元撰寫電影文章
不過,雖然針對單一電影的評析類文字書寫,閱讀量逐年降低,無可否認的是,撰寫他類多元的電影書寫,則是另一種可行的選項。
一個電影(一個故事)周邊圍繞著許許多多的未知(what, how, why, who, when, and where),有些讀者想了解電影故事中,那些社會事件的來由起源,包括這個社會事件的影響所及,例如《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2019)、《破案神探》(Mindhunter, 2017, 2019)、《賽道狂人》(Ford vs. Ferrari, 2019)、或是《難、置信》(Unbelievable, 2019)。
又或許有人會想了解為何有些音樂家、藝術家、科學家、或政治人物等等,會偉大到讓後人想為他拍攝傳記電影,他有哪些事蹟、他影響後世哪些大事、或是他曾經歷經哪些一般人都難以煎熬的苦難,例如《波希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 2018)、《梵谷:在永恆之門》(At Eternity's Gate, 2018)、《模仿遊戲》(Imitation Game, 2014)、或《為副不仁》(Vice, 2019)。
或者,無關社會事件與真人真事,有些電影會牽涉到邊緣的冷知識,多是一般人在通識教育學習時,不會接觸到的他類知識,例如隱藏在《窒息》(Suspiria, 2018)中的艾米許(Amish)宗教與文化,以及艾米許人的壓抑。或是埋藏在《宿怨》(Hereditary, 2018)故事底端的希臘神話與希臘悲劇《特拉基斯婦女》(Women of Trachis)。這些電影故事之所以難懂難解,始因於這些故事都有個一般人未知的前提,於是需要一位曾有相關閱讀經驗的寫作者,為讀者說明這些冷知識的內容與起源。一旦有這些冷知識為起點,再來閱讀電影內部的枝微末節與細節安排,通常都能很快地理解為何導演與編劇會有如此怪誕的奇想,會編纂出如此不著邊際的故事,原來,所有的創意都是其來有自,而不是從天而降。
而二十一世紀盛行的科幻電影與英雄電影,大多與最新科技有著最實際切實的關聯,於是持續地吸收科技新知,也變得相當必要,雖然很多時候這些電影的科技情節,其實根本超乎科學現實,幾乎就是不可能的幻想。但是,有些情節卻是讓我們接觸未來與認識科技的窗口。例如,《蜘蛛人:離家日》(Spider-Man: Far From Homem, 2019)讓我們見識到VR加上飛行攝影機,就能創造出強大的擬像,模擬真實到改變現實。又例如2014年底,許多人為了看懂《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2014),而不得不接觸黑洞與重力的基本觀念。
換句話說,撰寫電影文章,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心得報告,而必須同時具有跨領域的知識交叉與觀念融合能力。於是,寫作者除了必須規律持續地觀看電影之外,也需盡量有焦點地吸收某種類型的專業知識,長期累積之後,雖不見得能夠成為專家,卻肯定有相較於一般人於此面向的敏感度與洞察力。由此,在觀看電影之時,也就比較有機會挖掘出更為有趣的切入點。
這類不以撰寫評析與心得式的電影文章,多是持續挖掘電影內部的類型冷知識,例如演員或導演的生平歷史,類型電影的歷史與演變(偵探、科幻、英雄電影等),或是某個社會案件在不同電影呈現的相同與差異。專注寫些別人懶得查詢資料與接觸閱讀的冷知識,久而久之,就有機會自成一家,而讓新作者難以隨意取代。例如葉郎與龍貓大王,就是這類冷知識電影作家,也是我最喜歡追讀的作家之二。
三、愈來愈細的小眾與分眾
這兩三年來,線上串流媒體如雨後春筍,隨時隨地可以看電影,無論是剛下片的新電影,或是上一世紀的經典;無論是故事性的電影,或是歷史紀錄片;無論是兩小時的電影,或是好幾季的英美劇;無論是歐美的影視,或是台日韓的戲劇。換句話說,此時此刻,所有在線上的影視節目,多得數不清,多到即使每天安排兩小時收看線上影視節目,一年僅僅不過730小時。但是可怕的是,在Netflix上面的全部影片節目,在2017年,一週就有總計十億小時的內容(Netflix: 1 billion hours streamed content PER WEEK in 2017)。個人一年730小時,相較於平台一個星期十億小時,尚不包括院線電影,怎有追看完畢的一天呢?
於是,影視收看的群眾,會愈來愈分眾。既然大家都沒有時間追看所有的電影與影集,只好按照自己的喜好或大眾的口碑選看影視。此後,大量影視內容會產生許多分類,分類之後,會有大眾歡迎的暢銷電影,也會有少數欣賞的小眾故事。就如同過去在書籍的盛世時代,書店的書架上貼有許多書籍分類標籤,當時,的確會有皆大歡喜的暢銷閱讀,但是有些專業分類的小眾書籍,也是不容忽略的存在。與乘載內容的書籍概念雷同,今日線上串流的所有影視節目,也就是視聽內容產品,同樣也會有票房極高的大眾電影,以及細水長流的小眾分類。於是,與其想要追看所有電影,不如就選看自己有熱情的影視內容(我就很喜愛把冷門的紀錄片當成是知識累積的管道)。
在內容太多而必須分類的時代,當一個人已經難以看完全部的經典電影,也不可能追完所有的精彩影集,電影寫作者就必須一同面對內容焦慮的現實(有限的時間與有極限的寫作力),而嘗試調整寫作內容的取向。例如,可以在眾多的電影分類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類型,投心於自己喜愛的故事,然後放鬆心情,不再緊緊追著院線電影,只要細水長流地耕耘某種類型故事,輔以專注於某種電影之外的他門專業,就有機會走出自己的寫作之路。這已經不是一個人就能掌握所有人喜好的時代,內容的多元將讀者與觀者更細緻地分類,作者唯一能掌握的事情,就是撰寫自己有能力掌握的喜好與內容。
四、寫作是記憶的延伸,同時紀錄與療癒
要持續寫作,現實的生活也要顧及。大部分我熟識的電影文章寫作者,能單純地以寫作維生,其實少之又少,許多人都是已經有了某個正職(包括專職母親),再利用閒暇之餘邊看電影邊寫作。於是,在寫作之際,還是得先處理好自己的五斗米現實。
很多時候,電影寫作與其說是要分享心情與心得,不如說是對自己負責的觀影日記。我們的腦容量有限,於是散布於生活中,那些我們曾經看過、想過、或感動過的事情,假若沒有透過紀錄,通常會隨著時空的轉換,因為新事件的介入,而逐漸忘卻。以往,許多人喜愛以撰寫日記的方式,紀錄自己的生活與思想。只是,一個人寫日記很寂寞,而分享又是人的本性,於是,大部分的作家其實都非常渴望知心讀者,期待有人能夠理解自己的想法、認同自己的思索、並且感同自己曾有的觸動。
進入Blog與Vlog的時代,我們不再停留於線下的日記撰寫,而是轉頻到線上的文字或影片紀錄,將自己觀看過、思想過、與感動過的食物、旅遊、遊戲、3C、電影、書籍等等,公開在線上分享,期待在寬廣無盡的網海中,找到興趣相投又心靈相吸的讀者,與他們交流自己曾有的思忖與心動。
剛開始在網路上寫作時,其實我並不明白自己對於部落格寫作的真實心情,只是單純莫名地想寫,幾年之後發現,原來這些文字不只是觀影日記、意識延伸、也是種療癒,治癒了我的厭世寂寞症。
甚至,假設有天科技已經發展到能夠將人的意識轉錄到其他載體,人就能夠在身體凋零之後,續存於人間,如此,我在網路上的這些文字資訊,肯定有助於我的意識下載與轉錄。換句話說,在我的肉體死去之後,關於「我」的意識,其實都一直存在線上,我的家人思念起我之時,只要上線搜尋我的文字、閱讀我的文章,就能與我相繫。
此外,在我年老之後,我也無須死抓著年輕人不放,只想向他們狠提當年勇地說教,畢竟我真的想說的那些話,早已轉化成文字,停留在線上。那些想言語的心情,早已宣洩,就無須煩勞無辜的聽眾,無奈地聽我說教了。
不過,規律寫作最有意義的結果,應該是強迫閱讀。每回要開啟一篇文章寫作時,內心其實都會有股懶散的阻力,很想胡謅亂寫,更想放棄查詢資料。只是,一旦意識到有誠懇的讀者會耐心閱讀這些文字時,我就會興起必須為網路上的文字負責的決心,樂意查詢資料、閱讀理解、並且按耐躁動之心,默默地字字撰寫。如此,交錯在興趣支持與自我勉強的過程,漸漸累積出許多偏僻無趣的書寫與知識,不僅是觀影的紀錄與發洩,也是自我的充實與療癒。這跟上班的概念有點雷同,有時來自不得不的強迫學習,長期以往的累積,最終都會變成自己的所得。
最後,祝福各位觀影愉快並且寫作順心,同時附上那些在2019年餘音繚繞到2020年1月1日仍舊讓我難忘的電影與影集:
《茱蒂》 Judy
《從前,有個好萊塢》 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鋒迴路轉》 Knives Out
《破案神探2》 Mindhunter 2《寄生上流》
《梵谷:在永恆之門》 At Eternity's Gate
《82年生的金智英》
《難,置信》 Unbelievable
bohemian rhapsody電影線上看 在 W看電影_波希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 搖滾傳說) 的推薦與評價
波希米亞狂想曲,喜歡Queen,喜歡佛萊迪的樂迷與觀眾朋友們,趕快照過來,片名來自超經典金曲,譜成這部傳奇傳記 電影 ,一起來看看裡面到底是在演什麼 ... ... <看更多>
bohemian rhapsody電影線上看 在 波西米亞狂想曲線上看- 電影- Gimy劇迷 - PttPlay 的推薦與評價
波西米亞狂想曲劇情:|HD|本片是一部2018年美國傳記歌舞片,由布萊恩·辛格執導,安東尼·麥卡滕編劇。其劇情主要描述皇後樂隊和主唱弗雷迪. ... <看更多>
bohemian rhapsody電影線上看 在 Bohemian Rhapsody 线上看-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 ... 的推薦與評價
電影 波西米亞狂想曲HD線上看:本片是對皇後樂隊、傳奇主唱弗雷迪·莫庫里以及他們音樂的致敬盛宴,這是一段充滿愛、痛苦、接納和音樂的旅程。 弗雷迪·莫庫里(拉米·馬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