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羅牌的榮格新詮:爭鬥是為了獨立
塔羅牌的五是個不太和諧的數字,在權杖五可以見到五個人持棍棒展開大亂鬥,而寶劍五則呈現鬥爭後有人得利之貌。
基督教與諾斯替教的《多馬福音》曾經描述了五人的鬥爭:「人們或許以為我是為世界帶來和平。他們不知道我是為世界帶來紛爭:火焰、刀劍與戰爭。一間屋子裡面會有五個人:三個人對抗二個仁,而二個人對抗三個人,父親對抗兒子,兒子對抗父親,然後他們將站立,成為獨自一個人。」
基督,也就是自性,它呈現維邏各斯-切割者,剖解與分割了家庭心靈的神秘參與,諾斯替的版本則是很清楚地表明,目的就是實現個體化(成為獨自的一個人)。
以往塔羅五傳統上有爭吵的意涵在,但正面的角度來框架之,人都要經歷過與所屬團體的分離,有時這樣的過程必須要以衝突的方式來呈現,這是不容易避免的過程。但衝突並不是目的,衝突是成為獨立個體不容易避免的過程。試想當孩子要選擇自己偏好的職業,而非父母所期待的職業時,這當然容易引起家庭革命。
Bowen取向的家族治療亦強調,人必須進行自我分化,找出我位置,建立個人的立場與觀點。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神秘ㄉ行為複製 #心衛中心諮詢專線(02)33937885 想知道更多心理衛生資訊?請點👉 https://mental-health.gov.taipei/ 什麼?臺北市社區心衛中心還有臉書粉專?快來看看👉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mentalhealth/...
「bowen自我分化」的推薦目錄:
- 關於bowen自我分化 在 榮格心理學星座塔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bowen自我分化 在 鄭梓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bowen自我分化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bowen自我分化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bowen自我分化 在 【認識自我分化,開始擺脫情緒勒索的綑綁】 生為人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bowen自我分化 在 自我分化量表- 江文賢婚姻與家庭治療博士/ 包文理論顧問有限公司 的評價
- 關於bowen自我分化 在 bowen家庭系統理論舉例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 ... 的評價
- 關於bowen自我分化 在 bowen家庭系統理論舉例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 ... 的評價
bowen自我分化 在 鄭梓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同悲同喜就是好?>
當連結婚的誓詞都要說「貧病疾苦、甘苦與共」的時候,我們很自然會以為,戀人間應該同悲同喜。
但當一個人承受壓力,另一個人更應成為支柱和出口,一起憂心忡忡一點也幫不上事情。
如果不忍心將自己的負能量傳給另一半,就必須自己先堅強一點,嘗試將感受和想法分開來。
心理學者Murray Bowen提出「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的理論,其中一項理論便是人有把思考和感覺分開來的能力。
缺乏這個能力的人,常常無法客觀思考,動不動就情緒化,特別容易被身邊人影響情緒,只求和你緊緊地黏連在一起,將情緒同步視為感情親密的表現,但這樣對關係來說未必健康,得出的可能只是兩個飽受壓力而不快樂的人而已。
相反,懂得將思考和感覺分開來的人,就算心裡很在乎你,也不會跟你一起沉下去,比起宣洩情緒,他更加想理清思緒。
他會提出些客觀的解決方法,或者為了解事情來龍去脈而展開理性討論,但如果另一半是無法將思考和感覺分開來的人,很容易在這一步大吵收場,理性討論變成「你態度不好」、「你根本不上心」之類的情緒爭拗。
或者我們應該欣賞另一半的冷靜,欣賞他們會用另一個角度看待事情,不要用有多情緒化來量度愛意。
#晴報 #專欄 #逆光成長
全文在晴報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column/article/2834430/同悲同喜就是好?
【Patreon會員專享 訂購署名上款簽名版《不曾存在的愛情,與曾經在身邊的你》】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4833646/
【亮光網店直購寄送到家】
https://www.signer.com.hk/product/978-988-8716-94-1/
bowen自我分化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9/14 星期一 絕對音樂】
「人生就像馬拉松,獲勝的關鍵不在於瞬間,在於途中的堅持。
很多時候,成功就是多堅持一分鐘,這一分鐘不放棄,下一分鐘就會有希望。
只是我們不知道,這一分鐘會在什麼時候出現,
只要堅持走下去,屬於你的風景終會出現…」
so~~很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急不得,躁不得…」
任何美好的狀態都不會輕易降臨。
等吃夠了當下的苦,未來的甜才會順理成章地來,你也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當父母需要長照的那天來臨,別怕被說不孝!彼此給喘息空間也是愛的方式》
有句話說:「父母年紀愈大愈像小孩。」但對於許多親子之間依附關係較黏密的成年子女來說,卻可能百感交集。
華人家庭中的子女,在學習獨立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孝親思想」與「自主性」(個體化)的拉扯,和各種「毒性規條」羈絆,難以張伸羽翼自在地遨翔,到了父母年邁時更走不開。
當「孝順」變成綁架家庭關係的鎖鏈
許多子女因父母依賴心較重,不得不將父親或母親的需要,擺在個人需要之前;只要稍對自己好一點,或是違抗父母的指令或期待,便會受到罪惡感的猛烈襲擊。
為了避開自我責難的痛苦,有時甚至要付上失去工作和健康的代價,家人關係與婚姻生活也大受影響。
力妤(化名)是家中獨女,最近也遇到類似的困擾。
力妤的父親已不在,哥哥和弟弟又都在外縣市,行動有些不便的七十五歲母親,雖有外籍看護照顧自己,每天仍會打好幾通電話,給在家邊工作邊照顧孩子的力妤。
如果只是聊聊天還好,但有時是說想出去走走,希望女兒隨行;有時是感冒了或心情不好,希望女兒幫忙打電話跟當天原本約好的醫師重新預約。
還有一次,是媽媽為了拿壁櫃裡的物品突然跌倒,雖然看護叫了救護車,還是得放下手邊工作,馬上趕到醫院急診室瞭解情況(因為有些醫療說明詞彙,外籍看護聽不懂)。
也因為這些不時出現的突發狀況,週間晚上或假日的親子時間常被擠壓,雖然和先生都很喜歡小孩,很想有第二胎,但母親的倚賴和身體狀況不穩定,讓力妤一直不敢再生。
對於難以給予女兒,像其他媽媽給自己孩子一樣多的關注,力妤覺得很抱歉。這幾年能陪伴女兒的時間已經很少,擔心若再有二寶,恐怕更忙不過來。
三種關係備受影響:親子、配偶、手足
不少像前述案例(力妤)的「三明治媽媽」告訴我,即使家中的年長者並非完全獨居,或已經有了看護,在工作中或想好好陪伴小孩時,還是常接到家中長輩或看護的電話,而必須緊急處理。
即使不是全職的照護家屬,如果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或離父母住處較近,又是家中年長者的情感重心,其工作、經濟,個人核心家庭的相處時間,都會飽受衝擊。
除了難以專心照顧孩子,對夫妻關係的影響也很大。這些子女的配偶,對於他們的另一半「需要隨時待命」常難以調適,覺得自己被忽略、家庭生活被破壞。
當對方年邁又依賴的父母需要格外關注時,他們更加反彈,因為另一半可能總是犧牲夫妻時間或親子時光去滿足他們的需要,即使只是偶爾陪伴,也常因疲累、受氣而情緒不佳,壓力不小心便會轉嫁到配偶或孩子身上。
照護者的先生或妻子,對於在照護者家中較少分擔到照顧責任的手足,也會很不諒解。
這些負面情緒或抱怨,對照護家屬而言,也是一股莫大的壓力。此外,全職或非全職照護家屬,也常要放棄交朋友的時間和渴望。
當有照顧責任在身,即使是與老朋友見面吃個飯,也會覺得是種負擔。除了個人時間有限,無形的壓力總如影隨行,因此許多照護家屬常選擇不再參與朋友聚會,友人們也可能因總是被拒絕,而不再邀約。
照顧者要盡孝道 自主與自私不能混為一談
照顧者因為善盡孝道,或親子關係過度黏結,常忘了生活曾經是有趣的,忘了自己除了兒女的角色之外,也可以有些自己的生活,或是將「自主」與「自私」混為一談。
總有個聲音告訴自己:「沒辦法,誰教他/她是我的爸/媽呢?」
甚至覺得沒有滿足父母的要求而去做自己的事,便是自私;而幾乎與年邁或生病的父母寸步不離,任其予取予求。
該如何平衡愛父母,同時也不忘自我疼惜?以下提出三點建議:
1.檢視家庭規條,覺察內在恐懼
特別是即使父母並沒有太重大的疾病,許多子女(通常是家中最關心父母的孩子,或長子長女)在上班時間或正忙於自己的事,仍不敢不接或不回父母的電話。
有些是長期受到父或母的影響,對於孝親的責任有較高的要求,不知不覺將父母的需要擺在自己的需要前面;也可能是出於恐懼,受家庭系統中的明規條或隱規則困縛,不想因為疏於關照,而受到父母的怨罵或其他親友的議論。
這些子女的情緒,很容易隨著年邁父母的喜怒哀樂及其身體狀況而起伏,甚至影響到另一半或孩子。
若能更多去覺知這些可能自己也說不清楚的掙扎和拉扯,更有意識地去省察內心的恐懼,極有助於慢慢擺脫「害怕被說不孝」的恐懼而避免過度,造成個人身心及生活的失衡。
2.站穩立場,設立界限
年邁的長輩,有時不自知自己在子女要求甚麼,即使不是身體不適,也可能因為看不到孩子或自己不再是孩子的重心,而亂發脾氣或冷嘲熱諷,甚至到處講孩子的不是,找人訴苦。
如果明知是不合理的要求仍一定要子女配合,或已需要請看護,仍堅持由子女照顧,這時子女就要堅定立場,最好就照顧家中長者事宜設立界限與原則(比如多久到父母家一次、什麼時間固定通電話等等)。
否則,不僅前述的幾種關係都會被破壞,照護者與被照護者之間的關係,也可能因為過度黏密而毀裂。
藉此機會再稍微說明家族治療大師Murray Bowen所提出的「自我分化」概念(也有學者稱之為「情感上的成熟度」)。
這樣的成熟度,指的是一個人在理智和情感的運作中取得平衡的程度,以及是否能在關係中兼顧「親密」和「自主」。
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人,其心智與情感比較獨立,較能抵抗長輩的過度要求,能夠適度地拿捏好界線;反之,分化程度較低的人則很難做自己,常會分不清人我界線,容易與他人的情緒混淆,較難拒絕長輩的過度要求。
試著拉好情感界線,不再只是告訴自己「沒辦法」和事必躬親,較能轉換僵化的依存關係,更能面對父/母的負面情緒或軟硬兼施的威逼。
不是逃避該盡的責任,也不是要棄父母於不顧,表達對父母的愛有很多方式,一旦迷失了自己,其他的關係也會受到傷害。
3.克服心理障礙,練習放手與運用資源
有時絆住照護家屬的,不是金錢,也不是長者過度依賴,而是過不了自己這一關。心中常想著「慈烏有反哺之恩,羔羊有跪乳之義」,或是不放心而不敢找幫手。
別再一直擔心、捨不得父母,怕其他人不知如何照顧或照顧得不夠好;當「照顧」變成一段漫長而煎熬的路途時,若沒有足夠的奧援,照護家屬(子女)根本分身乏術,很容易忽略個人身心與其他關係的平衡。
即使是獨生子女,或是兄弟姊妹遠在異地較難輪替關照,最好還是充分運用各種照護服務及輔具的協助,尤其是臨時的人力支援。
除了陪伴和照顧,平時也要為長輩做些心理建設,讓年長者對專業照護者更有信心。否則,三明治世代很容易壓力指數破表。
願意試著做些調整了嗎?寫這篇文章,絕不是在說奉敬父母的那一套已不合時宜,而是在反哺、報答恩情之外,也別忘了疼惜自己。
我一直深信愛父母(照顧父母生活和情感需要)與保有一點個人生活、兼顧其他親密關係是可以找到平衡點的。
「別再把父母一直揹在自己身上」這件事情知易行難,需要時間,也需要勇氣和覺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但如果不早一點開始轉變目前的依存模式,未來的適應將更加困難,不僅主要照護家屬的身心負荷可能愈來愈沈重,其他人際關係的損害也可能更劇烈。
縱然不易卸除、擺脫所有的包袱,至少,可以嘗試分擔責任的重量,才可能留出一點時間和耐性給孩子、配偶、友人或自己。
(文章來源: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904150021/181780/%E7%95%B6%E7%88%B6%E6%AF%8D%E9%9C%80%E8%A6%81%E9%95%B7%E7%85%A7%E7%9A%84%E9%82%A3%E5%A4%A9%E4%BE%86%E8%87%A8%EF%BC%8C%E5%88%A5%E6%80%95%E8%A2%AB%E8%AA%AA%E4%B8%8D%E5%AD%9D%EF%BC%81%E5%BD%BC%E6%AD%A4%E7%B5%A6%E5%96%98%E6%81%AF%E7%A9%BA%E9%96%93%E4%B9%9F%E6%98%AF%E6%84%9B%E7%9A%84%E6%96%B9%E5%BC%8F?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article&utm_campaign=200913)
***************************
bowen自我分化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神秘ㄉ行為複製 #心衛中心諮詢專線(02)33937885
想知道更多心理衛生資訊?請點👉 https://mental-health.gov.taipei/
什麼?臺北市社區心衛中心還有臉書粉專?快來看看👉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mentalhealth/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37 什麼是家庭互動模式?
00:48 家庭互動模式有哪些?有些可能暗藏問題?
03:04 如何面對互動中產生的問題?
04:50 什麼是家庭互動模式複製?
05:24 「自我分化」和「情緒掙扎」的影響
07:04 那該怎麼掙脫負面互動代代相傳?
07:32 我們的觀點
08:15 提問
08:30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
|腳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從結構派家族治療理論分析自我家人互動關係 by洪家榮
→ Bowen自我分化理論與研究/ 近十年文獻分析初探.pdf
→ 《修復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無端被捲入三角關係時,該如何「去三角化」?:https://bit.ly/2YEQQex
→ 修復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Bowen家庭系統論與案例詮釋:https://bit.ly/2OASb6j
→ 夫妻婚姻滿意度與其獨生子/女 三角關係運作之分析研究:https://bit.ly/2ZwNNqj
→ 家庭系統理論:https://bit.ly/2TaS68b
→ 家庭次系統:https://bit.ly/2yCSjYv
→ 自我分化:https://bit.ly/2yA8tSn
→ 圖解自我探索與成長:https://reurl.cc/zdGN6
→ 《修復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無端被捲入三角關係時,該如何「去三角化」?:https://bit.ly/2YEQQex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
bowen自我分化 在 自我分化量表- 江文賢婚姻與家庭治療博士/ 包文理論顧問有限公司 的推薦與評價
自我分化 量尺Forst圖表及Michael Kerr補充江文賢2018/06/23 研討會後分享包文理論顧問有限公司聯絡電話:0905170917FB粉絲團【 Bowen 家庭系統理論在台 ... ... <看更多>
bowen自我分化 在 bowen家庭系統理論舉例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 ... 的推薦與評價
由Murry Bowen所提出之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the self)是家族治療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一個人可以區分理智與... 淺談Bowen家庭系統理論。 ... <看更多>
bowen自我分化 在 【認識自我分化,開始擺脫情緒勒索的綑綁】 生為人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由Murry Bowen 所提出之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the self) 是家族治療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一個人可以區分理智與情感歷程的能力。Bowen(1978) 認為人的內在都存在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