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do you normally pick up on the beach? #dinosaurs #中文在👇🏼
We took out lots of #plasticpackaging at the last clean up in Siziwan, which is always an eye opener to me: I just hate single use plastic and all other unnecessary PACKAGING😖
But besides that, it is motivating for me to see at our little events that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eople around who do actually care about making change🙌🏽🌈 Thanks for coming, see you next time! Oh and… Say #NO to plastic! #wecandobetter ♻️🌳🏖️
———
FYI: Next beach clean up will be 8/18 (Saturday) afternoon, and @randlothetics, the ambassador of @popshell, is coming to join us to exercise on the beach as well, we’ll put on some music this time hehe!
Join us and sign up to save your spot! The link is in @surfacebikinis SurfAce’s Facebook event, or just pm me for more info 🙂
你平常在海邊撿到什麼呢? #恐龍 🦕
兩個星期前去西子灣淨灘的時候我們真的撿到太多的塑膠~ 每次淨灘對我來說就是重複提醒自己:我好討厭一次性的塑膠和所有多餘的包裝🤬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我們都不愧疚,享受方便快速的人生,但完全不care 我們留下給下一代的環境?🤖
不過.... 心動不如行動 ~ 至少每次活動看到各個地方來的新朋友願意跟我們一起自身做出改變,對我來說都是新希望 🍀 謝謝各位的參與,我們下個月見!然後... 記得遇到塑膠包裝就說”不要謝謝“👎🏽😉🌈
8/18 (六)西子灣淨灘活動有 @popshell 的帥氣大使 @randolthetics 來帶大家運動,這次打算放音樂讓大家動起來!活動資訊請看 @surfacebikinis 的動態和臉書活動連結。記得報名,方便我們統計人數,謝謝!(找不到連結歡迎私訊我 🤗)
.
.
.
.
.
#surfacebikinis #surfaceapparel #beachcleanup #noplastic #plasticfree #environmentalfriendly #green #businessethics #change #actionsspeaklouderthanwords #teamwork #thankyou #gogreen #vegan #pollution #eco #ecofriendly #ecoactivist #protecttheearth #saynotoplastic #abandonpackaging @ 西子灣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businessethics」的推薦目錄:
businessethics 在 李臻 Oscar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絕大部分人的道德觀都是複雜又多層次的,很多時亦會自相矛盾和雙重標準。所以太重視別人的道德眼光和批判,面皮太薄,不單難以掌握主動權,很多時更根本無從入手和難以釐清問題所在…」
試論道德是什麼
作者:李 臻 (Oscar Lee)
2018年2月3日刊於《信報》
小聰明易得,大智慧難求。小朋友學業成績重要,但學習做人處事,做個有智慧懂判斷道德的人更加重要。智慧和道德很難學習與領悟,不是付錢上名師補習班或努力考上神校就能修到。事實上,當年讀MBA的其中一科必修科Business Law and Ethics,範圍也主要以商業法律為主,上完整個課程,有關道德的討論真是鳳毛麟角。看來在商場上,不去踩法律的界線,過得到Compliance,能合規地營商,大致上就已合乎最基本的商業道德。
社會上部分人愛批評企業缺乏道德和不負社會責任。線上線下,很多人亦愛一窩蜂地在事實也未弄清楚前就發表意見和靠邊,何謂道德根本很難說準。而且A的核心價值可能是B的社會禁忌。就算在同一地方,今天是潛規則,明天同樣的做法又可能出事,根本沒有什麼法則可言。一切除了和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有關之外,亦可能出於部分人的無知、與憎人富貴厭人窮的妒嫉心態。
討論道德,很多時順得哥情就必定失嫂意,因此有時除非有機會觸犯監管規例,又或者因為群情太洶湧而對業務造成比較長遠的影響,否則,大部分時間又未必需要對道德批判太過介懷。
不過,這不等於可以為了求財,而完全置道德於不顧,因為這樣最終也容易車毁人亡。然而,所謂企業道德,最重要是一套完善的監管制度及優良的公司文化。
企業文化比制度更重要
而公司文化又可能比制度更重要,好的公司文化,即使沒有人催逼或高層的監察,員工都會自動自覺根據公司良好的慣例做事,不會隨便越軌或踩界,亦不會因為外來因素或社會一些事件而輕易改變,更不易被社會上某方面的聲音或運動而弄得方寸大亂,被牽着鼻子走。
道德心理學家、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Jonathan Haidt在暢銷書The Righteous Mind討論為何社會上很多自視為「好人」的大眾,在很多問題上立場卻是南轅北轍,甚至互相聲討。Haidt的研究結果支持英國哲學家David Hume於200多年前提出的理論,就是人的道德批判主要來自Intuition(直覺),直覺批評了後,理性才會找原因支持直覺的決定:Reason is the servant of the intuition(理智是直覺的僕人)。所以很多時和朋友辯論道德、宗教或政治議題,都很難得出結論,因為人類經過這麼多年的進化,天生是self-righteous hypocrites(自認為高尚的偽君子)。
通過教育和一定程度的自省,或者可以認清自己是「born to be righteous, but we have to learn what, exactly, people like us should be righteous about」(天生自以為站在道德高地,但我們要去學習,究竟應站在什麼高地)。這樣才可做個不易被直覺操縱的人。
如果想去改變別人的道德觀或價值觀,首先不應和他們理性辯論或直話直說,因為這永遠得不出結論,而是應慢慢改變他們潛在的直覺。這個過程的策略既因人而異,也絕對需要耐性。
既然理性辯論很難一時三刻改變別人的直覺,網上言論的節奏又快又難跟,胡亂花精力和資源去應付網上的「花生友」或「haters」,實在是很費時失事的。Haidt也說,除了一些極端主義者或原教旨主義者(Fundamentalist)外,絕大部分人的道德觀都是複雜又多層次的,很多時亦會自相矛盾和雙重標準。所以太重視別人的道德眼光和批判,面皮太薄,不單難以掌握主動權,很多時更根本無從入手和難以釐清問題所在。反而謹守公司的企業使命,做好員工培訓,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才是應對社會上愈趨多極化的言論和嘈音的最佳之道。
其他人批評不用太介懷
企業的道德規範是用來管理自己的公司,不必以討好別人為目標。有好的公司文化和管理,做好本業和提升競爭力,根本不用太過介懷其他人的批評。個人的道德規範其實也一樣,應該用來規範自身的一言一行,做好自己,不用理其他嘈音,雖然很多人愛以自己的道德規範,去規管別人,甚至作為攻擊他人的武器。
其實一般人如果已植入了既定的道德觀與政治立場,就很難理性地面對客觀的討論。所以與其讓自己陷入無結果的爭論,不如乾脆避開爭議的道德議題或緊貼公司的價值與使命而行,懶理片面與不理性的批判。反正很多「道德衞士」其實也未必明白自己批判的理據。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李臻 #專家之言 #經管錦言 #試論道德是什麼 #ethics #businessethics #Intuition #socialmedia #righteousmind #HKUST #MBA #EMBA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 #HKUSTMBAAA
businessethics 在 The Business Ethics Workshop - Table of Contents 的推薦與評價
Table of Contents · Licensing Information · Chapter 1: What Is Business Ethics? · Chapter 2: Theories of Duties and Rights: Traditional Tools for Making Decisions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