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整理了,歐巴馬推薦2020年度17本好書,這邊我從中再篩選覺得對台灣人了解美國,或者具有重要啟發的書,主要是非小說類。不見得已經有中文翻譯版,但至少大概知道一下有哪些書籍值得關注。
📌 Twilight of Democracy- 滿嘴理想的知識份子如何可能侵害了民主? 從歐洲的例子看起。普立茲獎得主作品,亞馬遜世界歷史書籍排行榜第一名。
📌 The Undocumented Americans- 非法小移民從哈佛畢業,並將獲得耶魯博士學位,作者描寫他以及許多美國非法移民的故事,講述追求美國夢對他們的沉重代價。
📌The Splendid and the Vile- 描述邱吉爾剛接下首相就面對二戰的這段歷史,華盛頓郵報選為年度最受期待書籍。
📌 Caste- 用印度與納粹的種族階級觀念,檢視美國目前種族階級化的現象。歐普拉讀書會選書。
📌 Homeland Elegies- 小說描述伊斯蘭裔美國人在種族歧視社會下的認同糾結。
📌 Memorial Drive- 了解美國南方社會問題的好書,透過一個女兒回憶其母親的生命歷程,揭露從60年代民權運動以來,南方仍然面臨的種族與社會階級問題。
資料來源: 華盛頓郵報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entertainment/books/obama-best-books-2020/2020/12/17/efb95a0e-4098-11eb-8db8-395dedaaa036_story.html
caste中文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BBC中文網】「印度紅娘」紀錄片在印度引熱議折射的社會問題
一部叫「印度紅娘」(Indian Matchmaking)的紀錄片系列目前正在網飛(也譯奈飛, Netflix)上熱播,並在印度引起熱議。
BBC駐德里記者潘迪(Geeta Pandey) 帶我們看看這部片子為什麼能引發如此反響和爭議。
該紀錄片圍繞印度紅娘西瑪·塔帕利亞(Sima Taparia)為成千上萬對美國和印度青年男女牽線聯姻的故事為主線。
塔帕利亞自稱是「孟買的頂尖紅娘」。她穿梭於德里、孟買以及美國的幾大城市中之間當跨國紅娘。
該紀錄片自兩周前開播以來,迅速躥升網飛熱播劇榜首,並在印度社交媒體引起轟動,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無論人們對該劇是恨是愛,但似乎人人都在熱追。
該片透過印度男女擇偶和婚姻的面面觀,讓人們看到了社會中所存在的男尊女卑,種姓(Caste)制度和膚色文化等等。
它在引起一些人極大憤慨的同時,也讓許多人內省和深思。
包辦婚姻和門當戶對
媒婆塔帕利亞的美國客戶中多是一些30多歲的印裔美國人。這些人試過諸如Tinder 和Bumble等各種網戀APP, 最終還是想回歸最傳統的方法尋找愛情歸宿。
而在印度,塔帕利亞對話的對象則主要是年輕人的父母。
塔帕利亞表示,印度父母在子女婚嫁中有最後話語權,特別是男方的母親。
許多父母要求門當戶對,即對方屬於同一種姓,同一宗教信仰等。
在印度,包辦婚姻仍然非常普遍,大約佔90%。當然,近年來年輕人自己相愛擇偶的例子越來越多,特別是在城市地區。
通常,家庭牧師、親戚和鄰居阿姨都會幫年輕人物色對象。印度父母們也會在報紙上的婚姻專欄中為自己的孩子尋找滿意伴侶。
但逐漸的,成千上萬的專業媒人和婚姻網站也開始介入婚戀嫁娶這一市場。
但令許多人吃驚的是,居然有許多成功、富裕、獨立的印裔美國人也願意嘗試用這種所謂「過時的方法」來尋找終生伴侶。
安娜·維蒂卡德(Anna MM Vetticad)是記者兼電影評論家。她對BBC表示,作為一名受過良好教育、自由、中產的印度女性,她不認為婚姻是生活中必須的選項。
她說,她看這部片子時就像一個局外人看一個外星世界一樣。
但與此同時,維蒂卡德也表示,印度的包辦婚姻實際上是西方約會遊戲的印度版。從這一角度來看,印度紅娘紀錄片有其教育意義,而且,也未必誰比誰更先進。
批評與爭議
而片中各種人物的性格和「表演」有時也很滑稽搞笑,讓人對印度社會窺見一斑。
媒婆塔帕利亞有時還會利用占星術和面相看一對新人是否匹配和吉利。
在婚嫁大事上,塔帕裏亞堅持認為「父母是最了解其子女的,因此必須要引導子女」。
她還經常教導一些女性不要太固執,要學會妥協、靈活和調整適應等。
塔帕利亞還時常就女性的長相評頭論足,比如, 她稱一名女子不上相。
因此,一些批評人士稱她提倡性別歧視。
人們在社交媒體上還分享有關塔帕利亞和她那些挑剔客戶的笑話和段子等。
還有一些人批評該紀錄片美化包辦婚姻以及它給許多女性帶來的永久性傷疤。
印度坎普爾CSJM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基蘭·賈(Kiran Lamba Jha)表示,挑選新娘過程是對女性的一種矮化,女性像商品一樣陳列出來,被人挑三揀四。
賈教授補充說,如果一個女孩因其膚色或身高等原因被拒絶會給當事人造成巨大痛苦。
折射現實社會
紀錄片裏其中一位母親告訴媒婆塔帕利亞,許多人為她兒子提親,但全被她給拒絶了,理由不是嫌女孩身高不理想就是沒受過良好教育。
另一位身家富裕的男子表示,自己已經回絶了150名女子的提親。
該節目並沒有質疑這些偏見,但它讓人看到了父權制、歧視女性,種姓制度和膚色歧視的影子。
印度作家波帕納(Bopanna)認為,這正是該紀錄片的真正作用。
他說,這部紀錄片有沒有問題?當然有問題。因為現實就有問題,而它就是一部真人秀節目。
#社會
caste中文 在 'Caste' author Isabel Wilkerson on America's race and class ... 的推薦與評價
Racism, both past and present, remains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American national conversation. Now, a new book by a Pulitzer Prize-winning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