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遇見歐洲
比利時吻與淚創作群《指尖上的幸福人生》
Kiss&Cry collective - Cold Blood
.
2021年4月,由 臺中國家歌劇院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 Weiwuying 共同主辦,邀請來自比利時的表演團隊來台灣演出《指尖上的幸福人生》
.
此部作品被許多媒體給予正面評價,像是
英國藝術評論媒體The Arts Desk ─令人著迷又意味深長的作品。
英國《先驅報》The Herald ─ 奇妙又異想天開,精美細膩的製作。
.
比利時編舞家蜜雪兒.安.德梅和電影導演賈柯.凡.多梅爾,結合舞蹈、電影、劇場、黑色喜劇和視覺手法,將這場源於「餐桌上的攝影實驗」搬上舞台。
.
舞者以手指和手部動作領銜演出,在如遊樂場的微縮景觀中,時而纏綿依偎,時而分離遠去;前一秒捧腹詼諧、下一秒溫柔淒美。
.
舞台中央轉化為影像製作現場,將迷你場景舞蹈即時投影至大螢幕,與令人屏息的燈光和音樂相互交織,創造出目不暇給的感官體驗。
.
本劇在台灣演出會有兩個版本,一個是英語旁白版,另一個是中文旁白版本,由2020年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莫子儀"來擔任。
.
2021年的台灣國際藝術節,許多原定要來台灣的表演團隊都取消。
但是,比利時團隊 Kiss & Cry / Cold Blood/ 為了來台灣演出,把這個作品帶給台灣觀眾欣賞,整個團隊願意飛來台灣。
4月的演出,目前,整個表演團隊都在台北的飯店一人一間做防疫隔離,以及未來還要有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才可以登上臺中國家歌劇院以及高雄衛武營戲劇院。
.
隔離期間,還可以看到創作執導暨編舞的蜜雪兒.安.德梅,透過衛武營表演藝術中心的臉書與台灣觀眾問好,分享她在飯店隔離的心情以及持續練習。
.
透過影片可以知道,在歐洲的表演團隊,已經有一年的時間無法登台表演,對於此次在台灣的演出,是可以與現場觀眾進行演出,式非常珍惜這次的機會
.
當世界都停止,台灣依舊持續有機會舉辦藝文活動,還有藝術家願意飛來先進行居家隔離再上台,為了這趟演出要先花一個月的時間的隔離準備,只為了帶給台灣觀眾非常難忘的兩周演出機會
.
在台灣的大家,別錯過這個來自 #比利時 的影像與現場交織演出 打破影/舞框架,探討"人生終要一死 , 但「死去前,你真正活過嗎?」, 在生命落幕前,先跳完這支舞吧……
.
✍
2021/04/02- 04/04 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戲劇院
2021/04/09- 04/11 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
.
#衛武營 #weiwuying #臺中國家歌劇院 #NTT #TIFA
cold blood中文 在 一起寵物訓練教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幼犬動嘴巴
中文翻譯:Eric Lee - Clicker Training & Dog Learning
幼犬牙癢!
幼犬出時是生沒有牙齒。 到8周大時他們會長有28顆“臨時”幼犬牙齒(乳齒),它們非常鋒利,可以讓您的幼犬開始吃固體食物。 這些“幼犬牙齒”將從14週開始脫落,從細小的門牙開始……您可能會發現幼犬在與其他狗玩耍時或嚼咬嚼咬物或玩具時把它們吞下。 最後會掉下來是是最大最尖的(也最痛楚)…整個換牙過程大約在30週完成,您的小狗就會擁有42顆恒齒。 好消息是,恒齒長好後並沒有乳齒這樣尖銳。
(phe!)
當您的小狗開始長出牙齒時,您會發現他嚼咬的慾望越來越大-家具,衣服,鞋子等。在這段時間內,最重要是為您的小狗提供很多可食用的咀嚼物及玩具以便它們嚼咬。 我們的最愛是:
•嚼咬零食
•魚皮類的嚼咬物
•Animal Earth No Hide Chews (是一家美國生產嚼咬物公司)
•填滿食物的KONGS
•用鴕鳥產品製成的辮子嚼咬物
•水牛耳朵
當小狗咬你時要可能你會發出“Ouch”的聲音那就要小心,因為他們可能以為你在跟他們玩耍,這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背向他或站起來不動可能會使您的小狗產生挫折感並且令咬這個行為升級。
我們建議是“主動地”準備一些嚼咬物讓他們選擇咀嚼而不是你的鞋子…。 把鞋子,衣服和一些你不想小狗嚼咬的物品收好。 另外請注意,當幼犬用牙齒弄痛你或咬你時,你把玩具拿出來給他玩或玩一些遊戲這有可能會無意間獎勵幼犬用嘴巴的行為。 嘗試在他們開始用嘴巴咬人之前,就給他們一些適合嚼咬的東西。 還請記住,如果您的小狗特別會咬人,是否他很餓? 他需要去洗手間? 是否被過度刺激及需要休息睡覺?
請你永遠記住,他們不是故意惹惱或傷害您……他們只是一隻幼小的幼犬,這一切也是很正常的行為。
而Amber老師也在自己轉發的同時補充了一些內容給大家(英文原文在中文後)
喜歡Superhounds Diane Kasperowicz的文章。 永遠考慮到行為為何會出現,而不是僅僅改變結果。
眾所周知,幼兒在長出牙齒時會變得“牙癢”,情緒化,“耐嚼”,脾氣暴躁,悲傷等。 他們會把任何東西放進嘴巴裡,而且經常咬得很用力。 幼犬也是一樣。
給他們適當的東西來咀嚼-隨個人喜好及狗的品種而異(根據其顎骨的形狀和牙齒強度而異):冷凍的胡蘿蔔,冷凍的麵包片,冷凍的蘋果片或多肉的咀嚼物等。理想的情況是每天幾次,提供時請確定他們有興趣。 6個月以下的幼犬應該多次餵食正餐,以幫助維持血糖水平,從而保持情緒穩定。 確保他們在24小時內最少有16個小時的睡眠-對於大多數幼犬來說,最好的質量睡眠是社交睡眠。
不要依賴快速運動/遊戲來“令他們疲累”,因為這情況通常會增加大腦和血液中的刺激性化學物質,使挫折和咬的行為可能性更常。 以嗅聞遊戲,適合的社交機會,一些冷靜的獎勵訓練,豐富身體體驗為主要運動。 讓您的小狗常常成功並享受這段特別的時光。
Love this from Superhounds Diane Kasperowicz. Always consider the drive that creates a behaviour not just how you could change the outcome.
Young children are also well known to become “bitey”, emotional, “chewy”, grumpy, sad etc when they are teething. They ll put anything in their mouth and will often bite hard too. Puppies are the same.
Give them appropriate things to chew on - this varies with personal preference and breed (due to jaw shape and tooth strength) : frozen carrots, frozen bread slices, cold apple slices, or meaty chews etc. Ideally a few times a day but definitely when they start to get grabby. Feed puppies under 6 months frequently to help keep sugar levels and therefore emotional tolerance, stable. Make sure they have at least 16 hours sleep across 24 hours - social sleep is best quality for most pups.
Don’t rely on fast exercise / games to “tire them out” as this typically increases arousal chemicals in brain and blood stream making frustration and biting more likely. Use scent work, social opportunities, calm reward training, physical enrichment experiences as the main exercise. Set your puppy up to succeed and enjoy this special time.
幼犬行為只是正常的自然行為,請勿以責罵/處罰來回應,如有需要請尋求正向訓練師提供專業意見。
cold blood中文 在 伊格言|the noveli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讓我們可能過於簡短地回答幾個問題。
─────
問1:脫口秀可能是嗜血的嗎?
答:是,有可能。藝術要你付出的代價很多,包括剝削題材、剝削描寫對象、剝削作者自己,等等等等。
問2:藝術有可能是嗜血的嗎?
答:是,有可能。藝術要你付出的代價很多,包括剝削題材、剝削描寫對象、剝削作者自己,等等等等。
問3:嗜血是好事嗎?
答:我的觀點是,任何的嗜血、任何的殘忍都不是好事。我自己是個不喜歡任何嗜血的人。我心軟。
問4:有可能在嗜血當中誕生出優秀的藝術嗎?
答:是。
問5:難道要產生優秀的藝術一定要嗜血嗎?
答:當然不一定囉。
問6:藉由嗜血的手段誕生的藝術作品,一定是優秀的嗎?
答:當然不一定囉。
但你完全必須承認,從史實上來看,人類確實曾經藉由嗜血的創作手段,做出了某些令人嘆服的優秀藝術品。
問7:所以答案是什麼?
答:我不覺得有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
簡單地講,我自己的評估是,或許得看嗜血的程度(造成傷害的程度),以及你能做出來的東西的優秀的程度,來決定要不要、值不值得付這種代價。
(我自己本人需要擔心這種問題的程度比較沒那麼嚴重,因為我是寫小說的,我可以虛構。虛構可以相當程度避免對「具體的他人」的傷害。)
請看這篇文章吧。12年前就寫過這件事了。
────
【冷血告白──論藝術嗜血 ◎伊格言】
‧
小時候,母親告誡我絕不要用筷子敲碗,舉的例子即是:
某個用筷子敲碗的母親因為得罪上天,致使兒子的皇帝體骨被拆掉、支解,要承受「脫胎換骨」重新組合另一副乞丐骨架的痛苦。關節崩析,皮開肉綻,內臟易位。
身份的移位絕不像某些流行之「衣裝論」身份換串如換衣服一樣穿脫自如,我不認為一個小說家在一生中不同階段,將自己裂解成十個以上不重複角色的魔術,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穿上面具,穿上人皮,變成另一個A:再和由你自己分裂出去的另一個B,另一個C、D、E、F,發現衝突、對峙、互相愛憎、互相傷害,玩智力的較勁,意志對決,或是窺見對方的衰老疲弱或年幼無知而興起同情之意……
這是一輩子的功課,這其中所耗蝕侵奪一個小說家(靜默面對自己的獨自時刻)的心智精神,是多殘忍酷烈的一件事。
我覺得有許多的讀者把它當成一件「你既然要打NBA籃球就得接受肌肉、拐子之碰撞」的事而缺乏同情與理解。
因為小說的品鑑全景可以將這樣慘烈心靈肉搏的近距離雕塑過度、遮蔽過去的途徑(過去幾百年來的小說的發明)了:
淵博的知識、抒情詩的傳說、時間魔術、純樸苦難的人道關懷、魔幻狂想、荒謬、純粹對真實描寫的現象學辯證……
──駱以軍,〈從《紅字團》到《西夏旅館》:答總編輯初安民〉,《印刻文學生活誌》28期
‧
談一部電影:奧斯卡影帝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主演(R.I.P.,願他在天堂也有好戲演),
Bennett Miller導演的《柯波帝:冷血告白》(Capote)。
‧
英文片名相當簡潔,名為「Capote」──換言之,其實只有「柯波帝」,沒有「冷血告白」。
中文片名所以如此,除行銷考量外,必然是因為影片所敘,正是美國同志作家Truman Capote寫作其名作《冷血》(In Cold Blood)的故事──
Truman Capote對發生於堪薩斯州小鎮的一家四口滅門血案產生好奇,心生《冷血》寫作計畫,並設法前往採訪落網兇手。
探詢真相(殺人動機?)之餘,當然也希望實地經驗能為此書增添枝葉血肉。
亦正因如此,Capote與兇手成為好友,間或互生情愫;
而兩者間的權力關係卻也愈形糾葛──
Capote希望藉此完成曠世鉅作,而兇手則懷抱著一種模糊的夢想:渴望被了解,被被寬宥,渴望自我表述,渴望為世人所知。
至此,恍若行入一荒謬現代性之多維度迷宮──行刑一拖再拖,宣判之後上訴再上訴,纏訟曠日廢時,作家也等得心焦不已。
因為終局遲未臨至,書自然也難以完成;亦因此,當Capote終於獲知全案死刑定讞之瞬刻,簡直是鬆了一口氣。
‧
然而作家之真實心緒(某一瞬間,暗影侵奪,白日之光回眸背向其自身;那誠實面對自己的獨處時刻)必然遠不止此。
實際上Capote的思慮當然複雜得多──
權力慾、名氣與地位之誘惑;道德兩難與私人情感之各種範疇於此一荒謬情境中彼此拉扯頡抗,從而展現了龐巨而深刻之張力。
本文在此無法全面討論,但我想集中探討其主題之一:藝術嗜血。
‧
藝術冷血。藝術嗜血。
如何能夠為了一件作品而私心期盼自己的朋友(無論兩人之間存在有何種情愫──事實上,他們的關係少則為朋友,多則至曖昧難以明言之處──若如影像細節暗示,可能「不只是朋友」)儘快被處刑?
冷血的不僅僅是犯下滅門血案的殺人兇手;這其實是Capote自己的「冷血告白」,其自身之「Cold Blood」。
藝術也不僅僅(透過藝術家)剝削其描述之對象,它尚且剝削藝術家本人。
藝術侵蝕其情感、消耗其精神、毀壞其生活;
藝術尚且時常剝削藝術家之親人、之情人、之朋友(許多赫赫有名的藝術家是極自私極難相處之人,即與此有關)。
它君臨天下,橫征暴歛,剝削一切,只為了探向人類心智之黑暗深淵,以成就其自身。
‧
有另一個慘烈例子,說的也差不多就是這件事──
凱文‧卡特(Kevin Carter)那著名的普利茲獎攝影作品──蘇丹飢荒,熾熱的礫石荒漠,骨瘦如柴的垂死小女孩與禿鷹的合照。
據說(只是據說,實際情形如何我並未查證)凱文‧卡特在現場等了二十分鐘,想看看能否捕捉到禿鷹將翅膀張展開來的瞬刻。
(為的是畫面的均衡?震撼力?自然的殘忍與威嚇之力?)作品得獎後,道德抨擊排山倒海而來;
三個月後,卡特以汽車排氣管廢氣自殺成功──儘管我們其實無法簡化其死因,也並無資格為死者代言。
‧
那些無聊的道德抨擊當然不足為論(那只暴露了兩件事:其一,他們不明白藝術原本嗜血;
其二,他們之中,某些人可能基於某種「素樸的善意」,而另外某些人可能與藝術同樣嗜血),
不過凱文‧卡特自己是否了解「藝術嗜血」這回事呢?
如果他了解,能否使他再多「撐得住」一些時候呢?
無論他明白與否,這可能是此一主題最尖銳的呈現了──那張照片確實剝削了垂死的小女孩(那等待的二十分鐘之剝削尤其殘忍),也反過來剝削並吞噬了卡特本人。
‧
再次檢視駱以軍的說法。
作為藝術形式之一種,小說當然也是嗜血的。
小說對作者的剝削何其龐巨,何其酷烈。依據俄國批評家巴赫汀(M. M. Bakhtin)之說法,小說所能處理之範疇與語言本身一樣大。
在這樣極其寬廣卻原本一無所有的場域之中(小說作為一現實世界之複寫,或至少「擬似複寫」──
憑空造人、憑空造景、憑空生事──一擬似真實之世界),
小說家之心智,至少便必須時常在極端殘忍冷靜與極端溫暖熱情之間來回擺盪。
小說家必須冷血(冷靜等待禿鷹翅膀展開之瞬刻),小說家又必須時時充滿同情(才拍得出小女孩的飢餓與痛苦);
因為作品必須冷酷精準(冷血方有以致之),作品又必須滿懷悲憫(心地柔軟方有以致之)。
更不用說如駱以軍所言之身份移位、奪胎換骨之慘烈了。
‧
回到駱以軍一小段自剖之最後:
因為小說的品鑑全景可以將這樣慘烈心靈肉搏的近距離雕塑過度、遮蔽過去的途徑(過去幾百年來的小說的發明)了:
淵博的知識、抒情詩的傳說、時間魔術、純樸苦難的人道關懷、魔幻狂想、荒謬、純粹對真實描寫的現象學辯證……
‧
這是什麼意思呢?乍看之下或許並不那麼容易理解;於此稍作解讀如下:
‧
「身份移位」是基本功。「奪胎換骨」是基本功。「小說家傾注於人物之強烈情感、傾注於事件之強烈情感」也只是基本功。
正因其屬於極基本之細節,最基礎之下層建築材料,因此頗容易被某些更醒目的、小說建築完成後之「全景」所遮蔽。
於此,不夠細心的讀者或批評家可能會忽略,無論其「全景」之呈現為何,如若缺乏基本功,那麼此一藝術品必然便稱不上是一部好作品──
因為那傾注之情感(無論此一情感是冷酷、同情、鄙夷、嘲諷、震駭,或是溫柔)往往正是小說之核心;
小說此一藝術形式如若有任何「深刻」之可能,即在於此。
那是超越於所有「全景」之上的靈光,在我看來,絕非任何其他後設之所謂全景能夠取代。
而如何直視其核心,直視其深刻,而非為其「全景」所遮蔽,則是評論者的責任了。
‧
這是小說藝術的難處──心智之侵蝕、心力之耗損,藝術之冷血嗜血盡在於此。而這同時也是評論者的難處。
(2007.12.)(2008.10.26.聯合報聯合副刊)
cold blood中文 在 Kiss & Cry / Cold Blood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Et, heureux hasard du calendrier, Cold Blood revient en ... Kiss & Cry / Cold Blood shared a video from ... 或者想在影帝莫子儀的中文旁白引領下 ... <看更多>
cold blood中文 在 NU-KO - Cold Blood 中文字幕(Chinese Translation)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Disclaimer: All rights to KONAMI, therefore, I do not own this video.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