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6#~本日冷知識~
你知道嗎?【Ev’ry Time We Say Goodbye ─ 沉默的字母】
我是密絲桑戴,讀者們晚安~
話說前陣子密絲桑戴去看了朋友的爵士演出,聽到一首很有詩意的歌曲:Ev’ry Time We Say Goodbye。這首歌是爵士的經典名曲,由著名作曲家Cole Porter譜寫,當時是為了音樂劇Seven Lively Arts裡的“change from major to minor”片段所作,歌詞中有一句“how strange the change from major to minor,”就是在呼應這個題名。
Cole Porter為百老匯作的曲子不下百首,很多都已成為爵士樂手必學的經典曲目。不僅是譜出來的曲優美,他寫出的詞更是飽富詩意,在這首歌裡小編最有感觸的就是“Every time we say goodbye, I die a little,”這句了。Cole Porter有一名妻子,但據說這段婚姻只是為了掩飾他的性向,而Ev'ry Time We Say Goodbye正是描寫他每次與同性愛人分離的難捨之情。然而不論他是同性戀或雙性戀(誰能知道他對他的妻子沒有感情呢?),不管這首歌是否真的在描述他的自身經歷,歌曲的傳達出的濃情蜜意都足夠感動世人。
(咦?你說什麼?)
(上面落落長都沒戳到冷點,今天超熱的妳不知道嗎?我需要冷‧知‧識!)好久不見的讀者A說。
(好啦乖~等下就到了,要有耐心~)
一開始接觸這首曲子時,歌名的“Ev’ry”讓小編煩惱許久,從上下文可以看出它是“Every”的意思,但是為何要把“ e ”用“ ’ ”給替換掉呢?
你可能知道,現代英文中有所謂的“Silent letters”,也就是不發音的字母。但你知道嗎?Silent letters並不總是這麼沉默,它們以前也是有聲音的。
只是隨著時間過去,人們說話的習慣改變,慢慢就不發音了,而同時字詞的拼寫沒有跟著變化,才造就今天很多英文字都有不發音字母的情況。有人提議:「既然這些字母不發音了,不如就把它們拿掉吧!每次都拼錯真讓我恨得牙癢癢的!」但儘管不發音,它還是有存在的意義,保留這些字母可以讓我們更了解單字的由來、歷史與字根的連結。舉例來說,“every”是從古英語的 ǣfre (“ever”) + ǣlċ (“each”) 合成的every, everich而來,如果把不發音的第二個e拿掉,變成“evry”就看不出來語源了。(更何況拿掉之後,對看字都認外形的人─例如小編在下─無疑是場悲劇啊!)順帶一提,很多借用“外來文字”的英文都有這種狀況,例如k不發音的knife, knot就是從北歐的語言來的,發音和拼字搭得特別奇怪的大多是這種。
(但這還是沒解釋那個撇號/省略號為什麼會出現啊~)A君表示。
因為以前的“every”有三個音節,在某些詩文或歌詞裡為了保持韻律,特意要讓它被念成兩個音節,就會用撇號替代,表示這個字母不發音。不過現在第二個e已不發音,很多翻唱歌手都直接把曲名寫成“Every time we say goodbye”了。(說實話小編也不知道這首歌第一次出現的1944年,every是不是現在的發音,或許這只是種習慣用法。)
解開這個疑惑後,小編建議大家一定要聽聽這首名曲啊!各種版本都有不同的滋味。就如小編最愛的那句詞,除了理解成與愛人分離的不捨,也可以體會為親情、友情,或其它不同的關係,一百個人聽就有一百種解釋。緣分是一種很玄的東西,每個人的相遇都是巧合,能否再會都是不定數。
密絲桑戴的星期天一冷就到這裡結束,不知不覺加入每日一冷也過了一年多(要不是放了兩次年假我還沒發現),寫冷知識很有趣,雖然有時候也會覺得有點煩XD,但總的來說這裡讓我充實很多。live curiosity,生活中有很多東西等著我們去發掘,我想主編應該也是不經意發現了什麼知識,然後抱著「我要讓大家知道!」的心情開創這個粉絲頁(是嗎?)。總之,深感功力不足的密絲桑戴要去閉門修練了嗚嗚,希望以後有機會可以帶著更多「知道這個到底可以幹嘛啦XDDD」的冷知識回來跟大家相見!
[Miss Sunday]
PS 今天可能不太冷,原諒只是想放這首歌的小編。
PPS 想聽現場版Ev’ry Time We Say Goodbye的話,小編朋友的巡迴演出還在進行中,和他們表演同名的第一首歌曲Love for Sale也很好聽喔~(離開還不忘偷渡廣告)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