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係我已經喺WhatsApp收咗三次嘅前高等法院英女王御用大律師,Henry Litton (列顕倫)* QC ;給香港市民的一封信:~ (裏便了無新意, 不過有兩個好處. 1) 洋人寫係唔同啲, 仲要係有名望嘅大法官, 特別有說服力 2)啲英文寫得好靚, 仲有中文翻譯可以學習英文。
Henry Litton (列顕倫)* QC was the Judge of the highest Court in Hong Kong. He retired in 2015.
英女皇御用大律師列顕倫(亨利·利頓)QC,是香港最高法院的法官。他於2015年退休。
The following is what he’s written...
以下是他寫的。
There are few certainties in life. One of them is this: The common law system underpinning Hong Kong’s “core values” is destined to expire in 27 years’ time.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formula was designed to last for 50 years and no more. Hence Article 5 of the Basic Law. There is no mechanism in the Basic Law for the system to continue beyond 30 June 2047.
生活中很少有確定性。其中之一是:支撐香港“核心價值”的普通法制度將在27年後失效。一國兩制方案的設計時限是50年,之後,再也沒有了。因此,“基本法”第五條清楚指出。2047年6月30日以後,“基本法”中沒有任何機制讓這制度繼續下去。
All the calls for Freedom, Democracy etc have no meaning if the common law crumbles.
如果普通法崩潰,所有要求“自由、民主”等的呼籲都是沒有意義。
If the protesters truly value their professed aims, *their focus should be on demonstrating to Beijing and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at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formula works, and to promote an atmosphere in which Beijing feels comfortable with the system – and when the time comes, to extend the Basic Law for another 50 years, 100 years*. Then liberal democratic norms and values might have a chance to flourish.
如果抗議者真的誠心誠意的重視他們宣稱的目標,*他們的重點、重心,應該是向北京和世界其他地方展示“一國兩制”的方案是有效的,並推展“一國兩制”的成功實施。令北京對這一制度感到寛心舒泰的環境下 - 當時機成熟時,說服北京將“基本法”再延長50年,100年*。那麼,自由、民主的模式、準則和價值觀還可能有延續蓬勃、活躍的機會。
Crunch time is not 27 years away. It is just round the corner. For Hong Kong to continue as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financial and trading centres,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must necessarily look 20 -30 years ahead. So the hard question will soon be asked: is the common law system to continue beyond June 2047 ? The answer lies in Beijing and nowhere else.
擔心不安的時刻不是27年後的事。就在拐角處。要使香港繼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對未來的規劃必須著眼於未來20-30年。因此,我們很快便會提出一個棘手的問題:普通法制度是否會延續至2047年6月以後?答案就在北京,而不是其他任何地方。
The last time this issue arose – back in 1982 – Hong Kong had the backing of Great Britain. This time Hong Kong stands alone. And, up to this point, Hong Kong has demonstrated for all the world to see that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formula is extremely fragile: and, if the unrest continues, it would surely fracture beyond any hope of recall.
回顧1982年,上一次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當時香港是得到了大英帝國的支持。而這一次,香港只能孤掌難鳴。到目前為止,香港已經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國兩制”這方案是極其脆弱的:如果動亂繼續下去,它肯定會褫奪,無望地被撤銷。
It is beyond the power of the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to devise the governing model for the future. Pressing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to promote greater democracy is futile. Rightly or wrongly, that power lies in Beijing. Nowhere else. Hong Kong enjoys freedoms found nowhere else in China. To think that unlawful assemblies and demonstrations, and violence in the streets, would soften Beijing’s attitude towards Hong Kong is absurd. Common sense suggests it would have the opposite effect.
為未來設計治理模式,是超出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權力範圍。要迫使香港政府促進更大的民主是徒勞的。不管是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權力就是在北京。沒有別的地方了。香港現在享有中國其他地方沒有的自由。認為非法集會示威和街頭暴力會軟化北京的對香港的態度是荒謬的。常識表明,它只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But there are deep social issues which the SAR government can redress, having regard in particular to the huge foreign currency reserves it holds:USD425 billion – by far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enough to guarantee public servants’ pensions hundreds of times over. And yet Hong Kong’s social services are crumbling, hospitals are understaffed, public education is poor, teachers are ill-paid, young people cannot afford to rent even the most substandard apartment,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is ever-widening.
但是,有一些深層次的社會問題是特區政府可以解決的,特別是考慮到特區政府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外匯儲備:4,250億美元 - 是政府公務員的長俸所需要的保證金額的數以百倍。然而,香港的社會服務卻每況愈下,醫院人手不足,全民所需的教育不論在質素及資源都極差,教師薪酬偏低。年輕人怎都難以負擔租用即使是最不合標準的居所,社會上,貧富差距在不斷拉大。
The laissez-faire policy of the colonial government has been carried to extremes by the SAR government in the past 20-odd years. The rich have prospered in the meanwhile whilst the bulk of the people suffered. The influx of Mainlanders under the One-Way Permit system has caused great strain on all services. The people’s needs have been neglected. The young see little prospect of a fulfilling future and even university graduates find difficulty in meaningful employment.
大英帝國殖民地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在過去二十多年來一直被特區政府極端化。與此同時,大多數富人們卻在此期間更加繁榮昌盛、更加富裕起來,而相反普通市民却受苦了。在單程證制度下,內地人士大量湧入,對所有服務造成更大壓力。市民的需求、需要被忽視。年輕人看不出有向上游、向上流的任何富圖的希望。甚至大學畢業生也很難找到有合識、合意的工作。
These, I suggest, are the deep-seated ills which sustain the fire of discontent in the wider community, and bring hundreds of thousands to march in the streets. These are not matters which a commission of inquiry can resolve.
我認為,這些水深火熱的社會問題及弊病,這些憤懣之火已經廣泛地蔓延在整個社會,並促使數以十萬人走上街頭。這些都不是一個所謂諮詢委員會可以解決。
The media here is full of Hong Kong stories, and of course footage of the riotous behaviour on the streets: what empty slogans, meaningless rhetoric the protesters display ……….In watching these events I am reminded of the prayer attributed to Saint Francis:
今天的媒體充斥著不同形式的香港事件,當然有街頭暴力行為的鏡頭:抗議者們展示的空洞口號和毫無意義的粗言穢語。…當我在觀看這些事件時,‘我想起聖弗朗西斯的禱告:
Pray God give m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change, the fortitude to bear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願上帝賜給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情,給我勇氣去承受那些我無法改變的事情,給我智慧去分辨其中的黑白。
I arrive in Hong Kong Thursday 24 October, staying for one month.
我在今年的10月24日星期四抵達香港,逗留一個月。
As ever
如常,祝願香港
H
列顕倫
PS Please feel free to convey these observations to anyone you chose ………….They are *not confidential*.
歡迎隨時將我這些意見傳達給你所選擇的任何人.此文是*不保密的*。
「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中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中文 在 黃傑龍 Simon - 窮富翁 好人好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中文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中文 在 Miss M's language teaching sal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中文 在 香港地- 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中文 在 no common sense中文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中文 在 no common sense中文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中文 在 不時聽到人說Marketing 是用common sense ,No, its not 的評價
- 關於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中文 在 no common sense中文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中文 在 no common sense中文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中文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曹長青:駁總統府記者會 談倫敦政經學院醜聞
蔡英文的博士論文爭議2015年夏天就有過,今年又持續發燒了三個多月。昨天(23日)總統府發言人終於開記者會,展示了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證書、就學文件及論文原稿等。
這是一個正確的做法。但蔡英文早就該這樣做,應該在受到質疑後的第一時間,本人出面開記者會,就被質疑的問題一一作出說明和澄清。但蔡英文首先做的,卻是用刑事罪起訴質疑她的教授們(林環牆、賀德芬、彭文正),開了台灣在任總統打毀謗官司的極不明智的首例(馬英九的提告是在卸任之後)。誰都渴望歷史留名,留美名。蔡英文執政功過自有後人評判,但此誹謗案在台灣新聞史上必定不是美名。
蔡英文清楚地知道,作為總統,她有不出庭的豁免權;所以在任期間此案根本不會有任何進展。她的提告,就是要以勢壓人,以訴訟代替回答,迴避真相。真相要迴避,就是有問題!
當時彭文正博士對此有精彩評論:不可告人,只有告人!蔡英文是全世界第一個用告人證明自己學位為真的人。
我今年6月10日發表「蔡英文博士學位是否造假?」時,蔡總統就應把所有相關資料都拿出來,讓社會大眾鑑定。那就不會浪費那麼多人的大量時間精力去調查、審核。蔡英文為什麼要拖延這100多天?完全不可思議。
這次開記者會回答問題值得肯定,但仍留下眾多疑點——
首先,這個記者會應是蔡英文本人直接面對記者回答問題,而不應是任何其他人。因為所有質疑的,都是蔡英文本人的問題,只針對蔡英文本人的誠信,而不是國家政策。一百多天來,從媒體人到學者、到社會大眾,提出的一大堆問題,只有蔡英文本人才知道,才能回答清楚。找總統府發言人打官腔、做官樣回答,完全不給人以真誠坦蕩、自尊自信地回答質疑的感覺。
所以,昨天總統府記者會留下的第一個重要問題是:蔡英文躲哪裡去了?為什麼她本人不能出面,當著全國、全世界觀眾的面,清清楚楚地逐一回答被公眾質疑的所有問題;把1984年上交的典藏的博士論文、1984年頒發的博士證書、在台灣歷次學術升等、政治參選(證明博士身份)整個過程的文件,自己親手一一展示、解釋,文件副本留給媒體,讓大家今後隨便檢視。
讓跟蔡英文博士論文毫無關係的人,戴著白手套,做出手捧愛因斯坦《相對論》手稿的嚴重狀態,小心翼翼展示蔡英文從家人倉庫翻出的、聲稱是36年前打字機版的論文草稿。且不說這種裝腔作勢、故作珍貴的滑稽可笑,如此鄭重其事、以總統府官方拿出的,卻根本不是上交圖書館的裝訂典藏本,而是一堆尚有白色塗改液的草稿!如此做法豈不是作踐、耍弄大眾的鬧劇?居然有一大堆人相信、認可了這種鬧劇。
第二,這個草稿的哪一頁證明了它是通過了博士資格審核的版本?如果草稿就可以證明博士資格,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用草稿去申請教職?哪還需要辛苦多年一改再改等評審教授審批?如果草稿就可以等同已出版的著作,豈不是任何在家塗鴉的人,都可以頂個作家的烏紗帽?蔡英文這個草稿本身,難道不更證明蔡英文沒有提交過正式的、典藏本的論文嗎?
第三,總統府表示,蔡英文回台獲得教職的政治大學,有蔡當時遞交的三本博士論文。那這次為什麼不展示那三本正式成書的論文?拿一本過來就可以了嘛,為什麼沒有這樣做?這就無法不令人嚴重質疑,政大是不是真有蔡英文口試通過後的典藏本?
第四,這次總統府發言人說,蔡英文當時遞交了論文,丟失是倫敦政經學院(LSE)校方的責任。這個說法不僅完全不能令人信服,而且讓人確信,有人在繼續公然撒謊。了解LSE內部運作、也從該校獲得博士學位的 、一路為蔡英文護駕的「台灣研究室」主任施芳瓏女士都說,「準博士都是繳交兩本論文給倫敦大學 Senate House Library」。難道倫敦大學圖書館把蔡英文的兩本論文都「弄丟了」?這種可能性的概率有多大?任何理性的讀者請你冷靜地設想一下。
第五,如果蔡英文的博士論文曾經遞交給LSE, 後來被校方弄丟了,那她是什麼時候發現的?發現之後為什麼不馬上補交?2015年被質疑後,為什麼還不補交?為什麼等了35年之久?如果真有成書典藏本,蔡英文就不必再把手裡的這些散裝草稿,複印傳真給LSE圖書館。在全台灣都瞪大眼睛尋找的時候,趕快把政治大學的那三本調出一本特快專遞給LSE 不就行了嗎?
我6月份的質疑文章引用了美國北卡大學台裔學者林環牆教授對此獨立調查獲得的重要資訊:LSE圖書館員Ruth Orson兩次回信(那是在沒有外力介入前,該校人員最誠實可信的回答):說他們never received(從來沒有收到過)蔡的博士論文,她查了倫敦大學系統的全部三個圖書館,結果都查不到任何收到過蔡英文博士論文的記錄。是LSE撒謊,還是蔡英文撒謊?
據林教授查閱對比LSE校方提供的1984年獲博士學位的106人資料,除了蔡英文,其他105人全部都有論文遞交記錄。如果是倫敦大學圖書館真的是後來弄丟了(而且是兩本都丟了),那為什麼連蔡英文曾經遞交過論文的記錄都沒有?
第六,不僅全部105博士都有論文遞交記錄,只有蔡英文沒有;而且林教授還查到,這105人的論文都可訂購調閱,唯獨蔡英文這本今年6月底才補交的草稿本都不許上網、不許拍照、不許引用,更不可能訂購。怎麼單單就蔡英文的論文珍貴到超越其它任何博士論文的地步?是因為它價值兩個博士學位,所以比別人的都珍貴?
第七,就LSE關於蔡英文論文的不可拍照、不可影印、不可引用、更不可上網訂購等苛刻規定,蔡英文本人和總統府都表示,那是LSE的規定,與蔡英文無關。事實是:特地跑去LSE查閱該論文的林環牆教授、徐永泰博士都被LSE告知,這些「不許」是應作者(蔡英文)的要求。那麼到底誰在說謊?
如果不是蔡本人的要求,那麼請蔡總統馬上電話通知LSE,停止那一堆「不許」,立刻開放,像其它所有論文一樣,允許大家閱覽、網上訂購電子檔;起碼以此證明蔡總統沒有撒謊、她沒有那些詭異的、與眾不同的特殊要求。
總統府這次表示,蔡英文要把博士論文送交國家圖書館並上網供大家學術參考。很好,期待盡快。如果真做,這種簡單的事情一天就可以做到。希望不是三個月後。
在我本人了解範圍,圖書館對自己館內的讀物嚴格設限的,除了蔡英文,還有一個,那就是蔣介石。
2006年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首次公開蔣家後人提供的蔣介石日記,但蔣家要求「不得以任何工具翻拍」。此規定害得中國社科院學者、研究蔣介石的專家楊天石從北京飛到美國,全天在圖書館閱讀抄寫。他那年70歲,整整抄了70天!蔣日記分三次公開,他多次到美國,前後抄寫了10個半月!
今年83歲的楊天石後來寫出多本專著,通過蔣日記發現很多問題。這裡僅舉一件:蔣對胡適的兩面性。胡去世時蔣送輓聯:「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高度評價。但其日記寫的卻是:(胡)暴卒;乃除了障碍也。蔣日記甚至罵胡適是野狗,「其人格等於野犬之狂吠」。據統計,蔣在日記中責備、辱駡胡適不下20處。
送到圖書館的資料设置苛刻限制、阻止更多人看到,就是因為其中有不愿「見人」之處。蔣介石日記有「三不」,蔡英文論文有「三不」。送到圖書館,卻如此設限不讓人看的兩個權力者的資料都來自台灣,也是有點見鬼了。
第八,除了博士論文仍有上述這些疑問之外,關於蔡英文的博士學位證書也同樣存在十分不可思議的情形。
這次總統府記者會表示,蔡英文不僅在2015年向LSE申請了補發博士證書,而且在2010年也得到一份補發的。而總統府記者會這次展示出的,則是1984年蔡英文博士學位證書原件(的複印件)。如果有原件,為什麼要補發,而且兩次要求補發?把原件複印一下廣為散發不就得了?真是太匪夷所思了!總統府表示,這次展示的證書和信件等,是從LSE校方獲得的。
也就是說,蔡英文在把自己的典藏本博士論文全部都弄丟了的同時,把自己的博士證書也搞丟了,需要補發一份。而且,既然2010年補發了一次,為什麼2015年還要再補發一份?2010年那一份又丟了嗎?連影印本也沒了嗎?
一個人同時把自己的博士論文和博士學位證書都給弄丟了,補發過一次的也丟了。大家說說,這樣的機率低到什麼程度?誰能在台灣給我找出第二個?
且不究蔡英文博士論文和學位的真偽,就算全部都是真的,她把這兩份辛苦且緊張(她自己說的)獲得的人生重要文件統統都搞丟了!而且一丟再丟?如此一個馬虎大意、無序的人,去做律師樓秘書恐怕都不合格吧?
總統府表示,蔡英文的文件找不到是因為在台灣多次搬家。這話不知有幾個人相信,起碼我不信!拿我自己來說,僅在美國就搬過十多次家,我的黑龍江大學學位證書、深圳青年報記者證等都保留著。甚至我當年考托福的成績單、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錄取我讀政治學博士的一張通知書都隨手存檔。我都沒去念,那些文件都還在。而蔡英文花那麼大力氣讀完了,還寫出號稱教授們討論要給她兩個博士的「精彩論文」卻35年都不見踪影,被追問100多天之後從倉庫挖出草稿!甚至連她回台灣教書、升等、參選等等都需要的博士證書也不見踪影,需要一補再補!這合乎最起碼的常理嗎?
第九,蔡英文曾任教的政治大學、東吳大學,還有中選會,按規定都應有她遞交的博士證書(經過驗證原件後留存的副本)。哪怕她自己的原件真的都丟了,從那些地方要一份副本不就可以了嗎?蔡英文這個一次再次的「補發」也無法不令人遐想,政大、東吳、中選會這三個機構,真有蔡英文1984年的原始博士證書(副本)嗎?如果有,蔡英文不從台灣就地取,反而萬里迢迢去向母校索取。這難道不也是非常反常的情形嗎?
第十,這次總統府發言人特別強調,對蔡英文的博士論文和學位有質疑,應去問倫敦政經學院(LSE)才是正途。話是沒錯,但談何容易!林教授在他的調查報告中說,「英國校方特別是公共關係部門企圖干擾其專責部門資訊的釋放」。
在林教授做獨立調查期間,我也給LSE寫過幾封信查詢,最初得到他們學位資料處(HEDD)的Wara、學生服務中心(SSC)主管Camilya Maleh,學位和論文查詢處(AS)主任Clive Wilson這幾位的回信,但後來就進行不下去了。
我一開始給LSE寫信,就直接問蔡英文有沒有獲得博士學位?他們回答:這個問題需得到蔡本人授權才能回答。我馬上回信反駁:如有人冒充政經學院博士,我們想查核,你們說要先取得那人授權。那冒充者(騙子)會授權嗎?而按照英國的信息公開法,像蔡英文這樣位居總統的權力者,她的博士學位信息是應受大眾檢驗的。在再次要求下,LSE學位及論文查詢處主任Clive Wilson回信說,按照《英國信息公開法》,這確實是應該提供的信息,但說要20個工作日才能答复。
蔡英文有沒有博士學位,不是電腦馬上就可查到的嗎?LSE是國際知名正規大學,應有完備的學生資料檔案,怎麼需要20個工作日?
這個回答使我馬上想起以前在調查吳征、楊瀾夫婦的學經歷造假遇到的類似情況。吳征當時是中國最大門戶網站《新浪網》共同主席,楊瀾是中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申奧大使。但吳征宣稱的多個學位都有水分甚至造假。例如他說曾就讀加州San Jose州立大學,我打電話查詢,該校學生記錄辦公室Lisa Beltrar小姐立即查找並告知,該校沒有吳征(英文名Bruno Wu)的學生記錄。我又打給San Jose City College(社區學院),提問後連電話都沒放下,該校學生記錄辦公室的Teresa Taiz小姐就查出並告知,吳征在那讀過,但沒獲得任何學位。
在美國,要核實某位學生的學歷,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為按照資訊公開法以及慣例,學生記錄辦公室都予提供或證實。可是在打給巴靈頓大學(Barrington University)時,他們的回答與倫敦政經學院最初的回答一樣,要我先拿到吳征的授權。幾次交涉,對方都支吾搪塞,最後乾脆拒絕回答問題。
後來查到,巴靈頓是一個美國17歲青年創辦的網絡野雞大學(沒校舍,更無教育機構承認)。在輿論壓力下,吳征在廣州《南方周末》(2002年1月10日)登出他的巴靈頓博士證書,我找到這張報紙,用放大鏡一看,它只是個英文Award獎狀。那些名流們就敢公然向媒體提供假證書,繼續欺騙大眾!
LSE學位論文查詢處主任 Clive Wilson還是客氣和負責的,我們有過幾次通信,他也解答一些問題。但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蔡英文的嫡系、外交部長吳釗燮7月份去了趟歐洲之後,LSE的專業部門就不再回答任何問題,而是轉給該學院的公關部(Media Relations)統一回复。
蔡英文是不是被授予博士學位,她的論文圖書館為什麼從來沒有,她如獲博士學位,指導教授是誰?論文口試評審教授是哪幾位?答辯通過後的教授簽名頁在哪裡?這都是學位和論文資料處管轄的專業問題,為什麼要轉交給公關部?好像有了什麼危機,要損害控制(damage control)?
為什麼吳釗燮去了趟歐洲,LSE的態度就變了?他有沒有到英國指揮台灣代表處來「危機處理」,與LSE聯手阻止人們對蔡的學位及論文真假的調查?
LSE的態度變化與吳釗燮的歐洲之行有沒有關係?如有關係,凡走過必留痕跡。有一點是無需置疑的,那就是跟倫敦政經學院下屬的Taiwan Research Programme(台灣研究室)和其主任施芳瓏女士有關。
話說蔡英文2015年9月22日獲得補發博士證書。當時台灣大選正在進行。國民黨內部分裂,10月份把總統候選人洪秀柱換掉了。當時蔡英文的選情可謂一面倒,被認為綠營誰出來都躺著贏。所以不排除台灣(民進黨)方面出錢或承諾,蔡當選後給這個研究室更多援助,現在需要幫助蔡英文拿到LSE的博士證書。
其實這個「台灣研究室」從創辦就是台灣政府協助的。它的前身是「台灣學術講座」(Taiwan Seminar),2000年由台灣駐英文化組協助成立。二千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陳水扁總統向外拓展台灣外交,包括在美國等地成立的「全球民主和平聯盟」等,由外交部轄下的「僑務委員會」資助。
2003年「台灣學術講座」升格為「台灣研究室」,後隸屬LSE,很可能得到了台灣方面更多援助。當時中研院李遠哲院長、教育部杜正勝部長等,都曾與「台灣研究室」創辦人、LSE教授Stephan Feuchtwang(德裔英籍學者,中文名王斯福)會面交談。
當時台灣為拓展外交,不僅支持了這個台灣研究室,也由教育部出資,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建立了「台灣研究中心」。杜正勝部長去倫敦時也拜會了這個中心的主任Robert Ash教授,並與亞非學院Paul Webley校長晤談。
台灣研究室網頁列出兩名共同主任,一是施芳瓏,另一位是王斯福(Stephan Feuchtwang)。但漢學家王斯福已82歲,早已從政經學院退休。而且目前無論維基百科還是LSE頁面的Stephan Feuchtwang詞條,經歷上都沒有「台灣研究室共同主任」。
所以,LSE的台灣研究室負責人,其實只是施芳瓏一個人。這次蔡英文的論文和學位被質疑,施女士不斷出面為蔡背書。她既不是LSE負責學位和論文管理的職員,更不是負責人,卻不斷放話,被台灣媒體作為LSE的官方發言而引用。林環牆教授的調查報告說,施芳瓏「蓄意阻隢整個事件的調查」。
施芳瓏主任過去二十年來好像並沒有一個正式教職。她的台灣研究室主任做到2014年就被撤銷了。但2016年她又復出做主任。這令人合理懷疑,是不是2015年她「運作」校方為蔡英文「補發」了博士學位證書,2016年蔡當上總統,回報這個台灣研究室更多援助,於是施芳瓏才得以官復原職?如果施芳瓏本人的薪水是由這個研究室支付,那就等於是由台灣方面支付;更準確地說,就是蔡英文政府出的。
2016年蔡英文當上總統,是施芳瓏的「台灣研究室」最先發出祝賀信(1月16日,落款是台灣研究室,發在台灣研究室的網頁)。該祝賀信只引述了兩個人的話,一個就是施芳瓏(Fang-long Shih);另一位是該校國際關係系教授Christopher Hughes。他是台灣女婿,太太九十年代初曾任台灣《光華雜誌》總編輯;而光華雜誌是台灣政府出資的,隸屬新聞局。三天之後(1月19日),政經學院的網頁轉發了台灣研究室祝賀信的主要內容。由此被作為LSE 祝賀蔡當選總統。
這幅畫面很清晰了吧。2015年秋天,已當過五年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正在選總統,且勝局基本已定。那麼在論文被質疑後,如果有關方面承諾今後給予台灣研究室更多援助,倫敦政經學院會不會不顧原則,在沒有蔡英文博士論文情況下給她發一紙「博士證書」和通知信呢?這所全球知名的學府有沒有可能做出這種舉動呢?
倫敦政經學院(LSE)有幾個相當不光彩的「前科」,頗有參考價值。有讀者已熟悉的,更有華文世界鮮為人知的——
很多人都知道的,2011年倫敦政經學院因接受利比亞獨裁者格達費的兒子薩伊夫150萬英鎊捐款(薩伊夫獲博士學位)事件被調查,當時媒體對這個醜聞廣泛報導。因薩伊夫捐款建立的那個基金會,薩伊夫是主席,LSE院長是顧問。這也是這位院長後來辭職的原因。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政經學院的教授和名人們當時討好薩伊夫,該校教授Ed McClennan直接寫信給薩伊夫說,對其入學提供幫助。薩伊夫在LSE讀博士的作業被別人代筆,他付給輔導老師多斯特维兹(也是政經學院博士)每月4000英鎊。這個輔導老師還坐薩伊夫的私人飛機在歐洲遊玩。
利比亞獨裁者格達費兒子提供的150萬英鎊捐款,政經學院用來建立「北非研究室」(North Africa Programme)。這個也可佐證,施芳瓏的Taiwan Research Programme(台灣研究室)非常可能是由台灣方面出資的。一般這種外國研究室,多是那個國家資助的。
後來薩伊夫還要向LSE提供220萬英鎊,在該校建培訓中心,為利比亞培訓青年精英,其實就是為鞏固他父親的獨裁統治而培養打手。如果利比亞不變天,這個培訓中心就成立了。當時LSE的教授把薩伊夫吹捧為「改革者」,利比亞的希望等。
格達費政權倒台時,薩伊夫被抓獲,這個獨裁者的兒子發表談話,對政經學院很不滿,甚至蔑視,說當初那些教授和校方Honor恭維他(其實是為了要他的錢),看到利比亞「叛軍」造反了,就跟他切割、反對他。薩伊夫罵LSE是coward(懦夫)。薩伊夫完全站在他的獨裁者父親一邊,哪是LSE教授歌頌的「認同西方價值」?
LSE因這個醜聞名譽被重創。連當年薩伊夫的博士論文口試評審教授Meghnad Desai也在英國《衛報》發文說:LSE is paying a heavy price for Saif Gaddafi's PhD(政經學院為薩伊夫.格達費的博士學位付出沉重代價)。
那麼LSE有沒可能不顧原則,為了得到蔡英文政府的資助,在沒有蔡的博士論文、也沒有博士口試評審教授的共同意見書(至今蔡英文也拿不出來)的情況下,而給蔡發一張博士證書和通知信呢?不排除這種可能性。連美國史丹福大學這種名校,最近都因接受捐款而給名人子弟發入學通知書的醜聞而弄得灰頭土臉。我們再來看LSE的另一醜聞:
2008年,在遭到強烈抗議的情況下,LSE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 UAE)已故獨裁者Sheikh Zayed的名字為該校新建的教學和劇院大樓命名;還歌頌這個獨裁者是life leader(永遠的領袖),就因為阿聯酋給了政經學院大筆資金。後來LSE還用阿聯酋提供的250萬英鎊捐款在該校建了「中東研究中心」(CMES)。
英國教育機構Lighthouse創始人Emmanuel Akpan-Inwang主任 2011年(格達費兒子博士學位醜聞爆發時)在英國《衛報》發表題為「政經學院與利比亞的關係只是冰山一角」的文章指出,LSE經費15%來自英國政府撥款,其它都要自籌,資金缺口很大;所以該學院才不顧原則,為獲得捐款,用獨裁者命名學院大樓。這位主任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政經學院金錢交換,給獨裁者兒子博士學位,只是腐敗底座的冰山一角(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1/mar/04/lse-howard-davies-libya-uae )。
這個冰山一角有很多事證,前述格達費兒子薩伊夫當時不僅成為倫敦政經學院的寵兒,還被安排在學院的Ralph Miliband lecture做演講。LSE教授David Held在開場白介紹時說,他本人太喜歡薩伊夫了。當時很多學生去抗議,與薩伊夫支持者發生衝突,甚至驚動了警察去解圍。
Ralph Miliband曾在LSE任教,非常知名,去世後他的學生建立了這個講座。薩伊夫被安排到這個講座發表演說,Ralph Miliband的曾做過英國外相的兒子表達抗議;認為這對他父親是一種侮辱。但政經學院我行我素,就為了能得到格達費們的資金。
英國《衛報》專欄作詹寧斯(Simon Jenkins)批評得更尖銳,他撰文說,當時該校研究阿拉伯問題的權威學者Fred Halliday強烈抗議;因是研究中東問題的教授,他更深知格達費父子的專制。但校方為獲得比利亞的捐款,根本不聽這些教授的抗議。詹寧斯說:Money did not just talk, it strutted the LSE campus and swept aside all dignity and common sense.(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大搖大擺地挺進政經學院校園,橫掃了所有的尊嚴和常識)。
詹寧斯的結論是:很多年來政經學院都在「犧牲學術獨立而向商界和政府出售自己的靈魂」(sacrificing scholarly independence to sell their souls to business and government)。(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1/mar/03/lse-gaddafi-libyan-dictator-universities)
LSE這些如此嚴重的醜聞,無法不讓人聯想到,施芳瓏的「台灣研究室」的資金是從哪裡來的? 倫敦政經學院連利比亞獨裁者的錢都拿、連中東專制國家的資金也不忌諱,那麼對來自民主台灣的捐款,當然就更何樂而不為了。
在根本沒有蔡英文博士論文的情況下(2019年才拿出的這個草稿完全無法證明它是通過資格考試的版本),為什麼政經學院會給蔡英文補發博士證書?是不是又一次像詹寧斯所說的,「出售了自己的靈魂」?這是個問號。
在這個問號得到答案之前,施芳瓏女士敢不敢站出來說清楚,「台灣研究室」的資金是從哪裡來的? 有沒有拿到蔡英文政府的資助?
我曾給倫敦政經學院(LSE)的學位和論文查詢處主任Clive Wilson寫信,直接問了這個問題:蔡英文本人,她的家族,台灣政府等,有沒有給過政經學院的台灣研究室資助?Clive Wilson對此不回答。按照英國《信息公開法》,LSE的所屬機構拿到外國捐助,應是公開信息,不可隱瞞。
我也在給Clive Wilson的信中提到,如果「台灣研究室」得到蔡英文政府的資助,該室主任施芳瓏女士這樣為蔡英文總統辯護,是不是有「利益交換」之嫌?
當然,這個問題從台灣方面是可以查到的,如果有撥款,會是多年的資助,教育部的財務報表,外交部的撥款記錄,應該都會有,如果不列入「秘密外交」的話。台灣的秘密外交,是貪腐和走黑賬的天堂。
格達費兒子薩伊夫的論文上網後,被認真又智慧的網民查出,很多段落是剽竊的,請看這個網址上的對比揭露(https://saifalislamgaddafithesis.fandom.com/wiki/Plagiarism )。
現在蔡英文總統終於決定,把她的博士論文送到國家圖書館供讀者閱讀。但願不是拖到三個月之後,更不要有不可拍照、不可影印、不可引用的「三不」設限。把論文上網,一天就可做到。如果人們看過,沒有任何抄襲等問題,起碼在這個問題上還給蔡英文一個清白,這不是好事一件嗎?
但要想讓所有的質疑都塵埃落地,需要蔡英文本人出面做出更詳細、清楚,尤其是真誠、坦蕩的回答。
2019年9月24日於美國
——原載《民報》: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6fb773dc-4d70-44d6-b78f-54c573cb34bd
《曹長青推特》:
https://twitter.com/caochangqing
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中文 在 Miss M's language teaching sal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生來了(2)-自我介紹篇
解說完班規之後,我會很希望多認識我的學生,因此會希望學生能夠介紹自己,但一般常見的自我介紹只是單方面的敘述,缺乏互動的機會,因此我使用幾個活動,讓自我介紹能夠更有趣及動態。
另外也想要藉由這幾個活動讓學生認知上台發表應有的口條與姿態,培養合作學習的正確分工與態度。溝通表達力其實是英文課的教學目標之一,但這項能力的培養需要時間的累積,絕不可能一蹴可幾,因此在初期階段就要讓學生習慣發表這件事,要讓學生知道,開口表達是英文科的必備技能,此外,合作學習會是之後課堂的教學運作模式,而團隊合作能力也是要長期培養,學生要知道如何分工、運用優勢解決問題和幫助他人,這樣的合作氛圍也是要儘早培養,以期能逐漸達成目標。
自我介紹的活動歷經了一節課的時間,以下我就針對教學步驟進行詳細的說明:
1. 學生撰寫自我資料
教師發下一張紙,請學生寫下基本資料(使用中文,名字在中間,其他的資料寫在四個角落),但我覺得寫下星座血型這種資料有些無趣,因此我請他們回答一些可以探討內心的問題,如:
(1) 你想要跟那個卡通、漫畫或電影人物一起吃晚餐?
(2) 心情不好時想吃什麼水果?
(3) 什麼顏色帶給你安全感?
(4) 最想成為什麼動物?
2. 學生上台自我介紹
挑選幾個人上台自我介紹,指導學生從開場白、介紹詞到最後結語有完整的論述,另外,也引導學生儘量使用英文介紹。
3. 學生交換自我資訊
兩兩學生交換紙上的自我資料,念完自己的資料後,就跟另一個學生交換,然後再用交換過的紙張向別的學生進行介紹直到活動時間結束為止(這個活動的目的在於口語交流,因此要提醒學生不要只是交換紙張,要確實講完資料後再交換)。
4. 找出個人資料的共同點
活動時間結束後,學生回到自己的組內,這時候拿到的紙張並非自己的資料,就手上拿到的紙進行分析,找出這些個人資訊的共同點,例如,性別一樣、有兩個人的姓氏相同、喜歡的顏色是相同色系等等,然後寫在小白板上,接著進行小組發表,請每個小組針對共同點進行分享。
(以上的活動的部分靈感來自遊戲人生-有效有趣的破冰遊戲,由楊田林所著,書中還有很多活動我覺得很適合改編至課堂使用,我會將書本資訊放於留言處,有興趣者可自行購買)
課後省思
1. 教師需要示範且明確的告訴學生您所期待的口語報告是怎麼樣的,從學生的聲量、手勢、眼神、開場白和結語給予示範和指導,這樣學生才知道一個理想的表達是什麼樣貌,才能真正的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力。
2. 提醒學生需要適當的分工,假設一組有三個同學,A同學撰寫答案,B同學負責美工,那麼C同學就要負責報告(當然也可以老師自行分配),要讓學生知道,不是能者多(過?)勞,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團體付出,而不只是當個旁觀者。
3. 找出共同點可以訓練學生的統整能力,英文課的閱讀訓練經常在訓練學生拿到文章後進行理解、分析和評鑑,這個活動我希望學生拿到資訊要懂得去整理和轉化。同時教師也可以進行態度的教導,在課堂的最後,我告訴學生,只要有心,再怎麼不一樣的人也可以找到共同點,因此不要覺得與你對方不一樣就排斥對方,帶著友善和開放的心,你會更了解對方,也更能找到你與對方的相似之處,就更有助於你的人際關係。
簡單來說,這堂課的目的在於建立師生之間的關係,增進師生間的了解,也讓學生了解英文課的上課模式,培養學生思考和整理資訊的能力,希望這樣的文章對您的教學會有幫助,我們下次見囉!!
After telling all the classroom rules, I would like to know my students better. Next step I will invite my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mselves. However, I don’t like the ways they used to do. They are usually one-way introductions. I really hope students have more chances to interact with others. Therefore, I designed some activities for them to engage in this section.
On the other hand, I hope my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how to make a good oral presentation. Also, students need to know how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In my opinion, the purpose of the language classes i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For the EFL learners like my students, it’s not an easy job. I hope my students understand that English classes are not equal to grammar rules explanation. They must speak up. It’s a long-term process which means that they need to train themselves now.
It took a class to finish all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steps that I went through are as following.
1. Write down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I gave my students a piece of paper that they wrote down their personal stuff on it (Names in the middle of the paper and other information in the corners). Besides names, I asked them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o do you like to eat dinner with? (Spider man or Captain America)
(2) What fruits will you eat if you are down?
(3) What color brings you a sense of security?
(4) What animal do you want to be?
2. Invit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mselves on the stage.
I showed how to make a good oral presentation, including the eye contact, opening and conclusion. Then I picked up some students to do it and encourage them to use English.
3. Exchange Activity.
Students read their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exchange with other students. They needed to do it again and again until time ends.
4. Find out the common grounds
Students went back to their groups and checked out the paper they got. They needed to find out something in common from the paper. They wrote the common grounds on the mini white board and shared with other students.
After the class:
1. Taiwanese students aren’t used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public. It’s not right. Besides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ers also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oral expression. Once students used to it, they will amaze you.
2. Teachers must remind students to have team work spirit. They need to work together for the projects. All the group members need to contribute themselves to their teams. Students can’t be the outsiders.
3. The last activity is a good way to train students to read,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reading materials. Also, teachers can teach students right attitude toward friendship at the end of the class. Teachers should remind students to open their mind. It will help to find more friends.
In short, the purpose of this class is to bui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It will help teachers to understand their students better. On the other hand, students will know more about the ways of giving the lessons. I hope this article will do you good. See you!
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中文 在 no common sense中文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2047年6月30日以後,“基本法”中沒有任何機制讓這制度繼續下去。 All the calls for Freedom, Democracy etc have no meaning if the common law crumbles. ... <看更多>
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中文 在 no common sense中文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2047年6月30日以後,“基本法”中沒有任何機制讓這制度繼續下去。 All the calls for Freedom, Democracy etc have no meaning if the common law crumbles. ... <看更多>
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中文 在 香港地- 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Common Nonsense! 4 yrs Report. Siu Ka Wa, profile picture. Siu Ka Wa. 大佬dove 係英文3m都有英文點識睇呀唔識分好正常. 4 yrs Repor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