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傳來的小提琴樂音
美國明尼蘇達交響樂團(Minnesota Orchestra),首席小提琴家Roger Frisch,2009年被診斷出罹患了「原發性顫抖症」(Essential Tremors),症狀輕微不至影響日常生活,卻讓他的職業生涯面臨危機,因腦部控制動作的區塊會釋放異常訊號,影響肢體動作,無法準確地拉出琴音。
Roger Frisch:「當我拉琴時,我的琴弓會突然不自主地震動。」
他隔年同意接受實驗性的「深層腦部刺激術」(DBS)手術,在腦部植入一個小電極,控制其發出異常訊號的問題。為了準確植入電極至患部,醫療團隊在Frisch的小提琴琴弓上加裝加速度計,讓他在手術中拉琴時,儀器將震顫的情況傳至電腦,方便判斷手術位置。
術後恢復情況良好,Frisch現已重新站上首席小提琴位置,繼續演奏迷人的樂章。
文字來源:https://read.muzikair.com/…/手術室裡的悠揚琴音-8c18904c-7a0a-47ae-a3…
dbs術後 在 潘懷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DBS治帕金森 盼健保給付 】
自由時報2014.11.03 台北報導 /記者邱紹雯
45歲的王小姐曾是米糠油中毒的受害者,30歲就患帕金森氏症,吃藥後不停抖動,不吃藥又動彈不得,宛如「會說話的植物人」,DBS(腦深層電刺激)是對此一患者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卻需自費80至100萬元的醫藥費,另外每5年需要更換電池,對一般家庭是沉重負擔,1500位帕金森氏症患者共同連署,呼籲健保署儘快納入健保補助。
台北市議員潘懷宗昨邀請多位帕金森氏症病友出席記者會,潘懷宗說,帕金森氏症主要為退化症狀,好發於60歲後,但也有10%的年輕人會得到,可能和基因遺傳與環境因素有關,近年來也有年輕化趨勢,他認為愛心不該只有在冰桶挑戰那幾天,健保署應加快補助。
45歲的王小姐說,她一吃藥就會不停抖動,還被鄰居笑「中邪」,但不吃藥就不會動,四處借貸花了近百萬做完DBS手術,前債未清,再過兩年又要花60多萬換電池,不知道去哪找錢。
31歲的林先生也說,他今年5月被診斷出罹患帕金森氏症,從事汽車修護工作,因無法配合公司加班,常被點名及約談,就連動作僵硬也常被同仁揶揄,現有3個小孩要照顧,醫藥費不知從何而來。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劉康渡表示,其實國內6萬多名帕金森氏症患者中,只有一成至一成五適合做DBS手術,透過腦部植入晶片,藉由導線產生的電流,調節控制腦內不正長的活動訊息,進而控制運動症狀。
他也形容,這群患者就像「可治療的漸凍人」,過去政府觀念認為這群人「反正又不會死」,擔心增加健保負擔,忽略「減少無效醫療」才是根本重點,雖然DBS的手術昂貴,但術後可有效改善不自覺的「異動症」及「顫抖症」,可減少日後看診、吃藥或跌倒的症狀,整體而言可降低健保成本,且在許多先進國家都已納入健保。
對此,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周清蓮說,由於能提供DBS手術材料的廠商全球只有一家,因此材料費高達百萬元,經多次協商,現已初步同意補助病患其中的電池費約46萬元,至於其他器材費仍須家屬負擔。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27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