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網紅圈粉,凝聚同溫層,貌似是時下西方政治圈社群行銷之必要工具。不過,報導也指出,真正若比起龐大的競選廣告規模來說,網紅的佔比還真是微不足道。
韓國瑜的「一支穿雲箭APP」:選舉期圈粉動員的政治社群行銷
是這樣的。最初看到有版友po了一張截圖,於是引發了我的好奇心試玩,也發現早有許多科技高手發表了專業評測開箱文。故產品面在此不贅述。我試著以「政治社群行銷」的角度來看這款產品。
事先聲明:我不是韓粉,也不是韓黑。我的交友來自世界四面八方,也有各種顏色,也有世界和平。或許你會問,既然不是來表態的幹嘛還要攪這種渾水?因為我想從「政治社群行銷」的角度理解這個趨勢。
體驗流暢 「留言教學」的啟示
無論你喜不喜歡App裡頭的內容,多少得承認這款app的使用體驗很流暢也很直覺:要求使用者做轉換的行為(action功能)一目暸然,而且「韓家軍名冊」還為支持者圈好了25個同溫層粉絲頁。鏡面上指示字不多,視覺設計清晰明白。它的功能不輸臉書封閉社團,甚至可以做更多事。
最吸引我目光的功能是「黑韓退散」。它抓出了許多被視為黑韓的臉書粉絲頁,並且集結了貼文。我個人的猜測是:這可能是運用臉書貼文爬蟲,使用社群貼文關鍵字,篩選各路負面貼文,匯集而成,呼籲粉絲協助反文宣。特別的是「澄清內容功能」:每一篇被過濾出的負面貼文都被配上一篇澄清貼文。使用者只要按下複製鍵,再按下「澄清去」,就可以前往標的貼文,然後貼上已經複製好的澄清貼文,按下送出就完成了。三步驟完成一個行為(action),這流暢度跟教科書上說的非常接近。
這種「三步驟方式」有利於兩類使用者:一類是重度使用者,另一類是給熟齡族群。對重度使用者來說,就可以不斷刷屏並且重複相同機械式動作「點開、複製、貼上」,有利大量製造澄清貼文。至於對熟齡族群來說,三步驟動作邏輯執行簡易,記憶度高。
「檢舉功能」同樣也是三步教學完成,簡明扼要,非常清楚。
四大效果
我還有一個想法是:這個app其實還有一個厲害的功用,是把「韓粉」ID真實化。
我知道數位世界裡有各種灌水灌票的黑招數,在此不討論。我的假設前提是使用者都是真人真互動。在臉書世界繁體中文的使用者天花板大約不到3000萬。這個量體很小,一旦灌到歪掉,其實很容易抓包。
「穿雲劍app」註冊時要求綁定個人臉書帳號。如果使用者完成綁定,又假設這些願意被綁定的人,都是願意參與的粉絲,也有高度投票意願,基本上就可以得知非常精準的支持者畫像(profiling and demographics),而且還可以帶來四個效果:
1. 綁定社群帳號,可以看見真正的支持者樣貌。這可以用於比對投票前民調。
2. 証明圈內粉絲與社群是真人真互動,App管理者還可以拿出使用者後台數據,以證明互動不是來自殭屍水軍。
3. 巧妙避開Facebook與Google的政治廣告監管
4. 凝聚同溫層。實體線下活動集結時,登高一呼,號召迅速,動員有效率
我無法查證台灣第一個總統選戰的APP是哪一個。但可以確定「一支穿雲箭」不是第一個總統選舉的候選人App。至少可以追溯到2011年9月,當時挑戰馬英九連任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她的競選總部發表了競選App「小英ING」以及競選官網,讓支持者方便獲得蔡英文競選的各種訊息,包括重大訊息推播、競選政策與政綱、新聞內容、最新TVC與網路影片與小額捐款。其中「小額捐款」是當時一大亮點:使用者可劃撥與電話捐款,按下「電話捐款」一鍵播打免播號。但顯然在當時的設計重點是「三網合一」,而使用者行為的重點也並不在於「社群行銷」。
用APP選總統,玩社群,刺激互動,這些事其實在2016年,川普與對手希拉蕊柯林頓就分別做過了。當時美國的「AdWeek」(廣告周刊)與許多政治評論專家都在多方角度有著墨。在此不贅述。
https://www.adweek.com/…/trumps-campaign-just-quietly-laun…/
目前App Store已經無法下載當年希拉蕊的競選App。但川普的還在,而且封面寫的還是2016年,所以我也試玩了一下。以川普的APP為例,一定要綁定的個資包括臉書帳號,用於創建app帳號;電郵與電話是在登入時使用。這個APP同樣包括了「Action」(行動)「Newsfeed」(新聞),以及「Info& Event」(活動與資訊)三大項。裡頭還有一個厲害的小項目「Leaderboard &Social」,它把「為川普做了些什麼事情」變成一個社群遊戲競賽,完成特定任務可得到積分換取虛擬獎章。這很有助於同溫層粉絲彼此曬戰利品互動。
2020政治社群行銷新出路:網紅
對美國政壇來說,總統競選App早已不是新鮮事。不過,經歷2016年總統選舉與劍橋事件後,顯然政治輿論操手們深刻體會到,必須在數位工具上另找新出路。
「政治社群行銷」是2020年的熱門話題。華爾街日報報導,許多政治人物的支持者團體正在從品牌行銷的技巧上取經,運用在政治理念的傳播,尤其是網紅。美國的政治人物們正在尋求YouTuber,微網紅、小號中號大號甚至超級網紅的支持,因為這些網紅具有互動渲染力進而擴張影響力。報導指出,有部分政治理念團體認為,運用網紅的說服力,比起電視廣告或傳單有效得多。
例如角逐總統候選資格的加州民主黨參議員哈莉絲,就邀請YouTuber為她擴大聲量,增加互動,像是參加她的競選活動或是送出T恤等小物。有些政治人物則是雇用小編創作迷因文宣拉抬社群互動,也是一大特點。至於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為了延續執政,則是邀請多位西裔社群媒體網紅,幫忙想想辦法,發揮影響力。
運用網紅圈粉,凝聚同溫層,貌似是時下西方政治圈社群行銷之必要工具。不過,報導也指出,真正若比起龐大的競選廣告規模來說,網紅的佔比還真是微不足道。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demographics中文 在 詹太太的轉行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韓國瑜的「一支穿雲箭APP」:選舉期圈粉動員的政治社群行銷
是這樣的。最初看到有版友po了一張截圖,於是引發了我的好奇心試玩,也發現早有許多科技高手發表了專業評測開箱文。故產品面在此不贅述。我試著以「政治社群行銷」的角度來看這款產品。
事先聲明:我不是韓粉,也不是韓黑。我的交友來自世界四面八方,也有各種顏色,也有世界和平。或許你會問,既然不是來表態的幹嘛還要攪這種渾水?因為我想從「政治社群行銷」的角度理解這個趨勢。
體驗流暢 「留言教學」的啟示
無論你喜不喜歡App裡頭的內容,多少得承認這款app的使用體驗很流暢也很直覺:要求使用者做轉換的行為(action功能)一目暸然,而且「韓家軍名冊」還為支持者圈好了25個同溫層粉絲頁。鏡面上指示字不多,視覺設計清晰明白。它的功能不輸臉書封閉社團,甚至可以做更多事。
最吸引我目光的功能是「黑韓退散」。它抓出了許多被視為黑韓的臉書粉絲頁,並且集結了貼文。我個人的猜測是:這可能是運用臉書貼文爬蟲,使用社群貼文關鍵字,篩選各路負面貼文,匯集而成,呼籲粉絲協助反文宣。特別的是「澄清內容功能」:每一篇被過濾出的負面貼文都被配上一篇澄清貼文。使用者只要按下複製鍵,再按下「澄清去」,就可以前往標的貼文,然後貼上已經複製好的澄清貼文,按下送出就完成了。三步驟完成一個行為(action),這流暢度跟教科書上說的非常接近。
這種「三步驟方式」有利於兩類使用者:一類是重度使用者,另一類是給熟齡族群。對重度使用者來說,就可以不斷刷屏並且重複相同機械式動作「點開、複製、貼上」,有利大量製造澄清貼文。至於對熟齡族群來說,三步驟動作邏輯執行簡易,記憶度高。
「檢舉功能」同樣也是三步教學完成,簡明扼要,非常清楚。
四大效果
我還有一個想法是:這個app其實還有一個厲害的功用,是把「韓粉」ID真實化。
我知道數位世界裡有各種灌水灌票的黑招數,在此不討論。我的假設前提是使用者都是真人真互動。在臉書世界繁體中文的使用者天花板大約不到3000萬。這個量體很小,一旦灌到歪掉,其實很容易抓包。
「穿雲劍app」註冊時要求綁定個人臉書帳號。如果使用者完成綁定,又假設這些願意被綁定的人,都是願意參與的粉絲,也有高度投票意願,基本上就可以得知非常精準的支持者畫像(profiling and demographics),而且還可以帶來四個效果:
1. 綁定社群帳號,可以看見真正的支持者樣貌。這可以用於比對投票前民調。
2. 証明圈內粉絲與社群是真人真互動,App管理者還可以拿出使用者後台數據,以證明互動不是來自殭屍水軍。
3. 巧妙避開Facebook與Google的政治廣告監管
4. 凝聚同溫層。實體線下活動集結時,登高一呼,號召迅速,動員有效率
我無法查證台灣第一個總統選戰的APP是哪一個。但可以確定「一支穿雲箭」不是第一個總統選舉的候選人App。至少可以追溯到2011年9月,當時挑戰馬英九連任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她的競選總部發表了競選App「小英ING」以及競選官網,讓支持者方便獲得蔡英文競選的各種訊息,包括重大訊息推播、競選政策與政綱、新聞內容、最新TVC與網路影片與小額捐款。其中「小額捐款」是當時一大亮點:使用者可劃撥與電話捐款,按下「電話捐款」一鍵播打免播號。但顯然在當時的設計重點是「三網合一」,而使用者行為的重點也並不在於「社群行銷」。
用APP選總統,玩社群,刺激互動,這些事其實在2016年,川普與對手希拉蕊柯林頓就分別做過了。當時美國的「AdWeek」(廣告周刊)與許多政治評論專家都在多方角度有著墨。在此不贅述。
https://www.adweek.com/digital/trumps-campaign-just-quietly-launched-mobile-app-called-america-first-173044/
目前App Store已經無法下載當年希拉蕊的競選App。但川普的還在,而且封面寫的還是2016年,所以我也試玩了一下。以川普的APP為例,一定要綁定的個資包括臉書帳號,用於創建app帳號;電郵與電話是在登入時使用。這個APP同樣包括了「Action」(行動)「Newsfeed」(新聞),以及「Info& Event」(活動與資訊)三大項。裡頭還有一個厲害的小項目「Leaderboard &Social」,它把「為川普做了些什麼事情」變成一個社群遊戲競賽,完成特定任務可得到積分換取虛擬獎章。這很有助於同溫層粉絲彼此曬戰利品互動。
2020政治社群行銷新出路:網紅
對美國政壇來說,總統競選App早已不是新鮮事。不過,經歷2016年總統選舉與劍橋事件後,顯然政治輿論操手們深刻體會到,必須在數位工具上另找新出路。
「政治社群行銷」是2020年的熱門話題。華爾街日報報導,許多政治人物的支持者團體正在從品牌行銷的技巧上取經,運用在政治理念的傳播,尤其是網紅。美國的政治人物們正在尋求YouTuber,微網紅、小號中號大號甚至超級網紅的支持,因為這些網紅具有互動渲染力進而擴張影響力。報導指出,有部分政治理念團體認為,運用網紅的說服力,比起電視廣告或傳單有效得多。
例如角逐總統候選資格的加州民主黨參議員哈莉絲,就邀請YouTuber為她擴大聲量,增加互動,像是參加她的競選活動或是送出T恤等小物。有些政治人物則是雇用小編創作迷因文宣拉抬社群互動,也是一大特點。至於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為了延續執政,則是邀請多位西裔社群媒體網紅,幫忙想想辦法,發揮影響力。
運用網紅圈粉,凝聚同溫層,貌似是時下西方政治圈社群行銷之必要工具。不過,報導也指出,真正若比起龐大的競選廣告規模來說,網紅的佔比還真是微不足道。
demographics中文 在 Muslim Demographics - 中文字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