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創業家背後都經歷好多辛酸,香港人都應該參考,大家一定要頂落去,最後一定會贏
馬上like:Chief Stock 首選股票
立即訂閲: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_UMkttHTmO59-dwoyJTwnQ
【建立在大量失敗之上的成功 英國首富James Dyson創業故事】
超過五千次的失敗,你能承受到嗎?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James Dyson在一生中遇到數千次失敗才達到今天的成就。有「現代愛迪生」、「英國賈伯斯」之稱的英國戴森公司(Dyson Ltd.)創辦人James Dyson,為了改良傳統吸塵器,五年內,嘗試了5126次失敗的模型,終於在一九八三年成功的設計出無塵袋吸塵器(G-Force)。據《彭博》資料顯示,其身家急增至138億美元(約1,083億港元),詹姆士.戴森已成為英國首富。
James Dyson出生於英國鄉村的中產階級家庭,父親在他九歲那年因病離世。
父親的離去,讓James Dyson覺得自己像一隻被世界遺棄的「落水狗」,再也沒有人可以幫自己,成長過程中所需要面對的問題,都要靠自己解決。「這或許是讓我變成一名戰士的主要原因。」他說。
父親的離世,讓James Dyson逼迫自己加快成長;經常挑戰超越自己能力的事,也造就了他過人的堅韌個性,在創業歷程中,無懼任何強大對手和自身失敗。
大學畢業後,戴森進入了一家工程公司工作,而真正開啟戴森一生的設計之路,源於他在市場上購買的頂級真空吸塵器產品,使用體驗令他失望。他發現,集塵袋不僅沒有存在的必要,還減弱了吸塵器的吸力;因此他決心要開發出一款更先進的吸塵器。
從1979年到1984年的五年內,James Dyson為了改良傳統吸塵器,經歷了5,126次的失敗。研發過程漫長而艱辛,做到第3,727個模型時,他要靠妻子養家,後來甚至拿房子抵押借錢度日。
終於在1983年,戴森成功設計出一款無塵袋吸塵器(G-Force)。然而,G-Force面世之後的十年間,這款設計與眾不同的吸塵器卻是無人問津,直到1993年Dyson第一代吸塵器才正式在英國上市。開賣首年,Dyson公司收入240萬英鎊,1994年收入上升至900萬英鎊,1995年已達3,490萬英鎊。
當時,Dyson公司在英國已打敗所有傳統吸塵器公司,包括百年老店 Hoover;2005年,Dyson吸塵器全球銷量第一,市場分額達25%以上。
在創新領域上,Dyson和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教主,有異曲同工之妙。 Dyson的創新技術,令公司的產品遙遙領先競爭對手,這點讓他非常自信:「只要產品比別人好,就一定會有顧客上門。」
Dyson最近更表示出對發展電動車的野心,電動車計劃在2021年推出市場。
-\-\-\-\-\-\-\-\-\-\-\-\-\-\-\-\-\-\-\-\-\-\-\-\-\-\-\-\-\-\-\-\-\-\-\-\-\-\-\-\
每逢週一、週二港股交易日1700-1800,Chief Stock為你呈獻「拆解收市」,每逢週三、週四1330-1430呈獻「直擊開市」,直播討論即市焦點,探討財經熱門內容,分享實戰投資策略。
訂閱以下平台了解更多即時投資內容:
Telegram:https://t.me/chiefstock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_UMkttHTmO59-dwoyJTwnQ
若有任何投資策略、股匯商品的新聞稿或廣告合作,歡迎inbox給我們,或電郵至info@chiefstock.com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dyson競爭對手」的推薦目錄:
- 關於dyson競爭對手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yson競爭對手 在 Rabbie 創業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dyson競爭對手 在 Cheers:快樂工作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dyson競爭對手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dyson競爭對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dyson競爭對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dyson競爭對手 在 dyson 競爭對手的推薦,PTT、COOL3C、YOUTUBE和網路上 ... 的評價
- 關於dyson競爭對手 在 dyson 競爭對手的推薦,PTT、COOL3C、YOUTUBE和網路上 ... 的評價
- 關於dyson競爭對手 在 Dyson 戴森遇上了最强竞争对手?!吹风机越贵越好?小米追觅 ... 的評價
- 關於dyson競爭對手 在 Dyson創辦人暨董事長詹姆士.戴森[二] 致勝祕訣非低價 的評價
dyson競爭對手 在 Rabbie 創業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差異化」
———
From Sega Cheng
創業者自己討論出來的差異化沒有用,因為:
1. 數位產品一個題目可能很多競爭者在同時做,所以要做到差異化很難
2. 市場一直在轉變,產品一直在變化,現在的差異不代表以後的差異,世界是一場無限的賽局,所以不如專心在用戶
我們要思考的不是差異化,也不是競爭,而是「如何去適應市場?」
https://www.facebook.com/segacheng/posts/10104565726449393
———
From Tempo 大大
https://medium.com/…/%E4%B8%8D%E5%90%8C%E7%B6%AD%E5%BA%A6%E…
“ 上面的論述脈絡我大致是同意,不過要說到「差異化沒有用」,我則不太同意,反而覺得差異化就與 PMF 一樣,是同一個事情的一體兩面,也是 startup 唯一最重要的事情。 “
“結論是,若今天你的產品想要完成的工作大家一個解法都沒有,只能手動隨便亂做,那我覺得你很幸運在一個很新的市場,可以先把用戶需求滿足,等到競爭激烈了,再來考慮差異化(不過這機會很少,通常就是市場太小不起眼)。”
“若今天產品想要完成的工作用戶心中已經有明確的答案了,那我覺得差異化絕對是必要的思考過程,但請記住上面的例子,差異化絕對不單一是功能的差異化,有時候是感覺,有時候是設計,而有時候卻又是定價策略不同。觀察市場,提出假設,積極使用 MVP 來驗證,才是應該要採取的策略。”
看了朋友 Sega Cheng 寫的「差異化的迷思」,自己也寫了一下看法,先摘錄一下 Sega Cheng 的重點:
創業者自己討論出來的差異化沒有用,因為:
1. 數位產品一個題目可能很多競爭者在同時做,所以要做到差異化很難
2. 市場一直在轉變,產品一直在變化,現在的差異不代表以後的差異,世界是一場無限的賽局,所以不如專心在用戶
我們要思考的不是差異化,也不是競爭,而是「如何去適應市場?」
https://www.facebook.com/segacheng/posts/10104565726449393
------
下面是我的看法(或可以點進 Medium 看):
https://medium.com/…/%E4%B8%8D%E5%90%8C%E7%B6%AD%E5%BA%A6%E…
上面的論述脈絡我大致是同意,不過要說到「差異化沒有用」,我則不太同意,反而覺得差異化就與 PMF 一樣,是同一個事情的一體兩面,也是 startup 唯一最重要的事情。
其實在幾年前做 Cubie 的時候,我還滿贊成 Sega 上面說的方式,差異化不是重點,我覺得要能先參與到「大的成長市場」比較重要,然後隨著時間與觀察用戶行為,我們應該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推敲出自己的價值主張,然後與競爭對手走不同的路。
雖然是這樣想,或我們較其他 messenger 先推出新的功能,可是在 Cubie 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卻沒辦法找到令用戶覺得有感的差異點,當然也許是運氣不好,或是技不如人,不過現在看來那時遇到最大的問題是:「雖然有用戶行為可以分析很好,但大部分的用戶想要完成的工作卻與競爭對手的一樣,所以大部分他們想要的新功能,就只是把所有競爭對手的功能加進來而已。」
而約在同一個時間,Snapchat 從無到有飛快的成長,更讓我了解若一開始沒有差異化,吸引到的用戶就只是希望你能更快,更便宜,更簡單的完成競爭對手提供的服務而已,用戶沒辦法給你獨特的洞見,反而就會陷入一個只能追求區域最佳化(Local Maximum)的困境。
所以我們再回到「差異化」,我覺得以前我對差異化的定義太平面了(只看功能面或幾個簡單的面向),所以沒有辦法看到為什麼差異化的不同面向。我重新定義一下「差異化」,我覺得一個有差異化的產品,代表提供的「價值主張」對「被幫助的用戶」而言,是「很明確的選擇」。換句話說,假設我們詢問 100 個台灣需要與朋友或家人用訊息溝通的使用者,會透過哪個手機 app 完成工作,我想大概 9 成的人會選擇 Line,這時候我覺得 Line 就是一個有差異的產品。大部分人使用 Line 可能會給你很多不同的原因,像是貼圖好用,不過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朋友都在上面。有可能是功能面的差異,有可能就只是先有了 Network Effect。
換一個例子,對預算足夠想要新工具清潔家裏的人,若要他們選擇一個想要吸塵器,大部分的人可能會選擇 Dyson 的吸塵器,這時候 Dyson 就也是一個有差異化的產品。選擇 Dyson 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比較輕容易攜帶,吸力很強,但真的是因為實際能力很強呢?還是他看起來吸力很強?另外選擇 Dyson 的人,其實也可以考慮像是 irobot 的掃地機器人,不太一樣的產品,可是可能達到同樣的目地。
上面的原因很多人都知道也會談,但那是因為我們都是用一個事後論的角度來看所以很簡單。若是能在產品只有少少用戶或是沒有用戶的時候就能推敲出差異化的主因,才是最有價值的地方。有了基礎的差異化,才會吸引到不同的目標客戶,才會學習到產品的洞見。
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如 Sega 所說市場是一個無限變化的過程,差異化的維度也很多種,創業者也可以在設計,功能,商業模式,或是其他不同的維度找到差異化。怎麼在只有少少的用戶的時候從眾多的可能中找到可以滿意的假設然後驗證它,我覺得是創業者最重要的挑戰。且差異化在產品初期通常也都不明顯,可能大部分的用戶都覺得沒有差異,只有少部分的用戶可以理解差異帶來的價值,讓差異化更難被定義或發掘。
另外上面 Dyson 舉例提到的 irobot 也是很重要的思考方向,常常差異化不一定是同性質的產品,而是異質的產品。像是 Netflix 覺得自己是跟 Fortnite 競爭(1)。類似的內容可以參考 Ben Evans 的 Ways to think about market size(2) ,或是 Clayton Christensen 的創新的用途理論(3)。
結論是,若今天你的產品想要完成的工作大家一個解法都沒有,只能手動隨便亂做,那我覺得你很幸運在一個很新的市場,可以先把用戶需求滿足,等到競爭激烈了,再來考慮差異化(不過這機會很少,通常就是市場太小不起眼)。若今天產品想要完成的工作用戶心中已經有明確的答案了,那我覺得差異化絕對是必要的思考過程,但請記住上面的例子,差異化絕對不單一是功能的差異化,有時候是感覺,有時候是設計,而有時候卻又是定價策略不同。觀察市場,提出假設,積極使用 MVP 來驗證,才是應該要採取的策略。
延伸閱讀:Andrew Chen 的 Don’t compete on features(4),裡面的 BMW 例子舉得很好~
(1) https://www.polygon.com/…/netflix-vs-fortnite-hbo-hulu-comp…
(2) https://www.ben-evans.com/benedictevans/2015/2/…/market-size
(3)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0251
(4) https://andrewchen.co/dont-compete-on-features/
dyson競爭對手 在 Cheers:快樂工作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dyson6大實驗室直擊
dyson「全員創新」DNA 從何而來?問題的答案,得從充滿設計感的戴森總部園區談起。
走進馬達實驗室,數位馬達全球技術總監拿著2009年發明的V2馬達表示,這已超過許多競爭對手,但沃恩不斷將「永不滿足」掛在嘴邊,因為永遠與自己比較,才能使想法走得更遠、更好…
dyson競爭對手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dyson競爭對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dyson競爭對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dyson競爭對手 在 Dyson創辦人暨董事長詹姆士.戴森[二] 致勝祕訣非低價 的推薦與評價
跟不斷殺價競爭的對手相比,戴森知道致勝祕訣不是低價,而是能否真正替消費者解決問題。這便是Dyson產品開發的源頭——吸塵器解決集塵袋吸力減弱的問題、烘手機讓手能快速 ... ... <看更多>
dyson競爭對手 在 Dyson 戴森遇上了最强竞争对手?!吹风机越贵越好?小米追觅 ... 的推薦與評價
圣诞节快乐! 终于... Sixstar I.T 中文频道的第一支影片!听说小米追觅和戴森吹风机有得比?!是不是喔?先讲啊:这个不是业配,毕竟不红哪来的业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