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廠不願意大幅擴充,IC設計廠商只好自己買設備確保產能,雖然類似的案例不是沒有,像蘋果過去就會買設備給代工廠,但發生在IC設計產業,還真的挺有意思的。
【半導體設備市場發出「異常」信號】
近幾個月,半導體行業的熱點和主題一直是產能吃緊和漲價,已經非常成熟的IC設計+晶圓代工產業模式,分工明確,效率越來越高,這在客觀上也推升了產能吃緊程度。在這樣的產業背景下,近期出現了一系列十分吸引眼球的「新鮮」事件。
就在昨天,業界傳出消息,IC設計大廠聯發科為了鞏固電源管理IC產能,自掏腰包16.2億元新台幣採購了一批半導體設備,租給晶圓代工廠力積電搶產能。
由於5G需求大爆發,加上遠程辦公/教育需求持續旺盛,聯發科在2020上半年向力積電每月下單3000片12吋晶圓用於生產電源管理IC。進入下半年後,下單量快速拉昇到每月7000片,全年取得12吋電源管理IC用晶圓數量達到6萬片。即使如此,仍不能滿足客户訂單需求。基於此,預計到2021年,聯發科每月將從力積電獲得上萬片電源管理IC的12吋晶圓產能,全年取得電源管理IC晶圓數量將比2020年翻倍增長。
而聯發科的產能狀況只是整個市場的一個縮影,類似這樣的情況大量存在。
傳統上,只有晶圓代工廠、封測廠和IDM才會購買半導體設備用於自家的生產,而IC設計廠是無Fab模式,是不需要半導體設備這類重資產投資的,這也是當初產業由IDM分化為IC設計+晶圓代工模式的主要原因,即分工明確,提升了產業效率。
此次,聯發科採購半導體設備,在租給對應的晶圓代工廠的操作非常罕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當下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狀況已經非常普遍,且程度很深,從而形成了巨量的市場空白。而量變必定引發質變,IC設計廠商權衡後,認為做出少有的購買半導體設備這一舉動,投入產出比依然為正,且後續帶來的收入非常可觀,只有如此,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可見,市場對產能的需求是多麼的大而強烈。
除了聯發科這一吸睛的操作之外,近期還有多種因產能吃緊而出現的不同尋常事件,如三星晶圓代工業務部針對旗下的8吋晶圓廠進行自動化擴建投資,以提高生產效率。
一般情況下,業界12吋晶圓產線為全自動化生產,也就是在無塵室中藉助架設在高處的運輸系統移動晶圓盒。不過,8吋晶圓盒仍由工作人員用搬運車運送。
據韓媒報道,三星已經在部分8吋晶圓廠的產線測試自動化運輸設備。這樣的自動化升級,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據三星估計,如果要在所有8吋晶圓廠中導入自動化運輸設備,可能需要約870萬美元的附加投資。而且,這樣的投資也是有風險的,不能絕對保證取得預想的生產效果。
此外,由於產能越來越緊張,很多小型IC設計公司到處找產能而不得,即使是加價也拿不到,因此還上演過一些很是讓人心酸的悲情場面。
可見,無論是IC設計的代表聯發科,還是晶圓代工的代表企業三星,為了產能,都在不惜血本,甚至不約而同地改變了各自原有的經營模式。與此同時,規模較小的IC設計和晶圓代工廠則沒有那麼強大資金實力,能夠在這一大波機遇中分得的蛋糕就比較有限了,甚至有被「擠壓變形」的風險。
總體來看,這種產能嚴重吃緊的狀況,使得相關的IC設計廠商,晶圓代工廠,以及半導體設備廠這三方成為了最主要受益者。
晶圓代工催漲半導體設備
在IC設計廠商、晶圓代工廠和半導體設備廠這一鏈條上,晶圓代工廠與設備商直接產生聯繫,而晶圓代工廠的火爆,直接帶動着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增長。據SEMI統計,今年9月,北美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出貨金額達 27.5億美元,月增3.6%,年增40.3%,創今年新高,並創下連續12個月超過20億美元的佳績,還創下近 20 年來單月歷史新高。
SEMI 認為,2020年,隨着數據中心基礎建設和服務器存儲需求增加,加上疫情以及美中貿易戰加劇,供應鏈為預留安全庫存,帶動芯片需求提升,是帶動今年晶圓廠設備支出大幅增長的重要因素。
近期,台積電也針對資本支出做出展望,預計今年資本支出將貼近170 億美元,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客户下單並未因疫情而減緩,需求相當強勁。
SEMI認為,這一波設備支出走強,佔晶圓製造設備銷售約一半的晶圓代工和邏輯製程支出貢獻最多,2020 年及 2021 年都維持個位數穩定增長;DRAM 和 NAND Flash 在2020 年支出將超過 2019 年,且在 2021 年增長幅度都將超過20%。
另外,晶圓廠設備包括晶圓加工、晶圓廠設施和光罩設備,預計 2020 年將增長 5%,受惠於內存支出復甦,以及先進製程與中國市場的大力投資,2021 年將大幅上升 13%。
按地區來看,台灣、中國與韓國都是 2020 年及 2021 年設備支出金額的領先市場,其中,台灣2020年設備支出在去年大增 68% 後,略微修正,預計 2021 年將回升,反彈幅度達10%。
由於台灣是全球範圍內晶圓代工業最發達的地區,這裏的半導體設備支出會明顯高於其它地區。而採購設備,本來都是晶圓代工廠做的,如今作為IC設計大廠的聯發科也加入這一採購大軍,無疑會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影響力。
IC設計廠商的重資產化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整個半導體行業一直是從單一的IDM向IC設計+晶圓代工這一分工合作方向發展,但最近幾年,特別是從2015年在全球掀起的半導體併購狂潮開始,整個產業似乎在從分散向整合方向演進。這其中,有相同業務模式公司之間的合併,也有不同業務模式公司的合併。與此同時,原本單一業務模式的廠商,也越來越多地在向複合業務模式方向發展。
典型代表就是台積電,該公司本來只做晶圓代工,但隨着市場地發展,進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以後,台積電開始導入封裝測試業務,因為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市場掌控力和話語權,提升產品上市速度。
另外,就是有越來越多的IC設計廠商涉足晶片生產過程,特別是封裝測試領域,相比於晶圓代工,IC設計廠商進入封測業務的投入相對少,門檻也會低一些。它們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同樣是提升市場掌控力和話語權,提升產品上市速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CMOS圖像傳感器(CIS)領域,由於CIS在2019年出現了井噴,嚴重供不應求,促使一些CIS芯片設計廠商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建廠、購置封測設備,從原來的fabless業務模式,逐步轉型為fab-lite。
此次,在產能嚴重吃緊的產業大環境下,聯發科直接購買半導體設備租給相應的晶圓代工廠,似乎在從另一個角度詮釋着IC設計業的變遷態勢,以後很可能會出現更多類似的現象。
最近幾個月,聯發科曝光率一直很高,這與華為有着很大的關係。由於受到貿易限制,華為原有的美國晶片元器件供應鏈受阻,特別是手機處理器、電源管理和無線連接晶片,而這些正是聯發科的強項,因此,華為向其發出了大量訂單,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其產品的供不應求。
另外,還有消息稱,聯發科有希望拿下蘋果訂單,最有機會打進的是iPad或是iPhone 產品線,如果屬實的話,這將會進一步提升其2021年業績。或許,這也是該公司不惜花大錢購買設備租給晶圓代工廠,為其保證產能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總之,如果能同時擁有華為和蘋果這兩大客户的話,前期多進行投資,是非常值得的。
嚐鮮
為了尋求產能支持,有些電源管理IC和MOSFET廠商正在考慮從8吋晶圓升級到12吋晶圓生產,不過,這種想法的可操作性不強,主要原因在於,用12吋晶圓生產MOSFET在技術層面沒有問題,但就目前的產業情況來看,成本難以接受。而起初的參與者,都屬於「嚐鮮」、吃螃蟹的。
此次,聯發科購買的半導體設備將租給力積電,主要是為了保證其電源管理IC產能。這裏就涉及到了「嚐鮮」的話題。具體來講,就是由於電源管理IC大多采用8吋晶圓製造,鮮少廠商使用12吋晶圓生產,因為12吋晶圓大多提供給邏輯製程使用,而力積電本來就具備DRAM技術,因此擁有12吋鋁製程產能,較適合量產電源管理IC技術,而台積電、聯電在12吋生產大多以銅製程,相比之下不適合量產電源管理IC,因此,聯發科才會罕見採購設備回租給力積電,以鞏固其未來電源管理IC產能。
聯發科似乎有「嚐鮮」、開創新業務和模式的傳統。早在20年前,當時的聯發科在業內還是岌岌無名的晚輩,當時,該公司憑藉「一站式」的手機方案,即為手機客户提供主晶片和參考設計,從而解決了手機80%的設計工作,客户只需要完成後續的20%工作就可以了。一舉統治了山寨機市場,並由此打下了立足產業的基礎,才有機會發展壯大到今天。
目前,ASIC設計服務正在興起,聯發科的ASIC設計服務在業內也是一絕,也是較早投入發展該業務的半導體廠商。目前,在提供ASIC設計服務的企業裏,聯發科是數一數二的。不久前,有消息稱,當下在處理器市場熱得發燙的AMD將ASIC設計服務訂單交給了聯發科,也從側面展現出了其ASIC設計實力。
如今,聯發科又開始涉足半導體設備業務。可以説,該公司一直走在不斷嚐鮮的路上。
「fab廠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fab廠意思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fab廠意思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fab廠意思 在 [新聞] 車用需求強晶片荒恐捲土重來- 看板car 的評價
- 關於fab廠意思 在 台積電fab意思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fab廠意思 在 台積電fab意思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fab廠意思 在 半導體到底是什麼?晶片、晶圓又是蝦咪碗糕?|佑佑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fab廠意思 在 請問系統廠的定義- 科技業板 - Dcard 的評價
fab廠意思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Beam誕生到現在,阿聯酋移動支付發展得怎麼樣了?
2020-01-21
提起移動支付,中國人馬上就會想到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但說到阿聯酋可能就會很茫然了。今天就來簡單說說當地的移動支付情況。
如果 Beam 誕生的2012年是阿聯酋移動支付元年, 那2017年就是移動支付爆發的一年。三星在2017年上半年推出了 Samsung Pay , 蘋果緊跟其後在10月份推出了 Apple Pay ,在各種補貼返現的活動後,收穫了大量用戶。
提起移動支付,中國人馬上就會想到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但說到阿聯酋可能就會很茫然了。今天就來簡單說說當地的移動支付情況。
如果 Beam 誕生的2012年是阿聯酋移動支付元年, 那2017年就是移動支付爆發的一年。三星在2017年上半年推出了 Samsung Pay , 蘋果緊跟其後在10月份推出了 Apple Pay ,在各種補貼返現的活動後,收穫了大量用戶。
之後本地更多玩家加入賽場。銀行方面,大家可以看到 Eminrates NBD Pay , Mashreq Pay 和 FAB 的 Payit ;非銀行機構方面,就有 Etisalat 的 Ewallet , ENOC 的 Enocpay , MAF 的 Share Wallet , Trriple Wallet , Foloosi 等等。
最早唸經的「外來和尚們」
最早落地的 Samsung Pay 號稱目前有將近3百萬開通用戶,並通過跟本地多家銀行的合作取得了完善的受理覆蓋面。 Apple 作爲在手機領域風向標,其 NFC 支付 ApplePay 不僅在線下表現優秀,線上成績同樣優異,目前 RTA 、 Zomato 和 ENOC 加油站這些重點使用場景均已實現受理。
除此以外, Applepay 用戶粘性高,使用頻次遠高於 Samsung Pay ,很多開通了 Samsung Pay 的用戶表示在過去的一年內並未使用過,這或許跟品牌調性和用戶有關(前期雙方都在用戶補貼上有一定投入)。
另外,支付寶在2018年初在阿聯酋上線以來,通過跟主要收單行的合作,開通了大部分商圈和華人社區使用場景,並因爲其常年和大力度的營銷活動被當地很多商戶和客戶所認識,支付寶藍也成爲了迪拜城裏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但是不管是 Samsung Pay ,Apple Pay 還是支付寶,存在感十足的都是「外來的和尚」,那「本地的方丈」的表現如何呢?
本地銀行的努力
之前提到, 本地各家銀行其實都有推出屬於自己的 Pay , 比如 Emirates NBD Pay 和 Mashreq Pay 。
這些 Pay 不需要單獨下載,註冊銀行 APP 綁定該銀行的借記卡或信用卡就可以使用。他們沒什麼存在感的原因主要還是銀行不特別重視,只是作爲積極創新的嘗試。
這兩家銀行的重點還是在 Visa 和 Mastercard 這兩家卡組織的 KPI 上:推廣非接(非接觸卡,直接碰一下就完成支付)。這點從市場75%的 POS 機具有NFC功能,和所以收銀員對非接支付的教育可以充分感受到本地收單行的努力。
其他默默努力的錢包們
按照滯留式錢包和穿透式錢包來區分, 本地的移動錢包主要分爲以 FAB 的 Payit , Etisalat 的 Ewallet , ENOC 的 ENOCPAY 和 Careem 的 Careem Pay 爲代表的滯留式錢包,它們都可以綁卡充值,並可沉澱餘額賬戶資金。
而 MAF 的 Share Wallet 和 Foloosi 是穿透式錢包,像 Apple Pay 一樣只是作爲交互的工具,能綁卡但不能充值,也不存在餘額賬戶沉澱資金。今天就主要說滯留式錢包們。
Payit 在2018年3月份發佈,是阿聯酋第一個二維碼錢包, E-wallet 於2019年6月份發佈,兩家的主要收付款方式都是掃二維碼,不過 Payit 後來加了聲音識別支付,感覺更多的是一種宣傳素材。
從功能來說,兩個錢包都包含收付款、享優惠、賬戶管理這三大核心功能。 Payit 的收付款方面的細分更多,有類似微信支付「羣收款」功能的像朋友收款,對尚未開通 Payit 的朋友,可以向他發送包含付款鏈接的 SMS 。
但是因爲 Ewallet 在開通之前就需要完成面對面的 KYC ,所以在錢包裏是可以找到「提現 cashout 」選項的,而 Payit 如果不進行面對面 KYC ,充入錢包的資金將繼續在該錢包沉澱。
後來者:ENOC Pay 和 Careem Pay
比較有意思的是 ENOC Pay 和 Careem Pay ,前面說的 Payit 和 Ewallet 都是有阿聯酋央行頒發的錢包牌照的,但是這兩家卻不在央行的名單裏。這兩個 pay 分別在 2019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發佈的。
Careem Pay 目前只用於其線上的車費支付,但是隨着 Careem 開始在迪拜各區域佈置 Careem 單車,完善其「最後一公里」載客方案, Careem Pay 走到線下可能只是時間問題,交互方式應該是「掃一掃」的掃碼支付。題外話,最近聽聞 Careem 已經向各家卡組織招標,準備發行自己的預付費卡,進軍金融領域的腳步也在加快。
打開 ENOC PAY ,大家可以找到掃碼, ViP (vehicle identification pass)支付和蘋果支付等 ,使用場景則是加油站內的加油收費和便利店,確實大大地提升了加油的便利度。所以 CareemPay 和 ENOCPay 目前更多的是在自己的生態閉環中提供更多的支付方式,未來野心不可知。
誰更便捷?
以上提到的本地 Pay, 首先從用戶體驗上來說, Careem Pay 的綁定和充值最簡單, ENOC pay 次之, Payit 所需的步驟稍多,用戶需掃描 ID 卡和錄入電話號碼完成註冊並充值。
Ewallet 的註冊最爲複雜,需要短信認證、掃描 ID 卡和留存自拍並等待賬戶開通( 但是有即使完成了註冊也無法開通賬戶的 bug ,這需要客服解決。到支付環節, Payit 和 Ewallet 的步驟較多,除了在支付的時候需要輸入密碼,打開錢包也需要輸入密碼,整體的支付體驗不算流暢, 但是這兩個錢包都可用於轉賬,這倒是是很多用戶的剛需。
從商戶數量上來看, Careem Pay 自己就是收款商戶。 ENOC 應該上線了所有加油站和旗下超市, Payit 自己列出來的受理商戶名單來看,大概有5000-6000家左右; Ewallet 入局較晚,目前商戶數量大概在3000家。用戶數量方面的話,各家應該不會差別太大。
阿聯酋移動支付的困難
之前關於本地錢包的討論中,很多中國看官都覺得二維碼錢包在這邊應該大有所爲,但現實是骨感的。根據 Research and Market 的報告 ,2018年 POS 端的交易約佔非現金支付交易的90.6%,到2025年底,阿聯酋的移動支付市場將會達到111.25億美金。但是擺在各家面前的困難也是實實在在的:
1、央行關於 In Person KYC 的要求。 Ewallet 目前是需要用戶在正式開通前完成, Payit 是在交易金額達到2000迪拉姆後需要完成,這會打消很多用戶的註冊和使用積極性。
2、錢包方的成本。綁卡充值錢包被卡組織當作了線上交易處理,這表示每一筆充值,用戶都需要付一定的手續費用,但是爲了不勸退客戶,這筆費用目前是被錢包自己消化了。
3、收單存在各方割據,自成一體的現象。之前央行授權的 Emirates Digital Wallet 整合了市場上16家銀行的錢包,帶着統一市場的雄心問世,但是並沒有完成使命。
目前 Payit 、 Careem 和 ENOC 是僅活躍在自家生態的閉環交易, Ewallet 則在艱辛的建立自己的收單網絡,這個事情,之前的 Beam 沒有做成, 而 Ewallet 看似掌握了流量入口,但是收單網絡的建立需要很大的決心和努力。
4、用戶習慣還需要更長時間的培育。說到用戶就要看一下本地的國籍構成,只有中國居民經過移動支付深刻洗禮,其它本地的印巴( Paytm 在換幣風波過去沒多久就被大家拋棄,現在在印度還是該用現金用現金);
阿拉伯等國籍的居民還是以現金爲主(到迪拜老城 bur dubai , Karama 和 Deira 走一走也可窺一二) ,歐美居民總體用卡較多, 這跟本地的信用卡滲透率較高也有關。所以政府推動了這麼久的「無現金化」社會, 增長主要來自銀行卡交易。
5、本地移動支付的發展同時也受到了來自卡組織非接卡和手機大廠 NFC 支付的蠶食。連支付寶都要從本地中國居民上分走一塊業務,想要突圍也並不容易。
真正的較量纔剛剛開始
雖然面臨重重困難,但阿聯酋政府非常重視移動支付的發展。根據智慧政府倡議(Smart Government Initiative),在2020年底,阿聯酋將過渡成爲一個無現金社會。
2018年2月,阿聯酋中央銀行頒佈了國家支付系統戰略。政府層面一些列的政策改革,極大地推動了本地移動支付市場的發展。
當然,在政策鼓勵的下,本地市場上的移動支付多元創新會越來越多。據悉, Ewallet 將投入大筆營銷費用,試圖吸引更多商戶加入其網絡和吸引更多用戶,同時爲了趕上世博會的紅利, Ewallet 也正式向央行提出申請,讓沒有本地 ID 卡的遊客註冊在阿聯酋使用 Ewallet ,這類似之前支付寶針對外籍遊客開通的支付寶賬戶。
支付本身是個公認的微利行業,各家也的出發點也不單純是爲了追求利潤而做支付,經過了幾年的鋪墊,這場較量可能才真正開始。
資料來源:https://bangqu.com/24W4Pf.html
fab廠意思 在 半導體到底是什麼?晶片、晶圓又是蝦咪碗糕?|佑佑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半導體到底是什麼?晶片、晶圓又是蝦咪碗糕?|佑佑,郁青|人人都能學會. ... <看更多>
fab廠意思 在 請問系統廠的定義- 科技業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據我所知,ic設計(如聯發科)>晶圓製造(如台積電)>封測(如日月光),但是普偏版上說的系統廠是穿插在哪一個部分呢?1.系統廠=半導體廠嗎?2. ... <看更多>
fab廠意思 在 [新聞] 車用需求強晶片荒恐捲土重來- 看板car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連結: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0720000207-260203?chdtv
原文內容:
車用需求強 晶片荒恐捲土重來
04:10 2023/07/20 工商時報 鄭勝得 、綜合外電
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近日警告,隨著地緣政治風險加劇、電動車需求攀升,半
導體短缺問題恐再度捲土重來,目前晶片荒緩解情況可能僅是短暫現象。
Stellantis半導體採購主管卡曼(Joachim Kahmann)18日受訪表示,鑒於車用軟體功能
爆炸式成長,未來幾年出現晶片供應短缺的風險將「大幅升高」。Stellantis旗下擁有克
萊斯勒與Jeep等品牌。
卡曼認為,目前晶片情況「大幅改善」,今年下半年晶片供應充足,但距離下個瓶頸出現
「僅是時間早晚問題」。
卡曼表示,過去兩年來,車用半導體變得高度多元,這意味著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現問題,
「解決了一個問題,新的難題又冒出來」。
他表示,隨著Stellantis將營運重點轉向電動車,「任何晶片短缺影響的不會僅是我們旗
下一或兩座工廠,而是五、六甚至七座」。與一般燃油車相比,電動車使用更多晶片。
卡曼指出,疫情期間半導體供應短缺連帶衝擊汽車產量,雖然目前危機大致已告一段落,
但晶片產能依然受限。晶片業目前仍深受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影響,特別是中國大陸近日宣
布限制鎵與鍺出口,這兩大金屬是電動車與半導體產業高度依賴的原料。
卡曼表示,大陸實施鎵鍺出口限制的問題應該可受到控制,但歐美與大陸關係日益緊張「
絕對是更大問題」。Stellantis正致力於減少對台灣與大陸晶片的依賴。
Stellantis已與英飛凌、恩智浦(NXP Semiconductors)、高通(Qualcomm)等晶片大廠
簽訂供應協議,並計畫與AiMotive、SiliconAuto攜手合作研發自己的半導體。
Stellantis預計2030年前將斥資100億歐元(約112億美元),以確保各種半導體供應無虞
。
#全球第四大 #短缺 #電動車 #晶片 #半導體
心得/說明:
假設新聞報導正確無誤將來可能還會出現車用晶片荒到時候想要買車就會更難買。
--
佛沒說小乘、大乘。上座部佛教馬哈希尊者《具戒經講記》拆穿假佛教大乘經典的騙局。
上座部佛教明昆《南傳菩薩道》是真釋迦牟尼佛的菩薩成佛之道 大乘是假菩薩成佛之道
妙法蓮華經 華嚴經 心經 金剛經 楞伽經 梵網經菩薩戒 圓覺經 楞嚴經 是 大乘假佛經
阿彌陀佛 藥師佛 是 大乘假佛 觀世音 文殊 普賢 維摩詰 龍樹 地藏王 是 大乘假菩薩
https://www.ptt.cc/bbs/soul/M.1523979060.A.68C.html
上座部佛教目犍連子帝須和那先破偽經大乘十方諸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123.15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89865881.A.EE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