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今晚九點至十一點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預告》
*3度的世界。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封面以2100年全球升溫3度為封面,想像八十年後的地球。南極州的企鵝,在冰融的海水中,看到一個漂浮的沙發,沙發上的電視還在播放新聞,全球各地森林野火。目前地球比起工業革命前,已經升溫攝氏1.2度,預計14年後,即使所有的排碳承諾皆落實,仍將升溫至1.5度。南太平洋島國淹沒,低於海平面的地區如台灣屏東沿海低窪地區及彰化以南低窪地區,佛羅里達海邊:及紐約、倫敦⋯⋯都將面臨危機。洪災、旱災交錯,比現在更乾旱,每個城市都可能成為河南鄭州,每條河流岸邊社區都可能成為西萊因河災區。加州年年野火燎原,面積約現在數倍。
聯合國第26屆氣候變遷高峰會,11月1日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G20環境部長會議7月22、23日在義大利拿坡里召開,會後公報同意努力全球氣溫和工業革命前相比,上升限制在攝氏1.5度以內,會加速行動達到目標,是首度G20承認增溫1.5度的緊急性,但就逐步淘汰燃煤發電,或刪除補助化石燃料上,因為中國、印度、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反動,未能達成共識。7月24、25日51國在倫敦召開的氣候會議,同樣未能在淘汰燃煤上達成共識。
*歐氣候政情:綠黨可能首次執政。曾經是丘吉爾撰寫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的地點,著名景區義大利北邊度假勝地科莫湖,歐洲最富裕的地區,依山而建的都是最漂亮的別墅,但是在7月27日的暴雨與山崩之後,阿爾卑斯山腳下美麗的湖光山色不再,滿目瘡痍 ,慘不忍睹。
同一天在米蘭卻突如其來下起了冰雹,摧毀了高速公路上數百輛的汽車窗戶。
法國發展研究所所長氣候專家 Françoise Vimeux:大氣層的溫度只要增加(攝氏)一度,它就會增加7%的水蒸氣儲量,於是水蒸氣儲量就上升到另一個階段,這個時候如果這個潮濕的熱氣團碰到了低溫的冷氣團,就像我們在德國看到的情況一樣
,熱氣團碰上了高海拔的冷氣團,冷熱氣團的碰撞使得大氣層中原有大量的水蒸氣儲量,即會一瀉而下。三天下一年的雨量。
根據歐洲氣象專家的分析德國冷熱氣團交鋒的危險帶,還會持續南下朝克羅西亞推進,但是這些毀滅性的暴雨洪水並沒有為歐洲帶來充分的雨水。
義大利北邊發生暴雨洪災的同一時間,義大利在地中海上的薩丁島卻面臨著夏日乾旱與強風煽動引起的山林大火。
德國總理即將換手,德國綠黨總理候選人貝爾伯克,她是德國綠黨角逐總理大位的候選人,貝爾博克首次在的洪災後發表演說:呼籲開展歐洲跨境合作,並設立一個中央機構來應對氣候災難,她還表示綠黨將公佈他們一旦勝選組閣上任的100天之內的:氣候保護即時行動計劃,我們不僅承諾氣候保護政策,而且要實際執行落實。
*美國撒軍伊拉克。中東政策上拜登選擇延續川普遠離中東戰事,本無心戀棧伊拉克戰場。去年統計報告出爐,這場美國打了18年的海外戰事,已令美國納稅人支付了
共兩兆美元的開支費用。事實上拜登任內
駐紮伊拉克的美軍人數早已從川普時代的五千人,再進一步下滑到僅剩下2500人左右。一場美伊華府巨頭會宣告,時代的告終
美國知名政治評論網站Politico道破華府算盤,想用稱不上撤軍的紙上談兵,替現任伊拉克總統哈德米「重塑品牌」,以協助親美伊拉克政府贏得三個月後國會大選。
*美國會山莊聽証。53名共和黨眾議員支持民主黨提案,對1/6國會山莊暴動事件舉行聽証會:幾位警察出席,內容震驚美國政壇。
*梅克爾最後夏季記者會。十六年以來
她的暑假總是從這個夏日記者會之後
才正式開始,16年以來她也從來沒有對任何問題感到厭倦「每一個問題都是一個值得驚喜的新問題」。
今年夏季梅克爾的最後一場夏日記者會,一個16年以來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新問題:未來她要做什麼?當被問及9月26日大選結束卸任後會做什麼?梅克爾說她還沒有時間思考這個問題。即使她說了兩次「關係密切」,卻始終不願意提及基民盟的名字:因為以她認為聯邦總理的身分高於一切的前提。她是德國總理,不是某個黨派的領袖。
*布林肯訪印。在印太地區,美國眼中的假想敵,就是中國。美國白宮從上一任的川普開始,就開始積極推動所謂的「四邊安全對話」機制,也就是由美澳日印,四個印太地區的主要大國,來協調和主導此區議題和政策的一個對話機制,雖然現階段,這個機制並不是常態性的機構,美方也從未明說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對抗北京,但華府的外交官現在很顯然就是在慢慢地朝這個方向,在籌備和醞釀當中,事實上,今年初,拜登上台之後召開的第一個領袖級峰會,就是這個「四邊安全對話」機制的虛擬遠端會議,而美國國務卿布林上周的印度訪問,則是更進一步要為這個概念性的聯盟,投石問路,因為在美日印澳四國當中,印度很明顯是與華府往來最少,關係也最疏遠的一個,要如何化解新德里現在可能還存有的剩下的疑慮,是這個太平洋抗中聯盟,目前最需要排除的障礙,和最重要的工作,而在印度這邊,新德里之所以會選擇緩步靠向美國,最大的動機,就是中印邊界衝突。
*杜特蒂臨別演説。
當傳統政客勢微,靠著提倡正義、平等與自稱會為人民帶來更好生活獲取支持的民粹興起,在2016年選出了美國川普總統,在亞洲,則有菲律賓的杜特蒂。這個菲律賓有史以來第一位出身於南方民答那峨地區的總統,挾著「轉型正義」的訴求,並善用熱情粉絲組成網軍,滿嘴髒話,鼓勵私刑殺人,卻能在菲律賓享有高人氣。
而菲律賓總統6年一任,本週,杜特蒂發表他任內最後一份國情咨文,洋洋灑灑講了兩小時又45分鐘,創菲律賓史上最長的記錄。
據統計,菲律賓在過去5年間,至少6000人死於涉毒案件,但其中不少是冤假錯案的槍下亡魂。國際刑事法院(ICC)已就杜特蒂的掃毒政策,以涉嫌危害人類罪,正尋求授權展開調查。但杜特蒂在國情咨文中,為自己辯護,堅持要殺光所有毒販,並訴諸民粹,強調這是愛國行為。
菲律賓憲法不允許總統連任,杜特蒂明年將卸任,但他害怕任內的私刑遭到追訴,因此宣布要競選副總統(菲律賓正副總統並非搭擋參選,而是分開投票),並推出他的女兒,現任民答那峨首府納卯市市長莎拉杜特蒂參選總統。
最新的民調也顯示在有意參選2022年菲律賓總統大選的人選中,莎拉杜特蒂以28%遙遙領先,杜特蒂在副總統人選中,也以18%暫居首位。曾經,杜特蒂以清理家族政治的群帶關係獲得選民的認同,但如今的菲律賓一個更大的政治家族可能正在成形。
*巴西疫情,群眾連續抗議四週,要求彈劾總統。巴西反對黨指控輝瑞公司已經批准出售數千萬劑疫苗予巴西,巴西總統卻因涉嫌拿印度藥廠回扣,買入印度僅做二期疫苗COVAXIN:導致疫情失控。巴西目前為全球確診病例及死亡人數排行第三的國家。巴西總統大選明年十月才舉行,目前民調前總統魯拉遙遙領先現任總統波索納洛。
—-7/30日(星期六)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
https://m.youtube.com/watch?v=oky3ATLgDJ4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美關係持續惡化甚至可能會在政治經濟上面漸漸脫鉤,這時候世界上其他政體的態度就很重要了。今天我們特別來聊聊歐盟和印度,看看這剛剛在7月15日一起召開了視訊峰會的他們,會不會是接下來左右世界的重要政體。這是歐盟與印度之間的第15次峰會,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的虛擬峰會。印度總理本來應該在今年3月親自飛往布...
g20會議2022 在 財經新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葉倫表示,企業稅改協議中第一支柱進度較慢,但將與國會合作,法案預計 2022 年春季準備好。
#跨國企業稅改 #葉倫
g20會議2022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Joe:「其實昨晚FOMC會議記錄,我認為沒有那麼鷹派的,搞不好年底才會縮減QE,而不是9月,但是市場就是先殺科技股和成長股,扣除大型的科技權值股,很多成長股其實跌得東倒西歪了。」
國際貨幣基金(IMF)表示,美國進一步財政刺激政策可能加劇通貨膨脹壓力,並警告正出現物價持續上漲的風險,可能需要提前升息,這可能導致全球金融情勢急劇收緊,新興、開發中經濟體的資本大量流出,IMF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說,美國正從疫情中加速復甦,預計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將達到7%,這會透過增加貿易使許多國家間接受惠。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6%。然而,通貨膨脹持續上升情形比預期還要持久。
IMF表示,其他國家面臨大宗商品和食品價格上漲,目前正處於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儘管市場預期未來幾年大宗商品價格仍將受到抑制,但已開發國家通貨膨脹發展各不相同,英國、美國和歐元區的通貨膨脹將上升更快,而諸如日本等其他國家則保持低迷,雖然美國等一些主要已開發國家考慮進一步推出財政刺激政策將有利更普遍的成長,但也可能加劇通貨膨脹壓力。若價格持續上漲可能使美國提前收緊貨幣政策,這恐對新興、開發中國家造成特別嚴重的打擊,擴大經濟復甦程度的差距。
Kristalina Georgieva再次呼籲G20國家採取緊急行動,應加快對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她還示警全球正出現「雙軌復甦」惡化的現象,美國、中國、歐元區等國家正在迅速反彈時,許多國家經濟復甦狀況正在落後,若接下來6個月迅速採取行動便能拯救超過50萬人的生命,IMF正與世界銀行等機構合作,計劃推動500億美元資金以終結疫情,越快接種疫苗將能使全球經濟產出增加數兆美元。
IMF敦促各國繼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並密切關注通貨膨脹和金融穩定風險。美國銀行認為,未來2~4年內美國通貨膨脹率至少有2%到4%,而全球央行未來6個月內就將開始緊縮,只有一場大崩盤才能防止他們這麼做,推升通貨膨脹的主因是資產、商品和住宅的漲價。事實上,5 月美股財報季中,美國企業提及通貨膨脹次數是2020年3倍之多,美銀策略師當時就示警,「暫時性」的惡性通貨膨脹已在不遠處。德意志銀行日前也警告,聯準會對於高通貨膨脹現況無視,使全球經濟坐在「定時炸彈」上。儘管對於Fed所謂的「暫時性」,市場一直是持高度懷疑態度,但這還是被Fed作為決定貨幣政策的基礎,從目前的點陣信號看,Fed要到2023年才升息,而那時候,通貨膨脹率很可能已經來到了兩位數。
美銀首席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認為,雖然美國過去100年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為3%,2010年代為2%,2020年為1%,但 2021年迄今,通貨膨脹的年化成長率為8%,在財政刺激、經濟成長、商品及住宅通貨膨脹實質上已經永久化的情況下,還是有這麼多人相信通貨膨脹只暫時性的,這實在是令人摸不著頭腦,雖然美股幾乎每天都在創下歷史新高,但是這超級派對現在正在走向散場,而導致其落幕的因素包括高價股票的通貨膨脹,轉向鷹派的央行,疲軟的經濟成長等。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6月份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Fed官員在會議中談到了縮減購債,部分官員暗示經濟復甦速度比預期來得更快,並且當中伴隨著通貨膨脹升溫過快,不過官員多數心態認為不應操之過急,並且任何政策轉變必須在市場做好充分準備下進行。多數官員同意,經濟尚未達到重大政策轉變所需的「實質進一步進展」標準,部份官員認為,縮減購債的標準比原先預期的還要更快達到,其他官員則表示應該在評估進展及宣布改變購債計劃上保持耐心。
Capital Economics首席美國經濟學家Paul Ashworth表示,6月份會議紀要顯示「Fed不如我們所想像一般那麼鷹派」,特別是Fed對於短期內縮減購債的支持力道有限。在6月份的會議中,Fed維持利率接近於零及購債速度不變,不過暗示可能開始討論調整政策,官員也預測可能提早升息。自上次利率決策以來,多位Fed官員表示,他們認為是時候啟動如何縮減購債的進程。
舊金山聯邦準備銀行總裁Mary Daly表示,聯準會(Fed)或許會在年底前開始縮減購債,稍微收回對美國經濟的額外支持,但主張 Fed 不急於升息,美國經濟表現良好,考慮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縮減購債是合宜的,「當然時間表可能隨著時間推進而有變化,但我認為經濟的確開始靠自己運轉得愈來愈好,代表我們可以收回一點貨幣寬鬆,但當然不是全部收回。」
Fed內部正在辯論何時與如何展開縮減購債。目前Fed透過每月收購800億美元公債和400億美元抵押擔保證券(MBS)支撐經濟,直到就業和通貨膨脹朝Fed目標有「顯著的實質進展」,Daly是今年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成員,有貨幣政策投票權,亞太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總裁Raphael Bostic預測Fed最快將在2022年底前升息,到了2023年Fed將會有兩次(升息)行動。Bostic還提到,經濟正朝著「實質性進一步進展」的方向前進,預估2021年稍晚 (多月後) 放緩購債步伐。
Bostic:「若接下來數據與近期水平相當,我會感覺我們已經達到那個標準。鑒於可能性極大,我認為未來數月籌劃啟動減碼購債是完全適合的。」
達拉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Robert Kaplan表示,今年和明年的通貨膨脹率將會超過2%,失業率降至4%以下,因此預測Fed 最快明年會升息,Kaplan不是今、明年FOMC票委,但到2023年將有投票權。他提到,經濟可能會比人們預期地更快達到Fed減碼購債的門檻,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呼籲Fed要盡早開始縮減量化寬鬆計畫。
截至目前,聯準會已有三位官員表態明年升息,包括Raphael Bostic、Robert Kaplan,還有聖路易聯準銀行總裁James Bullard,Bullard為明年FOMC票委,他表示,在經濟成長快於預期,尤其是通貨膨脹速度,物價壓力正處於上世紀80年代初來的最顛峰,預測Fed將在2022年末首次升息,因為Fed在遏制通貨膨脹壓力,傾向更為強硬是很自然的。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73705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67899?exp=a
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10708/5ZXLVYBYJFAMDNOXAI5DFFQRCA/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70307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64743?exp=a
g20會議2022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中美關係持續惡化甚至可能會在政治經濟上面漸漸脫鉤,這時候世界上其他政體的態度就很重要了。今天我們特別來聊聊歐盟和印度,看看這剛剛在7月15日一起召開了視訊峰會的他們,會不會是接下來左右世界的重要政體。這是歐盟與印度之間的第15次峰會,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的虛擬峰會。印度總理本來應該在今年3月親自飛往布魯塞爾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以及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會晤,但疫情迫使峰會改變了傳統的形式。在這次的會議上,歐盟特別強調,歐盟與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民主政體。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會後還特別表示,雙方擁有相同的價值觀:自由、法治、尊重人權。
這樣聽起來比一個月前歐盟跟中國的視訊峰會好很多,當時好像沒有什麼成果,歐盟嘴了一下香港,但是歐盟還是把中國當作「體制性競爭對手」。而這個歐印峰會其實也看得到滿多中國因素的,首先是剛剛前面提到的歐中視訊峰會連習慣性的聯合聲明都沒有,雙方後來各自的聲明其實滿尖銳的。在印度這邊,這個時間點印度正在處理與中國邊境的重大軍事危機。所以雙邊對中國其實都有不滿。對雙方來說,如果可以加強夥伴關係、都可以從中國轉移出一些資源,不要完全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歐印的確價值觀比較接近,雙方都有意構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安全、貿易和投資、數位經濟、基礎設施、新冠病毒危機應對和氣候危機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倡議。此外,歐盟迫切想要增強自身的地緣政治地位,並且將民主的印度視作理所當然的夥伴。而且,印度從2021年起將擔任兩年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還將在2022年擔任G20輪值主席國。德國接下來半年是歐盟的輪值主席國,接下來一個月是安理會主席,應該有很多可以談的。
歐印兩邊應該最主要還是想在貿易上合作,但這也是這次峰會最困難的一點,雙邊貿易協議遙遙無期。主要是因為印度目前正深受新冠疫情危機的困擾,確診已經破百萬大關,東部省份還有大洪水來襲。相較起來歐洲疫情已經逐漸平息。在印度疫情和天災對經濟及社會持續造成衝擊下,雙方要談合作還有一段路。
在15號的峰會中,除了疫情還談了很多經濟重建的計劃。歐盟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表示,歐洲在經濟重建中將尤其注重可持續性,因為歐盟計劃在2050年前實現「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就是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不多於吸收的溫室氣體,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范德賴恩表示要在全球層面上,透過歐盟推動變革,其中一定要跟印度這樣的夥伴合作,因為印度在太陽能等潔淨能源領域一直位居世界前茅。所以雙方要一起在氣候保護上努力。
至於貿易協議歐盟當然很想談, 2013年雙方就暫停了印歐貿易協議的談判,當時歐盟給出的理由是:「雙方對此的雄心存在相當的程度差異」,白話文就是印度沒有很想啦。所以范德賴恩在峰會上再次強調,歐方希望能夠達成一份充滿雄心的貿易協議,還說要透過進一步的最高層貿易對話,推進這個計劃。
由於莫迪領導的政府趨於貿易保護主義,一名歐盟公務員在雙方視訊峰會前透露,2013年談判暫停至今,雙方並沒有在此議題上取得任何進展,印度方面甚至還出現了倒退的跡象,說印度現在給予歐洲企業的市場准入在某些領域還比以前更少,所以圈內人士對歐印貿易協議的前景並不樂觀。
這也難怪歐盟很急,投資應該是要互惠開放。但是現在歐盟在印度的投資力度很強,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是在印度,歐盟只排第10,連排名第一的美國跟中國的車尾燈都看不到。所以范德賴恩跟米歇爾才會說,歐印貿易「有開發的潛力」。回到前面講的中國因素,如果印度要在經濟上跟中國脫鉤和多元化發展,一方面又可以對中國軍事力量強勢回應,跟歐盟合作是一個關鍵點。但前提也是要歐洲的態度果斷,能從中國轉移重心,成為印度的重要夥伴。
雖然我們今天談的是歐印峰會,但是其實背後中國的影響很深。隨著歐洲與中國的關係日益緊張,歐洲對印度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 2018年,歐盟發布了與印度合作的新戰略,稱印度是亞洲多極化的地緣政治支柱,對維持該地區的力量平衡至關重要。巴黎和布魯塞爾也一直在積極推動歐洲將印度視為真正的戰略夥伴。但說實在我不是很樂觀啦,這歐盟27國要搞定各自的內部聲音很難,印度也有自己的地緣政治考量。大家覺得這兩個民主政體真的有辦法手牽手一起對抗中國嗎?歡迎大家告訴我們你的意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